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客来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逯耀东  页数:282  字数:16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文章30来篇,这些文章依然是作者一贯的风格——兼有旁征博引的历史考察与各地访食的人间情怀,以温婉的文学化笔触娓娓道来。其中有写饮食之妙的美文,有写名菜与历史掌故,有留心身边的饮食变迁,将文史典故、现实生活、怀旧忆旧融为一体。“浙中请谗,无过张岱。

作者简介

逯耀东先生是台湾历史学教授,1933年生于江苏丰县。写有多部散文体专谈饮食文化的书,《寒夜客来》是他专为大陆读者新选编的一本。书中旁征博引,追索饮食渊源;文思典雅,学养与才情并茂。其笔下的饮食故事多有一份真切而醇厚的历史沧桑感。
作者在大学讲授中国饮食文

书籍目录

饮食境界(代序)
烧猪与挂炉鸭子
看来端的是“无肠”
脔切玉玲珑
谁解其中味
陶渊明喝的酒
嵇康过年
中国第一本食谱
袁枚与明清文人食谱
造洋饭书
从城隍庙吃到夫子庙
姑苏城内
银丝细拌蹄(骨旁)
美食家之逝
更上长安
又见西子
黄山顶上吃石鸡
三醉岳阳楼
“霸王别姬”与《金瓶梅》
不是挂羊头
吃南安鸭的方法
饮茶未
知堂论茶
石碇买茶
烤番薯
蚵仔面与臭豆腐
出得门来人半醉
记忆是把尺
吸烟室怀想
湖涂有斋
后记

章节摘录

  食物不经其他媒体,直接放置火中或火上烧或烤,是人类熟食的开始。中国熟食相传始于燧人氏。《周礼》说:“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为食,令人无腹疾,而有异于禽兽。”也就是说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之前,先民还停滞在茹毛饮血的阶段。往后开始熟食,由此进入文明。不过,钻木取火是一种人工取火的方法。但人工取火的方法,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距今一万八千年左右的“山顶洞时期”才开始的。前此,用的是取自山林的自然火。而且对自然火的应用,继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可能有一百几十万年之久。因为在云南元谋人的遗址中,已发现有用火的痕迹。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更保存了许多燔炙的资料。北京人居住洞穴的堆积物计分十三层,其中四、八、九等三层属灰烬层,是燔炙留下的遗迹。灰烬层除了有碳粒和烧过的石头外,还有燔炙遗留下的鹿、鼠和鸟类的骨骸。可以证明北京人已经用燔炙进行熟食了。所以,在山顶洞时期以前,燔炙的烹饪方法已进行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是世界上最早吃烧肉的民族。 记得幼时读一篇培根写的烧猪文章。大概是这样的,他说当山林大火熄灭后,中国人在燃烧过的灰烬中,找到了一只烧熟的猪,一尝味道远胜活剥生吞。于是中国人就开始吃烧猪了。虽然这篇文章调侃中国人吃猪肉,但却也道出燔炙之法的由来。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先民们将山林火苗,带回他们居住的洞穴,大家围着火进食或取暖,或者不小心将一块肉跌落在火里,后来又在灰烬里找到这块肉,味道比生肉好吃得多。 P3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杜甫《赠卫八处士》云:“……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在一个春天雨绵绵的晚上,历经离乱漂泊的杜甫,来到卫八卜居的山村,主人嘱儿女备酒饭,山村无所供,仅有一味园圃现采的春韭,和一钵刚出锅的小黄米饭。于是两位久别重逢的老友,把肩相看,开怀畅饮,细说别后沧桑。案上烛火摇曳,堂外细雨淅淅,真不知今是何夕,这是一种饮食的境界。  宋人杜耒《寒夜》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之句。寒夜朔风,拥被难眠,突有故人到访,披衣而起,倒屐相迎。然厨下无余肴,柜中无陈酿,于是铲雪融水,发火煮茶。茅舍外雪压寒枝悄然自坠,竹炉里松炭星火四溅有声,釜中茶汤鱼眼乍现,此时风宁月朗,更有数点疏梅映窗,又是另一种境界。  所谓饮食境界,就是由环境、气氛和心境开成的饮食情趣和品味。和饮食的精粗无关,也不是灯火辉煌,杯盘交错的宾主尽欢。  ——逮耀东

