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灾害与减灾对策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田家怡、吕学军、 闫永利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田家怡 等 著  页数:210  

前言

灾害与人类同行,又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据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1998年11月27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仅1998年的前11个月,与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给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就达890亿美元,比20世纪80年代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和还高出340亿美元;在自然灾害中丧生的人数达3.2万人,有3亿人被迫逃离家园。联合国曾连续在1987年、1988年、1989年的第42届、43届、44届联大会议上通过了相关决议,确立1990~1999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并成立了专门机构来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减灾工作。这表明减轻各种灾害及其危害后果,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自2000年至今,人类又频遭灾害的袭击,如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引发海啸,2008年5月3日缅甸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的8级大地震等,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对防灾减灾的高度重视。我国为世界上少数多灾国家之一,各种灾害问题日益突出,经济损失日趋严重。我国每年气象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5000万公顷,影响人口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据报道,2006年中国自然灾害死亡人数3186人,紧急转移安置1384.5万人(次),农作物灾害面积4109万公顷,其中绝收540.9万公顷,倒塌房屋193.3万间。党和政府对减灾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减灾方针、政策,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兴建了大批减灾工程,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后发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其区位条件优越,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是全国拓展发展空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潜力、优势所在,其开发与建设一直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支持。党和国家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山东省将黄河三角洲开发列入跨世纪工程,2008年3月17日又制定和颁发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表明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建设已纳入国家和山东省的决策层。但黄河三角洲地处渤海湾和莱州湾,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条件,决定了其成为我国多灾地区之一。该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范围在蔓延扩大,生态环境灾害不断显现,重发展、轻减灾的现象仍然存在,减灾工程落后于经济建设的进程,减灾意识和宣传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因此,黄河三角洲地区防灾、减灾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控制和减轻灾害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为此,及时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灾害研究,提出减灾对策和建议,对于保障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和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意义重大。

内容概要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灾害与减灾对策》共分七章。第二章介绍了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第二章概述了我国古代灾害问题与现代灾害科学研究状况与进展;第三章明确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灾害的主要研究方法;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别详细研究了黄河三角洲自然灾害、人为社会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的种类、成因、发生规律及经济损失等,对主要灾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减灾对策;第七章论述了减灾与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和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系,在分析黄河三角洲综合减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河三角洲综合减灾对策和建议。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灾害与减灾对策》可供从事地质、地震、海洋、气象、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生态保护、生态环境管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政府决策部门、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的有关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黄河三角洲概况第一节 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一、黄河的形成二、黄河的改道三、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四、黄河三角洲经济区五、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灾害研究区域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一、地质二、地貌三、水文四、气候第三节 黄河三角洲资源一、气候资源二、水资源三、土地资源四、矿产资源五、海洋资源六、生物资源七、旅游资源第二章 我国灾害研究概述第一节 我国古代灾害问题研究概况一、我国古代灾害研究概略二、我国古代灾害科学的发展三、古代灾害问题研究的启示第二节 我国现代灾害科学研究概况一、我国现代灾害研究主要记述二、我国现代灾害科学研究回顾三、我国现代灾害科学研究展望第三章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灾害研究方法概要第一节 灾害历史资料分析整理一、文献的鉴别二、文献的分析整理三、历史灾害时间与灾区的确认第二节 灾害分类一、灾害的形成机制分类二、灾害的成因分类三、灾害的其他分类第三节 灾害强度等级划分一、气象灾害二、洪水灾害三、地震灾害四、地质灾害五、海洋灾害六、农林牧生物灾害七、森林火灾与草原火灾第四节 灾害研究方法一、灾害历史资料的量化二、灾害研究方法第四章 黄河三角洲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第一节 气象灾害一、旱灾二、风雹灾害三、大风灾害四、干热风灾害五、霜冻灾害六、冷害七、雷击灾害第二节 洪涝灾害一、涝灾二、洪灾三、建国以来的洪灾涝灾四、洪涝灾害成因分析五、减轻洪涝灾害的对策与建议第三节 地震灾害一、地震灾害记述二、地震活动特征三、地震的影响与危害四、地震测报现状五、防震减灾对策第四节 地质灾害一、地裂缝二、地面沉降三、砂土液化第五节 海洋环境灾害一、风暴潮灾害二、海啸三、海平面上升四、海岸蚀退五、海冰六、赤潮七、海洋环境灾害防治对策第六节 生物灾害一、蝗虫灾害二、农作物病虫害三、森林病虫害第五章 黄河三角洲人为社会灾害与减灾对策第一节 热灾害一、热灾害特点二、热灾害典型案例三、火灾四、热灾害防治对策第二节 道路交通灾害一、道路交通灾害概述二、道路交通事故三、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四、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五、道路交通灾害防治对策第三节 环境污染事故一、环境污染事故概述二、环境污染事故案例三、环境污染事故频次及经济损失四、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特点五、环境污染人民来信来访六、环境污染事故防治对策第六章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灾害与减灾对策第一节 陆域生态环境污染一、大气污染二、河流水质污染三、湖泊水库水质污染四、陆域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第二节 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一、海洋环境污染调查概述二、海洋环境污染状况三、海洋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趋势分析四、海洋环境保护对策第三节 陆域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一、陆域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种类与分布二、陆域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途径三、陆域外来入侵生物危害四、陆域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对策第四节 海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一、海洋外来入侵生物种类与分布二、海洋外来入侵生物危害三、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防控对策第五节 生态系统破坏一、生物多样性破坏二、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三、生态保护对策第七章 黄河三角洲综合减灾对策第一节 减灾与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二、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三、灾害对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四、减灾是实现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综合减灾对策一、黄河三角洲综合减灾现状二、黄河三角洲综合减灾对策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黄河三角洲概况黄河三角洲由黄河携沙填海造陆而形成,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河流三角洲。它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地理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又是京津唐经济区与山东半岛经济区的结合部,也是环渤海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海陆通道的最佳衔接点,还是天津滨海新区的辐射带。从亚太地区范围看,它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枢部位,隔海与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相望。优良的区位优势,决定了黄河三角洲将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资源供应地、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的一座重要桥头堡。黄河三角洲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是山东省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山东省将黄河三角洲开发纳入了跨世纪工程,国家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正式列入“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纲要。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建设已进入国家最高决策层,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第一节 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一、黄河的形成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万里巨川。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5442m的雅拉达泽山以东,约古宗列盆地。流经9省区,由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km。黄河发育在秦岭和阴山两个走向近东西的构造带中间,大体上在中生代末期,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长期的外营力作用,这里形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盆地。到新生代第四纪中期,在陕甘宁盆地堆积大量的黄土,以后地面又抬升,形成黄土高原,接着,又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各个盆地逐渐联通,最后切过我国地势上以地质构造不同为其骨架的三大阶梯,自西向东,由高及低,形成黄河注入大海。据考证,黄河现代水系形式出现于距今130万-110万年的全新世初,定型于8万-1万年前。

编辑推荐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灾害与减灾对策》可供从事地质、地震、海洋、气象、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生态保护、生态环境管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政府决策部门、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的有关人员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灾害与减灾对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