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新进展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李国刚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1出版)  作者:李国刚  
Tag标签:无  

前言

  为加快环境监测技术的转型发展,提升环境监测技术和科研能力,促进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与合作,值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成立30周年之际,监测技术人员撰写了监测业务科研最新进展论文,以飨读者。  经过评审,筛选出48篇论文,研究内容涉及环境监测管理,大气、水、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预警、综合分析评价、污染源监测、环境统计、监测质量管理、监测仪器质检等领域。此前,《国家环境监测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子专题“环境监测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已定稿完成,对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一并收入论文集。  在论文集筹划、编辑过程中,得到了总站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使论文征集、评审和出版等各项工作得以顺利高效地开展,编委会谨致衷心的感谢!同时,向辛勤审阅稿件的《中国环境监测》审稿专家和踊跃投稿的总站监测技术人员致以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希望论文集的出版能够抛砖引玉,让环境监测同仁更加关注环境监测科研,使监测业务与监测科研紧密结合,切实加快监测技术转型发展,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由于稿件数量较多,编辑工作量大,时间紧,且编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作者和读者指正。

内容概要

环境监测技术新进展:庆祝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30周年论文集,ISBN:9787122097170,作者:李国刚 著

书籍目录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战略思考杜祥琬(3)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关键倪维斗,陈贞(9)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黄其励(16)中国煤炭向科学产能发展的战略研究谢和平,钱鸣高,彭苏萍,胡省三,成玉琪,周宏伟(26)未来的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金庆焕(32)页岩气是清洁能源生力军赵文智,王兆云,王红军,董大忠(45)我国石油稳定供应和对外依存度分析韩大匡(55)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资源前景展望康玉柱(56)我国天然气的快速发展与能源结构的改善邱中建,方辉(57)天然气是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趋向胡见义(58)世界油气上游国际合作的形势和机会童晓光(59)从墨西哥湾事故看中国南海深水开发的挑战与机遇周守为(60)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实践袁亮(61)煤循环流化床分级转化多联产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岑可法,方梦祥,骆仲泱(69)太阳能与大型燃煤发电机组耦合低碳发电的理论分析与实现研究潘垣,黄树红,张燕平,柳朝晖,黄晓宏(75)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岳光溪,吕俊复(76)温室气体提高采收率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沈平平(83)我国东部断块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李阳(84)加拿大油砂开发状况及对其资产并购的启示李志明,赵鹏飞,王勇,武静(89)泡沫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性梁双双,王树众,孙晓(98)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基础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王红岩,刘洪林,赵群,刘德勋,杜东(103)层状盐岩储气库为我国天然气大发展保驾护航杨春和,谢和平,施锡林,李银平(109)国家煤制油化工示范工程最新进展张玉卓(118)榆神府区煤炭开发与生态水位保护研究王双明,范立民,黄庆享,王文科(119)复杂煤层瓦斯抽采及消除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技术李晓红,李栋,卢义玉,夏彬伟,康勇(127)煤炭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协调开采李国彪,何辉,李国富(134)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现状缪协兴(