编辑推荐

  杜甫《赠卫八处士》云:“……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在一个春天雨绵绵的晚上,历经离乱漂泊的杜甫,来到卫八卜居的山村,主人嘱儿女备酒饭,山村无所供,仅有一味园圃现采的春韭,和一钵刚出锅的小黄米饭。于是两位久别重逢的老友,把肩相看,开怀畅饮,细说别后沧桑。案上烛火摇曳,堂外细雨淅淅,真不知今是何夕,这是一种饮食的境界。  宋人杜耒《寒夜》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之句。寒夜朔风,拥被难眠,突有故人到访,披衣而起,倒屐相迎。然厨下无余肴,柜中无陈酿,于是铲雪融水,发火煮茶。茅舍外雪压寒枝悄然自坠,竹炉里松炭星火四溅有声,釜中茶汤鱼眼乍现,此时风宁月朗,更有数点疏梅映窗,又是另一种境界。  所谓饮食境界,就是由环境、气氛和心境开成的饮食情趣和品味。和饮食的精粗无关,也不是灯火辉煌,杯盘交错的宾主尽欢。  ——逮耀东  作者下江南、上塞北,到各地探访、品尝不同风味的民间饮食,透过历史的考察,文学的笔触,将饮食生活的琐细与社会变迁相衔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未单纯介绍美味珍馐及作法,而是对民间俚食抱欣赏赞许态度,体悟百姓的生活情趣。本书收文章30来篇,这些文章依然是作者一贯的风格——兼有旁征博引的历史考察与各地访食的人间情怀,以温婉的文学化笔触娓娓道来。其中有写饮食之妙的美文,有写名菜与历史掌故,有留心身边的饮食变迁,将文史典故、现实生活、怀旧忆旧融为一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寒夜客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0条)

 
 

  •   逯耀东先生是台湾历史学教授,1933年生于江苏丰县。写有多部散文体专谈饮食文化的书,《寒夜客来》是他专为大陆读者新选编的一本。书中旁征博引,追索饮食渊源;文思典雅,学养与才情并茂。其笔下的饮食故事多有一份真切而醇厚的历史沧桑感。作者在大学讲授中国饮食文化。本书收文章30来篇,这些文章依然是作者一贯的风格——兼有旁征博引的历史考察与各地访食的人间情怀,以温婉的文学化笔触娓娓道来。其中有写饮食之妙的美文,有写名菜与历史掌故,有留心身边的饮食变迁,将文史典故、现实生活、怀旧忆旧融为一体。“浙中请谗,无过张岱。杜甫《赠卫八处士》云:“……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在一个春天雨绵绵的晚上,历经离乱漂泊的杜甫,来到卫八卜居的山村,主人嘱儿女备酒饭,山村无所供,仅有一味园圃现采的春韭,和一钵刚出锅的小黄米饭。于是两位久别重逢的老友,把肩相看,开怀畅饮,细说别后沧桑。案上烛火摇曳,堂外细雨淅淅,真不知今是何夕,这是一种饮食的境界。
    宋人杜耒《寒夜》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之句。寒夜朔风,拥被难眠,突有故人到访,披衣而起,倒屐相迎。然厨下无余肴,柜中无陈酿,于是铲雪融水,发火煮茶。茅舍外雪压寒枝悄然自坠,竹炉里松炭星火四溅有声,釜中茶汤鱼眼乍现,此时风宁月朗,更有数点疏梅映窗,又是另一种境界。
    所谓饮食境界,就是由环境、气氛和心境开成的饮食情趣和品味。和饮食的精粗无关,也不是灯火辉煌,杯盘交错的宾主尽欢。
    ——逮耀东
      作者下江南、上塞北,到各地探访、品尝不同风味的民间饮食,透过历史的考察,文学的笔触,将饮食生活的琐细与社会变迁相衔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未单纯介绍美味珍馐及作法,而是对民间俚食抱欣赏赞许态度,体悟百姓的生活情趣。本书收文章30来篇,这些文章依然是作者一贯的风格——兼有旁征博引的历史考察与各地访食的人间情怀,以温婉的文学化笔触娓娓道来。其中有写饮食之妙的美文,有写名菜与历史掌故,有留心身边的饮食变迁,将文史典故、现实生活、怀旧忆旧融为一体。
  •   冬天看有关饮食的书是一种折磨。
      幼时常看《红楼梦》。每个寒假在家,如再无其他书可看,便会端出《红楼梦》。事先要去厨房弄些辣椒与姜片泡酱油里面,放在床头,然后钻到被子里开看。
      年纪小,看不太懂男女之事,所以并不看那些晦涩的章节,专看有关描写吃喝聚会的热闹景况。特别喜欢琢磨红楼里吃的那些撩人的名词:糟鹅掌,腌胭脂鹅脯,茄鲞,玫瑰露,茯苓粉,鹌鹑腿。。。。。每每想的饥肠辘辘大闹革命之时,便用辣椒或生姜安抚一下暴涨的食欲,虽味道差距巨大,但自讨家境清贫,无丫环、厨子、老妈子在左右,也只能如此这般了。
      
