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

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潘新和 编  页数:566  

内容概要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能写·能讲·能教)(第2版)》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中由潘新和教授负责的课题“具有师范性、素质性特色的高师写作课程改革”研究的终结性成果。1998年5月开题以后,课题组成员全力以赴,认真投入了调查研究工作。他们相继在闽、浙、苏三省10所高师院校、30所中学的1万余名学生中作了一次“中学语文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作者对《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能写·能讲·能教)(第2版)》近10年的教学、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对20年来我国高师写作课教学改革进程作了宏观的检讨和思考,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拟订出新的高师写作教学大纲,并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才开始进入编写阶段。我十分赞赏这一注重调查研究、基础研究的做法。在我看来,前几年出现的一些不成功的教材,东拼西凑,肤浅平庸,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编写前不做调查研究,缺乏必要的理论准备,匆忙地组个班子就草率地开始编写,是其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因此,这个课题组的做法值得学习和提倡。

作者简介

  潘新和,1952年12月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点教授、语文与写作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家组成员、学科指导组顾问、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等。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写作》《语文建设》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约百篇。主持国家教育部“高师教学改革计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福建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等研究。长期致力于写作、语文教育史、语文改革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写作和语言界有广泛影响。撰著和主编《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等著作和教材十余部。曾荣获首届全国高师写作研究优秀著作一等奖、中国写作学会第二届优秀沦著一等奖、首届全国教育图书奖二等奖、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被评为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书籍目录

绪论:试论高师写作课程的师范性和素质性一、高师写作课程的师范性:作者、学者、导师三位一体二、高师写作课程的素质性:基本素质与相关素质的统合三、高师写作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初步构想作者篇:能写——写作素养论第一章 写作心智:写作基本认知图式的建构第一节 人格论:立诚求真一、写作的最佳控制:人格控制二、人格的核心内容:立诚求真三、人格培养的基础:识见学养第二节 语感论:心领神会一、写作的语言表现:辞达而已二、写作的语言训练:语感习得第三节 文体论:研文辨体一、写作行为的要件:文体感觉二、文体感觉的核心:文体图式第四节 采集论:博览约取一、写作的观察:超越直观二、写作的调查:超越言语三、走进文献世界:学会读取第五节 感知论:同化顺应一、感知机理:和世界的对话与融通二、感知途径:自我分析与体验移植第六节 构思论:塑形抽象一、构思原则:立意、简化与打散构成二、构思模态:立骨、比并与多面拼装第七节 想象论:标新立异一、想象的创造:表象与情感的思维二、想象的“语法”:反常合道三、想象的训练:追求形象与奇特【思考与练习】第二章 写作技能:写作基本表现方式的习得第一节 五种基本表达方式一、叙述:概况的交代二、描写:形象的复呈三、议论:观点的论证四、说明:对象的解说五、抒情:情感的宣泄第二节 叙事论:写作感性思维方式一、叙事寓意:叙事的灵魂二、叙事方式:叙事的预设三、叙事视角:叙事的策略四、叙事建构:叙事的实现第三节 阐释论:写作知性思维方式一、阐释功用:价值的取向二、阐释主体:能力的建构……学者篇 能讲——写作原理论导师篇 能教——写作教学论

章节摘录

  3.按照叙事主体的心理规律建构  人有七情六欲,情感有强烈有淡漠,感受有深刻有肤浅,感觉有敏锐有迟钝,因此对外在事物的体验、感受和印象就因人的心理状态、情感态度乃至利害关系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态。按照主体的心理规律来建构,是一种富有个性的叙事,因为叙事对象往往凝聚或染上了叙事主体的情感色彩,即使是自然现象,也已经是“人化的自然”,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①自然景观已是主体投射自我、观照自身的对象。这种叙事逻辑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其依据是人的心理规律具有超越时空、理性、因果和逻辑的特性;因此,它是创造性或虚构性叙事建构的首选。按照心理规律建构的叙事,除了具有富于个性化和自由度的优势外,还是创造“艺术的真实”的重要根源。经过主体体验过和折射出来的人生或自然,尽管其外在形态可能与原型已相去甚远,甚至已扭曲变形,但叙事对象也因为凝聚了主体的情感、积淀了人生的意味,而能够诉诸读者的深层心灵;依据这种规律建构的叙事,就可能超越现象或假象的层面,触及事物的本质和人生的底蕴。按照意识流动的特征来建构也属于心理规律,这类建构中比较难驾驭的是依据潜意识流动的特征的建构。由于潜意识本身具有的非理性特性,典型的意识流建构的叙事经常在读者那里遭遇到解码的失败。不过,就像生产创造消费一样,新的叙事也会创造新的阅读和欣赏。就现在来看,能够接受意识流建构的叙事的读者已日趋众多。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