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5.04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陈嘉映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此书作者七十年代末
涉猎海德格尔哲学,
通过八十年代从未疏于此道,
中经与美欧学术界亲身接触,
取长补短,
以成此书,
应无愧也。
——熊 伟
本书为国内首部系统评述
海德格尔的专著,
不仅展示出海氏哲学全貌,
清理出其概念框架,
且从中西哲学比较视角界入了
其所关注问题的实质。
尤难得是以作者研究功力之深厚,
化艰涩玄奥为明白晓畅,
且确有己见,
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建树价值。
——赵一凡
作者简介
陈嘉映,男,1952年生于上海,后随父母迁居北京。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年5月考上外哲所研究生,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11月赴美留学,90年以《论名称》一文获博士学位,其后赴欧洲工作一年,1993年5月回国,重返北大任教至今。主要译著有《存在与时间》,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陈嘉映:真理掌握我们
http://www.cul-studies.com/jiangtan/jianggao/200507/2434.html
作者:陈嘉映 文章来源:世纪大讲堂 点击数:575 更新时间:2005-7-10
主持人:欢迎走进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记得大约是在四五年以前,好像那个时候流行在网上拜年,拜年的人当中,有官员、有学者,也有明星、有企业家,而其中一段拜年的文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在一片恭喜发财的声音当中,那段文字显得是那么的特立独行。他说:“我所梦想的国土不是一条跑道,所有的人都朝着一个目标狂奔,而差别只是名次有先有后,我所梦想的国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跑的、跳的、采花的、还容得下躺在草地上晒太阳,什么都不干的。”之所以喜欢这段文字,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特立独行,还因为它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我们真正梦想的中国。而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很高兴地邀请到了写下了这段文字,为我们描述了我们梦想的中国的人,同时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先生。陈先生,你好。
陈嘉映:你好。
主持人:在我们请陈先生为我们进行演讲之前,还是一起来了解一下陈先生。
陈嘉映,1952年出生于上海,6岁到了北京,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迎来了文化大革命,之后到内蒙去插队,在1976年初的时候回到了北京。
1977年高考恢复以后,就读北大西语系攻读德语,不久之后考上研究生,在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所读西方哲学。毕业之后于1984年,曾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毕业之后,曾一度在美国和欧洲工作。1993年,陈先生回到国内,在北京大学执教。此后在2002年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书。
陈先生曾经翻译了很多著名的哲学著作,其中包括像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以及美国哲学家万德勒的《哲学中的语言学》。
其自身著作包括《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还有像《思远道》,以及《无法还原的象》这样的随笔的文集等等。
主持人:知道了陈先生的简历,也看到您是出生在上海,然后很小到了北京,呆了那么久,绕了一大圈,现在又回到上海,您是认为自己是北京人还是上海人?
陈嘉映:更像个北京人吧,因为从懂事起就大半都在北京过的。
主持人:您在初二的时候,“文革”就发生了。“文革”期间,您是属于逍遥派、积极参加革命的,还是?
陈嘉映:“文革”的经历稍微有点古怪,我哥哥是当时比我大了两三岁吧,在一个学校里面,在同一个学校里面,他是最早反对红卫兵运动的,我呢那时候没有想法,他想什么我就想什么,所以我就跟着他反对红卫兵运动,因此不属于积极参加革命的,也不属于逍遥的,属于积极反对,如果红卫兵算革命的话,算是积极反对革命的。
主持人:上初中的时候,按理也应该对这个政治运动有所思考吧。
陈嘉映:不完全一样,我一开始思考是比较私人的吧,我哥哥相反,他喜欢思考社会的问题,政治的问题,我想得少,而且他那个时候,虽然只大两岁多,但是显得比我聪明那么多,懂得多那么多,我何必自己想呢,我就跟着他多好啊。
主持人:您曾经说过,您特别喜欢当年在内蒙插队的那段时光?
陈嘉映:是。
主持人:其实很多人回想起上山下乡插队的时候,要么是有痛苦的记忆,要么是觉得不堪回首,您怎么会喜欢它呢?
陈嘉映:第一,我想是因为年轻吧,当然你要是到奥斯威辛集中营我不知道,但是换一个地方,无论什么地方,年轻他就会觉得很快活呀,是不是?我这得问同学们了,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这当然是一方面,第二方面,可能是有很多挺苦的事情吧,不过我觉得吃苦可能是快乐一个很重要的源泉。
主持人:走进了北大以后的生活呢?
陈嘉映:变得越来越平淡了,一个原因是年轻的时候也读书,但是好像是把书夹在生活里面读的,后来到学院里面就单独地要读书,那书是那么多,越读越觉得有更多的书要读,最后就没有生活了,就是读书。
主持人:选择哲学,是从小就希望了吗?
陈嘉映:其实不是选择,它就是不由自主地就走上这条路,一般是想摆脱它,从来没选择过。
主持人:很顺利地从北大哲学的研究生的这个毕业了之后,又到了美国,但是我记得在八四年的时候去美国念书的人应该是寥寥无几,您是怎么获得那个机会的?
