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

出版时间:2013-1-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何兆武 口述,文靖 执笔  页数:287  字数:1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小书《上学记》确实是一个偶然的产物。四年前,青年友人文静女士来找我谈话,想从我这里了解一些旧时代学生生活的情况。当时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更谈不到思想上的酝酿,只是东拉西扯地信口闲谈。文静女士据此写了几篇小文,居然得到刊载,这或许引起了她的兴趣,于是又连续和我几度闲谈。就我而言,事先并无写书或出书的念头,只不过是零星回忆一些往事而已,所以全然没有一个整体的构思,闲话太多,较重要的事情却多有遗漏,乃至后来读到成稿时,已经难以重起炉灶,只不过在个别字句上略加修饰,点缀成文。    我想有一点是要特别加以说明的。回忆录不是学术著作,也不可以以学术著作视之,读者切不可用所要求于学术著作的,来要求个人的回忆录。学术著作要有严格的客观根据,绝不能只根据作者个人的主观印象。而个人的回忆录则恰好相反,它所根据的全然是个人主观的印象和感受,否则,就不成其为个人的回忆录了。诗人歌德青年时曾热恋绿蒂,甚至于想要自杀,终于写出了《少年维特的烦恼》,一泻千里地发抒了自己火炽的热情。及至晚年写自己的回忆录《诗与真》时,他却对自己青年时的热情出之以嘲讽的态度。然则“两般谁幻又谁真?”我以为,两者都是同样的真实,都是诗人自己个人真实的写照。    《上学记》一书出版后,我送给当年同在北京(北平)师大附中读书的一位老同学,当时我们同样经历了卢沟桥事件和中日战争的爆发,也同样对当时政局的内幕一无所知。不过据我当时的印象,宋哲元只不过是一心想在夹缝之间作他的土皇帝。七月七日卢沟桥开火,几天之内日方就以重兵包围了北京城,而当时的宋哲元却还一味地大谈其什么:“和平、和平,能和就能平,能平就能和。”纯属一派胡言,痴人说梦,不知所云,足可以和阎锡山的哲学(什么“存在就是真理,需要就是合法”之类的混沌逻辑)相媲美。正当他大作其和平美梦的时候,就被日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不但北京沦敌,二十九军还牺牲了一个副军长和一个师长。1940年,宋哲元逝世于四川绵阳,临死时还感叹:“这个局面怎么向国家交代?”这是我对他的印象,而我的老同学则认为宋哲元还是抗日的。当然,他也同样不了解当时的内情,这只不过是他个人的感受。我想,我们尽可以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印象,如果是写回忆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而且都应该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和印象,至于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那是学者研究的事情。我们两个人的感受不同,回忆各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友情,更不妨碍事实的真相。相反,你必须尽量使每个人都忠实地回忆,才能尽可能地得出真相。    我的回忆中还有一桩,即我对殷福生(殷海光)学长的印象。有一年顾寿观学长和我同住一个宿合,殷福生常常跑来和他高谈阔论。我和顾寿观很要好,觉得他忠厚朴实且又好学深思,但对殷福生则印象不佳,总觉得他仿佛是高人一节,褒贬人物毫不留情,尤其在反共这一点上,不愧是一个法西斯。但后来的情况却又大谬不然。