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建筑的柱式规划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克洛德·佩罗  页数:136  
Tag标签:无  

前言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支持的“西方建筑理论经典文库”,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诸位译者的努力,终于开始陆续问世了,这应该是建筑界的一件盛事,我由衷地为此感到高兴。  建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建筑理论发展的起始时间也是久远的,一般认为,最早的建筑理论著作是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自维特鲁威始,到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近代、现代与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实际上是一个由最初的“西风东渐”,到逐渐地与主流的西方现代建筑发展趋势相交汇、相合流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地学习、整理、提炼我们中国自己传统建筑的历史与思想的基础之上,也需要去学习与了解西方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以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从维特鲁威算起,西方建筑走过了2000年,西方建筑理论的文本著述也经历了2000年。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500年,既是西方建筑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西方建筑理论著述十分活跃的时期。从15世纪至20世纪,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这其中既包括15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些建筑理论的奠基者,如阿尔伯蒂、菲拉雷特、帕拉第奥,也包括17世纪启蒙运动以来的一些重要建筑理论家和18至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一些在理论上颇有建树的学者,如意大利的塞利奥;法国的洛吉耶、布隆代尔、佩罗、维奥莱一勒一迪克;德国的森佩尔、申克尔;英国的沃顿、普金、拉斯金,以及20世纪初的路斯、沙利文、赖特、勒·柯布西耶等。可以说,西方建筑的历史就是伴随着这些建筑理论学者的名字和他们的论著,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  在中国,这些西方著名建筑理论家的著述,虽然在有关西方建筑史的一般性著作中偶有提及,但却多是一些只言片语。在很长一个时期中,中国的建筑师与大学建筑系的教师与学生们,若希望了解那些在建筑史的阅读中时常会遇到的理论学者的著作及其理论,大约只能求助于外文文本。而外文阅读,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轻松胜任的。何况作为一个学科,或一门学问,其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原典性历史文本,是这门学科发展历史上的精髓所在。所以,一些具有较高理论层位的经典学科,对于自己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著作,不论其原来是什么语种的文本,都是一定要译成中文,以作为中国学界在这一学科领域的背景知识与理论基础的。比如,哲学史、美学史、艺术哲学,或一般哲学社会科学史上西方一些著名学者的著述,几乎都有系统的中文译本。其他一些学科领域,也各有自己学科史上的重要理论文本的引进与译介。相比较起来,建筑学科的经典性历史文本,特别是建筑理论史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著述,至今还没有完整而系统的中文译本,这对于中国建筑教育界、建筑理论界与建筑创作界,无疑是一件憾事。

内容概要

建筑理论并不是某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公式,也不是一个可以包治百病的万能剂,建筑创作并不直接地依赖某位建筑理论家的任何理论界说。而况,这里所译介的理论著述,都是西方建筑发史中既有的历史文本,其中也鲜有任何直接针对我们现实创作问题的理论阐释。因此,对于这些理论经典的阅读,就如同对于哲学史、艺术史上经典著作的阅读一样,是一个历史思想的重温过程,是一个理论营养的汲取过程,也是一个在阅读中对现实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深入思考的过程。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孔老夫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所在吧。  中国人习惯说的一句话是“开卷有益”。也有一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资讯发达了,人们每日面对的文本信息与电子信息,已呈爆炸的趋势。因而,阅读就要有所选择。作为一位建工作者,无论是从事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或是从事建筑历史、建筑创作的人士,大约都在“建筑学”这样一个学科范畴之下,对于自己专业发展历史上的这些经典文本,在杂乱纷繁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之余,挤出一点时间加以细细地研读,在阅读的愉悦中,回味一下自己走过的建筑之路,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简介

