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刘潜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1出版)  作者:刘潜  页数:421  

前言

安全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安全工作日益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发展”的重要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讲话倡导“大力发展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安全工作的持续稳步快速推进,离不开安全科学的支持,而安全科学自身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本着科学传承的精神,系统了解安全科学自身的发展轨迹,不断加强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研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安全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刘潜先生的《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实践》一书,以年代为序,围绕我国安全科学学科创立与发展过程中六大相关任务的实施完成——创办“安全技术与工程学”学科和专业研究生教育、创建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安全科学”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单列一级类目、创办《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安全科学技术”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1992)中列为一级学科、中国安全工程师职称制度的确立,完整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历程。本书是一系列历史性资料的汇集,在真实展现我们国家安全科学发展历程的同时,系统阐述了安全系统学说的核心思想及其演变过程,值得大家了解、思考和讨论。刘潜先生在安全领域辛勤耕耘近半个世纪,是过去30年我国安全科学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见证人之一。刘潜先生潜心研究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特别是安全科学的综合科学属性,执着倡导安全系统学说,始终关心关注安全科学的发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潜先生能将过去30年的经历和体会结集出版,实为安全科技界的一大幸事。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促使安全界同仁更加广泛深入地研究探讨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推动安全科学不断发展。这是刘潜先生的心愿,也是我们安全科技界同仁的共同心声。

内容概要

  刘潜是我国安全科学的开创者和倡导者,一生致力于安全科学和学科的研究。本文精选了刘潜在1982~2009年的科学工作历程中发表的具有重要作用的论文,共80篇。内容涵盖了安全科学与学科建设、安全管理、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研究生教育等。《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实践》可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工程专业师生以及安全学科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刘潜,男,1933年10月16日生于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山宋村。童年和少年时代,恰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未能及时入学。1948年开始上初中;1955年从东北实验学校(现辽宁实验中学)高中毕业,考入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1955年赴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无线电系雷达专业学习;1960年回国,在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助教;1964年调到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1972年改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机电安全研究组从事电气安全研究,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和副组长;1978年起负责创办该研究所的安全专业研究生教育和继续工程教育,任人事教育科副科长、教育科科长,硕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专职秘书。在学术活动方面,任北京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研究生与继续工程教育研究组组长及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筹备委员会的中国科协联系人;1984年6月调到劳动人事部,任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专职理事兼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科学学与教育学学组组长;1986年7月任首届理事和专职副秘书长(副局级);1988年任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和专职副秘书长,并担任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委员;1991年创办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并兼任主编和劳动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93年学会“全国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理事长;1994年5月退休后,继续开展学术研究并协助劳动部完成单列安全工程师技术职称和担任全国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2年学会“全国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聘为顾问;2008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4年之前称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全国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连任顾问至今。刘潜作为我国“安全科学”开创者,创立了安全科学学科理论并形成安全系统思想,因此获得了一系列的表彰和奖励。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者奖状;1984年获北京市科委研究生教育工作荣誉奖:1991年获中国科协“四大”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会做出对刘潜表彰的决定;1996年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等。