他到台湾之后,成为了自由主义的一面旗帜,成为台湾青年一代知识分子最有影响的思想导师,受到台湾当局的迫害,致使英年早逝。我对他早年的印象竟然是完全错误的。但是作为回忆录,我以为仍然应该如实地记录下当时自己的感受。当然,也包括自己今天的歉疚之情。    至于书中提到冯(友兰)先生的地方,我不想多做辩白。凡是亲身经历过西南联大那段生活的人,我想都会一清二楚。邹承鲁院士的学术和人品大概是学术界耳熟能详、一致公认的,他对当时老师的月旦,可谓要言不繁、一语中的(见一.《科学文化评论》2004年第一卷第一期,第122页)。凡是对当时同学们的诸多壁报还有所记忆的,大概也不会忘记当时大量严厉的批判文字。本来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卢梭的一篇《忏悔录》是千百篇卢梭传所无法望其项背的。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并不是真正对人的尊重。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活泼的、与时俱进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种思想上的木乃伊,让人去顶礼膜拜呢?    以几度私下的闲谈而居然能滥竽于正式出版物之列,未免令我惶恐。许多重要的遗漏(如旧时代学校中的生活,自己思想所受的影响,以及个人对当时学术界的感受和批评),都无法在这里一一补充了,这是要告罪于读者的。最后我要衷心感谢友人文静女士为此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曾诚先生,感谢三联书店编辑吴彬女士为此书所承担的那么多意外的麻烦。    2008年2月28日    北京清华园

内容概要

《上学记(精)》(作者文靖)是何兆武教授的这部口述浓缩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上学记(精)》同时又是很个性化的,何先生不惮于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忌讳议论先贤的道德文章,既树立了理性的尊严,又使自己的性情展露无遗。在目前这个功利滔滔的的世界上,何先生对知识与真理的热诚仿佛一股清泉,可以冲洗那些被免得熏染的心灵,使其复现润泽。
这也是老一代知识分子风范的存照。任何津津乐道于名人八卦消息的解读,都大大偏离了何先生的志趣。久已厌倦标签化历史著作的读者,可以从《上学记(精)》中获得丰富、鲜活的历史体验,特别是今天“上学者
”和“治学者”,或可藉此思考一下,学应该如何上、如何治。

书籍目录

第二版序言何兆武
序 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幸福和自由
第一章 (1921—1939)
我的祖上没有名人
三民主义的少年兵
“一二·九”见闻
上学记·甲
1 力矫时弊,以古为则?
2 无故乱翻书
3 天籁幻想
鬼子来了
恋恋故乡情
返乡
湖南印象
上学记·乙
1 中央大学附中
2 西方教科书
3 逃离“修道院”
第二章 (1939—1946)
上学记·丙:迁徙的堡垒
1 自由散漫的作风
2 三个大学从来都“联”得很好
3 自由,学术之生命
4 逃课、凑学分与窗外的聆听
5 图书馆不是藏珍楼
6 茶馆听吹牛,里根挂二牌
7 兼职做教师
8 恋爱?
9 “天人交感”下的人生观转变
几个难忘的人
1 一包热情的闻一多
2 民主人士张奚若
3 战国派雷海宗
4 吴晗印象
5 冯友兰先生
6 金岳霖先生
7 中国通温德,白俄噶邦福
8 曾昭抡先生
9 数学系
10 物理系
战火芬芳
“一二·一”运动
1 “打倒孔祥熙I”
2 一多先生被刺
3 一个人的政治底线
五柳读书记
忆同窗
1 “科里红”何佶(吕荧)
2 殷福生(殷海光)印象
3 大才子王浩
4 因言获罪的陈良璧
5 老友郑株生
6 高干子弟?
