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机械工业  作者:彼得·德鲁克  页数:28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总是感觉自己没有资格为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写序,但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邀稿盛情难却,此外,作为德鲁克先生生前少数耳提面命过的中国人之一,我也有责任和大家分享我从他那里得到的启迪。改革开放初期,德鲁克夫妇来过中国。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从战争创伤的心理阴影中复原的艰难过程,他遇到的中国人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这一点令他惊讶不已。十年前我刚认识德鲁克先生时,他告诉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他还说,中国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全力支持我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德鲁克管理学院开办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学院的教授建议我们走精英教育的路线,收昂贵的学费,德鲁克先生反对这么做。他对我说:“中国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领导它们的精英人才,但中国像任何国家一样,90%的组织将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

内容概要

本书集德鲁克毕生著作精华于一身,是一本浓缩了德鲁克几十年关于“管理”、“个人”和“社会”思考的著作。本书融社会学、历史学、哲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为一体,把微观管理学置于宏观世界之中,对管理问题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其间所体现的“管理事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的理念,这正是管理经验学派的魅力所在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小传,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彼得•德鲁克生于维也纳

书籍目录

推荐序(邵明路)译者序自序:编写本书的起因和目的第一部分 管理篇 第1章 作为一种社会功能与人文艺术的管理 第2章 管理的维度 第3章 企业的宗旨和使命 第4章 非营利组织带给商业界的启示 第5章 社会影响和社会问题 第6章 管理的新范式 第7章 当今管理者需要的信息 第8章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第9章 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 第10章 企业家企业 第11章 新企业 第12章 企业家战略第二部分 个人篇 第13章 务必要学会卓有成效 第14章 注重贡献 第15章 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价值观 第16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第17章 有效的决策 第18章 发挥沟通作用 第19章 领导是一种工作 第20章 创新的原则 第21章 管理你的下半生 第22章 知识型人才第三部分 社会篇 第23章 社会变革的世纪:知识社会的兴起 第24章 企业家社会的到来 第25章 通过社会部门获取公民权 第26章 从分析到感知:新的世界观后记 未来的挑战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管理篇第1章 作为一种社会功能与人文艺术的管理作为一种社会功能与人文艺术的管理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管理出现的速度之快和影响范围之大是其他体制所无法比拟的。在不到150年的时间里,管理就已经改变了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的组织形式。它创造了一种全球性的经济模式,并为各个国家平等参与这种经济制定了新规则。同时,管理自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管理者中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管理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事实上,很多人都像莫里哀(Molière)的《贵人迷》剧中的主人公茹尔丹(Jourdain)先生一样,尚未发觉自己已经拥有了高雅的谈吐,管理者也没有觉察到自己正在从事或违背管理,因此会在面临巨大挑战时表现出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管理者所面临的真正重要的问题是由成功的管理本身所造成的,而并非来自于技术与政治,这些问题并非产生于管理与企业之外。由此可以确定,管理的基本任务仍然没有改变,依旧是:使人们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带着共同的价值观,在适当的组织内,通过培训和开发共同开展工作以及对外界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但是,这一任务的含义本身却发生了变化,因为管理的运转已将劳动力的构成由非技术工人转变为具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工作者。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少数思想家开始意识到管理的存在。但是,即使在最先进的国家也没有人与管理打过交道。现在,美国人口统计局提到的“管理与专业人员”已经成为劳动力大军中最为庞大的一个团体,占劳动力总数的1/3还要多。管理已经成为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在人类历史上,管理首次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能够在生产领域中雇用了大量知识工作者与技术人员,这使得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以往的任何一个社会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事实的确如此,以往的社会无法容纳如此众多的人员。即使在不久以前,仍然没有人知道如何把具备不同技术与不同知识的人集合在一起,以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18世纪的中国是西方知识分子向往的地方,因为中国为受过教育的人提供的工作机会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每年约有2万个就业机会。而如今,美国的人口与那时中国人口的数量相差无几,美国每年有100万大学生毕业,绝大多数都能找到待遇优厚的工作,这正是管理给他们提供了这些有利的工作机会。