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6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赵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以数码后期技术为主的技术提高书,专门介绍如何搭建自己的工作流程,从前期拍摄、色彩管理、后期处理到作品呈现的完整步骤,以及获得高质量作品的各种重要经验。
本书的内容主要适合以下摄影领域:报道和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人文地理摄影、编辑类图片摄影、风景摄影、肖像摄影、旅行摄影、建筑摄影、商业产品摄影(部分)、自然摄影、野生动物摄影、婚礼摄影等。
作者简介
赵嘉,不用我们多做介绍,虽然他总是解释自己一直专注于纪实摄影和报道专题,但同时作为戈尔特斯(GORE-TEX)产品的代言人,户外运动和旅行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他不仅是《时尚旅游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最早的签约摄影师,足迹遍布全球。而且他也是多本摄影畅销书的作者,作品包括兵书十二卷》、《那时西藏》、《一本摄影书》、《顶级摄影器材》、《EOS王朝》、《今生》等
书籍目录
第1章数码摄影的基本流程3 引言:数码摄影流程的6个基本步骤4 详细说说数码摄影流程6 第一步:准备6 第二步:拍摄7 拍摄的前期设置7 相机设置7 花絮:什么是RAW、JPEG以及TIFF格式的文件?8 直方图和数码时代的曝光12 独立色彩通道13 白平衡设定,生成最佳色彩14 客观和主观白平衡15 选择正确的ISO感光设定15 第三步:从存储卡向计算机传输文件17 保护图片文件的“安危”17 花絮:无尽的存储设备18 浏览和挑选照片18 图片分级和其他标记19 花絮:导入和整理图片更多的经验22 第四步:RAW的处理和编辑软件23 什么时候才该用Photoshop?24 关于Photoshop插件24 RAW的处理25 第五步:输出25 一体化软件26 不同软件对工作流程的影响26 最后总结:建立属于自己的工作流程27 什么事情不是摄影师应该做的?28 第2章选择适合的相机31 引文32 出发点,出发点!35 出发点:之二,明白自己拍什么38 对器材的性能要有充分的了解40 画质40 效率41 价格和它的另一面41 从35mm相机谈起42 35mm胶片相机42 特性43 目前的适用范围以及发展44 35mm数码相机46 特性46 花絮:摄影师到底需要哪些辅助设备48 35mm数码相机的种类48 感光元件52 CCD与CMOS谁更好53 特殊感光元件53 全画幅的优势54 35mm数码单反的极限54 35mm相机现状55 品牌偏好以及使用习惯60 35mm数码相机系统的投入60 花絮:打开摄影师的摄影包61 中画幅相机62 了解中画幅相机63 中画幅的优势65 数码后背66 中画幅数码后背的适用范围67 中画幅技术相机71 认识技术相机71 技术相机适用的范围72 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材74 大画幅相机75 了解大画幅相机76 为什么使用大画幅77 大画幅相机系统的建立79 机身79 镜头79 三脚架82 附件82 胶片82 最终的规则83 风光摄影84 人像摄影84 纪实摄影84 第3章选择最适合的镜头87 一次典型的拍摄流程之一:前期的拍摄准备88 什么是一支好镜头89 什么样的镜头是一支好镜头?89 画质89 拍摄效率90 光学设计90 镜片和镀膜91 MTF91 暗角94 数码时代的镜头95 感光介质变化对于镜头的影响95 数码时代的顶级镜头97 选择适合自己的镜头98 镜头的最大光圈98 重量、质量以及价格的平衡100 镜头的使用技巧102 景深与超焦距102 景深产生的原因102 影响景深的因素104 光圈影响景深104 焦距对景深的影响106 调焦距离影响景深107 景深标尺与景深表107 景深标尺108 景深表109 景深的计算109 超焦距111 如何获得超焦距111 超焦距的一些特性111 利用后期获得超焦距的效果113 不同的对焦方式117 自动对焦及其不足117 自动对焦117 自动对焦的优点118 造成自动对焦失败的原因以及自动对焦的缺点119 全时手动对焦123 什么是全时手动对焦123 如何判断镜头是否具备全时手动对焦功能123 全时手动对焦的优势123 如何更好地使用全时手动对焦124 最大限度发挥对焦系统的潜力125 为什么使用手动对焦125 如何用好手动对焦126 使用裂像对焦屏126 实时取景126 第4章良好的拍摄习惯131 一次典型的拍摄流程之二:拍摄之后的图片存储与整理132 一切从RAW格式开始134 为什么一定要使用RAW格式134 强烈建议读者坚持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134 RAW格式的优点134 更好的画质134 花絮:前期拍摄同样重要135 更自由的前期拍摄,更大的后期空间136 更大的存储压力136 花絮:器材没有绝对的优劣136 通用性较差、更新慢137 更多的注意事项137 花絮:安全快门与放大率138 如何得到足够清晰的照片138 使用三脚架拍摄最清晰的影像138 手持拍摄的技巧140 云台141 花絮:云台的分类144 悬臂云台的使用145 独脚架的使用145 独脚架拍摄技巧145 静止145 追随146 三脚架的使用146 高位拍摄和低位拍摄146 斜坡拍摄147 特殊环境拍摄147 材料148 花絮:一个好的三脚架和云台是怎么样的149 配合其他方法拍摄最清晰的影像150 尽量使用快门线150 反光板预升150 没有快门线时使用延时模式150 