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语文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王其全,顾金孚 著  页数:232  

前言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06年底,教育部高教司在湖南召开会议,建议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自匡亚明、苏步青、徐中玉先生倡导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以来,在经历了初期的全面兴盛期和在实用主义观念至上指导下,诸多高校停开的衰落期之后,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思想回归的基础上,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复兴时期。  “大学语文”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课程,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水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许多大学的语文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局限于本国,而且偏重于中国古代文类,这样选择对于加强大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把握自己的母语是有意义的,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要考虑到文化的多样化和现代性。所以《新编大学语文》突破现有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思想与框架,将选文范围拓宽为三大领域,使中国古代文类、中国现当代文类和外国文类的选文构成三足鼎立态势。作为一本大学公共课教材,以我们的想法,一方面应摆脱中学语文教学思路,另一方面也不必采取某种过于专业化的定位,其目标应该是增强大学生的文学修养,拓宽大学生的人文视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美感认识。本教材以“经典诗文、现代人文”为方针,选文注重经典性,强调“美文”,兼顾可读性和趣味性,适当增加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篇目,使学生在古今中外人文经典的熏陶下,可以和人类最优秀的心灵进行对话;让学生在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同时,去体悟历史与文化,认识社会与世界,感悟生命与自然;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滋润和温暖;让学生从中感受爱、感受美,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懂得感恩,懂得理解与宽容;净化和优化学生的精神素质,真正达到精神成人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对文学经典有感性和一定系统性的了解,学会欣赏文学与文化精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养成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逐步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受用。  本教材在框架上增设了“拓展阅读”和“相关链接”,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通过对各种文本的解读,使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和语言感觉,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助于教师查阅研究资料;同时根据时代和文章内容,选用相应的图片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本书的编写有意结合“教学”与“自学”两项功能,课文设置与通常教学课时之间留有较大余地,除了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精读,一部分选文可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当然我们的主观愿望和实际效果,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因此,期待着专家和同行的批评指正。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引用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谨表谢忱。  《新编大学语文》由王其全、顾金孚负责总策划和统稿。具体分工: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王其全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唐、明、清和附录部分(吴晓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宋代部分(张玉仙);元代部分(童丽娟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现当代和外国文学部分(顾金孚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版式和图稿由王其全负责审定。

内容概要

  《新编大学语文》突破现有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思想与框架,将选文范围拓宽为三大领域,使中国古代文类、中国现当代文类和外国文类的选文构成三足鼎立态势。作为一本大学公共课教材,以我们的想法,一方面应摆脱中学语文教学思路,另一方面也不必采取某种过于专业化的定位,其目标应该增强大学生的文学修养,拓宽大学生的人文视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美感认识。《新编大学语文》以“经典诗文、现代人文”为方针,选文注重经典性,强调“美文”,兼顾可读性和趣味性,适当增加了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篇目。  为方便教学,《新编大学语文》配备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

  王其全,出生于1963年9月。1985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2001年文化学研究生毕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浙江工艺美术》杂志副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浙江省逻辑学会会员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大学语文研究会高职分会副会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  顾金孚,1986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浙江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文化素质教育、非物质文化、区域文化等。参编省部级规划教材多部。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先秦文学一、古代神话二、先秦诗歌三、先秦散文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地大禹治水女娲补天《诗经》关雎灵台采薇蒹葭七月屈原:橘颂《论语》(十则)《孟子》(三则)大学中庸礼记《庄子》:秋水《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孙子兵法》:谋攻《考工记》:梓人第二部分 两汉文学一、两汉散文二、两汉辞赋三、两汉诗歌汉乐府诗:上邪《古诗十九首》(摘选)青青河畔草行行重行行司马迁:《史记》垓下之围班固:《汉书》苏武传第三部分 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建安和正始文学二、两晋诗歌三、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四、南北朝乐府民歌五、南北朝文人诗六、文论和小说曹操:观沧海曹植:洛神赋(并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木兰诗江淹:别赋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杨街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王羲之:兰亭集序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节选)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节选)宗炳:《画山水序》第四部分 唐代文学一、唐代诗歌二、唐代古文运动三、唐代传奇小说四、唐五代词王勃:滕王阁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感遇(其二)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出塞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	剑器行(并序)自居易:《池上篇》序韩愈:祭十二郎文柳宗元:小石潭记杜牧:江南春绝句赤壁李贺:李凭箜篌引刘禹锡:竹枝词李商隐:无题温庭筠:菩萨蛮韦庄:菩萨蛮李煜:浪淘沙第五部分 宋代文学一、宋代散文二、宋代诗歌三、宋代的词四、宋代话本范仲淹:渔家傲林逋:山园小梅晏殊:浣溪沙柳永:望海潮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陆游:诉衷情临安春雨初霁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李清照:如梦令点绛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秦观:踏莎行黄庭坚:登快阁周邦彦:苏幕遮姜夔:扬州慢欧阳修:秋声赋周密:观潮谢翱:登西台恸哭记苏舜钦:沧浪亭记苏轼:文与可画贫答谷偃竹记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沈括:《梦溪笔谈》书画第六部分 元代文学一、元代散曲二、元代杂剧三、元代南戏四、元代诗词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好问:摸鱼儿王实甫:长亭送别第七部分 明代文学一、明代小说二、明代戏曲三、明代诗文四、明代词曲李贽:童心说张岱:西湖七月半徐宏祖:游雁宕山日记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第八部分 清代文学一、清代诗歌二、清代的词三、清代散文四、清代小说五、清代戏曲龚自珍:咏史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纳兰性德:长相思郑燮:《板桥题画》(二则)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李渔:《闲情偶寄》取景在借曹雪芹:《红楼梦》黛玉葬花第九部分 现当代文学诗歌徐志摩:雪花的快乐戴望舒:寻梦者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舒婷:神女峰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散文梁实秋:雅舍丰子恺:杨柳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梁衡:把栏杆拍遍贾平凹: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文外谈文之四小说鲁迅:铸剑沈从文:萧萧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第十部分 外国文学一、古代文学二、中古文学三、近代文学四、现代文学诗歌普希金:致凯恩叶芝:当你老了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聂鲁达:情诗散文梭罗:寂寞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东山魁夷:唐招提寺的魅力博尔赫斯:书籍小说海因里希伯尔:夜晚和早晨加西亚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附录 中国历史纪年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先秦文学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追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原始歌谣和远古神话传说,经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由于时间久远,后世见诸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只有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  一、古代神话  什么是古代神话?它是远古时代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是在人民的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态。”(马克思)其特点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生活;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包含了原始社会各种意识形态,因此神话有“原始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中国古代神话是远古时期的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按其表现内容,有关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的;有关于日月星辰、自然万物的;有关于人类灾难和部落间冲突的;还有关于工艺文化的。现存最早的古代神话大都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中,《列子》、《庄子》和《楚辞》也保存了一些神话。  古代神话的题材内容、神话人物、表现手法等,对后世文学都有影响作用。它为后代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其浪漫主义精神表现在:寄托着人们的愿望与理想;敢于反抗对人类有恶行的神;新奇而丰富的幻想和想象;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陶渊明、李白、李贺、苏轼等人的诗歌,戏剧《柳毅传书》、《张生煮海》,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鲁迅的《故事新编》等。尤其重要的是神话中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鼓舞人们的进取精神,对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着重要作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编大学语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