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杂吧地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岳永逸  页数:50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老北京天桥的文化生态,作者对这一“杂吧地”独特的民俗与文化进行了十多年的走访调查,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参考前人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作者访问的对象不局限于曾亲身在天桥撂摊卖艺的老人,还包括当年的观众、老天桥艺人的后人或传人,以及一些有心的资料收集者和研究者。这些资料经过作者整理,不仅有研究价值,而且通俗易读,活现其时的“杂吧地”风貌。在开篇的“绪论”中,作者简单回顾了“北京”和“天桥”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以及不同时期的研究者对天桥的阐释及其理念与方法,然后提出了自己研究天桥的独特思路——“眼睛向上看”、“平视”。“上编
养穷人:口述的天桥”是十四个人的口述内容, “下编
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是本书的核心,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其访谈调查的心路历程,接着就提出了其精彩的理论——将天桥象征性地比拟为北京的“下体”,从而提出了颇有启发性的“城市生理学”的概念。作者阐释了这块穷途没落的“下体”所在是如何形成的及其文化特质,并分析了天桥人群的来源与构成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认同。进一步,作者通过对相声这一产生于天桥的曲艺形式的追索,建立了旗人——八角鼓——天桥撂地相声的联系,推导出老天桥及其滋生的草根艺术被“污名化”的过程,以及一种由旗人开创的闲适文化灭亡的事实。  

作者简介

岳永逸,1972年生,四川剑阁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著作有《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2007)、《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2010)等。

书籍目录

绪论 你说的与我写的:杂吧地天桥的叙事
 一、北京城:大写的“凸”字  
 二、作为北京象征与焦点的天桥  
 三、新瓶陈酒:“人民首都”的天桥
 四、养穷人:对话交流中的天桥  
 五、想象杂吧地:我写的天桥  
 六、俯仰易位:杂吧地天桥的北京
上编 养穷人:口述的天桥  
 一、落到天桥,你就不值钱了
  一一李长荣访谈录
 二、在我看来,这是自然的事情
  一一玉庆文访谈录
 三、茶馆的老东老伙
  一一冯建华访谈录
 四、天桥的艺人都是混饭吃
  一一刘景岚访谈录
 五、我就不说朱元璋,我就说范聃老祖
  一一王学智访谈录
 六、天桥这地方,真养穷人
  一一朱国良访谈录  
 七、其实,学艺也不需要什么文化
  一一朱有成访谈录  
 八、我就觉得天桥有意思
  一一崔金生访谈录  
 九、我在天桥撂地,受双重压迫
  一一金业勤访谈录  
 十、拜师拨眼,家传还是要投师
  一一朱赤访谈录  
 十一、除了艺术之外,我什么都不爱动脑子
  一一李嘉康访谈录  
 十二、同盟、联盟与口盟
  一一杜三宝访谈录  
 十三、现在说这些有用吗
  一一关学曾访谈录  
 十四、摔跤,一举一动都是文化
  一一马贵宝访谈录  
下编 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  
 一、牵着鼻子走:无定法的田野
  一一天桥田野调查的回顾  
 二、城市生理学与杂吧地的“下体”特征
   ——以近代北京天桥为例  
 三、老天桥艺人的来源,认同与译写  
 四、生活、政治、商品及艺术:草根相声的知识考古
附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当然,也有徒弟与师父翻脸的。有的徒弟学一阵子感觉自己行了,就不理师父了,这也使得有些东西失传了。过去的老艺人都非常客气,人家随时都在说自己是在学习。不像现在的小年轻,这也瞧不起,那也瞧不起,谁都瞧不起。在咱们天桥市场有一个练杂技的。前年,我上商场买东西,碰上了。他自己的小女孩儿,这一条板凳,拿起一条腿来,脑袋上顶着个碗,碗里装着小米。他就拿竹板子,看着她。这小米要是撒了,竹板子“啪”地就是一下。我说你不能轻点儿吗?他说:“这是我的孩子,你说我能不心疼吗?我这要是不狠着点儿,她出不来呀!这是我自己的女儿,我能不心疼?这一下,她的腿就耗不住,不打不成才呀!”所以,学艺,一般的父母都不愿意孩子去受那个苦。唱戏的早上得一大早就起来去坛根儿,喊嗓子练功。比如说练武生的得活动腰腿。有这样一句话:“人前显贵,背地里受罪。”要人们给你叫好,背地里你得下功夫。早上五六点就得起来,一直折腾到差不多中午。中午吃过饭休息休息,下午就准备上场。如果是晚上七点半开场,头五点就得到戏馆做准备工作,唱的要与弹的核对核对。唱完戏之后,一般都到夜间十一二点了,会吃点儿夜宵,然后睡觉。第二天又依次轮回。演戏的都不能吃得太饱,只能吃个半饱,尤其是武生,否则,翻跟头会受不了。唱戏的也受罪。夏天,咱们穿背心都热得很,那唱花脸的还得穿着小棉袄,不穿这个,他的外衣就支撑不起来,不然,这大花脸出来时,就不会显得胸背宽厚,同时还得勾上脸,还得化妆。演出时,你会看见那汗珠直掉。秋冬无论多冷,你得穿着秋衣秋裤练功夫,夏天无论多热,你也得穿着大靴子。过去,不少唱戏的唱一辈子戏连衣服都置办不全。解放后,都是国家发工资了。艺人与一般的人没什么差异,都互相尊重,尊老爱幼。比一般人更讲义气,对“利”不是很看重。而且,经常在技艺上互相切磋,并不保守。当然,师兄弟、师徒之间也有反目成仇的,比如……

编辑推荐

《老北京杂吧地》:落到天桥,你就不值钱了……在我看来,这是自然的事情……茶馆的老东老伙……天桥的艺人都是混饭吃……我就不说朱元璋,我就说范丹老祖……灭桥这地方,真养穷人……其实,学艺也不需要什么文化……我就觉得天桥有意思……我征天桥撂地,受双重压迫……拜师拨眼,家传还是要投师……除了岂术之外,我什么都小爱动脑……同盟、联盟与口盟……现在说这些有用吗?摔跤,一举一动都是文化…献给曾经创造、传承、享有这些民俗知识的人们。愿生者建隶长寿,愿亡者安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老北京杂吧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天桥,北京的市井与民生
  •   还不错,对天桥感兴趣的可以买了看看
  •   作者的文笔细致严谨,资料翔实,读来让人大开视野,大长见识。
  •   读一读北京的历史
  •   减价优惠的时候买的,很划算,但是没想到它这么厚。。。还没看 不过应该很好玩
  •   喜欢这种回忆性质的文章
  •   天桥对北京人是一个传说,现在剩下的文化印记不多了,但对于想了解那个时期的人,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可以更多了解北京的民间艺人的生活.第一人称的技术方式比较好,就是叔有点小贵,呵呵
  •   回忆了天桥一些往事,但没有说透,总有一些潜台词,适合有一些社会阅历的朋友阅读。
  •   内容详实,爱北京、爱北京文化、北京历史的人值得一看。
  •   品相:封皮有点折痕,稍微显旧,里面完好。
    价格:活动的时候买的,满200减100,所以价格还可以。
    送货:17号晚上下单,19号下午就送到了,很快嘛。
    内容:大概翻了翻,感觉还不错,书的前半是用访谈的形式写,比较喜欢这部分。后半就是比较学术的感觉了。
  •   很多一手材料。有些冗长
  •   完整还原了当时人当事人的记忆,展现了那个贫苦的北京南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