139)关于先进超超临界燃煤技术未来发展目标的思考张晓鲁(144)黄河上中游地区煤炭基地建设的水资源安全保障研究王建华,尹婧,王东胜,廖文根(148)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利用实践和探索梁铁山,卫修君,李洪(156)我国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战略技术实现途径及资源保障熊志建,邓蜀平,蒋云峰,梁栋(163)中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开采技术分析孙善军(168)焦坪矿区综采开采煤厚及资源量分布情况分析雷益龙(170)我国天然气供需预测及产业发展分析黄辉,殷建平(174)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技术及其环境效应姚伯初,陈志豪,蔡秋蓉,吴能友(179)我国天然气(常规和非常规)液化技术的发展路线——我们的一些思考吴剑峰(189)燃煤电厂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现状及前瞻杜云贵,伍灵,喻江涛,秦福初(190)新型耐温抗盐多元共聚物驱油剂的合成与评价蒋成瑞,高晓春,陈淑珍,张胜海(194)洁净煤发电新技术——化学链燃烧联合循环(CLCCC)王国贤,王树众,罗明,李晖艳(199)超临界水中燃煤技术研究进展马红和,王树众,周璐,吴志强(205)跨国石油公司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策略及其启示李宏勋,张安军,谢芹(210)当前国内外CCS的现状及我国积极应对策略宋新民(214)我国天然气大发展在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和面临的问题郑雪青(219)VESCO2清洁泡沫压裂液流变特性实验研究孙晓,王树众,卢熠(224)海外油气资源收购分析娄欣轩(228)高挥发分烟煤热解制备富氢燃料气的研究舒新前,郭战英,王宪贵,董玲,王鹏,张顺利,贾晋炜(232)高效率煤炭火力发电装备用高温材料的研发动态聂义宏,金嘉瑜,殷福星(241)深海钻探中的危机管理: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泄漏事件个案研究何蕴琪,沈保民(248)华能集团燃煤电厂CO2捕集技术研究进展蒋敏华,许世森,黄斌(254)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进展、挑战和前景万元熙(261)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彭先觉(262)用于Z箍缩聚变能源的脉冲驱动源技术邱爱慈,孙凤举(269)面向21世纪的智能电网余贻鑫,栾文鹏(278)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陈清泉(283)极具价值的智能电网技术余贻鑫(284)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嬗变系统(ADS)研究进展赵志祥,夏海鸿(289)快堆及闭式燃料循环和我国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徐钅米(294)把握机遇,坚定走核电设计自主创新之路——我国核电企业的自主发展历程与创新能力邢继(301)中核集团CNP600核电机组堆芯燃料管理改进与创新戚屯锋(308)模块化施工——CA20模块组装施工总结徐翠霞(313)ITER第一壁认证模块制备与性能检测王锡胜,鲜晓斌,张鹏程,谌继明(320)快堆核燃料循环经济性分析胡平,赵福宇(327)粒子输运蒙特卡罗方法研究及软件研制邓力,胡泽华,李刚,李树,姬志成,张宝印,马彦(333)风险指引型核安全管理的创新与应用黄乾,陈捷飞,卢银娟(339)核电站钢衬里壁板安装自动焊工艺的开发应用程小华,别刚刚(346)红沿河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纵深防御和多样性原则分析黄伟军,彭华清,江国进(355)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促进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实施胡学浩(362)又好又快地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夏清(369)复杂大电网的安全策略丁道齐(373)核电站自动发电控制(AGC)接入可行性研究唐诚(386)关于核电建造如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探讨陈永红(390)热处理对感应熔炼U10Mo合金组织的影响王志钢,王震宏,贾建平,张鹏程(394)大型核电站模拟机自主化实践及发展探讨曹建亭,章旋(398)核电厂冷源丧失事故处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郭城(402)2030年前我国核电发展规模和技术路线的系统思考和情景分析麻林巍,刘志,倪维斗,李政(408)AL6XN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乔岩欣,刘飞华,任爱,郑玉贵(414)市场环境下的能源发展预测分析李胜强,姜胜耀(418)美国智能电网战略推进模式系统剖析李立理,张义斌,葛旭波(423)超临界水冷行波堆安全分析程序开发苏光辉,田文喜,秋穗正,杨江(432)SRCM分析方法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与实践杨立飞,江虹(438)发展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邓康宁,李建华(444)ITER涉氚系统氚安全技术宋江锋,黄国强,黄志勇