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出版时间:2005-7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王芸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全书上起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下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浅近平易的语言叙述六十年间的中日外交关系(实际涉及东北亚、中俄、中美等更广泛的外交关系),其中包含大量故宫博物院(尤其是清季外交史编印处)和北平各图书馆的珍贵档案史料。作者还走访了历史界和外交界前辈,许多学者和当时在世的外交家、前清遗老也提供了很多资料。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的内容,不仅涉及中日两国关系,而且以六十年来远东关系为经,以中日两国关系为纬,以原始记载和档案资料为依据,分析比较,探清真相,找出结论,展现中日关系的来龙去脉。

作者简介

王芸生(1901~1980),原名德鹏,笔名芸生、倦飞等。天津市静海人。出身贫寒,自学成才,在天津东浮桥口茶叶铺当学徒时,已开始为《益世报》写稿,署名倦飞。民国14年(1925年)五卅运动中,组织天津洋务员工会,任工会宣传部长,主编《民办报》,进行反帝宣传。民国15年(1926年)3月,直奉联军进占天津,为避迫害逃往上海,与友人合办《亦是》周刊、《猛进》杂志等报刊,进行爱国反帝宣传。翌年初回天津,任《华北新闻》主笔,撰写社论;民国17年(1928年)5月任《商报》总编辑,开始用“芸生”笔名撰稿,以文字因缘结识张季鸾。民国18年(1929年)8月进天津大公报馆,任地方版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写作《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200万言,陆续在《大公报》发表;后辑为七卷专著出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主持《大公报》上海版社评。民国27年(1938年)12月,任《大公报》重庆版总编辑。民国30年(1941年)9月,张季鸾病逝,王任该报社评委员会主任委员,成为旧《大公报》言论的主要负责人。民国35年(1946年)4月由渝抵沪,任上海《大公报》总编辑。他所写《为江浙人民呼吁》、《由新民报停刊谈出版法》、《我看学潮》等社评,指责国民党当局钳制舆论,镇压学生运动,受到《中央日报》等国民党官方报纸的点名追查与围攻。民国37年(1948年)11月,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由沪经台湾、香港进入解放区,次年3月到达北平。1949年5月随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6月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同年9月以新闻界代表身份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大公报》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著作有《王芸生文集》、《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等书。