书籍目录

1982年1.关于劳动保护的学科、专业建设问题纲要2.关于建立劳动保护的学科、专业体系的意见1983年3.劳动保护科学及其学科、专业建设——科学学问题4.关于《安全工程》的学科性质及其任务5.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体会6.研究生教育工作五年总结7.关于劳动保护科学体系第二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议题的建议报告1984年8.安全工程专业目录简介的由来9.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与专业设置表1985年10.从劳动保护工作到安全科学(之一)问题11.从劳动保护工作到安全科学(之二)问题12.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及其学科发展情况13.关于安全人机工程学体系的探讨14.一个发展中的交叉科学领域——安全科学1986年15.论学会1987年16.安全科学的理论基础与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17.谈谈安全科学的研究18.安全(生产)管理三维结构体制理论初探1989年19.关于在《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列安全科学一级学科项目及其一、二级学科的意见1991年20.关于学报名称——《中国安全科学》的说明21.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第一部分)1992年22.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第二部分)23.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第三部分)24.关于对“《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送审二稿(试用稿)”的修改建议25.安全本质化与本质安全化概念初探26.关于在工程技术职称序列中确立安全工程师名称的建议报告27.安全科学28.安全法应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安全法学初探1993年29.关于出席第二次世界安全科学大会和国际“共同安全”会议情况报告1994年30.关于劳动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三点建议报告31.必须研究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作用机制——科研立题思考32.关于单列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必要性的论证33.“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确立与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作用的历史回顾34.关于在《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确立“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效果反映35.《单独评审我国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可行性论证与评审条件研究》的科研立题论证报告36.功在当代利于后世——写在《安全文化》创刊一周年之际1995年37.关于单列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必要性的补充论证报告38.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职称)评审条件(试行)(草稿)39.关于对单列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可能性进展40.谈谈安全科学41.关于对《工业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草稿)42.学科分类与学会学科建设1996年43.劳动安全卫生在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探索44.关于单独制定“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的论证45.关于安全工程子专业设置方案的简要论证46.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的探讨1997年47.试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48.关于“安全科学与工程”应单列为一级学科、专业的调研报告49.中国大陆安全工程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回顾与分析1998年50.论我国安全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的建立1999年51.中国安全工程师制度的建立与实施52.关于由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承担“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有关具体工作的论证53.迎接中华民族“安全业”的到来54.关于实行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的可行性研究55.安全科学原理2000年56.从系统安全到安全系统——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2001年57.安全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论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58.对安全文化及其与安全科学之间关系的探讨59.钱学森科学思想对创建发展安全科学学科的影响60.建立我国安全工程专业执业资格制度的研究2002生61.安全科学学科理论创建的历史回顾62.安全科学学科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探索2003年63.用安全学科理论指导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64.《安全科学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编写初探65.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论证报告66.落实、处理工伤保险问题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67.安全学科理论能为社会建设服务2005年68.安全法学及其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69.我国高校创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回顾70.走过二十一年71.安全科学与工程的春天2006年72.行业管理是产生安全作用机制的基本要素73.安全问题的题外论治74.“安全科学学”理论与实践-20世纪80年代安全科学学科在我国初创纪实75.再论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08年76.源头之水——记述安全系统思想的形成,77.安全“三要素四因素”系统原理与综合科学的基本特征,2009年78.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在我国确立的进程回顾79.“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修订80.关于安全科学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位置确立的回顾附录一 劳动人事部发布的《安全技术与工程学》的(首届)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名单附录二 全国劳动保护科学体系首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目录附录三 关于增列《安全工程》一级学科项目和二级学科、专业的意见附录四 全国劳动保护科学体系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目录附录五 全国劳动保护科学体系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参考资料附录六 关于对刘潜同志“建议报告”的处理意见附录七 朱光亚书面发言摘录附录八 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附录九 2-02(GBM1-3/1-4/1-5/1-6)工程技术人员附录十 安全科学分类主题词中英文摘录附录十一 关于表彰刘潜同志的决定附录十二 刘潜同志个人科普工作先进事迹附录十三 《从劳动保护工作到安全科学》前言附录十四 杨沛霆教授为计划出版本文集写的序言附录十五 文集整理后记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在计划经济下企业的安全工作体制是纯行政指令性的管理体制,即在企业内部设置安全工作部门,按企业生产部门的工作方式去管理企业的安全,去做具体的安全工作。而企业的生产职能部门却只是单纯地管生产运行。这样就把生产看成是一回事、安全则是另一回事。安全工作部门本来不是生产运行的决策指挥部门和具体操作部门,却要渗透到生产现场去直接管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而有生产决策指挥和调度操作权力的生产部门却不直接管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生产安全问题,造成了有权管而能管的不去管、没有管;没有权力管而没有能力管的却硬要去管,这样就形成了“两张皮”现象。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对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不去自己解决,依赖安全工作部门去解决,造成对企业的生产和安全问题都管、又都管不好。其根本原因是企业的安全生产体制不合理,必须寻求新的体制。5改变生产和安全分离的思想要转变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其首要问题就是要根本改变企业生产和安全分离的观点,而应该把安全与生产看成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既是生产活动又是安全活动。一个企业要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益,必须使整个生产过程有安全保障,特别是新的专业化经营机制,其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就必须由管生产而不管安全转变到“管生产必须首先管安全”的轨道上来,把安全和生产纳入到企业经营的统一奋斗目标。要充分认识到:在企业里,谁负责生产谁就要首先负责管安全。生产部门要打消依赖思想,必须树立只能希望安技部门给予协助或请其监督、检查、督促指导自己去做到安全生产的思想。在处理安全问题时,应主动征求安技部门的意见,请安技部门去检查验收。只有这样,才能理顺安全牛产的关系,才能建立当代的安全生产工作的机制,企业的各个部门及其各类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体制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机制详见图1和表1所示。

后记

在本文集付梓之际,作者真诚感谢范维澄院士为本书作序和赵云胜教授的长期支持并写了“足迹”。感谢章萍、李伯勇、江涛等领导,吕继增先生、黄元平博导在学术上的鼓励与支持;感谢王东岩同事的支持与合作;感谢徐德蜀、袁化临、虞和泳等学友们的合作与切磋;感谢吴超、丁辉、张斌、姜鹏明等学友在资金上的鼎力支持与帮助;感谢原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即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同仁们的一贯支持和家人的理解与付出。还要感谢出版社责任编辑的辛勤劳动,使作者将28年的学术成果得以付梓,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编辑推荐

《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实践》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