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于中鑫  页数:1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为读者全面介绍了亚当·斯密的全部理论思想及其巨大影响。  亚当·斯密被人们称为经济学开山鼻祖,他的经济学观点主要集中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斯密认为,看似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商品种类和数量,通过“看不见的手”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此外,斯密还阐述了分工在一国财富增长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国际贸易领域,各国通过分工形成了各自的优势,通过相互交换可以增进彼此的福利,实现经济的增长,这便是其著名的绝对优势理论。斯密信奉自由贸易,反对高关税。  斯密的经济学思想在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处于重要地位。从斯密思想出发,形成了诸多经济学思想和流派,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书集系统性和通俗性于一身,使读者能够轻松领略经济学大师的思想,同时学会用大师的智慧来观察和指导生活,借助巨人的肩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本书适合所有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思想缘起 一、亚当·斯密小传  (一)温文尔雅的斯密博士  (二)科卡尔迪的少年时代  (三)格拉斯哥情缘  (四)就读牛津大学  (五)重返格拉斯哥  (六)经济学的人性根基——《道德情操论》面世  (七)游学欧洲大陆  (八)巨著告慰挚友   1. 经济学圣经《国富论》问世   2. 挚友辞世  (九)斯密的晚年   1. 精益求精:《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的修订再版   2. 最后的日子 二、斯密学说的时代背景  (一)斯密自由主义思想的来源   1. 苏格兰启蒙运动   2. 从启蒙运动到政治经济学创立  (二)斯密思想体系产生的社会背景   1. 产业革命爆发   2. 重商主义盛行第二部分 理论全貌 一、亚当·斯密的伦理学  (一)《道德情操论》修身养性  (二)亚当·斯密问题:同情心与利己心 二、《国富论》——富国裕民的宝典  (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来源  (二)国民财富增加的原因   1. 分工水平的提高促进财富增长   2. 分工提高生产力的原因   3. 分工的起源   4. 分工受到的限制  (三)资本积累与财富增长   1. 资本积累与分工   2. 资财种类划分   3. 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划分   4. 资本的用途  (四)财富的分配   1. 劳动工资   2. 资本利润   3. 地租  (五)市场、政府与经济增长   1. 亚当·斯密的市场观   2. 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第三部分 时间洗礼 一、谁改变了世界  (一)工业革命三巨头  (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自由放任”和工业霸权  (三)“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二、无形之手治愈“英国病”  (一)患上“英国病”  (二)撒切尔政府的回春术  (三)治理“英国病”的启迪 三、斯密经济增长思想  (一)增长思想史和斯密增长思想的渊源  (二)斯密增长思想的内涵、价值和局限性  (三)斯密增长思想对增长理论发展的影响  (四)启示 四、斯密的二重方法及其历史影响  (一)斯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二重方法  (二)二重方法产生的原因  (三)经济学研究二重方法的影响 五、斯密理论对中国的影响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思想缘起  一、亚当·斯密小传  (一)温文尔雅的斯密博士  “我别无所好,所好的只是书”,有一次亚当·斯密向他的好友卖弄他的藏书时,这样形容自己。他不是个仪容漂亮的人,从一个大纪念章上看到的斯密是:眼皮下垂,深眼窝,下嘴唇突出,大鹰钩鼻子。斯密一生忍受着神经折磨,他的头摇晃不定,说起话来结结巴巴,怪模怪样。此外,他还以常常处于游心于物外的状态而闻名。18世纪80年代,斯密接近50岁时,爱丁堡居民曾在一个欢乐的场合以合乎礼仪的方式款待他们最杰出的公民——斯密。当时,斯密穿着一件浅色外套、短裤、白丝袜、有扣的鞋子,戴着海狸皮帽,拿着手杖,在一条用圆石砌的路上行走,他两眼望着天空,口中念念有词,像是在唠叨些什么。他每走一步便迟疑一下,似乎想换个方向走,甚至想倒退着走,按一个朋友的说法,他的样子就像个在地上爬的蠕虫。  