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生命印记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侯仁之  页数:573  
Tag标签:无  

前言

仁之和我相识在七十五年前的燕园。我于1931年先入燕京大学历史系,仁之晚我一年入学。在位于适楼(现名俄文楼)一层的西南角的那间课室里,我们听洪业(煨莲)教授讲授“史学方法”。共同的课业和志趣使我们逐渐接近,课余有时在适楼南门外会面,而最常去的地方自然是图书馆。从图书馆出来,仁之总是先送我回到女生二院,再返回未名湖北岸的男生宿舍。从1932年作为新生踏进燕京大学校门起,仁之在学贯中西的洪业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在积极开拓中国沿革地理广阔领域的顾颉刚教授启发下,一步步进入学术研究领域。清初学者顾炎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和所提倡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仁之的学业探索。1932年顾颉刚教授开设了“中国疆域沿革史”这门课程,探讨历代疆域和政区的演变,后又发起成立以研究古代地理沿革为中心的“禹贡学会”,设在位于燕大东门外蒋家胡同3号寓所。仁之在这里参加过学会的活动,聆听过顾先生的教诲。学会的同名刊物《禹贡》半月刊也于1934年3月出版,成为交流学习心得和信息的学术园地。仁之学生时期在《禹贡》上先后发表过十余篇文章。1935年长江中下游大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他深受震撼,写了《记本年湘、鄂、赣、皖四省水灾》一文。

内容概要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精选了作者在建国以后所撰写的55篇作品,深入论述了北京城的城址起源、河水湖系、规划改造、景物溯源、地图与碑记等系列问题,其学术价值超越了地理科学的范畴,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的重要参考。论述精辟,文笔生动,饱含着作者对北京城的深厚感情。《北京城的生命印记》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本。

作者简介

侯仁之(1911~),山东恩县人。历史地理学家。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书籍目录

序城址起源与变迁北京城的沿革 关于古代北京的几个问题 说蓟 说燕 现在的北京城最初是谁建造的? 北京城和刘伯温的关系 北京城的兴起——再论与北京建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 关于京东考古和北京建城年代问题河湖水系 北京都市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 北京历代城市建设中的河湖水系及其利用 北京海淀附近的地形、水道与聚落 明陵的水文 从丰沙线到官厅水库 北京城最早的水库昆明湖 踪迹高梁河 戾陵遏与车箱渠 颐和园话旧 北京地下湮废河道复原图说明书规划、设计与改造 元大都城 明清北京城 北京旧城平面设计的改造 论北京旧城的改造 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 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 评西方学者论述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四例 天安门广场:从宫廷广场到人民广场的演变和改造 北京紫禁城在规划设计上的继承与发展 从莲花池到后门桥 从北京城市规划南北中轴线的延长看来自民间的 “南顶”和“北顶” 海淀镇与北京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理关系与文化渊源 要真实、要发展——关于城市古建筑遗址的利用 与开发问题的一封信 从北京到华盛顿——城市设计主题思想试探景物溯源 海淀附近地区的开发过程与地名演变 记燕园出土文物——有关地望考证的墓志石 未名湖溯源 记米万钟《勺园修禊图》 圆明园 畅春园的新篇章 北海公园与北京城 什刹海与北京城址的演变 要看到建设“滨河公园”的历史意义 保护和力求恢复后门桥的历史面貌 亮出白塔功德无量 卢沟桥与北京城地图与碑记 《北京历史地图集》前言 《北京历史地图集》二集前言 记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北京城图——补正《北京历史地图集》明清北京城图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碑记 明北京城城墙遗迹维修记 白浮泉遗址整修记 什刹海记北京城东南角楼记金中都城鱼藻池遗址简介北京建城记北京建都记

