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叶灵凤  
Tag标签:无  

前言

  叶灵凤是画家、作家,也是藏书家。  他是从美术学校出来的,似乎还没有登上画坛就转入了文坛,还来不及真正做一个画家就已经成为作家,老的说法,是画名为文名所掩了。三十年代后期他就不再画画。许多认识他的人都没有见过他的画,除了早年的一二封面设计,他手头也许还藏有当年的一二作品,却总是秘不示人,虽然他这样做并不是“悔其少作”。  作为作家,他很早就写小说,但后来,至少是进入四十年代以后,也就几乎不再写小说,却不是搁笔不写文章,不仅写,还写得很勤,写的多是散文、随笔,而其中绝大多数是读书随笔。  这因为他首先是一位“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喜欢书也喜欢读书;又因为更是一位作家,这就注定要有大量的读书随笔生产出来了。  爱书家,这一般很少听到的称呼在他笔底下却常常可以看到,猜想他更愿意被人称为爱书家而不是藏书家。  他早年在上海虽藏书万卷,抗日战争中都散失了。定居香港后他又从无到有地买书,藏书,估计不应该少于上海这个“上卷”之数,但他身后家人把藏书送给香港中文大学,整理后说是六千多册,这个“下卷”的数字倒是有些出人意外的。论时间,这“下卷”的时间是长多了。  遗书未上万,遗文却过百万。  在他一九七五年离开人世的时候,仅仅是遗留下读书随笔之类的文字,就不少于一百万言,包括已出书和未出书的。  在这《读书随笔》中,《读书随笔》、《文艺随笔》、《北窗读书录》和《晚晴杂记》都是有过单行本的。《读书随笔》出版于四十年前的上海。《文艺随笔》和《北窗读书录》分别印行于六十年代初期和末期,《晚晴杂记》是七十年代之初问世的(其中大部分是一般的散文、小品文,碍于体例,本书只选入了和读书有关的文章),它们都是香港的出版物。未结集成册的《霜红室随笔》、《香港书录》、《书鱼闲话》和一些有关的译文,只是在香港的报刊上发表过。总的来看,最早的文章写于二三十年代,最晚的作品成于七十年代初期,前后差不多有半个世纪。它们发表时,除了叶灵凤这个名字外,还用过林丰、叶林丰、任诃和霜崖这些笔名。  这些随笔为他自己的话作了证明:读书很杂,古今中外,线装洋装,正经的和“不正经”的书,他都爱读。杂之中,却也自有重点:文学的、美术的和香港的——前两类显出他作家和画家的本色,后一类就正是他下半生生活所在的地方特色。有所读而有所写,就是这里上中下三册几十万字的文章了。  这里有一篇《书痴》,记的是一幅版画:藏书室,四壁都是直接天花板的书,一位白发老者站在高高的梯顶,胁下夹了一本书,两腿之间又夹了一本书,左手拿了一本书在读,右手又伸手从架上抽出一本书,一缕阳光从头顶的天窗上斜斜地射在老人的书上,老人的身上。作者说,他深深地迷恋着这幅画上所表现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那位白发爱书家。而他写这篇文章时,却还是鲁迅先生笔下“唇红齿白”的年轻人呢。  他在这篇短文中说:“读书是件乐事,藏书更是一件乐事。但这种乐趣不是人人可以获得,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招来即是的。学问家的读书,抱着‘开卷有益’的野心,估量着书中每一个字的价值而定取舍,这是在购物,而不是读书。版本家的藏书,斤斤较量善版本的格式,藏家印章的有无,他是在收古董,并不是在藏书。至于暴发户和大腹贾,为了装点门面,在旦夕之间便坐拥百城,那更是书的敌人了。”这说得很有意思,不过,他所说的“购物”式的“不是读书”的读书,也还是不可避免的,他自己就在《今年的读书愿望》中说过,时时要看一些本来不想看的书,而被占去了许多时间,不言而喻,其中肯定不少是为了临时“购物”而翻阅的书本,他虽引以为苦,但翻阅而有所得,也还是一定要感到不亦快哉的,这恐怕是不少做学问、写文章的人都有过的感受吧。  作者在谈到他的书斋生活时说,书斋是有生命的。“书斋的生命是依赖书的本身来维持的。一间不是经常有新书来滋养的书斋,那是藏书楼,是书库,是没有生命的……我的书斋的生命,就经常用新书来维持。这是书斋的生命,也就是我写作的生命了”;“就这样,我就经常在买书,也经常在读书,使我的书斋维持着它的生命,也使得我的写作生活获得新的滋养”,也使得他的读书随笔维持新的增长。他强调要防止书斋空气的沉淀,要保持书斋空气的清新。相信他是完全做到了,这从他的读书随笔也可以感受得到,他的文章,总是清新。  他希望在这有生命的书斋中,有一天能够写得出“较充实的富有新生命的作品”,照我的理解,可能是指比随笔为大的著作,这就有志未成,不免令人遗憾了。  在《文艺随笔》的后记中作者说,由于写作时间前后相隔十几年,不免有重复或歧异的地方。现在集中在一起的这些文章,前后更是相隔几十年了,这样的情况就更是难免,尽管已经在注意避免。  作家和爱书家,这本书就是一位作家爱书几十年而写下的随笔。充满的不仅是对书的爱,对文艺的爱,对生活的爱,更有对家国的爱。  爱书而爱读书,“读书之乐乐何如?”记得有这样一首诗,而且还谱成为歌。我们的作者一生是因此乐在其中了。读他的遗文,我们是可以享受到一次又一次直接和间接的读书之乐的,直接的是他这些引人人胜的随笔文章,间接的是他告诉我们的那些古今中外可读之书。

