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历史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理查德·唐金  页数:340  译者:谢仲伟  
Tag标签:无  

前言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这本书都堪称巨著。它应该出现在所有管理和组织领域的领袖和学者的书架上,而且,这是一本值得精读的书。书内讲述的故事极具启发性,书中提出的问题很深刻,而它所得出的结论,则推翻了许多我们认为很神圣的假设。    理查德·唐金(Richard Donkin),一名杰出的记者、出色的人类社会观察者,将运用其独特的天赋,带领读者在广阔的历史范畴里进行一段独特的旅程。关于这一点,我想先做一下强调:因为我确信,当代社会组织的秘密之一,便是管理者的“反历史性”。工作的本质一直都在变化。曾经,这种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而如今,这种变化的速度已经呈现出惊人的态势。2500年前,赫拉克利特发现“唯有变化才是永恒”时,还没有办法验证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如果一个管理者不能理解变化对我们人类产生的影响,那么他们塑造变化,利用变化的能力是可以直接忽略的。对于管理理论而言,历史的确是最重要的实验室,而作者为我们打开了这个实验室的门,引领我们感受一场非凡的变化之旅。    唐金指出,当我们人类从繁重的手工劳动桎梏中解放出来而进人工业时代之际,我们已经变成了“工作的奴隶”。摆脱手工劳作的这种“解放”,很讽刺地让人和工作的关系陷入另外一种新的、或许也是更麻烦的束缚。“我们的生命因为工作而窒息”,他这样写道,“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在接下来的几百页文字里,他开始很巧妙地给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他发现,我们对于工作概念的理解,相对于现实情况,已经滞后了几十年。事实上,我们对工作概念过时的理解,还基于过去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历史悠久的神学理念和神学文化所推崇的工作方式增强了这种理解。但实际上,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已不再采用那种工作方式了。    作者从科学、社会学、神学等方面对工作的发展进程进行了一次百科全书式的探究。所有关于工作的细节都在这里被发掘出来:我们远古的祖先所采用的最初的工作方式;现代工作模式的发展;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祝福”与“诅咒”;农奴制度、奴隶制度、儿童剥削,当然,还有崭新的、令人目眩的计算机时代,其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我所谓的“信息爆炸焦虑”。    在这个追寻历史的过程中,作者最关注的焦点就是:他想将每一个读者分离开,分别与之角力。在分析了工作的来源并预见了工作的未来之后,他劝诫我们寻找一种新的路径来思考工作的本质,并思考我们该如何衡量和回报工作。他问道:我们可以像古希腊理想中的那样,在一种理想的模式中开发我们全部的潜能吗?我们可以使男人和女人避免成为社会变更和科技发展的受害者吗?我们可以帮助那些在单调的工作中耗尽生命,甚至遗忘了工作更高层次价值的人们吗?    除了这些心灵层面的问题,我发现自己近些年一直在劝告管理者和学者,有许多关于工作的特别问题急需得到解答。这些问题包括:未来最理想的组织形式是小型的、摇摆不定的个体族群,还是大型的联盟状态?对于最终被众多组织认同的、所谓“高参与性”和“自我管理”的价值,会有其局限性吗?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共性与个体天赋的差异性之间有何关联?一度被人珍视的雇佣者和受雇者之间的社会契约结局如何?我们拥有,或者我们需要一种组织变更的理论支持吗?还有,我们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我相信,关于上述问题,唐金的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相当重要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所引领的时空穿行,让我们感知了我们自己生活的重要性。尼科斯·卡赞扎基(Nikos Kazantzakis)在《一生的总结》(Repoty Htrvo)里提到过一句古老的谚语:“我诅咒你生活在一个重要的时代。”的确,我们被这个时代所诅咒,压力重重。但是因为这种诅咒,我们又是光鲜的、精神振奋的。

内容概要

  本书跨越从狩猎采集时代到网络信息时代,用工作作为主线贯穿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是一本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作品。作者带着我们徜徉于浩瀚的历史,近距离观察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分析表面背后所深藏的意义。作者用丰富的史料、严谨的逻辑和风趣幽默的文笔为我们解剖历史,描述当下,畅想未来。本书虽然以工作为主题,但却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理查德·唐金(Richard Donkin) 译者:谢仲伟
  理查德·唐金(Richard
Donkin),曾任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他的文章是所有人力资源行业从业人员的必读之作。他还担任过英国招聘雇佣协会未来工作组顾问,伦敦卡斯商学院管理学访问学者。
  他是一位管理和雇佣领域的作家、评论家,一位在就业和工作研究领域重要的思想者。