  克洛德·佩罗(Claude Perrault),集医生、物理学家、笛卡儿主义者于一身,在著名的“古今之辩”中,他站在“现代”一边,他所设计(某种程度上也是挑战)和参与建设的法国卢浮宫东翼,长期以来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的范例之一,赢得了建筑上的盛名。但他更大的成就或许是翻译古典罗马理论家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并于1673年出版。这位拉丁语作者不仅使得“说法语”成了最雄辩的方式,而且还做了注解。佩罗缜密的注释,几乎要将这本从漫长的古代幸存下来的建筑著作淹没,这种学问和智慧上的毅力至今无人超越。以这种学问上的衍生话题为基础,佩罗开始着手写作第一篇后文艺复兴(post-Reimissance)的建筑学论文,是关于建筑设计规则的,其中提出建筑设计不是由无可置疑的先例来决定的,是由理性以及——首要的是——由变化着的民族鉴赏力决定的。1688年,“科学家”佩罗因解剖骆驼时伤口受到感染而不幸离世。

书籍目录

中文版总序吴良镛致谢导言阿尔贝托佩雷戈梅前言上篇 柱式通论  第一章 规制与建筑柱式  第二章 控制柱式比例的尺寸  第三章 柱式三段式的通用比例  第四章 檐部的高度  第五章 柱子的长度  第六章 整个基座的高度  第七章 柱子基座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第八章 柱子的收分与起鼓  第九章 柱础的出挑  第十章 柱础及柱础上沿的凸出线脚  第十一章 檐部檐口的出挑  第十二章 柱头的比例  第十三章 柱身唇饰与半圆凸线脚的比例下篇 柱式分论  第一章 塔斯干柱式  第二章 多立克柱式  第三章 爱奥尼柱式  第四章 科林斯柱式  第五章 混合柱式  第六章 壁柱  第七章 比例的变体  第八章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其他变体注释参考文献术语索引

章节摘录

  的确,佩罗主张除了宗教真理,那是不容置疑的,人类知识的其他方面,包括建筑学,可以也应该置于“系统性质疑”之下。由此,佩罗就能够将理论性阐释的问题简化为某种一般性的推理性讨论;他对将比例关系看作是现实问题的终极判断,从而使建筑学能够体现“天宇星辰之舞”的传统作用,提出了质疑。  毫不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佩罗对于传统中所认可的建筑比例与音乐和谐之间的关系表示了反对。在《规制》一书的前言中,他断言“绝对的”(pos.itive)美并不直接依赖某种看不见的比例关系,而是仅仅由各种可见外表所产生的。他引用了三个基本的范畴:建筑材料的丰富性,建造的精确和得体,以及一般性的均衡与部署。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传统上曾经与音乐的音调与节拍相关联数字比例的权威性,不再能够被接受为一种建筑美的保证要素。根据佩罗的观点,建筑的比例一直处在变化之中,“正如时尚的变化一样”,仅仅依赖于习俗。在比例问题的最初发明者看来,想像是惟一的法则,而当“他们的奇思妙想发生了变化,他们就会引入某种新的比例,而这些比例又会被发现是颇为令人愉悦的。”  夏尔·佩罗在他的《古今之比较》关于建筑学的章节里也指出,比例关系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一直在修改。他断然拒绝了人体比例和柱子尺寸之间的任何关联,并将这一现代认识归结为对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错误诠释。维特鲁威将自然所决定的人体比例的完美性当作建筑学的模范。然而,在夏尔·佩罗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建筑物要从人体里引出自身的比例规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典建筑的柱式规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一个柱式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对研究和欣赏国外的经典建筑很有帮助。
  •   书不错,是建筑理论的经典~但是书表面有点旧啊~
  •   书的内容是不用说的,建筑圣经
  •   想深入了解古典柱式的,它会给你一个很好的选择。
  •   我太喜欢这本书了。
  •   朋友反馈还不错,比较学术
  •   一冲动就买了,放着又不看,不过还是觉得建筑类可以买本
  •   研究西方古典的好书
  •   说是不错,这种书参考参考写论文有用的。
  •   书的内容不错,比叫专业,还有一些插图搭配着看。只是文字比较多,有小,看起来感觉还是有些枯燥。
  •   介绍得很详尽,有空得好好研究一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