,陈长安,罗德礼(448)论红沿河一期工程核岛厂址适应性设计方法何国伟,李忠诚,张峰,齐文明(449)CPR1000主给水泵设计输入选择及裕量取值分析胡友情(455)EPR/CPR设计标准主要变化李小燕(459)压水堆核电厂设备制造对金属元素的限制研究李学军(464)AP1000核岛厂房模块化布置特点分析刘佩,刘昱,曹小伟(468)在核电站设计管理中实现纵深防御理念吴光伟(473)用于能源的激光驱动惯性聚变裂变混合反应堆技术评述江少恩,黄天晅,杨家敏,唐永建,陈晓东,张保汉(478)压水堆核电厂的老化审查刘鹏,陈军琦,王俊,张彦召(483)压水堆核电站老化与寿命管理方法和实践薛飞,遆文新,刘鹏,王勇(487)核电站循环水系统瞬态计算和虹吸破坏阀选型分析王学华,范逸致,陈刚(493)AP1000核电站常规岛热力系统管道国产化研究石英(497)1000MW级核电厂大型除氧器选型分析石建中,薛海青,胡友情(503)红沿河核电项目除氧器超压问题分析及其解决对策石建中,薛海青,关宇,胡友情(508)SmartPlant3D系统在核电站电缆敷设领域的应用张旭,石琦,郑海波(512)多元化能源产品联产的核电机组崔雨(520)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概念设计中的科学问题李茂生(525)激光聚变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进展郑无敌,裴文兵,朱少平(531)核电站LD/AD模块化设计平台开发与应用夏祖国,江国进,徐晓臻,邓天,叶琳(539)新一代核电装备的研发动态及其对材料技术需求赵琳,谷文,殷福星(543)氩气室的制备及其在管道焊接中的应用——浅析田湾核电一期焊缝背面充氩措施付忠明(551)浅析CANDU6型重水堆主管道安装工艺龚源虎(556)RX厂房SB1密封件制作与安装关键技术毕晶(564)AP1000核电站核岛工程进度计划研究蔡加友(569)核岛基底岩层保护性爆破施工技术的研究秦伟,农继华(576)蛇纹石屏蔽混凝土设计及工程中的应用钱伏华(581)生物屏蔽铅材料的安装袁方(587)CA20结构模块现场组装焊接工艺参数对比分析周燕(593)大亚湾核电站疏水隔离阀密封焊开裂原因分析赵建仓,成鹏,孙志强,张敏(603)核动力系统热工安全分析软件开发简介秋穗正,张亚培,苏光辉,田文喜(607)AP1000主回路系统热工水力计算程序(RETAC)开发及失流事故分析田文喜,王伟伟,苏光辉,秋穗正(614)持续大力开发水电梁维燕(621)储能装置直接经济效益的判据杨裕生,程杰,曹高萍(624)我国发展地热能面临问题的分析及建议汪集旸,龚宇烈,马伟斌,吴能友(627)加强地热开发政策保障力度,确保地热开发可持续发展多吉,范小平(631)光伏发电的技术进展和政策分析王斯成(633)风电并网的有关技术问题及对策王伟胜(646)发展生物燃料产业,促进能源安全、增加就业机会、减排温室气体李十中(652)太阳能热发电的技术发展途径王志峰,杜凤丽(656)未来我国风机企业的发展方向武钢(661)开发中温太阳集热器,拓展太阳能热利用殷志强,高元坤(662)我国风电发展问题分析与政策杨勇平,张晓东,周凤翱,刘永前(668)风力发电电源并网控制技术现状刘进军,周临原,刘方诚,甘韦韦(674)风电并网研究比较与模型分析尹明,张义,孙强,靳晓凌(681)垂直轴风力机的研究发展状况王军,施璐,邹方茂,李学敏,仁飘零,陈帆,张建宇(686)可规模储能的沉积型单液流电池研究进展文越华,程杰,曹高萍,杨裕生(693)风电场生产运维数据统计分析的探索实践梁志静(699)发展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多功能产品的提案刘焕明,梅军,黄辉,杨军(702)地热发展利用关键技术韩再生,林良俊,岳丽燕(707)我国海洋能利用和发展郑长波(713)生物质废弃物的高品位液体燃料化利用研究骆仲泱,郭祚刚,王树荣,周劲松,岑可法(719)有机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关键技术袁浩然,小林敬幸,郭华芳,陈勇,黄宏宇(723)水电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视角与中国挑战禹雪中,杨桐鹤,冯时(729)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韩芳(734)基于新兴产业视角的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综合评价与结构优化问题研究李虹,董亮,谢明华(739)海南岛发展沼气工程产业的思考与建议罗浩夫,黄安寿,蒋中伟(751)国外大型石油公司新能源业务研究朱凯(755)负能传递技术原理及产业化战略的思考和提案董长军(767)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打造低碳“阳光经济”高元坤(773)发酵微环境调控技术在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中的重要作用郑祥品,郑冰(777)解决农业用水水量计量的关键是合适的水计量设施陈仑(783)太阳能中高温光热利用技术刘希杰,禚明(785)一种新的解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上网问题的技术思路李凤瑞,余绍峰,熊建国,潘泉,赵波,齐晓娟(790)槽式聚光集热器技术的研究现状仇中柱,龚少林,肖刚,李芃,周沛(792)一种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叶轮的创新设计与分析李学敏,陈帆(798)张双楼煤矿矿井涌水井上井下联动工艺系统何满潮,张毅,蒋正君(803)生活垃圾热解及等离子体熔融处理技术赵军,王树众,陈林(808)城市生物质废弃物燃气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廖筱锋(813)金属泡沫内石蜡相变强化换热实验研究李文强,屈治国,徐会金(818)发达国家水坝的发电改造及