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工程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尼尔森  页数:227  译者:刘正捷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可用性工程,被国际可用性工程界一致推崇为该领域的最佳入门书籍。本书着重讲述了能取得良好成本效益的可用性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如何运用这些方法,以及其他与可用性相关的特殊问题。    全书论述清楚,概念明确,层次清晰,内容深入浅出,还配有各种类型的习题,适合作为软件工程学院相关学科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软件工发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Jakob Nielsen博士在国际可用性工程领域享有盛誉,被称为可作性之王,被The New York Times尊称为“the guru of Web page usability”。他还创立了“简化可用性工程”,用于快速低廉地改进用户界面。他还发明了包括“经验性评估”在内的几个可用性方法,他拥有73项美国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译者序前言第1章  本书概要  1.1 节省成本  1.2 可用性:从现在做起  1.3 可作性警句  1.4 简化可用性工程  1.5 该怎样做第2章  什么是可用性  2.1 可用性及其他相关概念  2.2 可用性定义  2.3 实例:图标的可用性度量  2.4 可用性权衡  2.5 用户分类及用户个体差异第3章  用户界面的分代  3.1批处理系统  3.2 命令行界面  3.3 全屏幕界面  3.4 图形用户界面  3.5 下一代界面  3.6 可用性的长期趋势第4章  可用性工程生命周期  4.1 了解用户  4.2 竞争性分析  4.3 确立目标  4.4 并行设计  4.5 参与型设计  4.6 整体界面的协调  4.7 指南应用和经验性评估  4.8 原型  4.9 界面评估  4.10 反复设计  4.11 对已安装系统的跟踪研究  4.12 元方法  4.13 可用性活动的优先顺序  4.14 有所准备第5章  可用性经验准则  5.1 简洁而自然的对话  5.2 使用用户的语言  5.3 将用户的记忆负担减到最小  5.4 一致性  5.5 反馈  5.6 清楚地标识退出  5.7 快捷方式  5.8 好的出错信息  5.9 避免出错  5.10 帮助和文档  5.11 经验性评估第6章  可用性测试  6.1 测试目标和测试计划  6.2 招募测试用户  6.3 选择实验人员  6.4 用人来进行测试的伦理问题  6.5 测试任务  6.6 测试的各个阶段  6.7 绩效度量方法  6.8 边做边说法  6.9 可用性实验室第7章  其他可用性评估方法  7.1 观察法  7.2 问卷调查与访谈  7.3 焦点小组  7.4 记录实际使用情况  7.5 用户反馈  7.6 可用性方法的选择第8章  界面标准第9章  国际化用户界面附录A  练习附录B  文献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本书的目在在于帮助非技术人员改善系统,使这些系统不仅不出差错,而且更易于使用,本书告诉人们对不满意的事物不要去怨天忧人,而要努力去改变世界,去创造更完美的世界。		

编辑推荐

  本书的目在在于帮助非技术人员改善系统,使这些系统不仅不出差错,而且更易于使用,本书告诉人们对不满意的事物不要去怨天忧人,而要努力去改变世界,去创造更完美的世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可用性工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这本书写的太好了,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通俗易懂,观点示例,简明扼要,好书!!
  •   我的一本UX入门读物,一本很好的基础教程。
  •   不错的一本书,书中对可用性做了定义,对可用性工程的方法做了全面的描述,加入了很多作者自身的实践经验。这对一个具有初步可用性工程经验的工程师来说,很有指导意义。如果你只是想要学习网页或者程序设计的技巧,这本书基本上用处不大;正如标题那样,他倾向于工程,讲述如何从用户调研到可用性评估整个工作开展起来。本书讲述的东西有一定的抽象和归纳性,可能需要反复阅读,并在实际工作中思考和体会。翻译的一般,有些地方不够贴切,比如说我记得有一句话:“观察有效用户的操作”,根据上下文,其实意思是“观察高效率用户的操作”。总的来看还说得过去。这本书书很薄,大约270页,但令人吃惊的是,其中大约50页是参考文献列表,大约占据了书本厚度的1/6!
  •   一些可用性原则和方法论很有用,是可用性书里比较经典的一本。
  •   对于整体UI界面设计下面的一个细节描述非常详细,如果跟其他界面设计的理论书籍一起阅读可以相辅相成
  •   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还是不错的
  •   还可以,是我们要用的
  •   枯燥兼乏味
  •   提供了很多关于关于可用性的分析、测试和改正方法。
  •   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交流
  •   可用性领域大师的经典之作。虽然英文版成书于1994年,但很多基本理论可以脱离具体技术,在今天依然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   这本书其实是软件学院的用户界面与软件测试的教材,老师说是教材能不买么?而且价格也不贵,买吧,买了一个学期,基本上就翻了一遍,感觉一般,而且很多东西其实就是常识,何必要编写成一套理论呢?简直就是想写书发疯了~~劝以后的学弟学妹如果想买就买经典书籍,这些可有可无的书就找学长学姐借吧,或者几个人一起买旧书就ok
  •     这书从实践和理论都给出了很明确的答案,力荐,但是的确很枯燥,不过读读这种系统的书籍很有理论基础,很充实自己,推荐,很好滴
  •     《可用性工程》,原书名《Usability Engineering》,又是Jakob Nielsen的作品,又是鸡公出版的。
      