      这个冬天,觅了本《寒夜客来》,顺手翻了翻,结果欲罢不能,便又开始折磨自己。
      才看到乾隆皇帝的吊炉鸭子,便又犯了肠胃闹革命的老毛病。翻冰箱,捣雪柜,叹并无什么可食之物,至于年幼时喜欢的那种辣椒与姜,也因材料差距,看不上眼了。只有搬出剩在茶几上的蓝罐奇曲,管它是否好吃,先塞满了胃再说,否则太过折磨。
      
      快意于作者也是一位红迷,也喜欢陆文夫,立即有知己之感。作者也与我一般迷于对红楼中食物想象。差别在于,我的幻想止于手中所见之文字,限于知识境界,不能触类,更不能旁通,类似下棋着之能算一二步。而作者的推测却能引经据典,旁引博证,令人信服地推断出红楼食品的真实样式,言之有据,观之有味,棋胜一筹。
      
      无论是市井小吃还是宫廷贡品,在作者看来,凡吃,应讲求意境配合。
      酒者境在仙,茶者境在禅,南菜意在婉约,北菜旨在豪放,所有这些,并不是作者的臆断,都是有历史渊源的。看罢此书,也算看了小半部中国的饮食文化史。叹,中华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在一场文化革命中几乎摧毁怠尽。一碗简单的面条,也做不出应有的细致味道。
      
      善吃面包夹牛肉的新一代,已经丢失了一份与自家渊远历史交融的珍贵体验。新拜金主义的横行,人们只满足于胡吃乱饱,新鲜猎奇,囫囵吞枣的饮食之路。却不懂得,如不能怀着一份对饮食文化的认知与共鸣,就算啖龙品凤,也是其味索然。无意境者,正如做爱缺少爱情一般原始与野蛮,虽非不可,绝非最佳。意境在时,就算自家的粗茶淡饭,也有透着一份自在与随意,真诚与潇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朋友来时,便是佳境,无酒相待,煮茶也是美妙,此事与金钱无关。境在之时,平凡之物才显神奇之处,正如我幼时吃的那些辣椒与姜,并不算什么美味,于我却是一等一的东西。
      
