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坟墓·学者

出版时间:2001-1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德] C. W. 西拉姆  页数:452  字数:300  译者:刘迺元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探索人类神秘历史的记录。书中充满真实的冒险故事,令读者感到自己和书中那些人物一起出生入死,向早已湮没的远古世界索取财富:不顾众人嘲笑寻找荷马笔下的神秘城市特洛伊,打开亘古未曾开启的吐坦卡蒙墓,寻觅圣经中洪水的原始记载——美索不达米亚的古泥牌……书中重现了古巴比仑城和它的悬空花园的异彩,被死神保存了多少世纪的庞培城原貌,玛雅人弃置不顾的金字塔,以及米诺韬尔的传奇式的迷宫……作为一体具有世界影响的考古学经典之作,它将带领读者跨越时代的隔阂,去寻觅那业已湮没的人类的过去。

书籍目录

原序
译者的话
第一部 关开雕像的记载 庞培、特洛伊、迈锡尼、克里特
一、那不勒斯王后:从她的园庭到庞培城
……
第二部 关于金字塔的记载 埃及帝国
九、拿破仑:在法老的祖国
……
第三部 关于塔的记载 亚述、巴比伦和苏美尔王国
十八、博塔发现尼尼微
十九、戈罗特芬德教师破译楔文字
……
第四部 关于庙宇的记载 阿兹台克人、玛雅人和托尔特克人的帝国
二十五、科尔特斯(一):莫克特祖马的珍宝
二十六、科尔特斯(二):一举毁灭古文化
……
第五部 尚且写不出来的几部记载
三十二、对古老的帝国进行新的探索
译名对照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神祇·坟墓·学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1条)

 
 

  •   这本书出了好几版了,一直是西方考古学家的经典著作,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近现代考古的经历,设计全球范围,详实而不浮躁。和现在的大部头考古历史图册相比有天壤之别。好书不会被埋没!
  •     特洛伊是历史上的神话,发现他的谢尔曼是当代的神话。
      历史和考古,神祇,坟墓,和学者,他们编织着我们当代的神话故事。
      每个章节的起始部分对于历史的交代显得有点突兀,如果不是对那个时代略有了解的话,可能看起来有点云里雾里。但是,随之而来的发掘故事都是主人公的励志故事。他们或者是为了儿时梦想已经奋斗几十年的商业大亨,他们或是听从了心中召唤,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他们的身影在原野,丛林,荒漠……他们是当代的游吟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如同魔幻一样的篇章……
  •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方人认为他们的文明来自希腊和罗马。但是希腊哲学家自己却说他们扎根在一个更古老的源头。后来回到欧洲的旅行家报告了埃及的存在,以及宏伟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建筑。对古埃及文字和语言的解读,以及考古的成就表明,早在希腊文明之前,埃及文明就有了很高的成就。
      
      那么我们的文明起源是在埃及吗?这貌似是个较为合乎逻辑的结论,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古希腊学者确实描述过对埃及的拜访,但他们的知识来源却在另一个地方被找到。爱琴海的前希腊文明——克里特岛上的迈诺安文化和迈锡尼文化——证明其集成的是近东文化,而不是埃及文化。叙利亚和安纳托利亚是一个早期文明通向真正希腊文明的主要通道,而非埃及。
      
      在200多万年前,我们最初的祖先开始使用石头作为工具,而在大约公元前3800年,人类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文明——苏美尔文明。文字,数学,冶金,农业,医学,能源的提炼,纺织工业,运输业(航海、轮子是在苏美尔被首次应用),教育业(人类的第一所学校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有证据:学校遗址和考试练习用的碑刻及石板),法律,音乐,艺术等等这些都在苏美尔文明中存在。
      
      埃及文明晚于苏美尔文明超过半个千年之久,并吸收了苏美尔文明的文化、建筑、科技、艺术,和很多其他方面的成就。甚至,众多证据还显示,埃及的神都是起源于苏美尔的。考古学家进入过希腊和雅利安的神庙,赫梯人和哈兰人的神庙,以及迦南人、埃及人和亚摩利人的。跟随着这个轨道和上千年前的线索越过大陆,跨过海洋。而且每座神庙的每条走廊都把我们带向一个地方:苏美尔。
      
      只是直到今天都让学者感到困惑的是,没有任何暗示告诉我们,苏美尔人到底是谁?他来自哪里?以及他们的文明是怎样建立的。因为它的出现太过突然,毫无预兆,毫无原因。然而,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是在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身上长出的嫩芽。
      
      为何考古如此激荡人心?为何无数学者冒着各种危险深入恶劣的环境去寻找心中的谜团?答案确实是多种多样的,引用书中的一句话:“这些雄伟的建筑带入我们走进远古时代,建造它们的先人早已长眠于地下,尸骸亦已化为灰烬,今日的旅人走过这片灰飞烟灭的土地,怎能不百感交集!”
  •     这是一部讲述考古学的书,真的是一部传奇。
      考古学其实并不是一群老头蹲在地里挖土,考古学也需要激情,需要对真相的执着,也是充满冒险的。
      最吸引我的,并不是考古过程中精彩的故事,那些古老文明本身的故事更令人向往。
      金观涛在他的思想史讲座里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人们在进行文明的比较的时候,通常是将中华文明同希腊文明、基督教文明、印度文明进行对比,而不会同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美洲进行对比,因为这些文明没有对人类的终极目标给出答案,所以最终它们消逝了。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这些文明来说,辉煌的历史消逝了,即使后人发现了它们留下的废墟,也不可能使得这些往日的辉煌完全重现。当年谁会想到如此辉煌的文明将会在泥土和沙子中埋藏千年,可文明终究是逝去了。今天发生的事情即便如此辉煌,也终究会成为后人的历史,千年之后还能剩下多少呢?还会有人记得今天的这么一群人吗?
      究竟什么才是值得我们去做的,什么才是值得我们铭记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想法会和时间的选择一样吗?我们在作出选择的时候真的需要考虑历史会怎样看待我们吗?
      为了想明白这些问题,我决定还是把汤因比《历史研究》找来读一读吧,这本书已经躺在我的书架上半年了。这本书分析了十几种文明的兴衰历程,是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以前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写这样大的一本书(现在中译本是根据节选本翻译的,只相当于原书的十分之一左右),现在我明白了。
      
