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住宅建筑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  页数:19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的古代建筑源远流长,从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到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可以考证的实物已可上溯至7000年前。当然,战国以前,建筑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岁月,秦汉以降,随着生产的发展,国家的统一,经济实力的提升,建筑的技术和规模与时俱进,建筑艺术水平也显著提高。及至盛唐、明清的千余年间,建筑发展高峰迭起,建筑类型异彩纷呈,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制作,从构造做法到用料色调,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放异彩,独树一帜。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除了文字典籍和出土文物,最能震撼民族心灵的是建筑。今天的炎黄子孙伫立景山之巅,眺望金光灿烂雄伟壮丽的紫禁城,谁不产生民族自豪之情!晚霞初起,凝视护城河边的故宫角楼,谁不感叹先人的巧夺天工。  珍爱建筑就是珍爱历史,珍爱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从成立之日起,即把整理出版中国传统建筑、弘扬中华文明作为自己重要的职责之一。20世纪50、60年代出版了梁思成、刘敦桢、童高、刘致平等先生的众多专著。改革开放之初,本着抢救古代建筑的初衷,在杨俊社长主持下,制订了中国古建筑学术专著的出版规划。虽然财力有限,仍拨专款20万元,组织建筑院校师生实地测绘,邀请专家撰文,从而陆续推出或编就了《中国古建筑》、《承德古建筑》、《中国园林艺术》、《曲阜孔庙建筑》、《普陀山古建筑》以及《颐和园》等大型学术画册和5卷本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前三部著作1984年首先在香港推出,引起轰动;《中国园林艺术》还出版了英、法、德文版,其中单是德文版一次印刷即达40000册,影响之大,可以想见。这些著作既有专文论述,又配有大量测绘线图和彩色图片,对于弘扬、保存和维护国之瑰宝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诚然,这些图书学术性较强,主要为专业人士所用。  1989年3月,在深圳举行的第一届对外合作出版洽谈会上,我看到台湾翻译出版的一套《世界建筑全集》。洋洋10卷主要介绍西方古代建筑。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却只有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等三五幅图片,是中国没有融入世界,还是作者不了解中国?作为炎黄子孙,别是一番滋味涌上心头。此时此刻,我不由得萌生了出版一套中国古代建筑全集的设想。但如此巨大的工程,必有充足财力支撑,并须保证相当的发行数量方可降低投资风险。既是合作出版洽谈会,何不找台湾同业携手完成呢?这一创意立即得到《世界建筑全集》中文版的出版者——台湾光复书局的响应。几经商榷,合作方案敲定:我方组织专家编撰、摄影,台方提供10万美元和照相设备,1992年推出台湾版。1989年11月合作出版的签约典礼在北京举行。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按期完成任务,我们决定以本社作者为主完成本书。一是便于指挥调度,二是锻炼队伍,三能留住知识产权。

内容概要

  人类始终为追求食、衣、住、行的满足而努力,居所的安定无疑更是其他三者的保障,因而发展成民间住宅的形式在中国这片广大的土地上,或因民族的不同,或因地理环境的差异,而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民居形式,形成圆楼窑洞四合院等特殊建筑文化,在世界各国的建筑形式中独树一帜。本书沿华北、华中、华南、西部地方等地区,介绍各地特有的民居形式,如四合院、窑洞、浙皖民居、红砖建筑、干阑式建筑、石板房、吊脚楼等,展现中国艺术与民间住宅结合所呈现的美感,并由此了解中国民居的意蕴与精神。

作者简介

为弘扬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不惮繁杂,潜心调研、摄影、编纂,出版了大型画册《中国古建筑大系》。全书共分10册:①宫殿建筑、②帝王陵寝建筑、③皇家苑囿建筑、④文人园林建筑、⑤民间住宅建筑、⑥佛教建筑、⑦道教建筑、⑧伊斯兰建筑、⑨礼制建筑、⑩城池与防御建筑。这部巨著,集中国古建筑大全于一书,不但内容精当、图片精致,而且印装精美,值得每位中国古建筑的研究者与爱好者珍藏。本书曾获得国家图书奖荣誉奖,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特别奖。"中国古建筑之美"为此套煌煌巨著的普及本。

书籍目录

序一/周谊序二/刘致平序三/叶如棠论文 民间住宅建筑分布图 窑洞地区周边导览图 民间住宅的发展历程——纵横话历史,捭阖探源流 先秦时期的民间住宅 秦汉两晋时期的民间住宅 唐宋时期的民间住宅 明清时期的民间住宅 民间住宅的建筑形式——一宅居融民情,风韵会地理 平面分类 形式集合 村镇面貌 民间住宅的艺术特征——稚拙藏超卓,朴厚寓灵幻 疏密得当,虚实相生 外实内静,气韵生动 朴实淡雅,内外通透 装饰明艳,丽而不俗 诗情画意,音乐旋律图版 民间住宅建筑 华北 华中 华南 西部地方附录一  建筑词汇附录二  中国古建筑年表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形成一种古代关于择居、营居的学问。风水观念显得深沉而凝重。加之汉武帝时推崇儒术、罢黜百家,在住宅的立面、布局上非常注意整体的秩序礼仪制度。建筑开始被多方限制,住宅没有战国以前那样形式灵活、平面多样了。汉族房屋制度,如前堂后寝、左右对称、主房高大、院落组织等,从汉代至今,无多大变化。  汉代的住宅建筑形式不仅有文献记载可考,而且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如画像石、画像砖、明器陶屋、明器青铜房屋等提供了形象资料,可以了解得更加具体。  汉代最常用的住宅单位,尤其是西汉,即是所谓“一堂二内”的制度,也是一般平民所最喜用的制度。“内”之大小是一丈见方。后世所谓“内人”即是内中之人的意思,亦即是家庭主妇的别称。堂的大小等于二内,所以宅平面是方形的,近于田字。这种双开间的宅制在汉明器、祠堂、崖墓上是非常多的。  汉代规模较小的住宅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屋门开在房屋一面的当中或偏在一边。房屋的构造除少数用承重墙结构外,大多数采用木构架结构。墙壁用夯土筑造。窗的形式有方形、横长方形、圆形等多种。屋顶多采用悬山式或囤顶。规模稍大一点的住宅,无论平房或楼房都以墙垣构成一个院落。  汉代楼居的风气很盛,是与后世住宅大不相同的地方伶天西南、东南一带仍多有楼居的,不过北方多为平房)。楼居的盛行显然是将干阑式建筑的下段略为提高作堂室之用,而人们仍居楼上。这是很经济的办法。但是北方天寒风大,木楼房不甚适用,所以以后渐渐减少。至于干阑式建筑在汉代仍然是很多的。如“席地而坐”即是由于干阑式构造产生的习惯。近来在广州亦有干阑式明器出土,可以证明汉代干阑的形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间住宅建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非常好的一本书,内容很适合学设计的人
  •   内容详细,内有手绘线图详细说明。值得购买值得收藏
  •   图文并茂,做为个人兴趣随手翻翻很不错,纸质装帧也挺好的
  •   还没有看,只随便浏览一下就觉得还可以吧
  •   比较专业,适合知识的普及
  •   还没看,只是翻了翻,图片很多,很美,希望能集齐一套。
  •   较为传统的文字和拍摄方法。图文并茂内容详实。
  •   彩图为主,装帧精良,值得珍藏。
  •   这类书都很贵,图片有时不大
  •   感兴趣的值得购买
  •   与45元的定价和八折的幅度来说,这本书总共才200页左右,虽是彩印,但还是性价比不高。不过里面的内容比一般的旅游书好一点,偏向专业化,要是内容能再多点就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