      我看书并没有什么研究作者的习惯。但看着看着,不由得崇拜起来,想探究什么人有如此渊博的知识能流畅地往返于古今雅俗之间。原来作者叫逯耀东,是台湾的历史学教授。难怪!难怪!书中提到,中国人于大火森林发现烧猪知道烧猪好吃,从此大脑发达,异于野兽;我于一冬日看了《寒夜客来》获知更多美味,从此可观食物背后之历史,啖天下风味之精髓。
  •   子曰:食色,性也。这色是什么有待商榷,但食是不争议的。逯耀东先生是台湾历史系教授兼美食家,他自己怕也非常得意这样的选择。入书斋则翻阅五千年看人家都吃了啥,进食厮就大快朵颐,绝不浪费一个吃的好机会。若是实在吃不到了,也要指挥别人吃了再告知感受,靠耳朵来美食一番。这样的日子我看比神仙也了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个人吃好东西可不如来个知己吃得开心,逯先生常慨叹文化界中知味者太少,所以这寒夜客来的愉悦实在珍贵。既然是文人吃,就不同于市井,得吃出文化来。这个菜是红楼的,那个菜是西厢的。这个菜是苏东坡的,那个酒是陶渊明的。酒是怎么喝,茶该怎么饮,令又如何行。味道如何调得到,物料怎样选得精。这个菜式如何渊源变迁,哪家老字号最好;那个小吃是怎样风味,非去何处才得真味。你跟随逯先生,绝对不会亏了嘴,更不会亏了故事。吃饭也不都开心,有时候也吃的百感交集。逯先生这本散文集里除了讲述历史中的食,也有不少篇章是他自己旅行中的食。他旅行主要是为了吃,还非吃出名堂。其中他来大陆几次的吃,就如我所说的百感交集吧。人生百年,沧海桑田,他49年逃离大陆,如今回来,物是食非,每吃每感触,虽然写吃,却写出了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时代况味;且因其自台湾回来,视角独特,常一语中的,让我们这些身在其中却恍然不觉的人也总感触良多。读此书如吃一顿美食,各样味道都有,花色品种齐全。我不多说了,免得让您吃不痛快。
  •   全书贯穿的就是犹如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兴致。就是以这种兴致,作者贯穿古今,研究各地美食的前世今生,让人感受到家长里短中的历史感、人性温暖。作者在开篇就以《饮食境界》为引子讨论饮食所需要的境界。在我看来,真正能品味饮食的人,也必定是心有闲趣懂得生活的人。在这种人看来生活是很美妙的,而朋友造访,互相品茗,加上点心一碟,那简直就是美妙生活中的华章了。有人或许会说这种闲趣太过消磨人的锐心,但是我认为并不确然。这种饮食闲趣承载了中国人几千年来传承的淡定,只要能正确利用,那是鼓舞人心的。至于内容方面,书中天南地北各种美食都有涉及,但是却特别偏爱红楼美食,里面有多篇涉及红楼美食的研究。或许在《红楼梦》中美食更能一种高雅的代表吧!
  •   三联出版的书总是好看的。书中旁征博引,追索饮食渊源;作者文思典雅,学养才情并茂,笔下的饮食故事多有一份真切而醇厚的历史沧桑感。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更是浩如烟海,百家争鸣.吃不仅要吃出味道,更要吃出品味,吃出雅致,吃出典故来.正如书中引的那句:寒夜客来茶当酒,不正是一种意境,一种格调吗?一本精致的散文集能够带领我们遨游于吃的艺术中,于点滴间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人物风情,值得在闲暇之余一品,提升个人修养.
  •   一直喜欢饮食文化散记之类的文章。尤其是在读了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之后,又陆续买了一大批这方面的书籍。但是大多不过尔尔。无法望曾祺先生之项背。不管是老饕漫笔还是吃主儿,或者缺乏诗意,或者失于刻意。
    逯耀东先生的寒夜客来和肚大能容,是我今年读书的一大收获。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作者所掌握的丰富的史料与深厚的古文素养,使其文章别有风味,让人读起来满口生津。