  •     这 些天在看C.W.策拉姆的《神祗、陵墓与学者 考古学传奇》讲古埃及等文明古国的考古挖掘过程。转眼间就看到埃及文物被中国南京某少年刻上了到此一游。当我看到的那一刻的确是有气的。但拉下去评论看了 看,我。毛骨悚然。有人叫他以死谢罪有人说他遗臭万年。呵呵。《黑镜》中“白熊计划”现象又出现了。一班借着这话题平台就乱喷的人显得更加可怕。
      
      他 只不过是一个初中生。我认为会在埃及三千五百年的文物上刻字的理由有两个:一是他的价值观中有去了一个地方就要留下记号的想法。而这种行为体现在旅游景点 各种文物上,如果不是当地派人监督,是很难做到禁止的。就好像刚刚开放台湾自由行的那几年,不断有大陆游客在台湾的各个旅游景点中刻到此一游。后来台湾出台了一个政策,禁止大陆游客刻字。为什么之前没有?也许是台湾人没有这个刻字的观念。所以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毋庸置疑。但要说清楚的是,这种现场不仅发生在中国,全世界很多国家也会有人这么干。所以就这么叫一个小朋友死的人真的很恐怖。
      
      
      第 二,这小孩在埃及文物上刻字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缺少对它们的敬畏之心。我说的敬畏之心不是说非要一看到古文物就顶礼膜拜的那种。仅仅是想说,他缺乏对这段历 史的了解。如果他知道,发现这批文字是从破解象形文字开始,一批又一批的考古学家前赴后继,而且是受到当地人抑或本国政府的层层阻饶的抗争史之后,我相信 他至少不会刻上“到此一游”一类的字样吧。
      
      而对于父母而言,也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接受舆论的痛斥。不过要带这么小的孩子去看古文物前,还是觉得普及一下历史知识为好,先不上升到敬畏的层面,至少能知道这东西里头的故事,看起来也知道个所以然会比较有趣吧。
      
      现在说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也会遭人质疑了,心酸地说句他是“遭人粉饰的小姑娘”也不为过。但考古学就是门科学。因为现在还没听说过甲骨文会骗人,它只是记述着那个时代的状况而已。考古学是不可置疑的历史真实。
  •     摊开此书,一口气读到110页,令人着迷的历史故事和事件备注,那些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为了理想奋斗的考古著名人士,其本身的追逐历程就是一种励志和高贵的人格,从发现历史真相和为世界历史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们,两者在作者完美的叙事技巧下达到完美的结合,才是读本书最大的收获和享受。
  •     这本书读得很慢,看着那些人走在各自追求理想的路上,或必然或偶然地有了重要的发现,觉得那句话说得真对——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
      
      四大古文化区的发现史,是无与伦比的时代。
      
      只因那里有用一生来追求理想的决绝、固执到幼稚的相信、打破传统的气魄、伟大而智慧的头脑……他们在寻找那些湮没的黄金时代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属于考古发现的黄金时代。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有点沮丧。
      
      但一直相信,越是离自己遥远的地方,才越贴近自己。
      
      或许这也是我热爱考古的原因,与其说是在寻找过往的历史,不如说是在寻找自己。
      
      努力吧,前路尚远。
  •      考古学的启蒙读物,浅显易懂。虽然中外考古学具体来说还是有所不同的,但从西拉姆讲故事般的叙述中仍能让我们对考古学有一定的感知。这本书比较老,排版比较密,如果不是特别讲究版本的话,还有一本《西拉姆讲述考古人的故事》,是2004年东方出版社的,图片要更多一些,字体好像也更大一些,两本书原著是一样的,只是译者不一样。但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刘廼元先生翻译的这一本。
  •     56页“人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年纪轻轻就舒舒服服地离开人间”,不知道原文是怎样,如果原文就是这意思的话,让我感觉很惊诧,很想了解下产生这种人生观的历史背景....
  •     16年前看的老版本, 很有趣, 差点想去美国转读考古. 现在每次在LONDON 都要去瞻仰大英博物馆, 书中许多两河流域的文物,特别是ASSSYIRAN 的特别动人.
  •     看完了一本讲考古的书,西拉姆写的《神祗·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西拉姆是一位德国人,俺查了一下,德文Wiki上竟然有他的一项。他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当然,也是一位考古史学家。正如书的名字所示,《考古人的故事》就是在讲一位又一位考古人,讲述他们的发现,他们的使命,他们的生活。西拉姆描述了四个地方的考古发掘:希腊,埃及,巴比伦,以及墨西哥,几乎可以代表已知的主要古代文化。书写的趣味横生,就像大仲马的小说一样,一环扣一环,那些在考古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个个跃然而出,有时感觉自己好像就在现场,分享着他们有伟大发现时的喜悦。书是三联出版的,本来三联的版本应该是包装精美,印刷讲究,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却丝毫看不到上面两个词所描绘的样子:书的装潢比俺最近买的B版还差,定价倒是很有三联的传统,不到 500页的一本书18.6元。看西方文化类的图书最头疼的就是翻译,这本也一样。虽然译者给出了译名表,不过他自己前后不一致的译名可害苦了俺,更不用提很多不通用的译法。据两个例子:海克托和伊尼亚斯是谁?这两个名字和阿基琉斯、帕特罗克鲁斯在一起,出现在谢里曼的故事里。帕特罗克鲁斯一般翻译成帕特罗克洛斯(Patroclus),但这毕竟好对应,海克托是赫克托尔(Hector),也不难猜。伊尼亚斯呢?知道上网查了之后,才知道是埃涅阿斯(Aeneas)。痛苦啊,难道就不能统一译名吗?解封了的Wiki上有一篇希腊神话人物与地名中文译名表,如果大家都遵守就好了,不过以这伙个个都想开牙建府翻译来说,难。俺其实挺喜欢考古的,如果一不留神生在欧洲,特别是西欧,说不定现在成为一名考古学者了呢……
  •     这里曾有一个传奇,
      带着它史诗般的气魄征服爱琴海岸的大地
      带来永恒的跌宕激越和唯美壮烈。
      