      随手做一些笔记如下:
      
      1、Page 16,图2-1。
      
      图中实用性(utility)指的是”系统的功能在原理上是否能够做所需要的事情”。实际上从字面意思来说,这应该概括为可用性。 而可用性(usability)指的是”用户能否很好地使用系统的功能”。实际上从字面意思来说,这应该概括为易用性。 不过,既然业内都把usability翻译成可用性,那么就这么将错就错吧。
      
      PS:这让我想起一种说文解字的说法,说古人本来是把”射”(寸身)字用来描述一个人身高不够;用”矮”(矢委)字来描述把箭矢发出。后来我们搞错了,将错就错地沿用至今。
      
      对于针对新用户设计的系统来说,可学习性非常重要;对于针对老用户设计的系统来说,高效(指的是当用户熟练使用之后,能具备很高的生产力水平)非常重要;对于中间用户(非频繁用户)而言,易记忆非常重要。
      
      不管是新用户还是老用户,他对于系统使用难度的主观评价,接近最难的地方的评价,而非平均难度。
      
      2、Page 13,表2。
      
      一些可用性原理:简单自然的对话、采用用户的语言、将用户的记忆负担减到最小、一致性、反馈、清晰的退出路径、快捷方式、良好的出错信息、避免出错、帮助与文档。
      
      3、Page28,图2-3。
      
      区分用户经验水平的三个主要方面:对计算机的一般了解;使用特定系统的技能(比如对预订系统的了解);对任务领域的理解(比如对旅游行业的了解)。
      
      这里有一个所谓四分比率法的说法很有意思:
      
      由于最好与最差用户之间的差异所反映的是极端的情况,而且取决于测试用户的数量。所以通常也采用四分比率法来表达个体差异的大小。所谓四分比率法就是把经排序的一组观察数据分成四等分。Q3表示这样一个绩效水平:25%的用户比它好,75%的用户比它差;Q1表示这样一个绩效水平:75%的用户比它好,25%的用户比它差。然后Q3/Q1的比值来衡量用户之间的差异程度,对于很多计算机任务而言,这个比值大约为2。
      
      4、Page 60 页面底部提到若干用户界面指南。
      
      【Brown 1988】的302条指南;【Marshall et al. 1987】的162条指南;【Mayhew 1992】的288条指南;【Smith and Mosier 1986】的944条指南。有这么多林林总总的指南,在实际的应用中,靠背下来肯定是不行的。修炼的步骤应该是:学习–参悟–忘记。就像令狐冲把千千万万的招式完全忘记之后,才成为了真正的高手。这时其实并非忘记,而是凭借下意识的直觉反应就能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已经不需要记了。这也就是所谓的”符合逻辑的下意识”。
      
      5、Page 77 在避免最糟糕的颜色组合基础上,再寻求最优方案只会得到少量的改进。
      
      6、Page 80 少即是多。
      
      当屏幕半满时,找到在左上角1/4区域的目标要5.3秒,当屏幕全满时,需要6.2秒。因为用户在扫描,所有的信息都会占据印象。不必要的信息会抢占宝贵空间,并减慢用户交互,空着这些空间有助于改善布局。
      
      7、Page 88 关于反馈(0.1秒–1秒–10秒)
      
      0.1秒是让用户感觉到系统立即做出了响应的时间上限,此时用户会感觉到在直接操作;1秒是让用户不被中断的上限,但用户会感觉到延迟,通常不需要给出反馈信息,但此时用户会失去对数据直接操作的感觉;10秒是让用户注意力保持在对话过程中的上限。
      
      我觉得10秒这个说法应该已经过时了,互联网的普及会带来用户浮躁度的增加。《Designing Interfaces》中,曾经提到一个数据可以参考:响应时间超过2秒时,需要给出进度条提示。
      
      8、Page 96 Walk-up-and-use(走来即用)的系统,帮助文档意义不大,用户不会去看。
      
      9、Page 101 评估人员的合理数量
      
      单个评估人员仅能发现35%的可用性问题,5个左右最合适,至少需要3个。
      
      10、Page 193-194 指南及样式指导的参考资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