  •   《寒夜客来》是我喜欢的那一类书,这样的饮食文化散文能看到的已经不多了,写得如此可读的也越来越少了。我以前买过一本,读了好多遍,后来借给一个同事,弄丢了,心里老不舒服了。这次买书,见当当上有,就顺便给自己买了一本,逮耀东的书和汪曾祺的散文一样,是我会经常放在书柜最显眼位置和枕下的书之一。因为真的很喜欢这样的书。
  •   与《吃主儿》不同,《寒夜客来》更多地散发出一种文人气息,不是回忆有趣的童年,而是介绍具体某种饮食文化的渊源和古代文学有关的内容,文人骚客写下的关于饮食的诗词文章,读来更加回味隽永。
  •   有位老师对逯先生非常推崇,认为其有潘江陆海之才。以前读从平城到洛阳还没有感觉出来,这次读寒夜客来有点体会出来了。逯耀东先生对于文字的感觉和把握相当精到,精彩的文字随处可见,能把中国饮食文化讲的有趣味,还要有内涵而不流俗真是不容易,此著真的做到了。
  •   从阅读中可以获得不少饮食知识,写得比较有趣味。
    不足之处中引用过多,有掉书袋之嫌。而且部分引用品位不高,如“绍酒三烧要满壶,挂炉烤鸭与烧猪”、“宴客设宴设饭庄,熏猪烧鸭各争尝”;
    自夸门庭:父亲是“七品县令”,往来朋友是某地“父母官”,像阿Q的“老子当年阔过”。
    时刻不忘攻击大陆的政治制度,这就说明作者的档次高不到哪里去。
  •   中国人的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吃,就是饮食,饮食就是文化本身。本书把普通的食物娓娓道来,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古今中外,名人趣事,信手拈来,宛如舌尖上的中国一样。可以慢慢的品读,感悟人生的美好。
  •   能够把非常枯燥的内容,用浅显易懂的言语表达出来,非大家无法实现;本书作者是研究饮食文化史的大方之家,历史学功底深厚,对于浩瀚历史中的小史——饮食文化史游刃有余,观点独特并论事有理有据,能说到学问的痒痒处,受教了!
  •   前半部是介绍以前的朝代的饮食介绍.后半部是说现在的都已经变了.不好吃又没情趣...看着就怀旧啊.以前的吃食...天堂.啊.
  •   作者将中华饮食文化娓娓道来
  •   文字清新隽永,平易近人,娓娓道来,诉说着美食的历史与传承。尤其表现出来的是对传统的遗失,纷乱的现代变化所带来的感伤更能一起我们的共鸣。商业大潮推动这饮食在日新月异,新奇古怪的菜品,“阿堵物”的享受思潮都根少稍, 值得我们去静心思考与寻觅。
  •   饮食文化的一本好书,饮食也只有在不愁饱暖的时候才能体会,进一步懂得食材以及烹制的方法。书画有绢纸可见,丝乐有谱可记,味蕾上记忆是只有体会过才明白
  •   其实这种类型的书有很多。不过我稀饭的还是这一本。虽然是旧式文人的饮食散记,但今天读来仍然会羡慕作者的闲适和恬淡。
  •   中国人讲究吃,外国人其实也一样.不然不会有意大利美食法国美食.但能象中国饮食这样博大精深的国家,世界**不多.其实不是一本写吃的书,跟原来看过的不同.这本书更值得一看一藏.
  •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喜欢读饮食类的文化散文,不仅是可想象饕餮之美味,更喜欢文字间溢出的那种文化气息,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无上的享受
  •   都是关于中国民间小吃和饮食文化的~~~看得口水直流……
  •   饮食不是菜谱,也可以写成散文。
  •   文人说饮食,别有味道,只是可惜,作者回大陆游览是正是各行各业衰败之际,很多小吃做的都走样了。书写的很不错
  •   非常好的一本书,在写饮食的里头算是头上几名了
  •   可以对中国的饮食文化进一步了解,并且参入了较大的人文气氛!
  •   一直喜欢三联的书,这本也不例外,虽然纸张较薄,但还是很不错,摸着比较舒服。还有内容真是好,真是的中国饮食文化的阐发,很棒,很受用~
  •   很多饮食文化渊源
  •   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还不错,值得看一下