第三章 (1946—1950)
教书台湾
日日江楼坐翠微
上学记·丁:革大学习
零敲碎打
后记:把名字写在水上文靖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另外一件事也可以说明北洋时期和国民党时期有多么大的不同。北洋时期,比如蔡元培做北大校长的时候,提出“兼容并包”,请的那些教师里面有保皇党辜鸿铭,有黄季刚(黄侃),有叛徒刘申叔(刘师培),也是位国学大师,早年曾参加革命,后来又背叛了,但蔡元培也要。还有后来的布尔什维克李大钊,自由主义胡适,陈独秀(现在应该算他是激进的民主主义了),他也要。还有鲁迅、周作人、粱漱溟,他都要。其实假如北洋政府真正严格起来的话,完全可以把北大给封了,把蔡元培抓起来,可是蔡元培在北大却演出了一场自由开放,这在后来国民党时期就不可能了,。陈独秀后来被国民党关起来(虽然共产党说他是托派,可是国民党还是认为他是共产党,把他关在监狱里),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全民抗战,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才把陈独秀放出来。释放以后,陈独秀依然非常穷困,国民党没有给他任何生活保证,四川有个人把他请到家里养着。后来周恩来受党的委托,邀他回延安,他也不去,说是“士可杀,不可辱”。陈独秀本来是北京大学教授,既然把他放了出来,完全可以把他送回北大,那么重量级的人物,无论教不教课、干不干事,完全可以给他一个名义,把他养起来,也等于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但国民党并没有这么干。 我并不想抬高北洋军阀。北洋时期的那些军阀根本没有任何长治久安的打算,他们关心的只是争地盘、刮地皮,整天你打我,我打你,有的纯粹就是土匪,例如“三不知”的张宗昌,不知自己有多少兵,不知自己有多少钱,不知自己有多少小老婆,像这样的人根本无暇顾及其他,看不惯了可以抓人,但并没有、也拿不出任何意识形态的东西。这也恰好给五四运动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环境,如果是在严格的思想专制之下,类似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是不大可能出现的。所以我们那一辈的年轻人,或者比我年纪大一些的年轻人,实际上受的都是五四运动的影响。“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还是蔡元培带回来的法国革命的口号,我们小时候都已滚瓜烂熟。记得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举办成绩展览,其中有一副对联是高年级的同学写的,上面写着:“仁义礼智信,德谟克拉西”。“德谟克拉西”是什么?我不懂,就回家问,姐姐还笑着说:。这个你不懂。”其实就是英文里的Democracy(民主),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说:中国文化传统是“仁义礼智信”,西方的精神传统是“德谟克拉西”。 比较一下童子军的军歌,也非常有意思。童子军是19世纪英国人贝登堡办的,我小的时候每个学校都有了童子军,也有军服,实际上就是体育课,除此之外还讲一些知识,比如救生的知识、野营的知识。北洋时期童子军军歌是唱“二十世纪天演界”、“不竞争,安能存”,那还是清末严复翻译《天演论》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当然这种理论也并不代表北洋政府官方的意识形态,北洋政府官方没有意识形态,也没有意识形态的教育,所以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是所谓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教育,从童子军军歌就能表现出来。歌词里有一句:“哥哥华盛顿,弟弟拿破仑。”后来我们老师还说:“哥哥华盛顿没有问题,弟弟拿破仑恐怕有点问题。”拿破仑搞侵略战争,不过我们那时候还是把他的早期看做法国革命的代表,所以就这么唱下来。北伐以后,童子军军歌就改了,当时是言必称三民主义,所以歌词改为“我们是三民主义的少年兵”,凸显意识形态。不过那时候我已经小学四年级,不再是童子军了,所以我的弟弟会唱,我就不会唱了。

后记

访问何先生的缘起有好几个版本,记得在清华作研究生时上葛兆光先生的课,他不止一次地感慨说,应该找一批研究生给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做录音整理,至少留一份珍贵的史料。之后不久,金克木去世,大家深以为憾。2004年,我的心情很差,总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想起葛先生那几句话,觉得至少有这样一件具体的工作值得去做,找个理由把时间塞满就不必直着眼睛过日子了,何况对别人也是有意义的。为“别人”受益,所以“自己”要去做,自古就是一个冠冕而有效的理由,不过很快我就发现,这件事的动力因与目的因正在被不断修正。    ……    苍天有知,不该让这样可敬、可爱的人老去,他却说:“人生一世,不过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不管你如何奋力,如何着意,还是如何漫不经心,结果都是一样的,名字一边写,一边随流水消逝了。

编辑推荐