内容概要

在这《读书随笔》中,《读书随笔》、《文艺随笔》、《北窗读书录》和《晚晴杂记》都是有过单行本的。《读书随笔》出版于四十年前的上海。《文艺随笔》和《北窗读书录》分别印行于六十年代初期和末期,《晚晴杂记》是七十年代之初问世的(其中大部分是一般的散文、小品文,碍于体例,本书只选人了和读书有关的文章),它们都是香港的出版物。未结集成册的《霜红室随笔》、《香港书录》、《书鱼闲话》和一些有关的译文,只是在香港的报刊上发表过。总的来看,最早的文章写于二三十年代,最晚的作品成于七十年代初期,前后差不多有半个世纪。它们发表时,除了叶灵凤这个名字外,还用过林丰、叶林丰、任诃和霜崖这些笔名。  这些随笔为叶灵凤自己的话作了证明:读书很杂,古今中外,线装洋装,正经的和“不正经”的书,他都爱读。杂之中,却也自有重点:文学的、美术的和香港的——前两类显出他作家和画家的本色,后一类就正是他下半生生活所在的地方特色。有所读而有所写,就是这里上中下三册几十万字的文章了。

作者简介

叶灵凤(1905—1975),江苏南京人。画家、作家、藏书家。毕业于上海美专。1925年加入创造社,主编过《洪水》半月刊。1926年与潘汉年合办过《幻洲》。1928年《幻洲》被禁后改出《戈壁》,年底又被禁,改出《现代小说》。1929年创造社被封,一度被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参加《救亡日报》工作,后随《救亡日报》到广州。1938年广州失守后到香港,从此在香港定居,直到1975年病逝.三十多年中,太平洋战争前编过《立报》副刊“言林”、《星岛日报》副刊“星座”,抗日战争胜利后,仍编《星岛日报》的“星座”副刊,直到晚年退休。长期为《大公报》、《新晚报》、《文艺世纪》等报刊写稿。他藏书甚丰,是香港有名的藏书家之一。遗言以所藏善本清嘉庆《新安县志》献与国家(生前曾拒外人高价收购),死后家属按照他的意愿,送广州中山图书馆。其余藏书尽献香港中文大学。作品有小说《菊子夫人》等多种;散文、随笔《天竹》、《忘忧草》、《读书随笔》、《文艺随笔》、《北窗读书录》、《花木虫鱼丛谈》等,有关香港的著述《香港方物志》等;翻译有《新俄罗斯小说集》、纪伯伦的散文等。

书籍目录

前记 凤兮,凤兮 叶灵凤的后半生 叔本华的《妇人论》《十日谈》、《七日谈》和《五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王尔德《狱中记》的全文纪德关于王尔德的回忆关于纪德自传淮德的《塞尔彭自然史》小仲马和他的《茶花女》果戈理的《死魂灵》法朗士的小说毛姆的札记簿拉封登的寓言布封的《自然史》和毕加索培根的随笔集龚果尔弟兄日记《猎人日记》《罗丽妲》《黑奴吁天录》的故事印度古代的《五卷书》马戛尔尼出使中国日记被禁的书谈普洛斯特乔伊斯佳话《性心理研究》作者霭理斯莎士比亚先生诗人小说家爱伦。坡歌德和席勒的友情可爱的童话作家安徒生老毛姆的风趣毛姆等到了这一天想起海明威诗人但丁的机智吸食鸦片的英国作家乔治·桑和萧邦的恋爱史契诃夫故居的纪念博物馆作家和友情歌德的一幅画像海涅画像的故事诗人画家布莱克哥庚的《诺亚诺亚》美国老画家肯特的壮举关于比亚兹莱比亚兹莱、王尔德与《黄面志》谈宋版书笔记和杂学座右书读《杜工部集》《永乐大典》的佚散经过读延平王户官杨英的《从征实录》张仙槎的《泛槎图》改七芗的《红楼梦人物图》李龙眠的《圣贤图》石刻藏书印的风趣书斋之成长《纸鱼繁昌记》西谛的藏书鲁迅捐俸刊印《百喻经》达夫先生二三事达夫先生的气质郁氏弟兄乔木之什爱书家谢澹如记《洪水》和出版部的诞生《A11》的故事写文章的习惯和时间作家们的原稿和字迹焚毁、销毁和遗失的原稿梵蒂冈的《禁书索引》附录:译文书的敌人爱书狂的病征有名的藏书家书的护持和糟踏不能忘记的损失赝造的艺术人皮装帧代跋:书痴

