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美学概论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刘再复  页数:257  
Tag标签:无  

前言

2006年上半年,我接受台湾东海大学程海东校长和该校中文系主任王建生教授的邀请,到东海大学担任讲座教授。除了给中文系的研究生讲授“我的六经”、“中国的贵族文学”、“中国的放逐文学”、“中国的挽歌文学”、“红楼梦的哲学内涵”、“双典批判”(对《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之外,还应美术系的邀请,给他们做了一次名为“李泽厚美学概论”的讲座。这个题目是美术系的老师与同学出的,尽管我很乐于讲述,但事前没有准备,只好临时抱佛脚,幸而得到系里的柳毅新同学帮忙。他为我找来三民书局出版的《李泽厚论著集》中有关美学的几本书,我便立即进入备课过程。靠着原来的底子(即对李泽厚的论著早已烂熟于心),加上课堂的逼迫,我干脆写出一篇论文似的讲稿。此次讲座,艺术系的师生和中文系的研究生全部参加,座无虚席,好些没有座位的同学还站在教室的后面倚壁记录。讲完反响热烈,好几位老师同学告诉我,想不到李泽厚先生的美学学说如此新鲜、如此富有原创性与体系性。他们还说,除了明了李泽厚美学本身的丰富内涵之外,还有两点让他们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一是李泽厚既通西方哲学,又通中国哲学,因此,他的美学体系,真的是打通中西文化血脉,一切论述均是融会贯通后的表述。二是李泽厚先生的学术方法,不是寻找孤本秘籍的小证方法,而是点石成金的大证方法,即在基本事实中发现真理的方法。这一点对台湾学人特别有启发。听到老师同学们的反应,我很高兴,大约受到他们的鼓舞,回到美国后我便整理成章。今年年初,我因刚完成了《红楼四书》,便把这一讲稿翻出来,进行一些补充与提升,并和就在身边(我们两家的居所只有三分钟的距离)的李泽厚进行一些新的对话,再收入原来所写的《李泽厚与中国现代美的历程》,便构成此书。写好此书后,我请泽厚兄读一遍我的《概论》。但他谢绝,说要等出版后再拜读,出版前不读。我很了解他,因此也没有勉强。我知道他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独立不移的理性主义者,尊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但不参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也深知,尽管李泽厚对我来说,亦友亦师,格外亲近。但对他的评价,则是面对真理的讲述,只能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重要的是学术的严肃性,该说的就说,既不必在乎他人的评说,也不必在乎论述对象的意见。我的《概论》他不读,但对话不能不读。他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每篇对话都认真校阅。有的对话稿已经打印好了,他在打印稿上又改动了几个字,虽是几个字,意思却大不相同。在阅读他的修改稿过程中,我真的受益很深。中国与人类的庞大文化事业,就是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作、改动而累积起来的。光会攻击贬抑他人,不知建构,这不是文化。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性中都有一个弱点。

内容概要

《李泽厚美术概论》是在1990年、2006年的两次讲座基础上进行学术性提升后的结果,概说了李泽厚美学富有原创性与体系性的品格,更说明了这是拥有哲学一历史纵深度的追溯根源的“男人美学”,而非尼采所嘲讽的局限于艺术鉴赏的“女人美学”。书中还揭示了李泽厚美学的双向架构:向外打通马克思与康德而创造了人类学主体实践美学;向内打通儒、道、屈、禅而创造了中国美学研究的双鐾《美的历程》与《华夏美学》。尤其是《美的历程》一书,更是全然首创的中国审美趣味变迁史(而非艺术史)。作者对李氏著述和思想烂熟于心,在《李泽厚美术概论》中,李泽厚所有的美学理论硬核均被作者用以轻驭重的感受性语言所化解和阐释。  在这些基本论述之外,《李泽厚美术概论》还收入作者与李泽厚的系列对话以及李泽厚本人从未发表过的自问自答录,从而使全书更为丰富。它适合于大学哲学系、文学系、艺术系的研究生、大学生阅读参考,也适合于向往美、希望进入美学之门的读者一览。

作者简介

  刘再复,1941年生,福建南安人,196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9年旅居美国。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名誉教授等。主要从事文学研究。著述甚丰,详见本书附录。