      它源于上古那阿喀琉斯的愤怒,
      并以赫克托尔的战死和特洛斯后代的悲伤结束。
      失明的吟游老乐人弹奏着思想的竖琴,
      在贵族的宫廷里将它幻化为代代相传的颂歌。
      然而谁又曾想到,千百年后的一个小镇上,
      这个传奇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复活。
      他的天赋与执着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诸神,
      他的名字从此联系于奥林匹斯山峰——
      德意志梅克伦邦堡的海因利希·谢里曼,
      生于十九世纪。
      
      崇高无上的诸神,请允许我转述你们与他邂逅的瞬间,
      转述你们是如何注视着这充满戏剧色彩的生命,
      如何指引他走向辉煌的洗礼之殿。
      因为仅仅我那贫乏的文字是无法形容
      我遇到的是一个怎样的高贵的火种;
      我的目光只是第一次触碰到那些关于他的文字,
      就已经被燃烧成流彻全身的火焰。
      
      众神之王宙斯,假若您已首肯请首先发言,
      让我知道一切奇迹是否出于您的一个神谕。
      
      
      宙斯:
      “我确实有力量将传达神谕的梦在深夜派遣
      却不曾注意到这个七岁孩子的童年
      孕育奇迹的绝不是我而是那贫苦的牧师,谢里曼的父亲
      他也许从来没有想过他口中的童话、寓言和传说会变成孩子的宣言
      而那宣言变成了誓言,最终成为了成真的预言。
      
      他是如此与众不同,坚信那远古的特洛伊之战绝非神话。
      他向往那巨大的城墙和雄伟的悉安门,
      他也许真的在梦中看到了普里阿姆斯国王的宝藏。
      或许你该问问主掌预言的银弓阿波罗,
      看他是否从中贡献了什么。”
      
      
      那么真如我所想的,
      未来之种子常在童年的梦想中得到最丰厚的力量给予。
      这就是他的故事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
      因为他神奇的梦想铸造了他神奇的命运。
      
      每个人初生时都曾从最本真的童话与传奇中获得想象之翼,
      但大多数都在世俗的沙尘侵袭下收起翼羽直至失去那幻想的回忆。
      他们给自己发掘了太多的退路,
      他们的年龄与日俱增,他们的激情在无奈中熄灭。
      他们早早地将儿时的狂想封入灰色的水晶,
      让那余光在夕阳中为他们留下遗憾的背影,
      而谢里曼,他对童年的记忆从不怀疑。
      
      
      宙斯之子阿波罗:
      “你说的没有错,孩子
      我曾遥望他离开白色的学城走上弗斯登堡的小路,
      我曾以为十四岁的他历经五年的学徒生活,
      会让白兰地酒和牛奶的醇香与土豆的细碎蒸馏掉那勃勃雄心。
      
      当我看到吟游者笔下那不朽的身影真的开始在他的脑海中冲淡,
      我叹息自己也许又要收回一个破碎的预言。
      然而,
      感谢无名之神带来的那位落魄文人吧,
      是醉醺醺的他在小店里用伊利亚特长诗的朗诵重现了远古的呼唤,
      一切宛如我的长箭刺醒了那孩子的直觉。
      
      他在奔波闯荡中度过了他的青年时光,
      他屈身住在冬日没有炉火的阁楼里,
      他疲惫的身躯游走于汉堡、委内瑞拉、荷兰和阿姆斯特丹的夜晚,
      但他却在此开始崭露出那非凡的天才,
      恐怕连那智慧而高傲的雅典娜也暗暗为之赞叹。”
      
      
      这难道不是戏剧高潮的开端么?
      一段欲扬先抑的讲述,
      然后是一个让每一个追梦人都迫不及待要追问的悬念。
      我们终于可以知道时间的考验的确是正式演出的排练,
      当我们站在当时所谓的磨难之后俯瞰,
      又何尝不会发现它是那么微不足道和渺小可笑?
      
      
      灰眼睛的雅典娜:
      “唉,这年轻的男人一定是在我睡时汲取了智慧之泉的流水,
      我曾经嘲笑他自己用那可怜的方法消磨了两年时光学习各国的言语,
      却发现不知不觉中他已可以在八国交流中穿梭无忌。
      记忆力的突增让他不消一个半月便可精通一门语言,
      而日日诵读长篇累牍的《德律马库斯》竟也让他掌握了欧洲最难的俄国交际……
      
      他二十二岁时已是如此重视天赋与勤奋的可怕结合,
      而韬光养晦的日子里他已不知为日后做了多少沉淀和奠基。
      他大概是十九世纪最有天赋的语言家,
      但我仍然迷惑——他为何迟迟不学希腊语?”
      