章节摘录

插图:北京城的沿革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从她的起源算到现在,至少也已经有三千多年。今天她已经成为我国六亿五千万人民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我们的宪法中庄严地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称叫做蓟,以蓟作为中心而最早兴起的一个奴隶制国家就是燕。根据古代传说,蓟或燕国是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所分封的。但是分封的事实,传说不一,经过研究,我们知道北京最初居民点的发展,早在周初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是和燕的兴起分不开的。燕乃是随着地方生产的发展而自然生长的一个奴隶制国家,并不是从周朝的分封所开始的,而城市的诞生,正是奴隶社会发展的标志。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远在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前,燕国已经存在,它是殷商北方的一个属国,这是三千多年以前的事。又过了几百年,到了周朝末叶的战国时代,燕国和一些邻国一样,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而且也逐渐强大起来,终于崛起北方,争霸中原,号称七雄之一。这时史书上已经有明文记载说:燕国的都城叫做蓟。蓟,就是现在北京城最初的前身。从蓟城发展的初期来说,她的地理位置是相当优越的。她建筑在一个面积不大的平原上,这就是今天所说的北京小平原。北京小平原三面有重山环绕,只有正南一面开向平坦辽阔的华北大平原。

编辑推荐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中国文库·科技文化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5条)

 
 

  •   侯先生走了之后买的。确实可以看出他对北京城的感情。全书集合了侯先生发表过的文章,虽然有些话由于时代原因显得有点违心,不过总体还是考证的很清晰的。
  •   好书啊,可以了解好多北京城的故事
  •   候仁之先生的大作,厚厚一册,物有所值啊。值得珍藏。北京城的历史一目了然,令人爱不释手。
  •   我们要多了解居住的北京城的历史
  •   侯仁之老先生可谓吃透了北京历史,并深深热爱着北京,才能写出如此充满感情又通俗易懂的历史地理著作。
  •   侯先生北京历史地理研究的精华所在。以前只读过其中的几篇,有空再细细品读全书吧。
  •   写北京历史地理的最权威著作
  •   侯先生的书内容无需多讲,只是这个文库本的封面实在是太难看。
  •   版本精美,经典收藏。
  •   侯仁之老先生的权威著作,以前不注意,现在才发现,赶紧购买拜读,而且是最好版本。
  •   侯仁之文集三册的装祯要比这个版本好,但是价格也贵,如果为阅读,这是不错的一个版本。
  •   北京通侯先生的大作
  •   侯仁之先生的著作,只有推荐的份了。。。
  •   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好书
  •   好书,朋友推荐的书,看过之后还是很有感悟的,也推荐给大家
  •   很好的,侯老先生的代表作,想念老先生
  •   侯老先生是当年燕京大学学生,有学术严格的教授要求,有脚踏实地的田野调查,能成为北京城建研究的旗帜不是偶然的。
    这本书是侯老先生的著作汇集,篇幅都不长,但恰好值得一看。反过来讲,如有一本全面讲述北京城历史与风貌的作品,应该也是非常珍贵的!
  •   原以为这是一本和类似的书,没想到是作者的作品集.尽管如此,本书仍是一本可看的书.
  •   书是好书,印刷也可以。不过和另一个版本比起来,图片的清晰度稍差,纸张比较粗糙。
  •   只是喜欢这座城市曾经沧桑而又淡定的气息,就像侯老的书一样,娓娓道来,自有一份从容,叫我如何不爱她。
  •   当当是我在1111买的东西中最早收到货的
  •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雪莱诗选——最美的浪漫主义诗作
  •   内容不错,很经典,值得推荐!!
  •   书好内容相当不错,值得一读!
  •   侯先生那一代人用心的态度和以前那个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现在很难再找到了。
  •   内容翔实,非常详备一个对北京城的历史渊源的解释,娓娓道来妙语连珠旁征博引
  •   不知道精装的什么情况,但是平装的不给力啊,纸质比较粗糙。
  •   书很好,包装看不出是不是正版书
  •   毕竟是做大学问的先生,从内容可见老先生定是个有功底的人,值得敬佩。可惜是一部文集,内容重复的不少,大大缩减了有效内容和知识量。遗憾。
  •   全是字儿~~这个比较崩溃,作为外行看起来有些费劲儿~
  •   融专业和通俗一体的书籍,鲜活的再现了北京城的发展印迹,值得北京人和在北京生活的人一看,当然对北京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
  •   推荐对北京文化有兴趣的人读
  •   侯仁之的书,了解北京城建历史的必读书
  •   了解北京城
  •   很喜欢其中的故事
  •   25。3入
  •   侯老先生的作品~
  •   作为科普读物
  •   非常好的品相
  •      其实并没有看过侯仁之先生的《北京城的生命印记》,前些日子只是有幸拜读了侯老的《北京史话》。那本1980年出版的书没有再版,而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被收入了整理后出版的这本《北京城的生命印记》。因而在此写评,倒也有些挂“羊头”卖“狗肉”,偷梁换柱了之嫌。
       不过若是《北京史话》再版至今,恐怕会成为候老的一大心病。这本198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册子尚有十年浩劫的火药味道,带着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色彩的笔法不时会穿梭在纸页间,这或许并非候老初衷。所以不知删减修改了多少遍,才终于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的将这本书付梓,让原来的《北京史话》改头换面,成为了如今《北京城的生命印记》的摸样。但即使如此,读罢《北京史话》,震撼还是强烈的。
      