陈嘉映:对,寥寥无几也说不上,当然显然不像后来那么多。我是因为当时已经在翻译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这本书呢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里占的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我当时在翻译这本书。海外就通过我的导师就有一些海外的人就知道了,他们就觉得,哇,挺惊奇的,说有这么一个人,居然想把这个《存在与时间》翻译成汉语,这匪夷所思,他们想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年轻人,他们就邀请我到美国去读研究生了。
主持人:在北大教书的时候,2002年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就是您离开北大,您的辞职,能不能给我们讲述当时发生了什么?
陈嘉映:当时不是辞职了,当时是华东师大希望我到这边来,他们派了人过来,当时的态度也很诚恳,给我的条件也挺优厚的。相比之下,我觉得这个邀请,当然我也犹豫了一段时间,但是最后接受了。这个在今天这不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了吧,就是教授从这一个学校调到另外一个学校,后来呢的确是网上或者什么的,是闹过一些风波吧。我觉得我在北大的时候,跟别的人我不知道,跟学生的关系非常非常之好,有很多学生喜欢听我的课,结果我走了他们觉得蛮郁闷的。
主持人:我想其实大家当时来讨论您离开北大这件事情,也许并不仅仅是讨论您个人的一些事情,可能讨论的,也许反思的更是一个我们在学校里面我们的这个教学,以及可能甚至是职称的这些评审的制度到底应该是什么。比如说您不符合北大的规章制度,我不知道不符合的是哪些规章制度?
陈嘉映:我也不知道。
主持人:不知道还是不方便透露?
陈嘉映:我也不知道。不,不,从来没有任何人告诉过我谁在评教授,哪个为什么没评上,或者诸如此类,我也从来没问过,也没有任何人告诉过我。但是呢我也的确知道现在这个大学制度中问题多多,在报纸上,我估计在电台上或者电视台上讨论一定非常多。
主持人:好,那我们这个话题呢就暂且进行到这里为止,有请陈嘉映先生为我们进行今天的主题演讲,《真理掌握我们》。
陈嘉映:我今天讲这个题目呢是《真理掌握我们》,我们先从题目说起。我们常听说呢这样的说法,就是真理掌握在谁谁的手里,掌握在我手里、你手里,或者掌握在哥白尼的手里。我们平常这么说呢,并没有什么错,你要是这么说呢,我也知道你是什么意思,可是呢如果把这样的一个说法上升为一种理论,一种真理理论,那呢就可能出现很多问题。比方说我们可能会以为呢真理是某种现成的东西,真理和我们怎样认识它和我们怎样认识真理呢是没有关系的。我们还可能认为真理一旦被发现,它就会摆在那里,再也不会发生变化了。我刚才说的这些的确是很多真理理论所主张的,而且我怀疑你们的教科书里可能就能找到这样的论述,那么这些论述就是我今天想加以商榷的。那么我把我的一些想法放在《真理掌握我们》这样的一个题目下面。那么我从最简单的事情讲起,我们经常就某件事情发生争论,如果我们在争论的时候是认真的,那么呢我们每个人都会认为他自己是对的,可是呢经过一次认真的争论或者讨论,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就是有一方认识到他刚才错了,他现在愿意说他错了,而另一方是对的,那么这时候我们会说一些人的意见战胜了另外一些人。这个说法也不错。但是呢就像我提出来的,它有可能把我们引向一种错误的真理理论。我想呢要是比较小心一点,我可能会这样来表述:在诚恳的交流中,所有参加争论的各方都向着真理敞开心扉,等待着真理展现,让真理来掌握自己。我觉得这样说比较好,比较有道理,因为这样的一个说法能够突出一点:在诚恳的交流中呢,一开始谁对、谁错,不是那么重要的。
书籍目录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海德格尔其人其事
第一节 海德格尔简传
第二节 海德格尔对哲学的一般看法
第二章 通向存在之路
第一节 思之所思――存在
第二节 存在概念与存在问题
第三节“存在”及其相关诸词
第四节 现象学
第三章 此在
第一节 生存论
第二节 世界与世内存在者
第三节“此”的开展
第四节 共在与沉沦
第五节 畏与无
第六节 向死存在
第七节 此在的整体结构和其中的问题
第四章 时间
第一节 时间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时间三维:将来、曾在、当前
第三节 到时
第四节 从此在的时间性到世界时间
第五节 时间与原始
第六节 空间
第七节 历史性
第五章 真理
第一节 认识与真理
第二节 真理与自由
第三节 非真
第四节 存在、现象、真理
第五节 科学
第六节 解释学
第七节 感、知、思
第六章 艺术
第一节 物
第二节 艺术作品
第三节 作品的创造
第四节 作品的葆真
第五节 物性讨论
第六节 诗
第七章 语言
第一节 海德格尔语言观的发展
第二节 语言的本质
第三节 谁言说?
第四节 诗与思
第八章 存在之为历史
第一节 克服形而上学
第二节 形而上学史纲
第三节 近代:人道主义的兴起和诸神的隐退
第四节 当代技术社会
第五节 哲学的终结:Ereignis
第六节 海德格尔的思想发展与思的任务
附录一 我如何走向现象学
附录二 此在素描
附录三 本书所引海德格尔著作目录
出版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