      
      的确,女神,
      一个眼光长远的人这么做必有他的原因。
      他不可能不知道希腊语对他梦想成真的重要性。
      
      
      商业之神赫尔墨斯:
      “哦我想我知道其中的奥秘,
      不过请让我先说说这家伙是如何让我欣赏不已。
      如果说在语言上他展示了什么天才,
      那在商业上他一定有不亚于此的成绩。
      我不止一次将无数的机缘散布到人间大地,
      而抓住它们的人却寥寥无几。
      
      可是我看到这贫穷牧师养育出的孩子,
      总能察知并走上我在经商的战场上铺下的隐形捷径。
      他做学徒,杂役,逃离沉船之祸,
      他从小到大地经营起自己的商行领域。
      他是精明而果敢的猎金者,
      积沙成塔的执着一定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然而,
      那童年起就魂牵梦萦的特洛伊之城才是他经商的最大动力。
      他要让自己所有的财富为梦想服务,
      他因此推延了希腊语的学习。
      他担心那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因太早对希腊文明痴迷而放弃经营,
      以致无法为理想打下更坚实的经济地基……
      
      有多少人能想到这一点,连我们也不曾留心和预计。”
      
      
      我想我开始感到谢里曼拥有的不仅是奇特的才干,
      更有予人启迪的深思熟虑。
      守望梦想的孩子们常常对金钱这个字眼心怀鄙夷,
      直到在现实中四处碰壁便沮丧地叹息世道黑暗,怀才不遇。
      
      而谢里曼抛开了束缚,
      将世俗的寒冷纳入怀里。
      用信念的烈焰焚尽梦想与现实的隔膜,融化一切阻隔的坚冰。
      我一时怀疑,是否真有命运之神指引。
      
      
      白臂的众神之母赫拉:
      “罢了,
      我的神力早已随英雄时代的远去而沉眠山底,
      也没想过后世还有何人值得我旁敲侧击。
      只是许多凡人得到财富后便开始人生游戏,
      这牧师的儿子却欲加认真地对待未知又仿佛已知的命运。
      
      他后来终于学习并很快精通了希腊语,
      又领略了吟游者六步韵诗的真谛。
      他全心投入柏拉图的作品
      并自信一个半月后能与这先贤飞鸿传意。
      他两度几乎真的踏上诗歌中那承载千百年赞颂的土地,
      他的第一部著作使用法语笔迹。
      
      他的财富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从前最高的奢望,
      他毫不掩饰地说着:
      ‘我退出商业活动,
      是要全力以赴地投入我向往已久的研究工作领域。’
      呵,
      这真是假如出于任何第二人之口都会显得过于自负的口气。”
      
      
      是的这就是希腊神话的精神之一,
      人从不在神的意愿面前软弱无力。
      就算真的出现命运之神,
      也不能压下谢里曼的勇气。
      他不管弃商就学的非议,
      堵死一切一切的退路,去实现年轻时的理想。
      他无视怀疑论者和所谓“专业人士”的菲薄,
      拿起第一把锹,为不变的信念开始实践。
      他到底将怎样在特洛伊历史与希腊神话中画出伟大的连线——
      
      这财运正盛的银行家,
      这天真而勇敢的孩子。
      
      
      沉思的女神阿弗洛狄忒:
      “我不知是否应为从前那金苹果的交易而后悔,
      因为那已模糊如迷梦中的幻影。
      但三千年前这特洛伊的土地上,
      确有值得那吟游诗人讴歌的高度文明。
      请不要将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的争执从历史中抹杀,
      也不要将我所爱的王子与海伦的爱情作为虚拟的悲剧。
      
      也许战舰已经沉没,但海浪仍在羁泊;
      也许尸骨已经腐朽,但灵魂仍在高歌;
      
      仍有人坚信一切的存在,
      不然,为何当海因利希奔赴阿齐亚人的王国时,
      只是在伊萨卡的村庄广场上朗读一章《奥德赛》,
      便引得那些村民——
      那些死去已有三千年的人们的后代
      与他一起激动,感怀流涕?
      
      学者们口干舌燥,挥举着自己的观点,
      而谢里曼更愿意接受古人的判断,
      铭文、纸草和先贤的作品,仿佛照亮一切的明镜。
      细察完布纳尔巴希的泉水,
      在陡坡间将战争第一天的战斗用想象重演,
      他记录下种种质疑和颠覆性的设想,
      相信那希萨尔里克的平顶高台便是曾经特洛伊的所在地。
      他终于发现了诗史的痕迹,并赢得少数派的肯定。”
      
      
      谢里曼一定不是唯一的发现者,
      苏格兰和德意志各有人与他同行;
      但他比别人更肯定自己的主张,即使无人倾听也拒绝湮没无名,
      因为对于童话的守护他目无他物,
      只有超越学术的执念和信心。
      他纵情赞美古城遗址风华的光辉灿烂,
      一时宛若生于那英雄辈出的世纪。
      他站在希萨尔里克遥望着艾达山脉,
      当初丘比特就在艾达山顶俯视这雄伟的特洛伊。
      
      
      爱神丘比特:
      “波加摩斯的城墙为波赛东与阿波罗所建立,
      谢里曼顺着平原一直挖掘下去。
      武器、装饰和生活用品重现天日,
      而之后的发现远远超越这些东西。
      希萨尔里克的残疾之下场面着更古老的遗迹,
      曾经明亮的剑与火被世代的沧桑之手埋入沉寂。
      千年之后又是千年,
      活人在死人的废城上建起新的文明。
      