知识,尤其是那些高等知识,总是会趋向于被专业化。知识本身并不能够产生什么东西。但是,一个现代企业(不仅是大型企业)却可以雇用上万个具有高等知识的人,他们代表着60多个不同的知识领域。各个领域的工程师、设计师、市场专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心理学家、计划人员、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在一个共同的企业中工作。如果不是身处一个处于管理中的企业,那么任何人都无法发挥自身的效用。究竟是过去100年中的知识爆炸先出现,还是把知识应用于生产领域的管理先出现?无论答案是什么,我都觉得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如果没有发达社会赖以生存的知识基础,那么,无论是现代管理,还是现代企业都无法生存。同样,正是管理,事实上也只有管理,才使得知识与知识分子能够发挥他们自身的作用。正是由于管理的出现,才使得知识从社会的装饰物与奢侈品转变成为一切经济实体的真正资本。 回溯到1870年,也就是大型企业刚刚出现雏形之时,能预测到这种发展趋势的企业领导人并不多见。其原因不在于他们缺乏远见,而在于缺少先例。当时,唯一的庞大而永久的组织就是军队。因此,对于那些建设洲际铁路、钢铁工厂、现代银行和百货公司的人来说,军队的“命令—控制”结构就是一种模式,这也就不足为奇。在这种模式中,高高在上的少数人发号施令,位于下层的大多数人按照命令办事。这种模式一直延续了近百年。然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它并非一成不变。恰恰相反,在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注入企业之后,它立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弗里德里克·冯·赫夫纳阿尔滕耐克(Friedrich von HefnerAlteneck)是大学培养的第一个制造业工程师,于1867年被德国的西门子公司雇用,他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研究部门。此后又创建了其他专业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制造商公认的职能已经确立:研究与设计、制造、营销、金融与财会,此后又出现了人力资源(或人事)开发。在当时,另一种管理导向的出现及其发展对企业和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大。这种发展就是采用培训的方式,对体力劳动实施管理。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培训是战争时期的必要产物,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变革,因为它使那些低收入的国家做到了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高效率的竞争者——但工资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亚当·斯密(Adam Smith)曾经指出,生产和销售棉纺织品或小提琴都需要体力与管理上的技能。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说,这种技能和劳动力传统的开发可能会需要几百年的时间。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了很大的转折,大量非技术、前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力几乎转眼之间就成为了生产者。为了满足这种管理上的需要,美国与英国的企业开始采用弗里德里克 W泰勒(Frederick W.Taylor)在1885~1910年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大规模地对蓝领工人进行系统培训。它们分析了任务后,使之分解成单个非技术性的操作,而这种操作是很快就能被学会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培训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首先为日本人所应用,20年后又被韩国人采纳。日本人和韩国人对培训的应用成为了它们国家经济腾飞的基础。 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代,管理已经逐渐地被应用于制造业中更多的领域和方面。例如,管理中的分散化经营使一个企业集大规模与小规模经营的优点于一身。会计从简单的“簿记”发展成为分析与控制。计划产生于1917年和1918年的“甘特图”(Gantt Chart),并发展成为战时生产制定计划;逻辑分析与统计分析也被用于制定战时生产计划,它们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使经验与直觉转变为定义、信息与判断。由于管理概念被应用于分配与销售,市场营销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此外,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和30年代初,美国一些管理学的开拓者开始对制造业的组织方式提出质疑。这些先驱者包括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初创时的老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 Sr.)、西尔斯罗巴克公司(Sears Roebuck)的罗伯特E伍德(Robert E.Wood)和哈佛商学院的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他们认为,装配线只是一种短期问题的解决方式。虽然装配线能带来很高的生产率,但是它在经济上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它缺乏灵活性,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低,而且工程技术的水平也比较低。他们开始思考并试验,从而最终导致了“自动化”的出现,并使之成为组织制造业生产过程的主要方式。他们的思考和试验还产生了集体协作,质量中心以及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并且还使组织成为管理人力资源的方式。所有这些管理上的创新都是把知识应用于工作之中,都意味着以系统与信息替代猜测、体力以及繁重的劳动。用泰勒的话说就是,这些创新都标志着以“更聪明地工作”代替了“更勤奋地工作”,脑力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体力。这些变化的重要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变得尤为明显。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人仍然在战略方面表现得技高一筹。由于内部战线较短,他们只需要较少的后援部队就能取得与对手相同的战斗能力。然而,最后还是同盟国赢得了胜利——他们靠管理取得了胜利。美国的人口只有其他交战国人口总和的1/5,军队的数量也仅占其他交战国军队总和的1/5左右,但它生产的战争物资超过了其他交战国生产量的总和。它可以把作战物资运送到中国、苏联、印度、非洲和西欧这些遥远的前线。