书籍目录

自序: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小提琴手主篇 李泽厚美学概论(2006—2009)  第一节 引论:真正的原创性美学  第二节 李泽厚美学体系图式  第三节 具有哲学、历史纵深度的美学表述  第四节 马克思与康德互补的历史本体论  第五节 美感心理数学方程式的猜想  第六节 近似曹雪芹的大观美学与通观美学  第七节 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阐释与“情感真理”的发现  第八节 具有普世意义的中国现代话语谱系 李泽厚与中国现代美的历程(1991)  第一节 创立独特的现代美学命题  第二节 李泽厚对康德的重新阐释及主体实践美学的提出  第三节 李泽厚的中国美学观和刘小枫的挑战副篇 与李泽厚的美学对谈录(2008)  一、人是历史的存在  二、“有人美学”与“无人美学”  三、审美判断与文学鉴赏 相关的哲学、历史、艺术思考——与李泽厚对谈选编  一、走出语言学世纪(2006)  二、关于存在的“最后家园”(2006)  三、老庄哲学与海德格尔的根本区别(2006)  四、对沟口雄三亚洲表述的质疑(2006)  五、反“反二分法”与“后现代主义”(2006)  六、世纪之交的哲学展望(1996)  七、理念与情爱的冲突(1996)  八、中国现代诸作家评论(1996)  九、哲学智慧和艺术感觉(1996)  十、个人主义在中国的浮沉(1994)  十一、历史行程的二律背反(1992)附录 李泽厚:关于”美育代宗教”的杂谈答问(2008)  一、语言是存在之家?  二、天地境界  三、感伤中的神意李泽厚:漫谈美学——在香港国际创价学会上的演讲(2002)李泽厚著作年表刘再复著作出版情况后记