      ‘偶然’在冥冥之中寻找它的主人,
      这孩子的童话之外还有更多的意外惊奇。
      然而层层叠叠的死城之中究竟哪一座是英雄的故乡,
      恕我也无法解开这些迷题。
      
      但白雾已经逐渐消退,
      掘出的珍贵古物指向孩子与诗人的胜利。
      
      最后请允许我插入一小段美妙的故事:
      纯洁的希腊姑娘,索非亚·恩加斯特,
      这与谢里曼结合的女子如同他想象中的海伦一样美丽。
      她也爱上了丈夫的事业并为之分担辛劳、困苦和忧愁,
      这爱情也将他身旁的干扰清洗。”
      
      
      确实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因在迷题中前进而兴奋不已。
      他们的理性如巨舵给出了方向,
      他们的感性如推动巨舵的腕力。
      在麻木的旁观者也难以不为渐渐逼近的神之召唤所触撼,
      更何况谢里曼以那最后一锹土划开了奇迹的面具!
      
      
      宙斯:
      “莫非那特洛伊旧宫的残垣断壁底层有我遗失的魔杖,
      不然为何在那炎热的最后一天挖掘中他仍然寸步不离?
      二十八英尺的地下有神秘的脉搏,
      他精灵般的耳朵捕捉到了藏金的喘息。
      土间闪现白色象牙的光洁,空气中回响金子的叮当,
      一切是哪个王朝在此埋葬?
      
      那发现者冲开古墙欲倾的威胁,
      取出三千年前的古老饰品为他的爱人戴上,
      ‘海伦!’,最美的姑娘!
      
      这就是他眼中‘普里阿姆斯的宝藏’,
      虽然我们知道这孩子因过于兴奋而错认了另一位国王,
      但他确认了诗人的英雄传记,
      这谬误与他的作为相比无伤英名。”
      
      
      宝藏的下落已是后话,
      如此光辉的成就似乎已让人生的幸福无以复加。
      然而激动人心的剧本仍在继续,
      让作为旁观者的我怎能不惊异于命运夸张的笔法?
      
      谢里曼的一生几乎无往不利,
      这神奇足以成为消极度日的平庸之人一切借口的粉碎剂。
      他的野心也许不如波拿巴的野心,
      他的魄力也许不似亚历山大的魄力。
      但他们的梦想没有等级,
      他们的激情都无关年龄界定。
      
      下面等待我的是他的第二个高峰,
      一段怵目惊心的历史给谢里曼带来的又一次功绩。
      前面的众神可以暂时休息,
      让我触摸那迈锡尼文明的记忆。
      
      当克里特从繁华中淡出,
      史诗开始座落于接替而来的另一个鼎盛时期。
      而悲剧似乎发生诸神的视野之外,
      那正当人类之王阿伽门农率兵远征特洛伊。
      
      阿尔戈斯的骏马远近闻名,
      战火煎熬的伤痛比不上阴谋谄媚的话语。
      那天世界看到了邪恶,
      远归的王者怎知自己的王后已经失去忠贞和爱情,
      而自己竟在奸人的筵席上与战友无一幸存。
      愤怒的王子为父报仇,
      这著名的故事成为希腊传奇中永远的悲曲。
      
      昔日帝王的宫阙已成羊群的牧场
      曾经的主角已骨枯于地底。
      若要说哪位神明能见证什么,那必是受光明拥戴的普罗米修斯,
      他的火光曾两次照亮这王室古堡的黑暗土地。
      
      
      归来的普罗米修斯:
      “第二次的火光就是那谢里曼的篝火,
      意在吓退盗墓贼们对古帝王墓中稀世之宝的觊觎。
      
      而第一次的火光却远在两千两百四十四年前,
      它跟随着当年阿伽门农归国的脚步,
      王后克利登奈斯特拉和他的奸夫伊吉斯吐斯在光亮中退缩逃避。
      
      迈锡尼一头连着战争,一头连着黄金,
      但人们并不相信它的财宝还会重见光明。
      所以这倍受鼓舞的银行家是如何再次如愿以偿
      且让我慢慢说清。
      
      有迷狂的劲头是他鲜明的特征之一,
      这次他又将现代学术界的意见摒弃而从鲍赛尼亚斯的文字中找到证据。
      发掘的铲锹在古籍指示的地方落下,
      不久事实便证明他又一次选对了路径。
      
      大量的花瓶和华丽奇特的圆顶,带浅浮雕的石碑和披釉的陶器,
      五座堆砌着金器的古老坟墓接连而起。
      尸骨的头上依然带着骄傲的金冠,
      帝王的身边侍奉着金制的面具,
      面具上是死者生前真正的面貌,
      那表情似乎在嘲笑全世界的财富都不及这里的五分之一。
      
      夜幕中银行家仰望天空躺靠在残壁身旁,
      我的火把为他而举起。”
      
      
      虽然之后的挖掘未再见到藏金,
      但高度到达这里已不知有多少人开始质疑和嫉妒谢里曼那辉煌的过去,
      他当时的处境犹如四面受敌。
      正如一段文字所说:
      “谢里曼的这场革命来的如此迅猛,
      而他既不是一个真正的商人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
      却在商学两界都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而他那脱离中间媒介直接面向十九世纪公众发布新发现的作风,
      不难引发德国学术界的震惊。
      学者们抨击他业余涉猎的身份,冠之以局外人的名义,
      而这“业余论”引起了他的支持者包括叔本华在内的义愤填膺。
      