难怪在大战结束之时,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管理意识,或者说,管理已成了一种公认的特殊工作,它完全可以被研究,可以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在战后时期享有经济领导地位的国家中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我们开始认识到,管理不再只是局限于企业管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它与努力有联系,这种努力把其他拥有不同知识与技术的人集合在一个组织中。它有必要被应用于所有“第三部门”,如医院、大学、教会、艺术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三部门在美国的发展比商业部门或政府机构的发展要快得多。尽管加强对志愿人员的管理和进行募捐的必要性可能会使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与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之间仍然有许多责任是相同的——如制定正确的战略与目标、开发与培养人才、衡量工作成果与绩效,以及推销各自组织的服务。世界范围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职能。

后记

时至今日,尚不能确切地说,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将会是何种形态,我们仍然在其转型期中挣扎着。与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大相径庭的是,此次转型期和在它之前发生于19世纪的那两次转型期(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30-40年代,在此期间出现了铁路、邮政服务、电报、摄影、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银行;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70~80年代,在此期间出现了钢铁工业、电灯、电力、人造器官、缝纫机和洗衣机、中央暖气系统、地铁、电梯以及办公大楼和摩天大厦、配有电话和打字机的现代化办公室、商业公司和商业银行)有着极其明显的相似性。这两个时期都有些自相矛盾之处在困扰着我们:经济的迅速扩张和逐渐加大的收支不平衡。然而,即便是如此,我们还是不能确切地说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只能说以最大的可能性来辨别其主要的、最重要的特征以及一些最重要的挑战。首先要说的事情是(仍然和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不同),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不是经济膨胀,也不是我们脑海中所理解的一个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自由市场。相反,这些市场可能会缩水,因为未来的社会部门必定会在卫生保健和教育领域成长起来,它们在过去和将来都不可能会是自由市场。明天的“自由市场”是信息的流动而不是单纯的交易。这样,未来并将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市场。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 杰克·韦尔奇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 比尔·盖茨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的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 安迪·格鲁夫本书是从我60年的管理工作经历和作品中精心挑选并编写而成的。它始于1942年的《工业人的未来》,止于1999年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 本书的编写有两个目的:其一,我希望它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关于管理学连贯的并且易懂的入门介绍;其二,希望它能够为我所有关于管理方面的作品做一个总结,同时,还要回答一个我及我的编辑已经被问过很多遍的问题:“我应该从哪里开始读德鲁克的作品?哪些才是他作品的精髓?”                ——彼得·德鲁克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历史渊源。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 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领域的贡献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注释,但是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他的价值却难以估量。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可以变得卓有成效;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者释放了自己的价值。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                 ——赵曙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推荐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珍藏版)》:德鲁克经典著作快速入门书,集德鲁克60年管理著作精华于一体启蒙中国现代管理第一人当今中国一代活跃着的组织最近的眉睫的问题,正是德鲁克向我们描述的如何管理的问题。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只有中国人才能发展中国。——彼得·德鲁克超越时空的德鲁克,管理者永恒的导师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7条)

 
 

  •   德鲁克一生以“旁观者”自居,以“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作为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法则,运用其睿智的才思及远见卓识,带着一双“热眼”去观察和感知世事运行的规则和规律。他所著的一系列管理学书籍都被人奉为经典,其中这本管理思想精要更是广为人知。总体来说,这本书是这一系列的开篇和总论,概括性较强,非常适合想学习管理思想的读者。
    作为经济系的学生,读这本书对自身十分有益。
  •   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大全和精华,当然如果到操作层面还需要购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德鲁克果然是大师中的大师,其管理不仅是针对自我管理,公司管理,同时对社会变革也很关注。
  •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珍藏版
  •   通过一本书就可以了解和掌握德鲁克管理的核心思想和理念。大师的书只有带着虔诚的心去努力学。
  •   管理没有新问题!