章节摘录

在这段话里,李泽厚说明,中国美学强调的是情感性的优美和壮美,而不是宿命的恐惧或悲剧性的崇高。这一审美判断的背后,是非常深邃的文化内容。80年代时,李泽厚讲的是中国文化追求的现实人生的和谐,而非超世间的信念。90年代讲“一个世界”而非“两个世界”。他把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想通了,研究透了,对其美学范畴、美学观念的内涵也真正把握住了。正是这样,尽管西方哲学家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等都讲“崇高”,但李泽厚还是在中西比较的语境中讲出了新意。更不用说本来就属于中国的美学了。本就属于中国的儒、道、屈(屈原)、禅,李泽厚的阐释,处处都可以听到发前人所未发之声。历来都讲庄禅哲学相通,那么庄与禅的区别何在?前人并没有讲清,而李泽厚道破了,讲清了。庄子还有真人、至人等人格理想,禅则全然没有,全都放下。庄禅都以直观为法,但庄还存有思辨,禅则全然没有,全都放下,包括文字也不立,只看重通过瞬间抵达永恒的神秘体验。这些难点,一经点破,真让我们豁然开朗。现在大家都知道李泽厚说儒时讲“情本体”,有新的发现,其实他对庄禅也有许多原创性的开拓与发现。出国之后,我在香港城市大学的讲座系列中,也讲庄禅,在阅读前人他人的有关论著中,没有一个像李泽厚那样讲述庄子的深刻性在于发现历史的悲剧性与人生的悲剧性,也没有其他人像他那样用“我即佛”、“佛即我”的穿透性语言来描述禅宗,并说明其以觉代神的无神论实质。用辛弃疾的“众里寻她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句来说明禅宗,既贴切又形象,这种哲学、美学语言在中国也是罕见的。想透了,想通了,融会贯通了,然后才用最简明、最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本身就包含着原创性。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二十多年来,中国学界出现了海德格尔热,紧接着又出现海德格尔与老子、庄子的比较热,这其中,出现了一些好书好文章,但是,也有很大的误区,这就是只注意相同、相似处,但李泽厚则指出两者的巨大差别。他认为海德格尔的哲学乃是“士兵的哲学”,崇尚死亡、鼓动牺牲的哲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许多德国士兵身上都带着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而中国的老、庄、禅,则崇尚生命,主张以柔克刚,大思路全然不同。李泽厚对德国哲学中崇尚毁灭的大倾向(包括尼采、海德格尔等),一直心存警惕,并表明自己与之相反的哲学态度。他所认定的世界十大哲学家名单(康德、休谟、马克思、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笛卡尔、毕达哥拉斯、杜威、海德格尔)完全排除了尼采(参见《李泽厚近年答问录》第3页,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出国后二十年来,我留心一下西方美学,更觉得李泽厚不简单。他真的在上帝缺席的东方大语境中,创造了一套只属于李泽厚名字的美学话语谱系。如果走出美学,着眼于大文化,他的独特的话语谱系就更为丰富了。不必多费心思,我们便可得一个又一个经过论证与提炼的未见于前人笔下的范畴性话语:“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巫史传统”、“儒道互补”、“儒法互用”、“一个世界文化”、“西体中用”、“历史积淀”、“主体性实践”、“情本体”、“新感性”、“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工艺一社会本体”、“文化一心理本体”、“情感信仰”、“历史本体论”、“人类学本体论美学”等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还有谁创造了这样的人文科学的话语谱系?而20世纪西方哲学、美学、人文科学界又有谁的话语谱系如此独特、如此丰富?出国之后,我一直主张“放下概念”,意思是说,我们必须从旧概念的包围中走出来,放下本本主义而有所创造,而现在我却把李泽厚创造的新概念一一列出,这是因为,这里的每一概念都是原创性的命题,每一命题中都蕴含着独到的原创性的阐释。从上边这些评述中,我们就了解李泽厚的一些有独特思路的原创性的文化、哲学命题。在这些基础上,我想强调,李泽厚美学的原创性突出地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1)在美学理论上,无论是“循康德、马克思前行”还是“循马克思、康德前行”,他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交会点,这就是“历史”。从这一交会点,开掘下去,深化下去,他创造了“历史本体论”,创造了主体实践美学,创造了历史积淀说。如果要问,李泽厚美学的总特点是什么?我们也许可以用一个通俗的、人所皆知的概念来表述,这就是“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本体,为根本,为一切来源。康德创造了世界哲学的高峰,也创造了世界美学的制高点,能从康德那里出发,而“前行”一步是很难的。前行就是创造。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其价值就在于前行了一步,这就是把康德的“认识如何可能”的基本问题转变为“人类如何可能”的基本问题。康德很了不起,他在说明“人之所以成为人”(与动物相区别)时,强调和高扬了人的主体世界,强调和高扬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强调和高扬了人的“判断力”,从而有了划时代的哲学完成。但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这些主体认识能力、主体心理结构是从哪里来的?也就是“人类如何可能”的问题,他却归之于“先验”。而李泽厚恰恰在这一关键点上注入“人类总体的历史实践”的说明。他说明:人是历史的存在,人是历史的结果。人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历史积淀活动创造了人自身,完成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换句话说,人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历史积淀创造了人的情本体、文化一心理本体。这一本体,不是先验的存在,而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才是第一推动力,人类总体的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

后记

去年六月把《红楼四书》最后两部稿子交给北京三联与香港三联后,便回到落基山下潜心读书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概论》。此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论述,一部分是对话。“论述”部分只是对台湾东海大学讲稿(2006年)的提升和修订,因此仍然保持课堂讲座明快与深入浅出的好处。在研究生与本科生面前,只能讲一些自己真明白的东西。李泽厚的著作外涉柏拉图、康德、马克思、黑格尔、海德格尔,内及孔、孟、庄、禅、朱熹、王阳明等,而且打通内外血脉,抵达思想深层,要真明白并不容易。《概论》的篇幅虽不大,但整理起来还是战战兢兢,很怕言不及义。而“对话”部分,因为泽厚兄是我的“近水楼台”(邻居),而他又亲自校阅,我倒比较放心。这些对话,一部分是近两年所作,一部分则是十多年前的“旧作”。后者如《理念与情爱的冲突》,在十五年前发表时颇为“激动人心”,但在性情潇洒开放的今日,恐怕就不那么新鲜了。此时读完北京三联排好的清样,突然萌生一个念头:可惜我只从事文学,并非哲学,只能初步描述李泽厚的体系性美学,没有能力描述他的哲学整体。在跟踪李泽厚创造足迹的四十多年中,我最后意识到他的哲学有个体系。这一体系除了美学、思想史论之外,还包括他的伦理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历史本体论等等,尤其是伦理学,他对宗教性伦理和社会性伦理的区分以及对历史主义和伦理主义二律背反的把握,给我很大的启发。我真的只把拙著视为引玉之砖,期待聪慧的、比我年轻的哲人能把李泽厚的哲学系统勾勒、描绘出来。

