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模式研究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陈宝峰,许继光,韩战省 主编  页数:318  字数:276000  

前言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的一项系统、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它于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美国,80年代以后,逐步推广应用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实施效果看,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明显的保护环境、抵御干旱、培肥地力、节约成本和增加产量的综合效益。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农业:走向2015/2030年》中称“保护性耕作是一场新的耕作革命,是一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式;未来10~20年中,保护性耕作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早期试验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但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起始于1992年在山西省尧都区和寿阳县进行的小麦和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该试验由澳大利亚专家和中国农业大学专家一起实施,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山西省农机局的配合下,经过3年的努力,基本确定了小麦耕作的机具体系、技术体系,并于1996年首次在全省选定了7个项目示范县,当年省财政投入200万元用于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内容概要

本书对山西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模式的现状、运行机制、重要影响因素、改进优化途径及政府支持政策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本书的出版将为从事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各级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认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规律、改进推广模式,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保护性耕作的内涵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土壤水蚀和风蚀
(二)作物残茬覆盖
(三)保护性耕作松土原理
(四)保护性耕作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三、保护性耕作在国外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四、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五、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成效和意义
第二章 山西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
一、保护性耕作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总体情况
(二)作物种植及推广面积情况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方法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制定了基本适应不同种植制度的技术体系
(二)研发了基本满足技术要求的机具系统
(三)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宣传、培训及试验示范体系
(四)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相对规范的资金应用制度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护性耕作技术现有推广模式分析
一、推广模式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一)推广模式的内涵
(二)推广模式的构成要素
二、对现有典型推广模式的分析
(一)农场类型的推广模式
(二)统种分管类型下的推广模式
(三)农户分散经营类型的推广模式
(四)对现有推广模式的综合评价
三、影响推广模式的关键因子
(一)关键因子的确定
(二)关键因子的功能和作用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体系的合理性研究
一、现行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一)一年一作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二)一年一作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三)小麦、玉米(或豆类)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四)小麦、玉米、豆类两年三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五)一年一作马铃薯及杂粮、油料作物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一)免少耕播种机械化技术
(二)作物残茬处理及地表耕作机械化技术
(三)深松机械
三、典型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
(一)从作物产量变化优化技术体系
(二)从绎济效稀峦化优化枯术体系
四、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优化中需注意的问题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机作业服务模式研究
一、现阶段作业服务模式
(一)农机户
(二)县乡村农机服务组织
(三)农场农机服务组织
(四)农机合作组织
二、不同作业服务模式的评价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方法和结果
三、多元化服务模式的培育
(一)不同作业服务模式适用条件
(二)多元化主体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施主体经济性研究
一、实施主体的利益取向
(一)农户的利益取向
(二)农机户的利益取向
(三)集体农场的利益取向
(四)农机服务组织的利益取向
二、农户经营的经济性
(一)不同种植模式下农户成本、收益的构成
(二)不同种植模式下农户经济效益分析
三、农机户经营的经济性
(一)农机户经营的成本、收益构成
(二)农机户经营的不同机具本一量一利分析
(三)影响农机户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
四、集体农场的经济性
五、县农机服务队的经济性
六、提升实施主体经济性的途径
(一)农户经济性的提升途径
(二)农机户经济性的提升途径
(三)集体农场经济性的提升途径
(四)县农机服务队经济性的提升途径
七、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民观念转变研究
一、农民耕作观念转变的行为分析
(一)农民新技术的认知规律
(二)农民耕作观念转变过程中的认识情况
(三)典型地区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扩散路径
二、影响农民观念转变的因素分析
(一)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影响途径
(二)关键影响因素的确定
(三)影响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满意度因素的定量分析
三、促进农户观念转变的对策
四、本章小结
第八章 项目管理研究
一、项目管理的基本做法
(一)省级部门对项目的管理
(二)县级实施单位项目管理
二、对现有项目管理的评价
三、项目管理改进建议
四、本章小结
第九章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模式的优化研究
一、推广模式的优化方向和原则
(一)推广模式优化的方向
(二)推广模式优化的原则
二、推广模式演变的动力和趋势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模式的优化
(一)试验引入阶段
(二)示范推广阶段
(三)由政府推动向市场化行为过渡阶段
(四)市场化运作阶段
四、本章小结
第十章 政府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的支持方式与政策研究
一、政府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政府支持
(三)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
二、政府财政投入及使用的合理性研究
(一)现有投入及使用的效果评价
(二)财政资金的合理支持力度
(三)财政资金的合理支持方式
三、政府对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保障政策
四、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山西省各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区的试验情况
附录2 作业服务模式评价表
附录3 不同技术体系成本收益调查表
附录4 农机户经济效益调查表
附录5 农户调查问卷

章节摘录

  第一,由于机具的购置需要较多的资金,农机户在购买机具时除使用家庭储蓄外,还往往需要从亲戚朋友、金融机构等处多方筹集资金。农机户资金来之不易,甚至存在着还款、还贷的压力,这就给资金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他们要求所购买的机具能够带来足够高的经济效益。否则,一旦买来的机具性能不佳,不能满足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的要求,就会出现机具作业效率低下甚至闲置的现象,最终导致农机户经济效益不高,甚至还可能面临亏损。因此,对于农机户而言,保护性耕作机具性能、所能带来的收益等都是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第二,农机户从事保护性耕作作业服务时,传统农机可能处于闲置的状态,这就造成了原有农机资源的浪费,产生了一定的转换成本。因此,农机户在考虑保护性耕作机具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时,既要考虑新机具的投入成本,也要考虑原有机具闲置、淘汰所造成的转换成本。  第三,保护性耕作技术本身减少了农机作业的环节,那么农机作业环节减少是否会影响农机户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农民来讲农机作业环节减少,农机作业费支出减少,是有利的事情,那么对于农机户而言,在服务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农机作业服务环节的减少,会导致其收入降低。这就需要在推广工作中平衡农机户与农户的利益矛盾,寻求农机户合理盈利点。在农机户利益受损的情况下,政府应考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调动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服务农机户的积极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山西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模式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