    德鲁克几十年前对经理人的职责
    决策原则
    用人原则
    组织原则
    组织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
    如何成功创业
    有了那么透澈和睿智的阐述。
    王道不过如此。。。。。
  •   书很不错,德鲁克的精髓思想,开篇就吸引我,德鲁克对于自身的定义是“社会生态学家”,果然是大师中的大师。
  •   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经久不衰的经典,德鲁克大师的著作都值得反复阅读。
  •   是德鲁克的经典管理书,很好!
  •   老早就想买这本书了,很不错的,管理类的经典书籍,喜欢德鲁克~~~送货很快,给个好评,支持当当
  •   书很好,汇聚了德鲁克大师的思想精华!
  •   以前就听说了德鲁克的管理精髓,现在是过来拜读的,希望能学习到一些非常帮的管理知识。
  •   现在才接触到德鲁克的管理知识。。。。应当好好补课!
  •   一直以来都十分崇拜德鲁克老师
    非常兴奋能够买到便宜的德鲁克管理精髓
    受益匪浅,很兴奋
    通过此书让我在管理上更加的便捷。
    也感悟到很多,并把他的书推荐给了许多好朋友。
    一块探讨更加的收获颇多。
  •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德鲁克60年的管理工作经历和作品中精心挑选并编写而成的。
  •   要购齐和阅读完全套的的德鲁克著作对我来说有些难度,可以先购这本一览
  •   经典的总结提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德鲁克先生的思想
  •   这本书都是德鲁克所著精要,有必要先看这本。
  •   德鲁克的经典,总是值得读的。常读常新!~
  •   德鲁克的一切都堪称经典之作。毋庸置疑。值得细细品读!
  •   虽然还没开始看,但是光看封面及纸张的质量我就很喜欢了,别人推荐我买的,而且德鲁克的书很值得阅读!
  •   书还没有读,但是一定会好好读读,德鲁克,大神。。。。
  •   老师推荐必看德鲁克的书。
  •   刚刚买到这本书,一直听闻德鲁克的相关信息,现在终于有机会在文字上和其交流,激动中......
  •   德鲁克的这几本书很不错呦
  •   支持德鲁克,虽然目前的水平还是有很多看不懂。
  •   浓缩才是精华,大师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在书中娓娓道来,却没有挂一漏万只感,最重要的是可以慢慢靠近大师
  •   管理大师的经典理论的精华,导师开的阅读书目,必须得买了。
  •   内容值得管理学习者去阅读,大师的视野和思考方式不仅仅带给我们管理方面的学习需求,还会给出生活的自我管理方式
  •   世界管理大师,开创管理的一个时代。
  •   管理大师的思想,有糟粕么?值得反复玩味和收藏的书。
  •   管理大师一生智慧的经典总结,值得收藏。
  •   对管理学来说给予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思想
  •   对于从事管理的人来说,很值得一读,对于管理学的学生和老师来说,这也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书。
  •   细读管理大师的书。汲取营养
  •   经典的东西总是值得仔细品味,读书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管理现实认真琢磨的话会更有滋味!
  •   学管理的人士都应人手一本的经典之作!
  •   对于搞管理工作的人值得一看.
  •   同事推荐的,认为是管理中的祖宗,简单看了一下,非常可以!
