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配色指南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肖永亮  页数:182  字数:313600  

内容概要

  色彩在人的视觉中最敏感,它常常被称为“设计第一视觉语言符号”。不同的色彩能触动人类不同的情感及联想。平面设计中色彩之间的组合搭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书通过讲述色彩的形成、要素、规律等知识,着重讲解配色的实际运用规律,并且在图例的选取上特别考虑了平面设计课程的专业特点,使读者初步了解掌握配色的基本理论,从而学会欣赏及运用色彩。教会读者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设计中,运用本书中不同的色彩原理,为以后的设计创作带来一些借鉴及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平面设计配色概述
第2章:平面设计色彩现及其基本特征
2.1 平面构成色彩属性
2.1.1 色相
2.1.2 明度
2.1.3 纯度
2.1.4 色彩三属性的相互关系
2.2 平面构成色彩表现本质
2.2.1 色彩的魅力展现三原色与加减色混合
2.2.2 色彩的对比
2.2.3 色彩的调和
2.2.4 平面构成中的色彩表达
第3章:平面设计色彩对比
3.1 明度对比
3.1.1 色彩的明度基调
3.1.2 色彩的明度对比
3.2 色相对比
3.2.1 邻接色的对比构成
3.2.2 类似色的对比构成
3.2.3 中差色的对比构成
3.2.4 对比色相的对比构成
3.2.5 互补色的对比构成
3.2.6 纯度基调
3.2.7 纯度对比
3.2.8 降低纯度的方法
第4章:平面设计色彩混合
4.1 色光混合
4.2 颜色混合
4.3 空间混合
第5章:平面设计色彩配色理论
5.1 以色相为依据的配色方案
5.2 以明度为依据的配色方案
5.3 以纯度为依据的配色方案
5.4 以色调为依据的配色方案
5.5 以自然色为依据的配色方案
5.6 以绘画为依据的配色方案
5.7 以民间艺术为依据的配色方案
5.8 平面设计配色的采集、重构
5.8.1 采集色彩
5.8.2 采集色的重构
第6章:平面设计配色心理理论
6.1 配色心理理论
6.2 配色视知觉
6.2.1 光与眼睛
6.2.2 色彩知觉现象
6.2.3 色彩的错觉
6.2.4 色彩的易见度
6.2.5 色彩的同化
6.3 配色共同心理感应
6.3.1 色彩的温度感
6.3.2 色彩的距离感
6.3.3 色彩的重量感
6.3.4 色彩的硬度感
6.3.5 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
6.3.6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6.3.7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
6.3.8 色彩的舒适与疲劳感
6.3.9 色彩的积极与消极感
6.3.10 色彩的味觉、嗅觉共感觉
6.4 配色的心理表现类型
6.4.1 红色的情感
6.4.2 橙色的情感
6.4.3 黄色的情感
6.4.4 绿色的情感
6.4.5 蓝色的情感
6.4.6 紫色的情感
6.4.7 黑色的情感
6.4.8 白色的情感
6.4.9 灰色的情感
6.4.10 色彩的心理效应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人类之所以会产生感觉,是由于一种适应的刺激作用与对应的感觉器官从而产生它特有的响应,这种响应投射在大脑皮层的特定反射区最终形成的特有感觉。色彩感觉的适应刺激就是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对应的感觉器官则是视觉器官。只有当这一波段的电磁波作用于视觉器官的视网膜时,才会产生一系列的响应。当这些响应投射到大脑枕叶横纹区后,就在那里形成色觉。又如温度觉的适应刺激高于或低于皮肤温度的温差,对应的感觉器官是皮肤,只有当分布于皮肤的温点接受了正温差刺激,或冷点接受了负温差刺激后才会产生响应,最终在大脑中形成温觉或冷觉。 反之,将一个视觉的适宜刺激作用于皮肤,那就不会在皮肤上出现任何响应,也就不能形成皮肤的任何感觉,当然也包括温觉。这是由于视觉的适宜刺激并非皮肤的适宜刺激。对于其他感觉也是如此,凡不属于该器官的适宜刺激,便无法在该器官上形成对应的感觉。 但是,人们大概还记得巴普洛夫有关条件反射的实验吧。当一只狗在见到食物时出现唾液、胃液等的分泌似乎是当然的。如果每次喂食时总是伴着铃声进行的话,久而久之,即使只闻铃声不给食物这只狗也会出现完全相同的反应。类似于这种现象在人类中也广泛存在。在客观上只存在甲器官的适宜刺激而并不存在乙器官的适应刺激时,理应只出现属于甲器官的感觉,但往往在主观上出现甲器官应有感觉的同时,还伴随着出现应属于乙器官的感觉,这样一种感觉共生现象就称为共同的心理感应。这种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感觉器官之间。 这种共感觉现象也存在于色彩的感觉中。当人们接受了外界的光刺激后,视觉形成色觉的同时往往还会伴生出种种非色觉的其他感觉,这种现象就是色彩的共感觉。色彩的共感觉存在得非常广泛,表现得非常充分。常见的有色彩的温度感、色彩的距离感、色彩的轻重感及色彩的味觉或嗅觉等共感觉等。这种因色彩所产生的共感觉现象就是人类共性的表现,但是它存在着很大的个人差。