      那么请听听我也许“微不足道”的见地——
      这些专业之人对“业余者”的刁难,
      正是庸人对天才的失信。
      循规蹈矩的人们早已忘掉了自学成才的智慧和打破常规的勇气,
      他们害怕条框之外的人抢走自己的战绩。
      他们守着盲目与偏见陈旧的自建标准,
      拉开自己与进步的距离。
      
      一个人的事业和职业并不矛盾,
      物理学家为何不能是律师,而政治家为何不能入主科技?
      莫非还会有人鄙视铁匠的儿子,认为法拉第的贡献荒唐滑稽?
      莫非还会有人嘲弄发现电的加尔班尼原先在电学方面缺乏要领?
      画家可以发明摄影,数学家可以贯通地理,
      法官可以翻译梵文,医生可以讲解象形……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假若将他们的成就用那可耻的借口抹杀,
      我们的领地还有何残余?
      
      而这可耻的风俗至今尚存,
      不知禁锢了多少跃动的神经。
      人为何一定要安躺于所谓既定的身份之中,
      生命的唯一性就如此激不起他们尝试的热情与好奇!
      
      
      力量之神海格力斯:
      “孩子,
      说到此处,言归正题。
      话说梯林斯是我的出生之地。
      这一生色彩斑斓的谢里曼最后终于在此发掘了荷马诗中真正的王宫,
      七个泰坦巨人建造的城墙屹立于该亚大地,
      那里面有令人神都肃然起敬的祭坛、大殿、巨石和宏伟的布局。
      宽敞的大厅旁就是回廊环绕的浴室,
      当年的英雄们就是在这里洗浴。
      
      后世的人们是否还记得浴血奋战后的英雄凯旋,那狂欢的宴饮,那泪染的惨剧,
      那千年的时光如赤色玫瑰般在此凋敝?”
      
      
      怀古的幽思总让人止不住在凄凉的浪漫中穿行,
      空气中凝结了忧伤,幻影在风中悲鸣。
      海格力斯,为何您的措辞让我被失落的预感牵引,
      难道英雄的遗恨又将跨越这时空轮回不尽?
      
      
      吹灭蜡烛的哈迪斯:
      “这个男人在墙顶的彩绘中仿佛回到童年的画册之中,
      那旋转的色彩,那迷幻的线条,那久远的图形就像他七岁时遇见的最美的风景。
      而他的现实中又充满了纷争女神厄里斯也无法理清的困境。
      对考古他留下太多的线索和悬念,
      却因为政府一次错误的交易而壮志未酬,
      一场恶疾让他在1890年的圣诞夜放下手中的铁锹,永远离去。
      
      他的最后一夜在月光下与我对视,沉默不语。
      他的最后一刻保有梦想,神智清醒。
      
      安德罗马哥和阿伽门农是他给女儿和儿子的命名,
      灵堂上放着那吟游诗人荷马的胸像,
      无眸的双眼深情注视着这热爱着希腊一切的逝者——
      这用一生的激情换来了千年盛景闪回的魂灵……”
      
      
      如果说历史可以重演,
      那么谢里曼体内必流动着希腊英雄的血液。
      他让同样浪漫的人们看到了行动的力量,
      他让忙于作为的人们目睹了浪漫的虹光。
      他让远古的神祗苏醒,诸神复活,
      他让后世的追梦者忠于并跟随灵魂深处的愿望。
      
      ……
      
      我希望绝不在将来的某一天,
      当翻动着承载曾经梦想的画册时,有任何一页褪色,让自己永远内疚和颤惊。
      
  •     我的那本是93年版的,包装要简陋一些。
      这书写得比较有趣,我最记得有个情节,就是一个挖古物的人在挖开的古迹上写上一句脏话然后再用土填上,然后说:几十年后再挖开的人就要为这个头痛了---这个恶作剧够哏的。
  •     之前一直看的是国内考古的书籍,所以对老外写的还有些不适应
      老外的文字比较文学化,而国内的都像是在写考古报告
      文学话的好处是读起来轻松有趣,考古报告的好处是细致翔实
      可以说各有好处
      这厚厚的两本书,写了国外几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主要是从人的角度讲的
      我个人觉得太简单了,看完后我只觉得心里痒痒的,想了解更深入细致的东西
      也许,这就是这本书想带给读者的东西吧
      另外看到那些西方人把其他国家的古物据为己有
      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我就禁不住生气
      但反过来想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里
      也许这样也是对古物的一种保护,也许吧
  •      和格林·丹尼尔的《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比起来,这是本大众版的考古学史,作者和译者的文笔都还不错,像讲故事一般向读者介绍小亚、埃及、两河流域和阿兹台克、马雅的考古发现史。
       考古学的先驱们都是有着梦想和苦干精神的人,好多人都是用毕生的精力来圆儿时的梦想,也满足不断增长的求知欲。现在的考古研究者还需要这些东西吗?思考中。
  •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99年,
      前言上写着曾被用作教材
      目录里涵盖了庞培,特洛伊,迈锡尼,克里特,埃及,亚述,巴比伦,苏美尔,阿兹台克,玛雅,托尔特克……
      内页里记载的全是那些古老的世界里传奇的经历
      丝毫没有古板,老套的说教
      倒是象极了《夺宝骑兵》里的故事
      一点乏味的感觉都没有
      却又尊重史实,从不妄加杜撰
      考古的书写成这个样子
      没有办法不叫人爱不释手
      
      时隔几年再读
      虽然距离写作的时间已经距离将近半个世纪
      仍然没有陈腐的味道
      仍然不忍释卷
      仍然越看越是兴奋
      ……
      好书就是这个样子吧
      
      尽管已经是本很老的书
      仍然希望喜欢考古或是传奇历险的朋友
      能有机会找来读一下
      ^_^!
      