  •   慢慢看,慢慢悟,慢慢地接受书中的管理方式。。
  •   经典著作,切合实战,值得一阅,也值得珍藏!
  •   想看看管理书籍,翻了一下,觉得带着学习的目的,应该能沉着看下去!
  •   很好,不错的管理书
  •   非常渴望阅读的管理书籍,刚收到感觉不错!!!
  •   本书对企建立高层管理团队,如何管理未来,有很大帮助,很好啊
  •   这本书对管理很有帮助。
  •   对管理的帮助非常大
  •   对我管理方面学到了很多
  •   受益匪浅,让我对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   大师就是大师,这本书都是精华了
  •   管理学的精华书籍
  •   这是一本管理学经典的书,质量很好,送货速度很快!
  •   在没有学习管理学和微观之前,这本书看不懂,但是明白以后就会发现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   大师经典之作,拜读中。。。
  •   大师经典,五年前参加培训时粗略读过,买来再细读一遍,荐
  •   管理学界的思想精髓
  •   管理学的经典之作,老公一直放在床头,经常看
  •   听不错的书,精要
  •   让一个一向没时间看书的人,每天坚持挑灯夜读到一两点,可见其魅力
  •   大师之作,这本书比较好懂,推荐
  •   他是我一生最敬佩的人 一点会读完他的所有书籍
  •   大师中的宗师,再读其他商业书籍,很乏味。
  •   大师就是大师!!!!
  •   大师的作品,理论部分很多,看多了会有点枯燥,案例较少。。。
  •   经典的好书,需要好好阅读,快递很给力
  •   我们老师推荐阅读的,真的是经典。
  •   没什么好说的,经典中的经典!
  •   一直想买德老的书,今天收到书,如愿了。内容非常棒。
  •   经典之作值得一看。
  •   经典,必买
  •   经典~
  •   买来送给客户的,很不错,选的都是经典的,很值得看。
  •   经典。不用多说。
  •   非常经典,值得珍藏,不时好好品味一下。
  •   送给同学的,他说很好,那这书应该是很不错了
  •   我买了不少该书送人。
  •   这本书是替我们学习委员买的,书的质量不错,当当的配送一直是一流的,今年看来要败家到当当网上了。。。。。。。
  •   应该很好,需要时间消化
  •   书很好,就是等待时间长了,下次换个方式
  •   今天中午刚刚到手的书,粗略看看感觉印刷挺好,内容就先不评论了因为还没有仔细看
  •   非常好看的书,需要花心思看。
  •   书很不错,很喜欢,快递也快。
  •   不错,老师推荐的书。通俗易懂。
  •   书好!看的也好也容易理解!
  •   书刚到,大体浏览了一下,不错。
  •   书是正版好书
  •   很不错的书!各方面都很好!
  •   发货挺快的,前一天下午提交订单,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
    书也蛮不错的!
  •   正版书,内容也很好,每次读都有收获!
  •   书是帮我们老总买的,他说质量不错,肯定是正版
  •   邮寄速度很快,书也很不错!!!
  •   内容相当全
  •   刚到手,还没来得及阅读!
  •   这本书和竞争优势一样 ,有超强实用性 值得再看
  •   这本书是帮同事买的,反馈很不错!
  •   很好的一本书啊,就是字有点点小乐
  •   慢慢看,慢慢理解,慢慢的学习。、。。。
  •   没有什么说教,都是一些平实的语言。但很有道理,得要自己悟就是
  •   质量翻译到位,纸张质量一般,对于这样一本重要的管理学著作,能不能搞点好一点的纸张啊?内容这部书是作者对自己管理思想的总结,用书名中的字眼就是精要。全书分为管理篇,个人篇,社会篇,分别汇集了作者多部管理学著作中的内容。对于有过一定管理经验的人,或对企业/组织/营销有一点认识,这本书应该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单就内容来说本应该 5 星伺候,但纸张太一般了,只好 4 星了。
  •   发现新书有几页折在装订线内,根本翻不开!换书太麻烦!郁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