      
  •      高中时买了这本书,纯粹因为书名和作者。很多有关北京史地的书上都有他写的序,他的文章和他的签名。看了书名,北京城的生命印记,一个饱含着对北京深情的名字。但买回来仔细看过目录才发现是一本文集,就是一篇一篇的零散文章按主题编到一块去。草草翻了一下,全是学术性文章,有一种被文字淹没的感觉,有的文章像说明文,有的像论文,后面甚至出现了碑记,感觉并不是普及性的书。那时的我还处在以“图文并茂”了解北京的阶段,并没觉得自己幼稚。看了图片,除了几张再熟悉不过的北京元明清地图其余的全是地形图、水系图。说实话,当时觉得它又将成为一本长眠书架的书。
       但是,想真正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非得好好看看这本书不可。高中的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没看什么书,一是学习紧张,二是觉得自己对北京了解的差不多了,市面上些少北京历史古都风物的书看得越多越发现其实都是相互之间移花接木的产物,并无新意。大学的第一学期,偶然发现了这本书,本来准备带到学校解闷,结果在自习课上一口气就读完了。读完这本书,发现自己原来对北京史地的了解其实真的只是皮毛,并没有真正系统的了解这座城市。
       北京城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北京城会在现在这个地方出现而不是在东边、西边、南边、北边或者干脆建在永定河边?元明清的城址为什么和金朝以前的不同,就仅仅因为蒙古人不喜欢被火烧过的地方吗?北京的街道为什么是棋盘状的,为什么要修中轴线?北京城当年的积水潭曾有过“舳舻蔽水”的景观,全世界的货物云集在此进行买卖,而如今冠名“积水潭”的什刹西海水面却很小并且异常安静,整个什刹海加上北中南海从地图上看是封闭的,那当年的众多货船难道是从通州大运河飞过来的吗?北京城里面为什么会有许多跟桥有关的地名,难道古代也需要这么多过街天桥吗?其实这些问题可能很难一个个单独得到答案,如果把它们放到北京史地的宏观角度去了解,就很快会明白了。这本书从北京的河湖水系和地理环境入手,系统的揭示了北京城的起源、形成、发展与城址转移的过程。
       虽然都是些学术色彩很浓的文章,但就像书名一样,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北京的热爱。因此侯老对北京城个改造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对北京城的未来有着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学家的展望。借用电视上看到的一句话“能看到多远的过去 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用在这儿最合适不过。侯老深谙北京数千年的演进,他对北京的展望一定就是最符合历史的角度的,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不能抛开其历史的规律去发展。因此,他建议恢复莲花池,恢复玉河,恢复万宁桥的历史面貌,他的这些建议和设想都已经实现。侯老也曾为北京城门城墙的拆除和天宁寺周边文物环境的破坏感到惋惜,这点点滴滴的情感可以从这本书的字句中找到。
       去年(2011年)是侯老一百岁生日,对于健在的他来说,研究和建设北京的重担放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     还没看完。前面一些是60年代初的篇目,以“答读者问”形式写的科普文,想起那该是“燕山夜话”时代。哈。
  •   梁思成、陳占祥等諸先生,看到今日之帝都,該有多悲悽啊……
  •   是呀,梁先生在北京的两处故居一个刚刚被拆,一个听说在清华变成了大杂院,陈先生在西单横二条的故居也湮没在今日西单的流光溢彩之中
  •   不可理喻的當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