斯密经常心不在焉,有一天他穿着睡衣来到花园,一时竞沉溺于幻想之中,走了15英里才恢复正常。对斯密来说,这类事已经数不胜数。斯密获得声望不是由于他怪癖的个性,而是由于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授和演讲者。在讲座中,他完全即席演讲,作风平淡而真挚,从不令听众厌烦。每一次演讲,通常包括几个不同的主题,从一般意义上讲,这些命题通常是自相矛盾的,斯密则试图解释和证明它们。演讲开始时,斯密似乎没有把握,讲话犹犹豫豫,但是只要解释一开始,他的论据便显得非常充分,举止变得热情而激动,表达变得简练而流畅。因而斯密受到学生的爱戴,甚至很远的外校学生也来听讲,他讲的科学分支变得很时髦,他的意见成为俱乐部和文学学会讨论的主题。人们为表示对他的尊敬,喜欢模仿他那奇特的步态和说话的姿势,并在书店的橱窗里放置他的半身雕像。  (二)科卡尔迪的少年时代  亚当·斯密于1723年6月5日出生在英国苏格兰法夫郡的科卡尔迪。他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个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科卡尔迪地区的海关监督。他的母亲玛格丽特是该郡斯特拉森德利地方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的女儿。老斯密在儿子出生之前的几个月离开了人世。作为遗腹子,也许是对母亲怀有美好的眷恋和敬意,斯密一生和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婚。据说斯密小时候长得非常瘦小,由于身体虚弱,激烈游戏根本无法参加,而且经常会独自发呆、自言自语,这个习惯伴随了斯密一生。4岁那年,斯密曾经被一群路过当地的吉普赛人拐走,幸运的是,斯密的舅舅赶紧追赶,在他人的帮助下,拐走斯密的吉普赛人被迫将斯密扔在路边。后人戏言,假如斯密真的被拐走,人类将缺少一位伟大的思想家。9至14岁时,斯密在当时苏格兰地区一流的中学——科卡尔迪市立学校读书。10岁那年,斯密开始学习拉丁语。在科卡尔迪市立学校,斯密师从大卫·米勒先生,此人享有很高的声誉,培育了很多优秀的人物。由于斯密酷爱读书,记忆力超常,加上非同一般的友善和宽宏大量,所以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成为备受爱戴的人物。  从记事开始,斯密就生活在科卡尔迪。这个只有1500多人的小市镇成了斯密了解社会的最好观察所。这里有各色人物。在这样一个小天地里,斯密在与各色人物的交往中成长起来,其中有贵妇人、当时仍然没有人身自由的穷矿工和制盐工、同波罗的海国家做交易的货主和海关官员。斯密爱听别人讲述流传的走私故事,小镇上的各类作坊也深深地吸引着斯密敏锐的目光。还有一两个制钉作坊,据说斯密小时候经常到那里去看工人干活,对分工最初的粗浅概念就是在那里产生的。不管实际情况怎样,斯密在后来的研究中,从这个他十分熟悉的特殊行业引用了分工的实例却是事实。而且,正是在科卡尔迪,斯密发现制钉工人领取的工资是钉子,尔后,他们把这些钉子当做货币拿到商店去买东西。可以说正是这个小市镇给了斯密最初观察人性和研究社会的素材。斯密的思考材料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史学素养,二是他早年开始的人生观察。  (三)格拉斯哥情缘  在学校,斯密因学习勤奋、酷爱读书、记忆力超强而引人注目。到14岁,他在古典文学、数学等方面都已具备了进入大学的能力。1737年1o月,未满15岁的斯密进人格拉斯哥大学读书,从此开始了他与这所古老大学的毕生情缘。格拉斯哥大学是英国西北部一所规模很小却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学,有一批著名的导师。在这里,斯密完成了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课程。邓洛普教希腊语,希姆森教数学,哈奇逊讲授伦理学。斯密从这些出类拔萃的导师那里受益匪浅,尤其是弗兰西斯·哈奇逊,他是一位极有创见的思想家和无与伦比的讲课大师,也是对斯密学说与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位师长。在斯密交往的师长和朋友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哈奇逊那样启迪他的良知,指引他前进的方向。虽然也有人说休谟和魁奈是对斯密影响最大的人,但是要问斯密是谁的学生,大概只能说他是哈奇逊的学生。大约半个世纪以后,斯密被推举为格拉斯哥大学的名誉校长,他在回想起这所古老大学对他的恩情时,深情地说道:“哈奇逊令人永世难忘。”哈奇逊崇尚自由,思想解放,性格温良,口才极佳,深受当时学生的爱戴,他的仁爱主义和功利主义伦理思想虽然后来受到斯密的批评,但是他对社会运行的乐观主义态度还是对斯密的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哈奇逊鼓吹的热爱自由和理性的观点被斯密接受;在一些具体方面,例如法学,斯密承认,他讲授法学时提出的财产权的理论,受到了哈奇逊的启发;他的成名作《道德情操论》的思想无疑是在哈奇逊的影响下才得以形成,据说这部书的框架在哈奇逊为其授课时就已形成;而斯密有关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想最初也是由哈奇逊在课堂上首先提出的。