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夏洛特·斯莱  页数:206  译者:焦晓菊  
Tag标签:无  

前言

  要描述蚂蚁,很难避免使用夸诞的形容词。  蚂蚁迷对它们推崇备至,虽然这与蚂蚁渺小的个头完全不成比例。他们认定蚂蚁是拥有许多“至最”的昆虫:最聪明、最有组织、最勤劳、数量最多、繁殖力最强、最有优势;它们比人类更古老、更好斗、更乐于合作、更爱交流。这些比较常常近乎怪异。有个儿童网站断言:“蚂蚁的大脑在昆虫中是最大的·据估计,蚂蚁的脑力与苹果公司MacintoshⅡ电脑的处理能力相当。”  至少,这一切就是蚁学家(专门研究蚂蚁的人)要我们相信的。

内容概要

蚂蚁是浩浩荡荡的大军:目前已知的蚂蚁种类达11006种,它们生活在全世界除极地冰冠以外的所有地方;据估计,全部蚂蚁的重量为现存昆虫总重量的一半。蚂蚁被塑造成幻想中的微型军队,高尚行为的典范、理想的共产主义者,以及介于有机体和机器之间的生物:1977年,英国电信公司曾雇用蚂蚁专家帮助解决其庞大的信息网络中存在的问题。《蚂蚁》一书探讨了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们对蚂蚁及其错综复杂的微型社会的各种反应,并阐明其背后隐藏的文化缘由。   本书翔实的资料与丰富的图像集益浓缩,并假以时或机敏风趣、时或庄重敦厚的文字,将之贯穿一气,于是缤纷纸页间,扑面而来的是充盈的人文气息与令人愉悦的多样性。

作者简介

夏洛特·斯莱(Charlotte Sleigh),任教于英国坎特伯雷肯特大学历史学院。从科学史、文化史,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她的写作在微型的主题下为读者生动开启了广阔的视野。

书籍目录

前言1  作为下属的蚂蚁2  作为模范的蚂蚁3  外敌4  内敌5  作为机器的蚂蚁6  暖昧的蚂蚁蚂蚁年代表征引文献及注释参考书目相关协会相关网站作者致谢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很少有人有机会指挥军队,但每个人都可以梦想自己站在队前发号施令的过程。因此,这就是一队玩具士兵带来的乐趣,那是真正古希腊意义上的现代密耳弥多涅斯军营。幻想蚂蚁帝国受自己统治也能达到大致相同的效果。相对而言,这种幻想者就是自己世界中的巨人,一个在屋里被人欺凌的孩子,可以走进花园,找到一个王国,而自己在那里就显得巨大无比,如同神灵。  幼年的奥古斯特福勒尔就是这样的孩子。他1848年生于瑞士洛桑附近乡村的一个名门望族。奥古斯特最终将成为影响深远的精神病学家,也是国际公认的蚂蚁专家。不过,童年时的奥占斯特腼腆、多病、孤独而可怜。他讨厌母亲的陪伴,因为身为加尔文教徒的母亲对他过度保护且神经质。他后来写道:“除了拜访祖父母.我被剥夺了所有人际交流。我母亲甚至不允许我独自踏进花园。”奥古斯特在蚂蚁中找到解脱,自六岁起就开始对蚂蚁的社会生活着迷。他观察自家住宅周围的三种蚁群,“亲切地…?用面包、糖等等”喂它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奥古斯特热爱自己的蚂蚁。当一队红蚁劫掠了自己最爱的蚁窝后,他深感绝望,愤怒地将滚水浇在人侵者身上,却根本无济于事。不久,在学习了一些古典文学之后,他开始写一部荷马史诗式的作品:“蚂蚁战争”,一部“《蚁力亚特》”,其中,建造蚁丘的草地蚁扮演希腊人的角色,而血红色的盗贼蚂蚁凹唇蚁刚是狡的特洛伊人。福勒尔跌小记笔记,里面满是素描、注解和编号的手迹,全都表现了他怎样专注地沉浸于蚂蚁的小王国,以此逃避他的母亲,逃避“《圣经》和宗教教义持续而过度的说教”。他在蚂蚁帝国中找到了传统社会生活主题的缩影,在他看来,蚂蚁属于但又独立于更大的世界。那是自治的乌托邦,而他则自封为它们的君主。  福勒尔从蚂蚁身上获得慰藉的经历并非独一无二。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EO威尔逊,幼时跟随分居的父母到处漫游。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让他像福勒尔一样孤独而渴望社交。如今,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蚁学家,威尔逊提出:“优美环境中的孤独或许是造就……野外生物学家的良好方式,虽然有些冒险。…他自己就是这样的:威尔逊没有在人类中交到朋友,却在小蚂蚁神话般的军队中找到同志。“我拯救了少量松萝状风梨它们是我的朋友…我在床下的一罐沙子里养了些收获蚁我发现了童话故事……”  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有本童书《拉迪斯和蚂蚁》(LadisandtheAnt),简直是以小说笔法记录的福勒尔或威尔逊的童年。它刻画了一群蚂蚁,作为故事中那位不幸的主人公的救星。8岁的小男孩拉迪斯因为健康欠佳而被送到乡下避暑。他带着自己的腼腆和自卑感来到那里,就像所罗门王的蚂蚁那样,在书中第一段他就被描述为“不够强壮”。只有当一位友好的王后用魔法将拉迪斯变得跟蚂蚁大小相当,并熟悉了蚁窝内部之后,他才学会轻松地生活,健康状况也开始改善。蚂蚁就像驯服的马儿那样驮着他,并焦虑地告诉他:“你会突然冒出个念头,让自己在蚁匠内长大,将我们全部毁掉。”拉迪斯学会和蚂蚁争斗,而且发现自己一旦抓住它们的触角就能将它们击败。甚至拉迪斯在回到人类世界后,也继续保持了自己新发现的力量感和自信感:“他多么幸运,能够在任何时候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拉迪斯曾拥有个人军队,这段回忆支撑着他。  因此,个体蚂蚁虽然渺小,但其强大的群体力量却是弱者的希望之源。此外,很多地方的文化都分享这种有关蚂蚁的幻想。越南有句谚语,叫“conkiencongconvua”,意思是小蚂蚁齐心协力就能抬起大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蚂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8条)