《上学记》是何兆武教授的这部口述浓缩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上学记》叙述的尽管只是1920年代—1940年代末不足30年间他学生时期的陈年往事,却蕴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整个20世纪历史的反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学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2条)

 
 

  •   一部《上学记》讲述民国史 早就听说过何兆武的《上学记》,等到看时已经是第三个版本了,不过内容依旧精彩,好戏不怕晚,好书也不着急,等等,沉淀一下,披上淘金,好的东西总是会留下来的。 读完以后感觉这本书虽然叫《上学记》,可是何先生的上学记真够长的了,从北洋一直写到了建国,兼职就是一部个人版的民国史。这几年很多这样的亲历历史出版,给我们提供了个人的视角去看待这段历史。比如齐邦媛的《巨流河》比如江平的《沉浮与枯荣》都非常棒。我们看了太多太多官方的历史书,现在看看具体的人在历史事件中的感受,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当年的事情看起来竟然是这样的啊! 在书中何先生就是在讲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我们都在书中看到过,但是那些书中写的都是这些事件的影响,作用,历史意义,却没告诉我们一个身在其中的人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样子的。比如北洋政府的学生运动,作者参与了一二九。当年国民党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在南方,北方的北洋政府都是军人大老粗,对意识形态抓得不严,所以对学生也很宽容,于是北方的学潮就闹得很厉害,一二九其实有三次学潮,作者参与的是最后一次,距离一二九已经有半年了。当年北洋政府开枪了,学生们乱跑,作者跑到了一个照相馆,藏在了一间暗房中,等人都跑光了才出来,因为太乱,照相馆里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几个是什么时候藏进去的。 作者提到自己在湖南的时候,湖南人写英文都用毛笔,还提到为什么近代史上湖南那么出人才,曾国藩、左宗棠、宋教仁、黄兴、毛泽东、邓小平都是湖南人,看看我们东北,在民国也算是经济发达人口也不少,但是除了那个不放一枪就跑了的张学良,还真找不到一个有名气的人物了。作者提到了一个说法,那就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江浙一代民生凋敝,湘军发展很快,湖南没有收到战乱的太大影响,很多文化人去了湖南,使得湖南的文化得以发展。 书中提到抗战胜利后,何先生去了台湾,去当老师,何先生看到台湾当时已经被日本人统治了五十多年,日化很严重,他和买东西的大妈讲价,人家竟然说这里不是你们中国,从这里就能看出日化有多么严重。而国民党逃掉台湾的时候,台湾人是很讨厌国民党的,当年国民党也的确太腐败,太混乱了,兵败如山倒,所以才引发了台湾人和国民党严重冲突的二二八事件。 当年如果不是金日成发动了朝鲜战争,台湾其实是守不住的,美国当时已经做了放弃台湾的打算,没人会看好国民党看好台湾,甚至都开始考虑和中国建交。可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国际局势急转直接下。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现在的世界什么样子,就很难说了。国民党失败得那么快都出乎中共的意料,想当年面对日本人的疯狂进攻,国民党都顶住了,没亡国,可是却在短短的几年里,被装备落后的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国民党自身的腐败。 书很棒,这里不仅仅讲的是何先生上学的故事,也是一部个人亲历的民国历史,值得一看。
  •   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非常不错,朴实的口述中表现出真性情!但是可能由于排版的原因,我手中的书竟有十五个页面出现空白页(P70-71、P74-75、P78-79、P82-83、P86-87、P90-91、P95、P98-99)。
  •   这是我进入大学以来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本书。开始的时候从图书馆偶然借到,越读越有感觉,于是买来一本收藏。在很多方面,何兆武先生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时代。它叙述的尽管只是1920年代-1940年代末不足30年间他学生时期的陈年往事,却蕴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整个20世纪历史的反思,对我们重新认识过往、观察现在以及展望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启迪。可以说读了本书能够从新的角度重新发现历史。
  •   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没有高调,平凡朴实,但是让人感觉真实。这年头,板着脸装的人太多,好在我们已经慢慢走入了一个真实的时代,许多人不愿意装,愿意做一个真实的小人物。本书是好书。
  •   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非常值得阅读!