章节摘录

  不久以前,我从辽远的纽约买来了一张原版的铜刻,作者麦赛尔(Mercier)并不是一位怎样了不起的版画家,价钱也不十分便宜,几乎要花费了十篇这样短文所得的稿费,这在我当然是过于奢侈的举动,然而我已经深深地迷恋着这张画面上所表现的一切,终于毫不踌躇地托一家书店去购来了。  这张铜刻的题名是《书痴》。画面是一间藏书室,四壁都是直达天花板的书架,在一架高高梯凳顶上,站着一位白发老人.也许就是这间藏书室的主人,他胁下夹着一本书,两腿之间夹着一本书,左手持着一本书在读,右手正从架上又抽出一本。天花板上有天窗,一缕阳光正斜斜地射在他的书上,射在他的身上。  麦赛尔的手法是写实的,他的细致的钢笔,几乎连每一册书的书脊都被刻画出了。  这是一个颇静谧的画面。这位藏书室的主人,也许是一位退休的英雄,也许是一个博学无所精通的涉猎家,晚年沉浸在寂寞的环境里,偶然因了一点感触,便来发掘他的宝藏。他也许有所搜寻,也许毫无目的,但无论怎样,在这一瞬间,他总是占有了这小小的世界,暂时忘记了他一生的哀乐了。  读书是一件乐事,藏书更是一件乐事。但这种乐趣不是人人可以获得,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拈来即是的。学问家的读书,抱着“开卷有益”的野心,估量着书中每一个字的价值而定取舍,这是在购物,不是读书。版本家的藏书,斤斤较量着版本的格式,藏家印章的有无,他是在收古董,并不是在藏书。至于暴发户和大腹贾,为了装点门面,在旦夕之间便坐拥百城,那更是书的敌人了。  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他必定是一个在广阔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他固然重视版本,但不是为了市价;他固然手不释卷,但不是为了学问。他是将书当作了友人,将读书当作了和朋友谈话一样的一件乐事。  正如这幅画上所表现的一样,这间藏书室里的书籍,必定是辛辛苦苦零星搜集而成,然而在偶然的翻阅之间,随手打开一本书,想起当日购买的情形,便像是不期而然在路上遇见一位老友一样。  古人说水火和兵燹是图书的三厄,再加上遇人不淑,或者竞柬之高阁。所以一册书到手,在有些人眼中看来正不是一件易事,而这乱世的藏书,更有朝不保暮之虞。在这情形之下,想到这幅画上的一切,当然更使人神往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读书随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特别是外国小说的读书随笔好看
  •   读书和随笔是我最喜欢的两本中国杂志
  •   是书痴的读书笔记!可以把玩的。
  •   很久以前读过叶灵风的一本小册子,很神往。扭顿的《藏书轶事》的封面也是选了他最喜欢的版画,这些好像共同构建了爱书人的精神世界。
  •   作为一本资料性的作品,是一本好书。
  •   买到符合心意的书,很不错。
  •   书很好,但是有点脏,可能是仓库管理的问题。
  •   我只能说:强烈推荐
  •   帮同事买的,质量不错的样子,就是稍微贵了点。
  •   在书前的图片中发现两个问题,第一:读书随笔 上海杂志工公司出版 一九三六年 上海。其中的“工”字是否应删去呢? 第二:北窗读书露 上海书局出版 一九七零年 香港。其中的“露”很明显应该是“录”字。汪家明先生作为责任编辑,是否有点责任呢。而书中文字还没有阅读,不敢妄下评断。
  •   戏说一下:这是适合配做下午茶点的一本书。里边很多有关书与爱书人读与藏的掌故逸闻,读来实在开心。比如这篇小评的题目,就是从书里提到的一枚藏书印抄来的,哈!
    不过合上此书后,也让我深深警醒,千万不要去做什么藏书家!呵呵,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做个轻轻松松的读书人吧。
  •   叶灵风的名字早就在读书期间耳熟能详,但是买集子这是第一次,不错的随笔集!
  •   一般读者权当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还是不错的。
  •   还不错啊,挺喜欢的
  •   只能用尚可来评价这本书。坦率地说,是冲着叶灵风的名气买的,读了之后,得到了一些著作和作者的知识,但和我们想象的读书随笔不同,文字里缺少灵性化的感悟文字和品评,多是资料的积累。而与毛姆等读书随笔相比,则更少了行家对行家的客观的评论。
    叶灵风先生爱读书,但真的不太有创作的灵性。没有丝毫贬低这本书的价值,一孔之见尔。
  •   作者“有所读而有所写”,这些读书随笔无疑为读者们的书海饕餮留下了一道道美味的快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