  •   读这本书还是轻松有趣的,对中国的一些饮食文化能了解一二。
  •   正在看这本书,说实话对于我这种爱吃,也爱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人来说,是很喜欢看这类书的
  •   从更客观的角度描绘出的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图。。。让人很想走出去看看山山水水,尝尝百味人生~
  •   把文化揉进饮食里,味道不错
  •   我读的不是饮食,是文化
    很喜欢这本书
  •   有利于了解我们的饮食文化
  •   文字诙谐幽默,古色古香,饮食文化跃然纸上。
  •   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饮食类书籍了,很好,看了几遍了。
  •   看着第一章,作者徜徉在烤鸭的味觉和历史间时,它的乐趣远远超越了吃的本身,更在于吃的境界,吃的形态。他那孤独的人文气质无所不在。
  •   寒夜皓月当空,徜徉美食的海洋,岂不快哉!
  •   一个台湾老先生的随笔,折射出旧时朴素的美食魅力。一是对旧时美食的追寻,二是对旧时美食的纪念。
    特别是老先生对对旧时苏州面馆的情感与现代饭店的无奈,还有描写他自己的吃相,让读者忍俊不已。
    在他的笔下,许多质朴简答而又是美味的食物活生生的展现出来且那么诱人,读者的胃口让作者吊的足足的。当然也随着作者老先生的无奈二也跟着遗憾。
    这就是人生,当你对某些事情真正感悟到什么时,她已经似有非有了…………
  •   两本美食散记,有不同的风格,一同看时别有滋味,美食散记也能给人极佳的阅读感受,对美食的品鉴中蕴含了两位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值得一看,
  •   写的还不错,只是书中的文章都是作者写于七八十年代左右的,所以现在看来与现实有些差距。
  •   作者经历丰富、叙述旁征博引,大家之作,真材实料,比时下那些欺世盗名的“大师”牛多了。
  •   逯耀东教授学识渊博,文笔典雅,才情并茂,令人敬仰!
  •   老派人写的,作者博学广论,文笔舒畅,带着淡淡的回忆,非常符合我的胃口,朋友也赞不错。如果你去过书中描绘的地方,一定非常有认同感和熟悉感。
  •   作者当年在上海苏州食店对饭菜的感觉与本人一致,大约是80年代的事情吧,恍惚中,好似回到故地,我付了款排队取回那份饭食,又饿有急,四顾张望,看哪个角落还有空座,也许就和老先生夫妇俩挤坐同张饭桌了还不知道呢.....
  •   作者风趣幽默的写了好多关于他与各种食物的故事……后半部分谈的,因个人知识有限,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   作者谈到的很多地方、美食、人文,自己也都生活过、尝过、经历过,可是作者能观察到这么多有趣的细节,展开那么多有意思的思考和学习,却是当时当地的自己无法体味的。
    喜欢三联这类人文小品,喜欢作者这种性情中人。
    看完这本书,日后到哪里旅游、出差可以让自己多一种思考、观赏事务的新角度:吃!
  •   只看了几页就被优美的文字和那种意境吸引了。一个能将吃写得如此的富有文化的韵味的人该是一个怎样热爱生活的人。
  •   很不错的一本书,身居闹市,心存恬静,说的就是作者这样的心境吧,读者虽心有戚戚,却难能做到,只能聊读拿以自慰。
  •   对饮食有了另外一种感悟
  •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作者对于各地美食娓娓到来,加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回忆与感悟,读之不忍释卷
  •   写的很有意思,学到很多吃的知识。作者对地方小吃很了解,很有研究。闲空的时间看一看很有趣。
  •   很文雅的一本跟吃有关的书,与其说是跟吃有关,感觉更像是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   难得有这样一位学者,把吃写的这么有水平、有文化!