  •   本书虽是阴错阳差买来的,却不失为一本好书。可谓偶然相遇,相见恨晚。 传主西南联大毕业,历史学家。老知识分子秉笔直书,口无遮拦,随心所欲不逾矩,境界非常人能比,上下纵横,无不敢言之事,无不敢评之人。偏又采取了口述、旁人执笔的方式,更加无拘无束、信马由缰、直抒胸臆,读来如行云流水,颇有快感,绝无阻塞。不仅对抗战时的国家教育体系、场景再现、学者众生相有生动、真实的描写,也对时局有“现场式”看法,更对不少貌似君子之人毫不客气地展露其本来面目,更展现了中华莘莘学子的可贵精神世界。 若干史实拨云见雾,若干观点拍案叫绝: 在“几个难忘的人”栏中,个个栩栩如生,如闻一多、张奚若、吴晗、冯友兰、雷海宗、金岳霖等,秉笔直书,管他则个! 在“忆同床”栏,王浩、郑林玉、陈良壁都堪称可惜。何佶(吕荧)经历看不懂,殷海光就奇怪了。但都很有趣,很生动。 何先生不同意东西方文化的划分方法。认为那只是阶段不同,不是真理本质的不同。物质文明是全世界共同的道路,人类的主潮流是不可避免的。 由此,我们不要总说自己“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社会几百年的历史”,这是典型的自夸自擂,夜郎自大。本来不过是站在西方巨人的肩膀上而已。举例说,如果今天的中学生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学完了牛顿倾其毕生精力才得出的力学理论,同样没有资格在牛顿面前趾高气扬吧?! 何先生这本书,越读越感到博大,他始终把自己说得很低,“没出息,不成器的”,而他人对他的评价却相当高。“相信大自然使他宽容、不争,相信美,体现了他精神世界的无止境漫游。” 本书内部设计精美,颇具匠心,前后均留有多页范围,寥寥数笔勾画,似不急不忙打开,也不急着合上。流连忘返、意味隽永。紫色布面,封面选择了丰子恺的画作,意境舒朗简洁。但硬壳精装,开本稍大,硬壳封面不耐压,拿到时略有变形,不及海豚版的“董桥书”精致。 再看版权页,吃惊!三联书店出版,前后有三个版本,封面有差别,在书后列有小画展示。2006年8月第一版,2008年9月第二版,2013年1月第三版,2013年7月第16此印刷,印数118001—128000册。了得!!!
  •   那个年代的记忆:上学记。
  •   名人的小时候,名人的上学记,娓娓道来的个人史,真好!
  •   囤了一些书...上学记就是其中之一....
  •   要搜集所有上学记的版本。虽然不容易。
  •   上学记,已经买了5本,自己有一本,其余都送给友人了,真心推荐。
  •   当年的西南联大的办学是我所向往的,何兆武先生的这本口述回忆录记载了当年的西南联大学生的求学状况,这对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是不能选择性地逃避掉的。
  •   用笔记录自己上学的点点滴滴,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这么做
  •   一本回忆录,就像何兆武先生说的,不能当作史料,不能当作学术著作。不过它的确也能够让读者了解到当时的环境状况。更多的是个人的事情。三联书店的书品质不用说了,可能价格有点偏高。鉴于这本书的装帧不错,这价格还可以接受。爱书之人,不问价格。
  •   站在高人的臂膀上看问题,希望看了何先生的读书记,能人我对现在的大学生活有所启发
  •   偶尔看到的,何兆武先生的经历,与中国近现代史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先生的生活经验和对事物人物的看法联系在一起,值得一读!
  •   期待何老的上班记。惜这版后序中提及不忍写了。
  •   听说何老还有一部上班记,不知何日出版
  •   何兆武的回忆录,他在西南联大读书的那一段值得一看
  •   大师的口述,平实无华,内涵丰富
  •   薄薄的一本书 应该很快就能看完 不过出自杨绛先生之手 一定不简单 要好好品味
  •   老先生的口述作品真不错啊,真心的觉得好!