书籍目录

前言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磨石上的手印 
第二章 被禁锢的生生活 
第三章 工作的创造 
第四章 工作——新的信仰
第五章 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堆砖块
第六章 我也能保守秘密 
第七章 沉默的监督者 
第八章 科学研究的专业化 
第九章 工会的愤怒 
第十章 费城实战手册 
第十一章 摩登时代 
第十二章 西方电气公司发现了动机 
第十三章 非自然选择 
第十四章 工作使人自由 
第十五章 沙拉松的遭遇 
第十六章 公司国的管理 
第十七章 永不满足 
第十八章 穿着考究的慈善家 
第十九章 管理的终结 
第二十章 解冻被冻结资产 
第二十一章 通往巴拿马之路 
第二十二章 人生只有一次 
第二十三章 搜索引擎时代 
后记:新世纪,新伦理

章节摘录

版权页:事实上,也许还有其他不协调的地方。比如,尼安德特人会跟现代人有同样的思维方式吗?现代人是在房间里被养大的,他们思维里跟狩猎采集生活最相近的概念,大概只能是养家糊口吧?当我们回望早期人类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工作本身有其历史延续性。跟语言、习俗和风尚一样,工作也会随着时间的流转发生改变。但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会有何裨益呢?重要的是:我们组织工作的方式不应该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比如,我们一定需要老板、领导、总监吗?组织工作的方式是否可以随着我们的需求、欲望或合作的精神自然发生呢?在早期社会的工作形态那里,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很多现代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渐趋相信,文明的历史不是一直沿着向上的曲线进步的。如果这里的进步被定义为从未开化到开化的进程,那么这个词应该谨慎使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有些早期的人类社会群体已经学会了和谐共处。已故的学者金布塔斯(MarijaCimbutas)曾提出,历史上存在过母系社会的泛欧洲文明,这种观点在考古学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她相信,在公元前6500年到3500年间,这种文明持续了三千年之久。根据许多石器时代的遗址里出土的女性肖像和某些墓穴里酷似女体的遗骸,她推断,很多欧洲石器时代的族群将女性视为生命的本源。她还利用这些发现来驳斥那种“以战士为主导的政教阶级组织统辖复杂的劳动分工”的文明观(这里需要说明,金布塔斯女士的支持者多为女权运动人士)。金布塔斯女士指出:社会历史表明,在两性平权合作的态势下,社会更容易出现繁荣期。土耳其加泰土丘(CatalHuyuk)的考古发现表明:八千年前的石器时代的一个小镇上,当时人们所在的社会组织的复杂程度,足以维持一个大约为七千人的社会群体。加泰土丘的建筑是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的结合。小镇靠近火山,有足够的黑曜石制作切割工具和镜子。此外,那里的人们还会制作陶器和织布。在一幅壁画中就出过几何形状的纺织品。

后记

这本书的构思花了大约六年的时间。期间我不断思考永恒中的变化,思考整个社会正在经历的一场变革,一场即使你坐在自家客厅里都能感知的变革。这场变革是静悄悄的,至少到目前为止都是这样。    回顾过去帮助我更看清了一件事:改变是悄悄发生的。技术革命的说法是后见之明。革命的本意是用来描述一种突发的、激烈的政治变革。用革命一词来形容我们生活的变化和工作的变化,显然是不合适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我们无法将这两者割裂。工作可以很有趣,但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这种乐趣。环顾四周,我发现很多人都对工作表达了不满。很多人都持有这样的疑虑,他们发现如果为了生活而工作,工作最终会破坏生活。还有很多人根本不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他们认为工作是理所当然的,慢慢被工作耗尽生命。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工作。这些人多多少少都囿于新教工作伦理或历史桎梏。    我必须坦承我也是其中之一。逃避工作或者工作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总会让我的负罪感死灰复燃。多希望承认了自己的负罪感便可得到赦免,多希望能够不去纠结于自己的懒散,多希望可以像杰罗姆·K.杰罗姆(Jerome K. Jerome)那样迷恋无所事事的生活。杰罗姆在《三人同舟》(Three Man in a Boat)里写道:“我喜欢工作,它让我着迷。我可以坐在那里,凝视它好几个小时。我喜欢它陪在我身边,想到有一天要和它分开,我就心碎不已。”    但在一个执迷于工作的社会中,恐怕不会出现这样的想法。经过所谓的重组之后,也就是严苛的人事大清算之后,硕果仅存的杰罗姆们也已被扫地出门。    企业重组的思想或许间接影响到了这本书的写作方式。我第一次听到“过渡就业”这个词是在1994年,当时我根本不明白它指的是什么。作为一个从未经历过失业、裁员、解雇的人,我从不知道还有一种专门的行业来帮助人们离开旧工作,寻找新工作。“过渡就业”最初以管理层为帮助对象,因为传统的观念总是习惯将管理层和员工分别对待。人们认为裁掉基层员工是很正常的,他们的工作本来就没什么保障。但管理层不一样,他们有一份没有落实在书面的心理契约:只要维持对企业的忠诚,就能享有稳定的职业生涯,一步步往上爬,直到退休。企业重组打破了这个美梦,但企业高层很难直接让同一个办公室的管理者走人。过渡就业就是带着鲜花道别的方式,尽量缓解双方的痛苦。过渡就业让人们意识到,当你夺走一位经理的工作,就等于夺走了他身份的一部分。    企业只需投入很少的钱,就可以让离职的经理参与过渡就业计划,填补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的空白。为了让这段被遗忘的日子不至于太难过,过渡就业公司还会提供办公室以及秘书服务。甚至有的还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了撰写专栏的需要,我参与了一些类似的课程。    不管这些课程采用何种方式,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帮你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一位心理学家采用了所谓的“引导联想法”,也就是让参与者闭上眼睛想象某种物体或某段经验,然后变成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像是一种象征,代表你内心深处的欲望。    有些人觉得这些课程纯粹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对另外一些人而言,这些课程则是一种启发。比如一名会计发现自己一直想成为一名魔术师,一名业务经理知道自己很想经营一家自己的小店。有时候,课程会指向一种模糊的兴趣,比如赏鸟之类的。下一步便是探讨与这些兴趣相关的职业的可能性了。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原来成功的职业中解脱出来,去寻找别人眼中的白日梦,你如何才能迈出第一步呢?既然提到了鸟的话题,我不由得想起了约瑟夫·德尔·奥约(Josep del Hoyo)。不过奥约并没有失业,他很快乐地在西班牙的某个村庄担任家庭医生。人们去他的诊所时,经常会找不到他,诊所的门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在林子里。马上回来。”真正让奥约感兴趣的是野生动物,他的生活逐渐变成以赏鸟为主。这或许应该只是一种嗜好,但有件事却一直困扰着他:没有一本书详列人类所知的全部鸟类。于是他决定自己编写一本。    《世界鸟类观赏手册》(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绝对是一部巨著。虽然并不是整本书都有奥约个人完成,因为这个工程太浩大了,但却是在他的督促下完成的。他是编者,这是他的项目。预计到2011年结束的时候,全书会包含十六卷的内容。如果之前还有人在怀疑这个项目,那么当他看到第一卷的时候就会改变观点了。忽然之问,鸟类学界人人都想参与进来。奥约邀请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绘鸟专家制作铜版,然后他出钱买下来,等这个项目大功告成的一天,他将拥有涵盖了人类所知近万种鸟类的艺术绘本。甚至十九世纪的银行家南森·罗茨舍尔德都望尘莫及。罗茨舍尔德曾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鸟类藏品,但后来为了支付前妻的赡养费而卖掉了大半。    “我很感谢鸟类给了我环游世界的机会,”奥约说,“而且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的人生哲学可谓是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智利诗人聂鲁达(Pablo Neruda)的一句诗的启发,“我透过鸟类认识世界”。

