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周敦 编  页数:259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自2003年出版以来,对于帮助在职中小学教师、高校相关专业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文化素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同行专家的好评。作为新世纪广西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资助项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建设》的成果,本书获广西教育学院200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项目获广西教育学院2004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  同行专家认为,教材构建了适应时代需要的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体系,是本学科最新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载体,是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载体,是本学科最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载体。  高校教师认为,教材有亮点,把技术和教学结合起来,为解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技术的不会教、会教的没技术的问题提供了途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配套光盘,内容丰富,案例实用,针对性强,结构合理,交互性好,操作简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提供丰富优质的学科素材和教学资源,方便教师教学和研究,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师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一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也是教育信息技术学专业在校学生很好的教材。  教育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在谈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一书的体会时认为,原来我们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一点眉目都没有,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激发了我们的兴趣,促使我们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该教材循序渐进,逐步深化。首先让我们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理论,接着正确引导,适当启发,伎我们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并让我们欣赏和分析信息技术的优秀案例和课件,提高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是一本指导我们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艺术,将来顺利走上讲台的好书。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研成果层出不穷,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树立新思想,传播新观念,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把握新趋势。为了更好地、及时地反映本学科领域中的新成果,适应素质教育、教育发展、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改进教材的不足,现决定修订再版本教材。  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要素,第二版补充了这方面的内容。  教育部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已经6年多,信息技术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通过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理论逐步完善,产生了不少新的教学。