  •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历史,虽然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然而毕竟给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更多的角度!看这本书之前因为看过《民国衣冠》和《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感触更深!
  •   何先生书中所论幸福之道理,有所感悟~~~
  •   在新出版的书当中,这本书是难能可贵的让人眼前一亮。何先生有非常多精辟的见解。值得拜读和收藏。
  •   我总觉得,那些正真的泰斗都去世了,像季老这类的人,不过何先生还在。T^T真是太好了,大家的谦和,不是用装的。实实在在的比现在的浮夸的某些人,好很多,建议看书
  •   何先生的书早就想买了。
  •   好书--个人眼里的民国,真的历史应该也有个人眼光的一片天地。
  •   这本书看起来比较有意思,了解了很多民国的事。和中学的中国近代历史不一样。
  •   值得一读!是历史,是生活!从中还能学到方法。
  •   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在电视上正好看到采访刘兆武老先生的节目,然后买回来看了一部分,语言很朴实,也让我了解了老一代人的求学路
  •   内容平易,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再现了新中国建立前20年的社会变化,真实丰富,很喜欢。
  •   了解上世纪初大学生活,挺好的!
  •   这本书我读晚了,要是在高中的时候读,会对我的历史成绩有更大的帮助的。有史料,很励志的一本书。
  •   这本书是我很欣赏的一个老师推荐看的,买来的是精装版,最新版,很好呢,关键是内容十分值得读,不愧是三联书店出版的书,真正体现了思想之自由,物流超快,一口气看了几十页了,喜欢,真的喜欢。
  •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读后让人觉得那个时代生活很贫困,但是精神世界却是丰富的,有理想有希望
  •   通过凤凰视频了解到这本书,书的内容很吸引人,同时也让我对民国抗日时期的中国教育有所认识。
  •   老人的书,有味道。
  •   书不错!是好书,今年1月第三版,推荐!发货速度很快!但是包装不怎么样,送到的时候,外面的纸壳都破了。
  •   这本书对我影响很深,买来送朋友,精装最好,可以珍藏
  •   精装新版 雅致小书 可读 可赠人
  •   卖了平装的,这版布面精装,收藏。
  •   当时平装的时候就想买,一直错过了,三版精装的拿下
  •   书很好,娓娓道来,了解一下曾经的过往
  •   挺好的呢,会让你知道那时候作者求学的经历和一些不一样的史实
  •   记录作者的成长历程。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
  •   书皮是布做的,感觉很好,然后书是线装的,感觉也很好,具体内容还没看呢,不过,这个书那么多好评肯定也好看,看完再来追加评论。开心昨天下单,今天就到货了,呵呵
  •   清新宜人,好的教育或许也应该是清新宜人的。
  •   西南联大时期存在的那么多大师级的人物,反观现在的高校,有几个能被称之为大师呢?!
  •   正版,包装好,物流快,书的内容很丰富。
  •   刚拿到书被包装所吸引。还原了一个真正的时代
  •   装帧真心赞一个!内容更没得说了!
  •   每一个人不同的生活,不同社会下独特的学习经历
  •   所以说环境影响人,谁能说究竟哪个时代才是最好的时代呢
  •   刚收到,还没来得及看,看着封面还不错,不知道是不是正品!
  •   本来给爸爸买的,但他不想看,说费眼睛,打牌就不费眼睛的吗???唉。。。。。
  •   没得话说的好书,真向往那种自由的学习氛围
  •   这本书可以当得“醇厚”的评价,人品、学问、文字都很醇厚。
  •   很喜欢这本书。平装的便宜点更好
  •   是不错的一本书,没有读过瘾,期待后续书的出版!
  •   不错!!好!