 
 

  •   这是非常好的书!
    这是社会生物-----人类、蚂蚁、蜜蜂。。。中,最伟大之一。
    人类研究和学习的榜样。
  •   三联新出的动物系列的一本。之前只在报刊、杂志或电视节目上零星了解些蚂蚁的知识。通过在这本书,可以系统认识蚂蚁这一我们司空见惯的小昆虫。惊叹于它们的智慧和组织能力。本书译文通达流畅,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们进行阅读。既可做知识性的收藏,也可消遣之用。
  •   蚂蚁是我最喜欢的生物。书是非常好的书,书的长宽犹如蚂蚁的大小似的,小巧精致。翻译的很不错。刚到的书,读了一章节,翻译的文字非常朴实,或许这就是作者写出来的深意吧。
  •   很佩服国外人的做学问的精神,一个小小的蚂蚁还探究其文化内涵。
  •   蚂蚁群是个大社会!人类怎么了?
  •   假如有一天我们人类做到了蚂蚁一样,
    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的多么美好
  •   学习蚂蚁,学习他们的生活哲学。
  •   蚂蚁的书必看。很有意思
  •   任何蚂蚁是有共同点的,不过有时人并不如蚂蚁做的好!要像蚂蚁学习!
  •   好好好,儿子从5岁就喜欢上了蚂蚁,现在已经11岁了,他说长大要当一个蚂蚁学家。我们家还用瓶子装着土和蚂蚁,蚂蚁已经往出来了蚂蚁洞。顶顶顶!!!!!
  •   给弟弟买的,他就对蚂蚁感兴趣呢,呵呵
  •   好像一部蚂蚁的编年史,很有意思。
  •   风趣幽默睿智
  •   很深该,也很有趣.
  •   人类的榜样
  •   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一身的好书!
  •   看电视上推荐这本书,就想是买给女儿,可知识性太强,她有点不喜欢,应该更适合成人阅读。
  •   这套书断断续续买了七八本,有机会的话想要收集全。
  •   书超好看 发货超快~~~顶个~
  •   收获没细看,应该比较适合9-15岁的男娃看
  •   只冲着书名购回,和新音乐春天的那十大金歌基本能成套。的确有点荒谬,但书不错,尚未看,这话有阿谀之嫌,那就奉承一下,没有音乐的冬天,读书取暖。
  •   内容延伸的很深刻,不光儿子喜欢,我也喜欢看!
  •   闲暇的时候读了这本书,就是一种蚂蚁文化,并不是十分惊讶...
  •   看到了蚂蚁的社会生活,很不简单,很规律还有好多不为人知的新鲜事
  •   内容丰富,对蚂蚁的研究非常深刻,有科普性,也有人文性,有研究价值。
  •   讲了一些有关蚂蚁的生活习性之类,图文并茂,还行吧。
  •   没买找英文的,先买中文的让孩子补充蚂蚁知识,讲的内容很全,读起来还得假以时日!只是书有些标价太贵,而且字不够大!虽科普算专业但对儿童来说不够专业!
  •   了解蚂蚁的知识。
  •   蚂蚁虽小,可有一种集体的力量和个人顽强的精神
  •   这个标题不知道是否恰当,但是对我而言就是这样。还是,生物学为基础,人类文化视角为主。读起来很流畅,是很不错的成人科普读物:)
  •   我在央视的读书节目中了解了此书,扩大了知识面。
  •   小册子一本,就是贵了点儿。对于发展中国家平民12块钱更合适。内容好但就是有点跑题还是爱看,全家我妈妈,我夫人,都爱。希望儿子过两年也爱看
  •   超乎我想像的内容
  •   收到书有点郁闷,书背和封面之间被撕开了2cm,封面与扉页完全脱胶,几十页内页上方边角有折皱。一本内容精致的新书尚未使用就成了破损之物。对当当的配送很不满意。
    说说书的内容