内容概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2版)》是多位信息技术教师的多年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成果,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涵义与特征、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及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和内容、教学特点、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工作、教学的基本类型、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学校计算机房的建设及管理等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2版)》可作为大、中专学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的教科书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人员和其他学科教研人员的参考书,其他计算机应用人员也将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2版)》中得到启发和裨益。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1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1 研究目的 11.1.2 研究的意义 21.2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涵义与特点 31.2.1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概念 31.2.2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 41.3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1.3.1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 51.3.2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任务 61.4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 71.5 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81.5.1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91.5.2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回顾 101.6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 111.6.1 存在问题 111.6.2 发展思路 12第2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142.1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 142.1.1 教学目的 142.1.2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152.2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内容和要求 162.2.1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 162.2.2 信息技术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6第3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和基本原则 263.1 信息技术课的学习 263.1.1 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 263.1.2 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 273.1.3 信息技术课的一般学习过程 303.2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 313.2.1 现代性特点 313.2.2 实践性特点 323.2.3 工具性特点 333.2.4 应用性特点 333.2.5 文化性特点 343.3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353.3.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353.3.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63.3.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383.3.4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383.3.5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403.3.6 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413.3.7 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423.3.8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42第4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444.1 教学方法概述 444.1.1 教学方法的概念 444.1.2 教学方法的分类 454.1.3 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征 454.2 信息技术课的常用教学方法 464.2.1 讲授法 464.2.2 谈话法 474.2.3 讨论法 484.2.4 自学指导法 484.2.5 演示法 494.2.6 实验法 504.2.7 练习法 504.2.8 教练法 514.2.9 范例教学法 524.2.10 项目教学法 554.3 教学方法改革 574.3.1 发现法 574.3.2 启发式教学法 584.3.3 程序教学法 604.4 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604.5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 624.5.1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624.5.2 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 624.5.3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624.5.4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674.5.5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704.5.6 协作式教学模式 734.5.7 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754.5.8 WebQuest教学模式 804.5.9 游戏教学模式 844.6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864.6.1 教学方法的选择 864.6.2 教学方法的评价 87第5章 信息技术课的现代教学手段 895.1 现代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895.1.1 现代教学手段 895.1.2 现代教育技术 895.2 电化教育 915.2.1 电化教育的作用 915.2.2 电化课的教学 935.3 计算机辅助教学 955.3.1 CAI系统的构成 955.3.2 CAI的特点 965.3.3 CAI的教学模式 965.3.4 CAI课件的设计 975.3.5 积件 995.4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 1025.4.1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组成 1025.4.2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 1025.4.3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 1035.5 远程教育 1035.5.1 远程教育系统的技术支持 1035.5.2 远程教育系统的优势 1045.5.3 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模式 105第6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 1076.1 教学设计 1076.1.1 教学设计 1076.1.2 备课 1126.2 教学过程 1196.2.1 教学过程的概念 1196.2.2 教学过程的结构 1206.2.3 教学过程的作用 1216.2.4 教学过程的实施 1226.2.5 教学过程的优化 1226.3 课堂教学 1236.3.1 课堂教学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236.3.2 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 1256.3.3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266.3.4 课堂教学的艺术 1286.4 实验教学 1296.4.1 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306.4.2 计算机实验的分类 1306.4.3 计算机实验的组织实施 1316.4.4 计算机实验的考核 1326.5 课外工作 1336.5.1 加强课外辅导工作 1336.5.2 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 1346.5.3 组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1356.6 教育实习 1366.6.1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意义 1366.6.2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要求 1376.6.3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组织实施 138第7章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类型 1407.1 概念教学 1407.1.1 什么是概念 1407.1.2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407.1.3 概念间的关系 1417.1.4 概念的定义 1427.1.5 概念教学示例 1437.1.6 附:参考教案 1487.2 操作命令教学 1497.2.1 命令概述 1497.2.2 命令的教学设计 1497.2.3 命令教学的注意事项 1507.2.4 操作类的教学设计 1507.2.5 附:参考教案 1517.3 程序设计教学 1527.3.1 程序设计概述 1527.3.2 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 1537.3.3 程序设计教学 1557.3.4 附:参考教案 164第8章 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 1678.1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678.1.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1678.1.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698.2 能力的培养 1708.2.1 能力概述 1708.2.2 自学能力的培养 1738.2.3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1768.2.4 编程能力的培养 1798.2.5 思维能力的培养 1828.2.6 创造能力的培养 1848.3 信息素养的培养 1878.3.1 信息素养的概念 1888.3.2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1898.3.3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途径 191第9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1939.1 教学评价概述 1939.1.1 教学评价的意义 1939.1.2 教学评价的功能 1949.1.3 教学评价的原则 1949.1.4 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特点 1959.2 教学评价的内容及分类 1969.2.1 教学评价的内容 1969.2.2 教学评价的分类 1979.3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1989.3.1 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 1999.3.2 计算机上机操作的评价 2019.4 教学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03第10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 20510.1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概述 20510.1.1 教学研究的特点 20510.1.2 教学研究的类型 20510.1.3 教学研究的原则 20610.1.4 教学研究的过程 20710.2 教学研究的方法 20710.2.1 历史研究法 20810.2.2 观察研究法 20810.2.3 调查研究法 20810.2.4 实验研究法 21010.2.5 个案研究法 21110.2.6 行动研究法 21110.2.7 校本研究法 21210.2.8 质的研究法 21310.3 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 21410.3.1 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 21410.3.2 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 21510.3.3 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参考课题 21510.4 教学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 21610.4.1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结构 21610.4.2 研究报告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21810.4.3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常见问题 21910.4.4 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注意事项 219附录A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至初三年级)224附录B 教案(学设计)例 236附录C 信息技术教育报刊目录 252附录D 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网址 254参考文献 258

章节摘录

  第1章 绪论  人类社会已经迈向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战略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教学方式。毫无疑问,基于Internet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育,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产生重大的质的飞跃,也使21世纪的教育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全新的景象。  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科技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前是中小学校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将促使基础教育在各个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确立,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学自身规律的研究,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雏形已经形成。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是每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1.1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逐步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并在基础教育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互相联系,共同促进,对学好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使高校本、专科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他们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和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下面分析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编辑推荐

  深化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打造信息技术精品课程,形成教材教法新体系新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个哲理可以改变一个教师的观念,一位名师可以成就无数学生的未来。  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是关于操作的方法。  从专业思想到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原则,从教学手段到教学方法,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案例,从教学设计到教学  技能,从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从智力能力到信息素养,从教学研究到论文写作等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2版)》都提供众多关于方法的知识、关于操作的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2版)》主要特点  系统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2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构建了比较完整的、适合教育发腱需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体系。  前沿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2版)》密切关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前沿,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是最新研究成果的载休。  时代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2版)》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把握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脉络,追踪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体现学科相关的最新政策精神。  实用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2版)》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既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一为教师提供丰富优质的学科素材和教学资源,正文和附录提供丰富典型的、具有较强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  发展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2版)》做到师作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从智力能力、信息素养、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等方面为师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全书注重提供“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则另辟专章,采用了“方法”加“范文”的案例式编写方式,易于理解、掌握和应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