水电新技术的应用冯顺新,姜莉萍,李海英,廖文根(823)我国水电能源回报率评估框架李海英,王东胜(830)国内外波浪能技术现状及展望游亚戈,何蕴琪,吴必军,盛松伟(834)加拿大可再生能源的现状与前瞻刘焕明(839)激光脉冲沉积制备大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薄膜崔艳华,汪小琳,傅正文(843)海洋能开发需要特殊的政策支持王传崑,施伟勇,许雪峰,羊天柱(849)一种新型垂直轴风力机的CFD研究BinyetEmmanuel(仁飘零),王兴双,王军(855)“低碳经济”与中国水电——发展水电要“开发”和“改造”并重黄源芳(860)节能减排,标本兼治徐大懋(871)需求响应热点问题探讨王锡凡,张钦(875)充分利用各种工业余热解决北方城市供热需求江亿(881)我国交通运输节能汪燮卿(885)我国年总能耗分解分析李政,付峰,麻林巍,倪维斗(889)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温燕明,李洪福(896)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形势和趋势分析刘虹,陈良惠(903)燃气分布式能源和智慧能源系统冯江华(908)集中制冷领域的节能减排新技术——潜热输送宋文吉,肖睿,黄冲,冯自平(914)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开发及示范推广徐振刚(922)工业过程余热利用现状与进展赵钦新,王宇峰,王学斌,惠世恩,徐通模(929)构建坚强智能网络平台,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周原冰,王乾坤,方彤(936)我国火力发电节能技术发展方向及前景张素心(941)铝工业新一代重大节能技术顾松青,刘风琴,孟杰(945)大型工业企业智能电网构建毛承雄,段余平,程时杰,张步涵(950)节能减排财税政策研究张琳琳,张磊,郭晓铭(955)建立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节能减排余保东(961)减少水蓄冷制冷系统运行能耗的探讨李积高,江源泉(965)楼宇节能服务与项目网络化管理侯张炜,江源泉(968)采用Ectect模拟技术解决建筑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张永宁,薛志峰,徐芳芳(969)某工程的双层皮幕墙优化设计方案张永宁,薛志峰,徐芳芳(976)油田高效开发节能新方法新技术韩修廷,李晓东,刘春天,高英(981)我国各省能源消费与省会城市温度变化的对照研究牛强,林峰,李玲,季路成(989)转炉烟气极限余热回收分析王建立,王日韦(995)我国能源科技体制研究刘拓(1000)光伏窗能量性能的朝向特性研究仇中柱,郭文雯,张雷,龚少林,李芃(1021)陕西省铸造行业能效对标分析罗明,王树众,王国贤,吕明明(1026)陕西省火电行业能效水平对标分析张洁,王树众,吕明明,罗明(1030)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P91钢性能研究赵彦芬,薛飞,张国栋,张路,刘艳,赖云亭(1037)火电厂烟气深度冷却节能减排技术赵钦新,张知翔,王海超,张建福(1045)陕西省电石行业能效对标指标体系构建初探吴志强,王树众,陈林,周璐(1055)陕西省兰炭行业能效对标管理的探讨周璐,王树众,陈林,吴志强(1060)需求侧管理支持系统研究谭显东,单葆国,韩新阳(1064)电网促进节能减排的综合框架体系研究赵静(1069)陕西省节能工作对策建议及节能展望陈林,王树众,吕明明,张洁(1073)陕西省“十一五”节能分析陈林,王树众,吴志强,周璐(1078)针对低挥发分煤的等离子体点火燃烧器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施海华,王树众,赵军(1083)二氧化碳添加气对甲烷多孔介质燃烧影响的实验研究高怀斌,屈治国,陶文铨(1096)冶金矿山节能减排的形势与对策措施王运敏(1101)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回收地热余热的应用研究付文成,朱家玲,张伟,董海虹(1106)化学吸收法捕集二氧化碳性能改进探讨张早校,余云松,李云,卢红芳,颜立伟,向松,史晓云(1112)整厂能量集成新算法的研究和应用张早校,颜立伟,余云松,李云,卢红芳(1118)

编辑推荐

《环境监测技术新进展--庆祝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30周年论文集》由李国刚主编,为2010年首届“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能源论坛”论文集,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与国家能源局发起,联合国家相关部委、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主要能源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围绕“科技创新促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共同探讨、全面了解我国能源的现状、技术发展和改革的情况,集百家智慧,为我国的能源发展建言献策。    本论文集收录论文200篇,其中综合1篇,石油天然气煤炭领域46篇,核能和电力领域63篇,可再生能源领域47篇,节能减排和政策管理领域43篇。    本论文集可供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了解我国的能源现状、发展方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环境监测技术新进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