书籍目录

第一卷  修订导言  张序  编例  古代中日关系之追溯  第一章 中日始订修好条规    第一节 柳原前光首次到津    第二节 总理衙门奏请订约    第三节 曾李均主订约    第四节 伊达宗城到津议约    第五节 日方力争约同西例    第六节 《中日修好条规》    第七节 《中日通商章程》要点    第八节 中日同盟的谣传    第九节 约成后日方要求修改    第十节 觐见问题的交涉  第二章 日本进攻台湾    第一节 日本侵华的开端    第二节 决策命将发动侵略    第三节 西乡从道照会出兵    第四节 中国政府的反应    第五节 总理衙门质问日外务省    第六节 日军攻扰台湾的情况    第七节 潘霨等到台湾视察    第八节 李鸿章与柳原前光谈判    第九节 李鸿章论台事归宿    第十节 大久保利通来华    第十一节 李鸿章一意依靠美使    第十二节 总理衙门奏请定议    第十三节 签订台事专条    第十四节 清廷筹议海防    第十五节 美国为日本帮凶  第三章 《朝日江华条约》与中日关系  第四章 日本吞并琉球  第五章 《朝美通商条约》的缔结  第六章 朝鲜甲申政变与《天津条约》  第七章 英俄在朝鲜的角农和美国的阴谋活动  本卷参考书目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其实日本人丝毫也不讳言他们的文化是一种杂种文化,并且认为正是文化的杂种性导致了其近代的崛起。日本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在近代为何屡屡生变?这恐怕是一个值得当代中国人思索的一个问题。前几天从卓越网上淘了一套《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8卷,三联书店出版),就是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翻检手头收集的资料,发现关于日本的著作竟已经成为一个系列,最早的是明朝万历年间李言恭的《日本考》(中华书局出版)。虽然中国从唐宋就与日本交往频繁,但真正对日本进行专题研究却是在明朝。因那时中国沿海屡屡受倭寇骚扰,抗倭必先知倭,因而出现了《日本考》、《日本风土记》等一系列著作。而与此时相若(1585年),葡萄牙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写了一本《日欧比较文化》(商务印书馆出版),虽只记录了欧洲人与日本人在生活和心理各方面的差异,但细节颇有意思,如:“欧洲人认为大眼睛美丽,而日本人则认为大眼睛可怕,而眯缝的眼睛美丽。”“在欧洲,财产为夫妇共有。在日本,夫妻各有自己财产的份额,有时妻子向丈夫放高利贷。”“欧洲人施行坚信礼后并不改变名字。在日本,一生中要改五、六回名字。”《日本考》的校注者汪向荣先生曾在战火纷飞的1940年留学日本,他对中日文化的差异和对日本的认识都更加深刻。汪先生在《早年留日者谈日本》(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中,对日本的总结很能发人深省:“日本人单个的时候,非常和气,非常有礼貌;可是三个日本人以上,就非常凶狠。这应该是明治教育的力量,强调团结一致。所以那时日本军队这一集体,就成野兽了。韩国人、日本人都有个习惯,就是不用外来货,就民族性而言,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汪先生在1995年就深刻预见到中日关系的走向,认为:“中日关系这样发展下去好不了。日本现在已经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向政治大国走了。当然军事大国它还不敢走,但等政治大国完成以后,当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后,它马上就会走军事大国之路的。它是个小岛国,要资源没资源,要市场没市场,到时怎么办呢?还是要向外发展,最近的是韩国,第二还是中国。”要搞清日本的这种扩张性,深刻洞察日本文化极为关键。日本人加藤周一的著作《日本文化的杂种性》(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是理解日本文化的一把钥匙。日本近代以来,快速发展最成功的经验就是避免了“全盘西化”和“全盘国粹化”。相对于英法文化的纯种,日本文化则兼容并蓄,对我有用的统统拿来。其实中国文化曾经多么富有包容度啊,来自印度的佛教已彻底本土化,来自日本的“干部”、“卫生”等词汇也彻底融入了汉语。但现在怎么就是有人要把文化搞得纯而又纯呢?这会不会让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变得弱不禁风?关于日本的著作近年一直是出版热点,对此有兴趣的还可以读一读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戴季陶的《日本论》、小泉八云的《日本和日本人》、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叶渭渠的《日本文化史》等。 阅读更多 ›
  •   如果作者在49年之前就完成全书,那么,这部书的可看性会大大增强。在经历了文革迫害之后,王芸生先生再次编辑这部书的时候,想必感慨很多。
  •   绝对好书,但价格偏高,半价就买,要不不买!
  •   作者为民国著名记者,他写的这一本书奠定了他在中国新闻界的地位,这本巨著值得一读!
  •   书中收集的资料非常多,很全面,很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非常喜欢。
  •   本来还看的津津有味的,后来买了一套古龙。。。。27本,估计此书要落灰了。未阅读很多,不予评价。书的质量不错
  •   符合自己的需求,挺喜欢
  •   整套书外面的塑料袋竟然是被掀开一半的,所以书的边角有点被磨掉了。但是纸质和印刷还是不错的!
  •   内容很客观,书的质量也不错。收藏。
  •   忍不住~终于买了~卓越服务不错~该书唯一的不足就是我不喜欢它的装帧.有书皮儿的那种.而书的内皮则很薄.所以每次看书的时候.不把书皮拿下来.看起来就不方便,可是一把书皮拿下来.又怕折了书的内皮.唉~~纠结~~~
  •   好书,除了观点有点老意外,史料很翔实,就是1919年后的部分成书过于仓促了。推荐研究日本的人收藏
  •   要是书的纸张质量在好些就好了
  •   买完就降价太无奈了
  •   好好看看,关注钓鱼岛局势
  •   赶上活动很实惠
  •   资料翔实的一本书
  •   非常好,正版
  •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套装全8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