寻找相机和镜头的重心151 关闭镜头的防抖功能151 安全的数据是摄影师的生命151 安全存储的重要性151 花絮:照片的输入与保存152 如何安全存储153 养成良好的数据整理习惯153 使用可靠的存储设备:存储卡,三防移动硬盘153 花絮:如果你的硬盘快没有空间了154 永远保证双备份,并经常做好损坏数据的再备份155 花絮:如何恢复错误删除的数据158 其他的存储方式160 第5章精确曝光163 一次典型的拍摄流程之三:当我在拍摄时164 测光表的介绍165 手持测光表166 入射式测光167 反射式测光168 机位测光168 灰板测光169 代替测光172 机内测光模式172 分区曝光法173 分区曝光法的简要介绍174 分区曝光法的理解177 确定中性灰177 根据中性灰确定亮部、暗部的区域178 控制层次和反差181 读懂直方图185 直方图185 通过直方图判断曝光186 高反差场景186 低反差场景187 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187 调节直方图191 花絮:好用的调节直方图的软件193 分区曝光法在数码相机上的应用196 日常拍摄196 高反差场景197 低反差场景203 丰富的创造性204 高动态范围图像(HDR)204 第6章后期设备和色彩管理209 色彩管理快速上手210 摄影师的后期设备212 显示设备的选择212 液晶面板的类型213 显示设备的背光材料的选择215 显示设备的位数bit216 显示设备的色域范围217 花絮:“视网膜”(Retina)显示屏是否必要220 显示设备的物理分辨率220 显示设备所提供的接口类型221 屏幕不同区域亮度和色彩的均匀性222 屏幕呈现色彩的准确程度222 显示器遮光罩222 显示校准设备223 学会保护你的后期平台224 一个好的工作环境224 怎样找到一个简单的调图环境224 色彩管理是管理照片的开始225 为什么要进行色彩管理225 色彩的构成225 色彩形成的模式225 色光加色法226 色光减色法226 其他模式226 不同设备色彩生成的差异226 什么是色域227 色彩管理的最终目的227 什么是色彩管理230 CMM(ColorManagementModle)230 PCS(ProfileConnectionSpace)230 ICC(InternationalColorConsortium)231 设备色彩管理的操作231 相机的校准231 显示器的校准235 打印设备的校准240 花絮:专业后期工作室应该是用什么光源245 花絮:电脑设备用Windows还是Mac?246 第7章标准底片的制作249 第8章职业摄影师的选择:CaptureOnePro309 第9章更大的后期创作空间375 第10章输出一张精彩的照片461 关键词索引510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如果光线条件较差,快门速度难以达到要求,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相机的稳定性。这时可以选择一种比较特殊的拍摄方式:将三脚架斜靠向身体,同时两腿略微张开,构成类似三脚架的形态,同时通过调整云台来控制拍摄方向。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稳定性,在一些条件比较极端的场合可以一试。 追随 对于独脚架来说,跟随拍摄使用频率相对要高得多。使用独脚架拍摄的对象多是运动对象,因此灵活使用独脚架是拍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跟踪拍摄运动物体时,同样要调整相机取景器到眼睛的高度,保证独脚架竖直放置,然后正常持机进行拍摄,眼睛不离开取景框,同时转动镜头对拍摄对象进行追踪,有节奏地进行对焦拍摄。如果操作熟练,可以使相机保持在很平稳的转动状态,从而得到清晰的照片。对于高处的拍摄对象,例如鸟类,则需要适当调高独脚架高度,使相机取景器略高于眼睛高度,同时调整云台,使得相机呈现一定仰角。拍摄时,可以略微倾斜脚架进行追随拍摄,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拍摄成功率。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大家,独脚架算是有特定用途的产品,它总体上不能代替三脚架。如果你的拍摄领域不像体育或者野生动物之类需要长镜头,不必太纠结于要不要添置一个独脚架。 三脚架的使用 在开始所有关于三脚架的内容之前,我们先要给大家两个重要的警告,这是无数摄影爱好者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必须提前告诉你: 1.永远不要把相机支在三脚架上,让它离开你的控制范围。特别是在有风(可能会吹倒三脚架)、周围有其他路人(可能会碰倒三脚架),很多时候造成的麻烦会令你损失相机,而你只能自认倒霉; 2.除非你使用专业摄像机用的液压云台,否则绝不要把相机和镜头装在三脚架上扛着三脚架走,会有很多种潜在的危险。 高位拍摄和低位拍摄 高位拍摄和低位拍摄是使用三脚架时经常遇到的问题,能否圆满完成拍摄,更多取决于三脚架本身是否设计了相应用途的结构。高位拍摄相对容易解决。现今的绝大多数三脚架都有可升降中轴的设计。不过,专业的建议是,在平时拍摄时最好收起中轴,用下面的三条支脚调节高度,以提高脚架整体稳定眭。除非一定需要使用更高的位置进行拍摄,能不升中轴尽量不这样做。低位拍摄则相对麻烦。对于不算太低的低位拍摄,采用降中轴收脚管的方式就可以有效解决。一般0.5米到1.5米之间的高度可以用这招来解决。
编辑推荐
《摄影的骨头:高品质数码摄影流程》适合于追求高质量影像作品的职业摄影师、业余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