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世博会建筑设计研究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蔡军,张健 著  页数:17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历届世博会建筑均具有区别于一般建筑的许多特点。第一,世博会建筑本身即具有极强的展示性,或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材料,或表达超前的设计理念,因此最能代表其所处时代的建筑发展特征、举办国或建设方的经济实力、文化风貌乃至国际地位。第二,由于世博会的举办期限一般不超过六个月,世博会建筑由此具有两种命运:一种为会后即拆除,一种为会后继续利用(有时建筑性质会有所改变)。这样,对于前者,就需要设计者更多地考虑建筑的灵活性及构件的可再利用性,后者则需要设计者更多地考虑建筑功能的可变性,当然更多的还是建筑的灵活性问题。第三,历届世博会建筑均吸引了当时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工程师献计献策,他们会在此将最新理念、最新设想、甚至对未来建筑的断想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之中。因此世博会建筑又具有极强的试验性,往往会由此诞生某种新的结构型式、新的建筑思潮或新的设计理念,对会后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托。由此世博会建筑在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文化领域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其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不仅对于今后的世博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而且对回顾世界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探讨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共分三章。第一章为世博会建筑总论。首先对世博会150多年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与世博会建筑紧密相关的重要因素——主题、建筑思潮与流派、结构及材料分别作了详细的讨论。第二章为典型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世博会建筑总论  1.1 154年纵横谈(1851—2005年)  1.2 世博会建筑与主题  1.3 世博会建筑与思潮  1.4 世博会建筑与结构  1.5 世博会建筑与材料  注释第2章 典型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研究  2.1 水晶宫(1851年伦敦)  2.2 建筑样式的滞后(1876年费城)  2.3 机械馆及其他(1889年巴黎)  2.4 刚与柔的贯通(1893年芝加哥)    2.5 传统的再生(1898年奥马哈)  2.6 创造新世界(1958年布鲁塞尔)  2.7 被抬起的大空间(1964/1965年纽约) 2.8 创造丰富多彩的大空间建筑形象(1967年蒙特利尔) 2.9 膜结构的一次成功应用(1970年大阪) 2.10 纯净的梦幻(1985年筑波) 2.11 可持续发展观的良好体现(1992年塞维利亚) 2.12 充分考虑后续利用问题(1998年里斯本) 2.13 巧于因借、勇于创新(1999年昆明) 2.14 主题·高技·人性(2000年汉诺威) 2.15 租赁式场馆(2005年爱知) 注释第3章 世博会建筑专题研究 3.1 世博会建筑与水 3.2 世博会展馆与平面设计 3.3 世博会中的塔 3.4 世博会中的桥 3.5 世博会建筑与广场 3.6 世博会对住宅问题的关注 3.7 仿生学在世博会建筑中的应用 3.8 世博会建筑与名家 3.9 中国馆建筑设计探讨 注释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世博会建筑总论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在为庆贺丰收、举行宗教仪式或欢庆节日进行一定的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可以看作是世博会的雏形。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一个超越一般集市功能的展览会,当时的波斯国王为了炫耀本国的财力物力、威慑邻国,而聚集大量财富进行展示。到了18世纪末,人们开始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展览会,这一新的想法于1791年在捷克的布拉格首先得以实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交通的发展,举办世界性展览的条件日益成熟。19世纪中期,展览会上的展品和参展商超出了单一国家的范围,第一届得到国际公认的世博会为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  世博会是一项世界性、非贸易性、较大规模的能代表参展国家或企业最新先进产品展示、技术和文化交流的活动。举办世博会必须由主办国申请,经世博会的国际组织同意。世博会国际组织主要指国际展览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posltions——BIE),其是一个协调和审批世界博览会事务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成立于1928年,总部设在法国首都巴黎,目前国际博览局拥有98个成员(截止于2005年11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届世博会建筑设计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它似一本“教科书”,开本和大学公共课教材一样,因为工作原因买来作为参考。最初兴趣不大,但慢慢读下来,喜悦非常。水晶宫的诞生、埃菲尔铁塔遭受的非议、费里斯大转轮的再造、栖居67的神奇……这些平时代表着国家气质的建筑居然都来自“世博会”。书中全部图片均为钢笔素写,有点河童插画的味道,有难得的立体剖面图,还有历届世博会的年代表格。在这里你可以读到1851年—2005年人类文明的进程。这本书看似枯燥,但翻开后却是“色彩斑斓”。借用一下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一句话吧:"在15世纪,世界被发展;在16世纪,人被发现;在17世纪,科学被发现。三把钥匙开启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大门。"真希望明年能公差去上海,去看看这凝结着世界智慧的峰会。
  •   研究了几周时间,讲得很详细,资料很全。里面很多图片都是手绘的,没有真实照片
  •   这本书很不错,无论是包装还是内容。
  •   书的质感很好,内容没什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