编辑推荐

《工作的历史》我们常常抱怨我们工作得太难、太累、太压抑,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工作的实质我们的社会不可能回到伊甸园时代,但工作可以成为一种享受,为了国己,我们也要为之而努力。这本书写的是有史以来贯穿于人类社会中的活动,写的是工作,是工作组织和工作观念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写的是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工作的历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本书跨越了从原始社会到信息时代的人类文明史,用工作将之贯穿起来。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让人感觉丰富又不散漫,轻松幽默的笔调背后却是严肃的话题,引发我们对自己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工作观念的反思。 书中讲了一个名为“通往巴拿马之路”的故事,一个寻找天堂或者幸福终点的寓言。很多人绕弯圈子之后,才发现最好的就在七点。许多人都想避免职业选择的错误,那不如借鉴一下阿波罗神庙里柏拉图的两句名言:“了解自己”和“凡事适度”。知道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不要轻易选择,也不要轻言放弃。当时间够久,你会发现,“坚持”是最有力量的一个词汇。  “新教工作伦理”是此书中反复提到的概念,当然,我们不可能像清教徒一样苦修,也不可能觉得“玩乐就是罪恶”。但当你无法拒绝某事的时候,不如敞开胸怀,接受并尝试喜爱。当你发现自己负担的责任、实现的成果被认可的时候,那就是自由出现、禁锢消除的一刻了。
  •   很久前朋友就推荐这本书给我,我一直不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己本不喜欢这样一类我自以为是大部头的书籍,前些天在公公家的窗台上发现,正好没事,拿来闲翻几页,没想到却把我吸引的一塌糊涂。书还在读的过程中,但是前3章就很多地方留下深刻印象:“直立行走究竟是解放了双手还是束缚了双脚?”,“所有的土著居民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你也有这样的天赋,只是你们的文化让你和这种天赋剥离了”,男人具有“烤肉基因”......现代人是雇主的奴隶,还是工作的奴隶,还是自己心理的奴隶,自由人和奴隶有多大的区别,我们必须“汗流浃背”吗?作者的知识丰富的让我无法吸收,只能说我只能看懂冰山一角中的一角,而对于我,也许已经是大脑的洗礼,我们是进步者还是倒退者,我会在看完书再来这里和大家分享。
  •   一部人与工作,人与人合作关系的探讨。内容写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与工作的关系,不同社会职业间的关系。比如人为什么要工作,如何更有效的分工等。人文情怀浓郁。原文翻译的很好,读后很有收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