  •   非常好看,饮和食德,很有意境
  •   第一次读作者的书,没想到底蕴这么深,好看又能长知识
  •   很喜欢着一系列的散文,语言写得深入浅出,特别的好的!希望以后能多出一些这样的书!
  •   逯耀东老师的书,发现的太晚了,好几本已经买不到了。。
  •   读的是一种心境,一种气氛。。。。。。
  •   丰满的文化内涵,温和可亲的文字,是本好书。看似写吃吃喝喝,写的是点滴人生。
  •   序言写小时候的故乡现今回来看时已物是人非,文字或铿锵有力,或悠悠婉转,果然是有文化的大家之作
  •   我对美食有一种天然的追求,手中捧着这样一本美好的书,读着读着都能睡着,倒不是因为书的内容枯燥,而是书让人看的很放松、很唯美....
  •   内容非常不错,我之前刚刚从苏州旅游回来,看到书中内容,不由想起苏州的旅程,心中很是感慨,不过就如书中所言,很多作者曾经吃过的美食都不见踪影了,留下的只是记忆中的美好味道了
  •   味美文美,吃 ,是文化!
  •   写得很不错,有味道的一本书,适合漫漫细读。
  •   很适合细细品读的一本书,写的很触动人心。文字智朴,赏心悦目。
  •   真心写的不错
  •   不错,写的好多吃的都没机会尝试了。
  •   很喜欢,写的不错
  •   有生活气息,有品味的好书。
  •   看过次书的人,想必也想丰富自己的生活吧,人活着若是对饮食文化嗤之以鼻,那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   还没细读,初略翻看了下,感觉还行,夏天太热了,冬天里围着烤炉细细读才是正经~
  •   看这类书很享受,享受美文,享受美食
  •   喜欢美食,喜欢美文
  •   首先很满意第一次在当当的购物体验。各方面都很好,感谢付出的各位工作人员。因为今天才拿到书,内容还没有阅读,这里就妄加评论了。但是看了数的目录,才发觉自己对美食的追求果然是停留在的表层的口腹之欲上,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越来越有文化的吃货!
  •   一般般吧,作者自己的内容太少,引用太多,没有什么共鸣
  •   每次看着都食指大动,各种美味跃然纸上。因着每篇都是独立的,到不在意是不是要一口气看完,闲时拿起读上一篇倒是悠闲惬意的很!
  •   描写吃的书,我都喜欢。适合慢慢品味
  •   挺不错的书,长见识了
  •   有趣又长见识,好书。蔡澜的书与其相比只能是垃圾了.
  •   生活就是这样的艺术!
  •   适合枕边放着读的书,对于吃的小来历小故事,读来像喝过热水的米酒,有温度
  •   文章千古事!好书必要读!!
  •   以前买过《肚大能容》,喜欢这种风格。这次赶上特价,物超所值!
  •   好书!适合晚上静静的阅读,乐在其中.
  •   这几本书都是吃货必读的书
  •   怀念江南
  •   沏壶茶,清闲时读读!
  •   满纸都是老人对人生的体验,通过一道道幼年的回忆,虽然大陆的美食在没落,但传承依旧,思乡依旧,还有对未来的期盼依旧。很深的国学功底,让大陆的人汗颜,让我们在夜读中体会那传世的味道。
  •   很好,可惜买重了,不知能退货不?
  •   看出是一种乐趣
  •   帮同学买的,是本不错的书
  •   囤了好几本关于吃的书,慢慢看。还不错~
  •   好看,不错的书,值得收藏.好看,不错的书,值得收藏.
  •   不错的书,印刷很好,纸张尤其不错
  •   都是吃货要看的书,原来打算过年期间在家闲散时看的书,结果年后才来。其他满意。
  •   还没看,应该不错,喜欢这种类型的书。
  •   赶上活动,一下子买了好多一直馋得很的书。还没读呢,不过,相信会从中学到很多很多。物流也很快,唯一不足的就是,有的书封面有点脏
  •   挺好,书的纸张装帧都不错,内容很有趣适合闲读
  •   不错,喜欢读这方面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