  •   很好看,再次购买送人
  •   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从中可以知道许多逸闻趣事,老先生的一些评论也很精辟
  •   看简介很感兴趣!加班之后就去看看这书
  •   西南联大那时候学术多自由 自由的意识形态下会利于学术发展,但也可能导致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   nice 名家的大作 看看提高文学素养。
  •   封面比料想的好看点,内容很不错!
  •   好书,敢于直言,真知灼见
  •   这本书告诉我们怎样才是真正的读大学,回忆由此开始,思想在此启航,四年如梦,只应回呋,活在当下,青春无悔
  •   包装真是惹人喜欢 内容也很好看 有历史感
  •   超级超级喜欢~~~~~
  •   读完这本书你就知道为什么西南联大这么有名了
  •   包装非常精美,还有塑封,印刷非常好
  •   导师推荐的书,必须读的啊
  •   老先生写的很朴实,耐读。
  •   嗯 很容易读,讲的都是过去老一辈读书的情况。感觉很受感动,老一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超爱的一本书,送货师傅晕菜了,送隔壁邻居家去了,过了几天,邻居给我了,也许太热了吧,不过,书真的是好书,一口气读完的~
  •   以为是很薄的一本小册子呢,没想到原来这么厚实。不错,书的质量真的很好
  •   给同事买的,说不错
  •   老板很喜欢、真的很好!!!
  •   很喜欢很好看,物有所值
  •   了解到了不少民国的那些事儿!
  •   很不错的书封面给人的质感很好~在某份书单上看见了 买来读读~
  •   还没怎么看呢。书的质量部错。
  •   讲的回忆很令人感动
  •   何先生非常厉害了,在西南联大就读了四个系,除了土木可能在之后的工作中极少发挥作用外,写文章(文学系),研究历史(历史系),翻译著作(外文系)几乎全用上了。感人深有感触的是,那个年代的人对知识的渴望是那么的强烈,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一样“我想,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觉得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一个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好....."极其朴素的文字,透出了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书中写到了在战乱中求学的不易,印象深刻的是的中大附中从长沙搬到贵阳那些章节吧,仅用了两三章的篇幅就把贵州写得很生动,而且何先生的功课非常之好,以贵阳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呢。
  •   不知大家读完后和我一样否?反正我情不自禁地又把两种社会制度比较了一番......怎么说呢?
  •   我是高三学生了!虽然时间紧张,但还是抽空长读读。 何先生所经历的那段近代史真的给我的印象很深!以前学近代史时就是几个条约、几个事件、几场战争就过去了,没有什么概念,可读了它,那个烽火的年代好像一下子就在面前,也就对当时的事、当时的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何先生的思想、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对我高三艰苦生活的一种动力!!
  •   每天下班之后,晚上我都会抽时间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读书,而是在体会老一辈学者的人生态度,读来心里很舒畅,也很为当今人们物欲横流,浮躁而感到悲哀。
  •   推荐这本书,可以从另一角度了解我们上几代人是在什么环境下读书,怎么样读书。
  •   有思想,有史料,好看。
  •   很好的书!一口气读完 过两天再读一遍喜欢这本书的语气和态度~!
  •   原来是在一期《小崔说事》里看到对这本书的推荐的,作者是个和蔼的老头儿这是一本随便翻开一页都能读下去的书强烈推荐!!!
  •   如果你问哪个出版社的书可以毫无选择的看,那就是三联了。这本书当然也非常的不错~卓越卖得好便宜~送货时间也是超人一般速度~O(∩_∩)O哈哈~
  •   很喜欢这样的书,指外形、纸张、篇幅等,当然,浏览了一下内容,很风趣幽默,内容及其丰富。
  •   书不错,还没时间读,但与预期的一样
  •   不错,装帧很精美,内容很好~
  •   非常喜欢这本书!建议所有人都应该读一读!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读过何老先生的书就不难明白为啥那所学校会培养造就出大批的杰出的人才。上学记给人启迪,令人深思。
  •   内容如水般朴素自然流畅,爱不释手
  •   文字清新简朴,一代人的故事,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