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之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陈光中  页数:34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侯仁之》写的是一位学者,一段历史,一门学问。  这学者,自然是侯仁之先生——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  侯先生是长寿之人。出生于辛亥之年,历战争之磨难,经运动之坎坷,始终坚持在科学之路上的艰苦跋涉,而成为一代学术巨擘,那独特的经历,实在是有些值得追寻探究的地方。  书中配有一百四十八幅照片与插图,其中四十幅照片由侯先生及其家人提供、十数幅插图取自侯先生的著作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侯先生自己保存的照片所余甚少,现有的这些,无疑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作者简介

  陈光中,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喜文字,好摄影,偶习绘画。写过若干小说、散文、评论,画过些许漫画、插图。出版《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共八册,一百万字。

书籍目录

自序一  人生之始二  走进燕园三  投师名门四  从历史迈向地理五  国难当头六  身陷囹圄七  牢狱外仍是牢狱八  流寓津门九  远赴英伦十  亲尝教炙十一 重返燕园十二 开拓新学十三 学以致用十四 第二次大劫难十五 从一“黑帮大院”到江西鲤鱼洲十六 重新开始学术研究十七 老骥犹有千里志十八 中国“申遗”第一人十九 钟情北京二十 心系燕园二十一 “名利于我如浮云”候仁之年谱简编后记插图索引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青年负笈燕大,名师风流,学林宿儒,一时云聚……    洪业师说,即使再次被捕,甚至被判处死刑,燕京人也会知道侯仁之是为什么而死的。    文革甫来,即受冲击,肉体摧残,精神折磨……    这门学问,乃是又古又今之学,是需要读书和行路的。    说实话,名利之心过去是有的,可是到了今天,名利于我如浮云。

编辑推荐

  “青年负笈燕大,名师风流,学林宿儒,一时云聚……”  “洪业师说,即使再次被捕,甚到被判处死刑,燕京人也会知道‘候仁之是为什么而死的’。”  “‘文革’甫来,即受冲击,肉体摧残,精神折磨……”  “这门学问,乃是‘又古又今’之学,是需要‘读书’和‘和路’的。”  “说实话,名利之心过去是有的,可是到了今天,‘名利于我如浮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侯仁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啊呀,这些老师啊……”侯仁之先生在一次回忆老师们的时候,两度发出这样的慨叹。
      
      《侯仁之》的作者在书中提到,原本针对侯先生的采访,总是被侯先生“岔”到老师那里去,尤其是顾颉刚和洪业。这当然体现了侯先生的谦逊,而读一读这本传记,也的确能觉到这些老师的可钦可佩,侯先生念念不忘恩师,显然大有道理在。比如,书中关于洪业先生的记述,颇令人印象深刻。有学术上的,更有人格上的。
      
      洪业在侯仁之转而治历史地理学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他发现这位弟子可堪造就的时候,不仅给予具体学业上的多方点拨,而且在重大路向的选择上作出导引。据侯先生回忆,1938年的一天,洪业忽然打破晚间“召见”学生的“惯例”,一早就给他打电话招至家中,而且还是在外人轻易不得进入的书房。侯仁之甫一落座,洪业就忽然大声说“择校不如投师,投师要投名师!”原来,洪业是希望他的这位学生能投师于英国利物浦大学一位著名教授的门下。现代历史地理学在西方颇有发展,而彼时极富盛名的哈佛大学却并无地理系,而不如哈佛名气大的利物浦大学,却有一位地理学名师。洪业这看似有些“亢奋”的举动,竟是为弟子谋划学业的强烈心得。多年后回忆起这带有戏剧性的一幕,侯仁之宣称其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因为这决定了他今后的学术道路。
      
      不过,这个求学计划大大推迟了,原因就是二战烽火的延烧,欧洲陷入战争,中国国难当头。而在国难当头的日子里,洪业先生堪称高风亮节,不仅显示着自身的坚强,也处处激励着学生的民族气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开始搜捕燕京大学的抗日师生,洪业和侯仁之均被逮捕。洪业的表现,曾有著述详尽描写,相当生动。在《侯仁之》一书中,提及的一个细节是,在狱中,洪业想办法转告侯仁之,指点他受审时的“技巧”,并以“学生西游之事,似无所闻”这近似暗语的话,叮嘱侯对送学生经由西山去解放区的事情,一定要严守秘密。此前,在日本占领北平后,已在学校任教职的侯仁之,曾担负着转送爱国学生奔赴解放区的重任。
      
      侯仁之被判“缓刑”出狱后,到天津岳父家居住。后来,他得知燕大有两位学生被捕,而这两位学生熟悉燕大学生去解放区诸事。侯仁之感到了危险,他考虑离开敌占区,到已在四川复校开学的燕大去。当他求教于洪业老师的时候,洪业的回复是:不能走。第一,侯如果离开,就会连累他的保人和其他相关者,第二,如果不走,可能再遭逮捕并判死,但燕大人也会知道“侯仁之是为什么而死的”。侯仁之因此而下了承受考验的决心。他后来回忆说,洪业的话份量很重,而正是遵循了老师的教导,他
      “才自告无憾于今生”。
      
      流寓天津的日子里,侯仁之开始研究天津,完成了《天津史表长编草例》,并寄送洪业审阅。洪业在回信中除了褒奖和指点外,还特别提及:“近闻有天津编志之议,当局或欲借题以沾润寒士,吾弟此编正可为修志之用。然当今尚宜秘之,非干禄之时也。”寥寥数语,白色恐怖下的特有的措辞,实际上是在谆谆叮嘱学生,不要被日伪当局所利用。不久,侯仁之又写就《北平金水河考》,洪业同样叮嘱学生现在不是发表的时候,要等到打败日寇之后。侯仁之的这篇论文发表于燕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后的第一期《燕京学报》,当时,抗日战争胜利……
      
      1980年,年近70的侯仁之携夫人到美国看望了87岁的洪业,在老师那里住了将近一周。侯先生回忆说,有一次他们聊到很晚,洪业让侯和夫人休息,待次日早起,他们发现洪业斜倚在沙发上睡着——那时洪业的夫人已经故去,平时这位老先生可能就是如此敷衍。这让当学生的心里不是滋味。就在那一年,洪业和顾颉刚相继去世。
      
      《侯仁之》这本传记,文笔风格我不是很喜欢,读得也不很细致。现在读到不足一半,其中写到的一些人和事,梳理起来,还是隐约让人有所感慨。对洪业与侯仁之关系的记述较多,上面连缀起来的事情,只是一部分。此外,书中的前半部分对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的记述,也饶有深味。当代以降,司徒雷登因《别了,司徒雷登》而大名鼎鼎,近年的重新审视渐多,让我们能看到更多侧面的历史现场。
      
      (2005.12.14)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