    选购此书的初衷是受央视关于蚂蚁的科普节目吸引,希望通过阅读获知更多关于蚁巢结构,蚂蚁自然习性及个体、群体动物行为机制 方面的知识。但此书在这点上又让我有点失望,从书后的出版后记可见一斑“三联书店此次所精选引进英国“瑞克图书”的这套“动物系列”,不仅着笔于动物的自然习性与生存环境,更对动物在神话、宗教、文学艺术乃至古今文明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扎实的探讨。”。实际上此书绝大部分篇幅采用对影视、文学作品及他人研究成果的引述及评论来着重描写蚂蚁在神话、宗教、文学艺术和古今文明中扮演的角色,涉及动物学、动物行为学的内容少得可怜。并且由于此类著作——我将它理解成综述性著作——难以避免的特点,其内容多相互分离缺少紧凑递进的阅读快感而模糊了读者的关注焦点。从这一点来讲,这本书难以成为引人入胜的趣味读物,也因为其关注主题的原因不适合称之为一本科普读物。
    本书当然也有可取之处(配图丰富,引述的出处确切),不管怎样,作者的确是在认真写一本书,只是我这个读者的需求难以从中得以满足。
    但是之但是,当当难道就不能给我发一本崭新的吗!这破缺的样子作为收藏也让人看着颇为不爽!不满意。
  •   是通过研究蚂蚁的生物学特性折射不同时代人的社会学观念,蚂蚁生物挺有意思的,这本书就没意思了
  •   对蚂蚁的人文属性介绍较多,自然属性介绍较少。
  •   是原来在中央台一个栏目看到介绍蚂蚁,所以就买了,回来后翻了几页,就撂下了。
    最近才看完,还行吧
  •   有些道理深奥 不说单纯介绍蚂蚁的习性的
  •   可能是自己知识积累不够,不大适应这种博物学家随笔式的科普书籍,常常跟不上作者。但内容泛泛介绍的东西还有不少的。
  •   写得有点枯燥。
  •   此系列总计有7本,这是第一本。
    蛮不错的,值得推荐。
  •   以前看了电视上推荐买的,看了看确实科学性不强,说的都是些蚂蚁和人类文化,社会方面的东西。 不是我想要的。
  •   本来是买给儿子的,他翻了一下就放下了。我翻了翻,也放下了
  •   三联确实不错
  •   很喜欢科普类的
  •   动物系列之《猫》
  •   整个动物系列写得都比较有趣
  •      所谓政治无非是人类在社会化生存和演进过程中谋求的一种自治秩序。诸如蚂蚁等社会性昆虫也有一定的群居秩序,但更多是来源于动物本能产生的自发秩序,而非通过理性思考、斗争、谈判和妥协导致的公共秩序。但是在两者间做一价值判断,并不能因为人类占有灵性和理性就获得某种优越地位。
       事实上,社会性昆虫的自发秩序更像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乌托邦。就蚂蚁来说,其社会化分工程度之高,每个个体工作之勤勉,让人类自愧不如。正是秩序的基础性作用支撑起这一数量庞大族群的生存和发展,让其享誉最高效率“共产主义者”的殊荣。书中估计,所有活着蚂蚁的总重量占现存昆虫重量的一半,而他们11006种的细类却仅占昆虫所有种类的1.5%。除了极地他们无处不在,栖息地如此之广,数量如此庞大,秩序在荷负生存时表现出的实用主义功能不可谓不明显。
       另一方面,教条式的秩序之中也蕴藏着惊人的生存智慧,抽离于个体的循规蹈矩在集体和系统的层面上实现了近乎理性的价值。p156的图显示了上世纪80年代对蚂蚁觅食所做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开始8分钟后大多数蚂蚁决定走最短的觅食线路。在此过程中,没有一只蚂蚁能洞察全局,也没有群体内的自治和管理,但当每个个体都墨守简单的规则行动后,集体行为就能做出高效的理性选择。我们可爱的小昆虫用极其简单的秩序就完成了复杂的任务,而人类复杂得难以置信的系统,消耗了巨量的资源和财富,却只能做非常简单的事情。
       蚂蚁的秩序是与生俱来的,在造物主的眷顾下他们把生存法则内化为生物本能,无需教育和学习就能代代相传。难怪柏拉图和斐多如此赞美蚂蚁,那些不借助哲学,按照习俗或仅凭勤勉就能过上文明生活的人,其灵魂来自蚂蚁,死后会再次变成蚂蚁。但是人类政治远非如此幸运,为了建构一种公共生活中的秩序我们不断尝试各类手段,包括理性谈判、流血斗争、欺瞒诈谀,无所不用其极。其中有高尚也有卑鄙,有正信也有迷信,几千年演进下来尚且不能及蚂蚁王国稳定、公平和实效,万物之灵长情何以堪。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