有些人的共感觉现象表现得非常强烈,而有些人表现得非常微弱,也有些人对某些共感觉表现得相当强烈,而对另一些共感觉现象表现得相当微弱,所以任何个人的色彩共感觉都不能代替他人的色彩共感觉。对于色彩共感觉的研究只能建立在心理物理学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对群体色彩共感觉的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才具有不因被试者人群的改变而改变的稳定数据。以下所分析的色彩共感觉都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的色彩共感觉现象。 6.3.1 色彩的温度感 人类的感温器官是皮肤,在皮肤上广泛地分布有温点与冷点,当外界高于皮肤温度的刺激作用于皮肤时,经温点的接受最终形成热感;当外界低于皮肤温度的刺激作用于皮肤时,经冷点的接受最终形成冷感。 当仅有某些波长的光刺激作用于视网膜(与此同时并没有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时,按理只应产生色觉而不产生温度觉。但往往事实并非如此,常伴随着产生色觉的同时还会出现冷、暖感觉。例如,当观察到橙色的同时往往还会产生一种温度感;相反在观察到蓝色的同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寒冷感。因此就称能产生温度感的色彩,如橙色为暖色或热色,而称能产生寒冷感的色彩,如青色为冷色或寒色。实际上除了橙、青之外的所有色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温度感。在现代色环中以橙色为中心的半个色环上的色彩都不同程度上显得暖和,这一系列色彩统称为“暖色系”;而以青色为中心的半个色环上的色彩都在不同程度上显得冷,这一系列色彩统称为“冷色系”。色彩的冷暖还会显出程度的不同。在暖色系中以橙色为最暖,离橙色越远温暖感越低:而在冷色系中以青色为最冷,离青色越远寒冷感也越弱。在两个半环相接触的绿与紫,在温度感上既不暖也不冷,显得是中性的。 色彩温度感是一种作用强烈的共感觉现象。当观察一个热色时,会在心理上明显地出现兴奋与积极进取的情绪;当观察一个冷色时,会在心理上明显地出现压抑与消极退缩的情绪。这种温度感甚至还与真实的温度刺激一样,会产生可被观测的生理反应,不过较之心理反应要弱得多。在美国曾有科学家们做过如下的实验:他们设置了若干内部涂装单一色彩的小房,被试者分别轮流独居这些小房,并记录下被试者的体温、脉搏及内分泌强度等生理参数的变化。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从记录下来的参数中充分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处于红色小房的被试者,很快出现了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内分泌增强等生理兴奋状况,并较快出现了生理疲劳现象:相反处于蓝色小房的被试者则出现了体温下降、脉搏减弱、内分泌减弱等生理抑制状况。 因色相的不同会产生温度感的不同外,色彩的彩度与明度的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色彩的温度感。经实践可知,无彩色的黑、白、灰都在不同程度上偏冷,尤其是以白色为最冷,黑色次之。由此可见,所有暖色系的色彩,包括中性的绿与紫等在彩度下降时都在不同程度上变冷;而冷色系较冷的色彩在彩度下降时虽然仍是偏冷的,但往往变得没有原先那么冷。 所以暖色系的色彩,包括中性的绿与紫等在明度上升或下降时都在不同程度上变冷,尤其在明度上升时变冷的程度更甚,冷色系较冷的色彩在明度上升或下降时温度感变化较小,但也有不同程度的低变冷。如暖色5Y9/4要比5Y5/4显得冷,高明度的灰(如N.9)与低明度的灰(如N.2)要比中明度的灰(如N.5)显得冷,尤以高明度的灰为更甚,而冷色5PB8/4要比5PB5/4稍稍显得冷。 色彩温度感,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在人类长期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条件反射。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几乎都不乏这样的经验:当感觉到热源温度变化的同时,也总会观察到他色彩的变化。如在火炉中加热的铁块,在感受到它渐热的同时,也观察到它从暗红色经大红渐变成橙色。又如冰凉的海水是深蓝色的,两极的冰天雪地反射出明亮的天青色更是增添几分凌冽的寒气。反之,在没有接受到温度刺激而仅仅接受到色刺激时,由于条件反射也产生了温度感。

编辑推荐

《全国数字媒体艺术类主干课程标准教材:平面设计配色指南》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院校作为设计基础教材使用,并可以作为设计爱好者的参考工具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平面设计配色指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有很多的配色色谱
  •   学习要用的工具书,一直在买这系列的书,不错!书有点儿脏,但不影响学习。
  •   还可以,买来做素材储备
  •   彩板的。不错
  •   里面的提供的色谱值挺好的
  •   随便看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