更有趣的是,哈奇逊为斯密树立了一个理论的靶子,通过对这个靶子的“射击”,斯密得以形成自己独到的思想体系。  (四)就读牛津大学  1741年,斯密获得格拉斯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得到了斯内尔奖学金(每年40英镑)进入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读书,直到1746年离开巴利奥尔学院。斯密就读牛津大学期间,正处于学校教育的黑暗时期,课堂上充斥着低劣的讲解和毫无意义的讨论。教授们无心施教,亦无视学生要求,学生们对流行小说的兴趣远超过伟大经典,基本上是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但学校严厉禁止学生接触近代理性主义著作。至今,流传着斯密的一件逸事:一天,斯密阅读休谟的《人性论》被人发现,遭到学校当局的严厉训斥,不仅书被没收,人也差点被开除,学校认为即使可能成为一名哲学家,读休谟的书也是不适宜的。  这时的牛津大学派系林立,教师间勾心斗角,学术场乌烟瘴气。因此,这一时期曾经就读牛津的很多著名思想家不仅对其没有感恩之情,反而厌恶之极。巴特勒、吉本、边沁等许多出自这所学校的著名人物都在很多场合抨击过牛津的腐败。斯密在其一生中许多时期都曾经谈到自己在牛津的经历和感受,认为这所英国当时最富裕、资金最充足的学校已经成为各种陈词滥调和腐朽偏见的避难所。斯密认为,牛津的堕落是由于这所学校的资金分配制度太糟糕。虽然斯密对牛津大学予以强烈谴责,但是他不同于吉本和边沁,并不认为自己在牛津虚度了年华,甚至对牛津心怀感激,原因竟是巴利奥尔学院有一座牛津大学最好的图书馆。在牛津学习期问,他不再学习在格拉斯哥大学时喜欢的数学,而是广泛地阅读了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著作及法文文学作品。其原因之一是斯密在牛津找不到合适的数学老师,二是巴利奥尔学院的图书馆提供了自学古典著作的条件。对人类天性的研究,或者说对人类政治史的研究,为斯密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和雄心,也为多才多艺的斯密提供了机会。移居牛津以后,他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这项研究并且坚持了很多年。斯密在早期教育中的广泛涉猎不仅扩展了他喜爱的人类思维的自然进步理论内容,而且早期对希腊几何学的爱好,也使他以后对政治学的推论更加科学、缜密。经过文章翻译、特别是从事法语翻译的严格训练,斯密对那些仔细斟酌文章字句的人深为赞赏,也因此大大地改进了自己的文风。斯密仔细研究语言,在语言方面广博精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罗马、希腊、法国还是意大利等不同国家诗人的文风,他都有精深的研究。  斯密在牛津大学阅读了大量的古典著作,由于过分用功,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作为苏格兰学生,他也常常遭受傲慢无礼的纨绔子弟的歧视。像斯密这种性格随和、喜欢交友的人,在牛津求学六年,却几乎没有结交一个持久的朋友。除了与较少的苏格兰人交往之外,他很少与其他人来往。斯密后来在担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时,曾担任格拉斯哥大学评议委员会和巴利奥尔学院评议委员会之间的联系人,除在公事上偶尔与牛津大学有书信往来之外,他似乎与南方这所大学断绝了关系。牛津大学似乎也对斯密不感兴趣。就连斯密成为最伟大的牛津大学毕业生之后,这所大学也没有像往常那样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博士作序。  我别无所好,所好的只是书。  除了乞丐,没有人愿意以他人的恩赐为生。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能力是分工的结果,而不是分工的原因。  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的本性。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作为经济学创始人和经济自由主义捍卫者,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永远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丰碑。在当今世界正进一步寻求市场经济运行的最佳方式时。斯密倡导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用通俗的语言,全面介绍了斯密的生平、思想和影响,是人们了解和研究这位经济学大师的重要读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卫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亚当·斯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好地书籍,经典;很好地讲解,权威。
  •   感觉很不错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