      
  •     对古文明文化的兴趣源于以前无意中买下的一本书,西拉姆著的《神袛.坟墓.学者》。考古和我的学业工作风马牛不相及,买下此书的原因仅仅在于它是三联出版的,而我恰好是三联的忠实拥趸。
      但是这本注定与我有缘的书,帮我打开了了解古文明文化的大门,阿加门农的面具、罗塞踏碑的奥秘、吐坦卡蒙的陵寝、莫克特祖马的珍宝…..考古对我来说不再像古物一样枯萎而干瘪,而是同冒险、流血和浪漫联系起来。从此对历史长河中曾经辉煌的古文明文化产生了兴趣,以至于一度在单位自费订阅《考古》杂志,因与工作性质完全无关,被收发室屡次以无人订阅为由退回,几经波折才到手上。可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杂志对我来说实在太专业了,同时也明白了为何《神袛.坟墓.学者》一书至1949年出版以来,被不少大学定为必读书,被不少评论家认为是一本考古的典籍。
      中华的悠久历史和古老灿烂的文化令每一个中国人深深自豪,但此书中介绍的四个古老文化,说句不狭隘的话,恐怕哪一个也不下于中国。了解过去5000年是为了掌握今后的100年,有机会读读这本专业性和趣味性相得益彰的书吧,也许你也和我一样有收获。
      
  •     
      听到过很多人的愿望,好些人甚至女生都想当个考古人。我想,他们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气质。
      
      考古是智者的战场。考古家的工作,除却发掘,更多的是解谜。谁都不知道谜底,谜面也不是那么清晰,一切都要靠考古家的天才判断。
      
      现代的考古,已经有了很多辅助的手段,我们在材料的鉴别、年代的判定等方面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考古家也不再如当日那样象一个单骑英雄了。历史上那些曾经震动过一个时代的伟大考古家,他们的事迹,是否还使得我们这些后代激动?
      
      西拉姆的这本书,就是描述那些过去时代伟大考古家的事迹。是他们,发现了掩埋在尘土下的特洛伊、古埃及、苏美尔……这些人,天资卓绝,目标也坚定。一己之力,往往也能开辟一片新天地。
      
      谢里曼,是考古学上第一位传奇人物。这个人出身贫寒,但是好奇心很厉害。他的父亲是个牧师,常给他讲荷马史诗特洛伊的故事。7岁的时候,他就对他父亲说,他一定要找到那个消失的城市和国王的藏宝。可是他走的是一条独出心裁的路,他14岁就停了学,在一个食品店当学徒。后来又到一条船上当杂役,可是船却沉了,拼尽力气才游到一个岛上捡回一条命。然后又在一个企业办公室里打杂。这个时候,他20岁,他开始自学语言。只用了两年时间,他就精通六门外语。之后他又转到一家和俄国作生意的商行工作,一个半月,他在没有老师,没有足够材料的情况下又学会了俄语。在他精通了八国语言之后,他开始慢慢做自己的生意,24岁的时候,他开始和俄国朝廷打交道。28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的座上客,这时他已经是个成功的商人。34岁的时候,他开始学习希腊语,他已经在为去特洛伊做最后一道准备。然后他做了一次全球旅行,旅途中又学会了几门语言。他的日记,到那个国家就用该国的语言来记录。46岁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财力已经够了,于是他中止了自己的商业活动,开始去实现他童年的梦想。
      
      那时的考古界,谁都不认为荷马的史诗确有其事。但是谢里曼却坚信那都是真的。他在伊萨卡岛不循常规的寻找,一点也不把专业考古学家的嘲讽放在眼里。他的指南,就是荷马的史诗。这种执着,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他终于挖出了特洛伊和普利阿姆的藏宝,尔后他又挖出了迈锡尼。这是考古学上史无前例的事情。从此开启了我们对于传说故事的重新审视,原来一些传说,竟比历史远来得真实。凭着这一个思路,后来从《圣经》里,考古家发现了尼尼微和苏美尔,从埃及的传说里,则找到了国王谷的藏珍。
      
      但是谢里曼决不是考古界里杀出的单骑勇士。在那一个时代,涌现出了足以和他匹敌的众多天才,比如商博良解读埃及象形文字、卡特发掘图坦卡蒙墓、博塔发现尼尼微、雷雅德寻找苏美尔、汤普逊探索玛雅人的圣井。这都是考古学上激动人心的事件,是侠客蜂起的时代。之后只有组织,再没有单个的勇士了。
      
      至于科尔特斯,他以七百人掐断了正值盛期的阿兹特克帝国。在今天看来,这是军事史上一项奇迹,而对于考古而言,究竟是毁誉参半了。
      
      西拉姆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有一种压抑的热情。考古学是寻根的学问。我们都需要一个归宿。我们都敬仰天才。这种完美的结合使得考古人的故事尤具有激动的特征。
      