编辑推荐

《李泽厚美学概论》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李泽厚美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刘再复这本书系统的介绍了李泽厚先生的美学观点,阐释了李先生“实用理性”的美学思想,但我个人觉得,这本书中的对话,更是字字珠玑,对话之中所显现的智者的思考,忧虑,正是知识分子所追求的
  •   李泽厚在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通过自己的著作和美学译文丛书掀起了美学热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给当时的各个阶层带来美学这一概念,不管是精英还是普通民众,这是其他学者不能比肩的,通过这部书,可以去了解他的美学思想,认识他的贡献,刘再复写这部书,最合适不过了,两人主编过中国美学史,最了解李泽厚的思想,同时又是当代最优秀的学者,可以称是当代的大师,这部书如果将李泽厚的各个著作加以更详细的分析,将是喜欢李泽厚和刘再复的人的福音,谢谢刘再复为我们带来的精神盛宴。
  •   李泽厚美学概论太经典了!
  •   印刷精良,三联的书值得信赖。刘再复和李泽厚都是我最喜欢的学者,而刘再复评论李泽厚,这本书的价值可想而知了。
  •   推荐理由:

    1.用脂砚斋评石头记来做比喻,可谓该是恰当的;因为刘和李近20年,在一起畅谈了好多学术问题,如李哲厚的书《近年问答录》(天津社科版),也收了和刘的对谈录。刘、李在近代思想史领域有许多共同的话题的。刘又是李的美国邻居,在李哲厚和陈明对谈录《浮生论学》中,有刘在李家贺寿的照片呢。

    2.评李哲厚美学的文字,深刻的不多, 章启群《百年中国美学史略》可算是一本;刘这本当然可算一本全面的书。刘早年写过“鲁迅的美学思想”书,人虽是文学所的所长,在美学(文学)领域也有独到的见解。

    3.刘对近代思想史有敏锐的观察,关于中国人,关于五四……有许多观点。虽不是读法哲或政经的,但是对思想史诸多问题,有着和李哲厚一样的兴趣。所以,通过这本书可以从一个侧面解读李哲厚的思想。

    这是我买此书的动机。
  •   我买了套李泽厚集,加这本评论,哈哈,
  •   看看再说,至少“美学三书”很有营养价值
  •   喜欢李先生的美学,刘先生来解说,更能深入的了解李先生的美学思想,大师级的介绍,值得细读。
  •   不是第一次来这买书了,一如既往的好
  •   大师对话,深有感触。
  •   书很好,时间紧还没看完
  •   很不错,是李先生的好友写的!!!!正在拜读
  •   李先生是大家,刘先生也是大家。大家写大家,值得一看。
  •   我正读着,有些历史观点!
  •   刘再复分析李泽厚的美学思想,相得益彰。对理解李氏的美学思想有很大帮助。书后的对谈也很好!
  •   准备好好看看,希望对得起评分
  •   发货很及时!蛮喜欢
  •   因为要读解中国当代美学,李泽厚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所以买了。
  •   还没来得及好好看呢, 不过看起来是我喜欢的类型,还算满意。 支持。
  •   从订货到收到书,时间很快。而且包装发票一应俱全。感觉很好。不足之处是,我之前用“邮局汇款”的方式定了第一本。但第二天后来发现有“货到付款”更加方便。可想修改却不行了。后来我才发现,下单后短短几个小时,取消功能便不能使用了。这给购买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还有一个不足,买家想和卖家联系都没办法联系。邮件收到的仅仅是订货通知,连回复都不行。希望无论是卓越也好,还是商家在这方面能够进一步改善。
  •   刘受李泽厚影响甚深!想必谈起李来,自然有心得!好书!但目前研究李的专著还太少,像李这样的思想大家(最杰出的思想家!)期待更多的研究专著出版!!
  •   非常不错的书,必须买回来慢慢读,体会
  •   还没有开始看 但感觉还是不错的 。
  •   比较专业,不适合大众阅读,不推荐。物流还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