      自己已不可能成为一个考古人。在我们这个技术发达的时代,考古人也远不如以前精彩。他们多已成为循规蹈矩的技术员。所以,还是怀念那个逝去的时代,那是考古学的黄金时代。
      
      
  •     如今自命不凡的人类,若想知道自己的渺小,无需仰视深邃无垠的苍穹,只要检视几千年前就存在过、繁荣过,并且已湮没了的古代文明就足够了。
      
      这是《神祗·坟墓·学者》封面上的一句话。对那些古老帝国的痴迷,泰半缘由于此。
      
      这本书不是干巴巴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考古学术著作。每篇都在讲故事,神奇的考古发现和考古学家生活的故事。世人都知道是谢里曼挖出了特洛伊;卡特发掘了完好无损的图坦卡蒙墓;博塔唤醒了亚述;汤普森从圣井里捞出了玛雅殉葬女郎的尸骨。可谢里曼从7岁立志到46岁如愿以偿,中间历经了近40个寒暑;卡特在打开图坦卡蒙墓之前已经在寸草不生的帝王谷挖掘了7年,几近放弃;博塔放弃库允吉克转而挖掘赫尔沙巴德的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刚刚和尼尼微失之交臂;汤普森搜遍了尤卡坦半岛,才找到了传说中的圣井,可最终也没有找到库库尔坎蛇神像......不是每个考古学家都像印地安那·琼斯那么神勇幸运、无往不胜兼艳福无边。那些湮没在岁月长河里的无名考古学家,更是不知凡几。相比之下,英哈特居然误打撞地追着一只蝴蝶就打破了吴哥几百年的沉睡,实在是幸运儿(题外话了,这本书里没吴哥)。考古学家们就像这样或沉醉或低迷,时而前行无路时而柳暗花明的传奇生活,经西拉姆的一支生花妙笔,组成了这部让人心动的考古历险记。
      
      最心爱的那几本书,从购得时的欢欣,到终于开始读的喜悦,到读完时的怅然,到若干年后回味时的隽永,总是每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本是96年在成都弘文书局买的,那个夏天刚从西夏王陵回来,按老哥的说法是“挖坟挖上了瘾”,进书店就直奔“历史考古”,见了“墓”字就上心。翻开目录就乐开了花:庞培、特洛伊、迈锡尼、克里特;埃及;亚述、巴比伦、苏美尔;阿兹特克、玛雅、托尔特克。骑车冲回家进门就开始看,不管不顾一口气看了一半;突然停下来,看看居然只剩一半了,开始放慢速度;最终还是在晚饭前看完了;于是抱着书坐那儿叹气:居然这么就看完了。
      
      书架上的书,每年每月都在增加,书名越来越直当煽情,装潢也越来越精美。那种简单的快乐和心动,却久不再有。
      
  •   啊,无意中发现小暴……竟然是前天才写的……我能说我们有种很奇妙的缘分么……不过看你读过的书,我只能说,相比之下我太水了……
  •   嗷~~兴趣点不一样嘛~~话说我在想我是否该改个名字了。。。
  •   书里面讲到古埃各个阶段的划分和百度百科的资料有些差别 哪个更准确呢 鉴于这本书是1949年的 是不百度的应该是更有根据地划分呢??谢谢
    本书里的划分
    1-6朝 2900BC- 2270BC
    7-10朝 2270BC - 2100BC
    11-13朝 2100BC - 1700BC
    14 -17朝 1700BC -1555BC
    18- 20朝 1555BC - 1090BC
    21-24朝 1090BC -712BC
    25 - 26朝 712BC - 525BC
    下面是百度百科的资料
      1.前王朝时期(金石并用时期,约公元前4500—3100年)
      2.早王朝时期(1—2王朝,约公元前3100—2686年) 古埃及历史分期示意图
      3.古王国时期(3—6王朝,约公元前2686—2181年)
      4.第一中间期(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2040年)
      5.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1786年)
      6.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1567年)
      7.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1085年)
      8.后王朝时期(21—31王朝,约公元前1085—332年)
      9.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   古埃及史我不熟,不過這種分其是學者自己的觀點,各有各的依據,也很難說誰對誰錯。
  •   估计是翻译得比较早吧,很多名字都没统一,很正常的...
  •   这篇要赞
  •   。。。伊利亚特的气息。。
  •   这个牛逼
  •   呵呵 你写的有趣 我要翻翻了
  •   是有关历史的书么???咋都没听过呢!~
    听来就好象很有兴趣额~~
    有无人看过<冰与火之歌>呢?
  •   是一本考古学得书
    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考古史上几个重要的阶段和人物^^^
    <冰与火之歌>
    没有看过的说^-^!
  •   也是凑巧,去到同学家里搜刮,搜来的~~
    魔幻色彩浓厚,无主角,刻画的每个人物都别具特色~~~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也出过这本书,名字是《神、陵和学者——考古史话》两本书在翻译上各胜擅长。
    我以前做的一个有关玛雅文明的帖子。
    http://note.ssreader.com/show_topic.asp?Topicid=191695&forumid=12
  •   确实,考古是很枯燥的,本书却把它写的如此激动人心。
  •   我们太容易看到事情光亮的一面。。。
  •   考古一直很枯燥,但是所有非专业书都把它写得很激动人心。
  •     当年读起来象探险故事,引人入胜并神往之...翻译的也挺好.
  •   10年前这种好看的考古书还不多,买到的时候那个幸福啊!
  •   借给同学他给弄丢了,可惜啊可惜 ,前几天看到这个评论,特意问了一下他,他竟然忘记这个事情了。旧梦无法再温,呜呼!
    想想也挺有意思,千里之外,十年之前,同欣赏一本小书。追溯这行为本身就象在考古。呵
  •   很好的一本书,当初是拿自己的一本英文爱情小说跟朋友换的,后来两人都保留了借来的这本。不过两本书我都又从网上各买了一册,这本考古书更是从AMAZON上订了英文版。也因为这本书,专门去订了杜兰的《文明史》
  •   当年没顶住全家的压力报考考古,是我一生的憾事
  •   05年的帖子被我挖出来 算不算 哈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