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规则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安德鲁·巴塞维奇  页数:188  译者:于卉芹  
Tag标签:无  

前言

追名逐利妨碍真正的学习。你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你。一个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几乎是不可教的:他知道他想要什么,也知道他的目标在哪里;若让他回过头来反思反思或者考虑一下跟自己不一样的思想和理论,他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这个兴趣。一切只为了达到他那个终极目的。所以,只有当名利之心趋于淡化的时候,教育才会成为一种可能。直到中年我自己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我可以准确地说出它开始的具体日子。我的教育开始于柏林一个冬天的夜晚,就在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柏林墙倒塌之后不久。作为美国陆军的一名军官,我在德国已经滞留了相当一段时间。而在那一刻之前,我的家人和我才有机会参观这个德国最为有名的城市,那里还到处散落着各种手工艺品,它们记录着一段不怎么令人愉快的历史。在一整天的探索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几个月前还是共产主义东方的土地上。天已经很晚了。我们饥肠辘辘。我坚持再走完从施普雷河(Riverspree)到勃兰登堡门的整个菩提树下大街。冷雨凄凄,人行道上闪着亮光。矗立在大街两旁的可以追溯到普鲁士国王时代的建筑显得灰暗、肮脏、破败。环顾四周,并无人迹。这真是一个不适合观光的夜晚。在我的记忆中,勃兰登堡门一直是一个时代最为显著的标志,柏林也是当代历史的中心。但当我置身在那个曾经的也是未来的德国首都的时候,历史的车轮已经轰然向前了。冷战戛然停止。一个分裂的城市和一个分裂的民族重新统一起来。对于那些只从远处了解柏林的美国人而言,这座城市最初是作为一种象征出现的。任意选择一个日期——1933年、1942年、1948年、1961年、1989年——柏林成为一个权力、堕落、悲剧、挑衅、忍耐或者辩解的有启发意义的符号。对那些倾向于把历史看作是一系列寓言的人们而言,柏林的现代历史是鲜活而丰富的。那些寓言中最了不起的一个来自从1933到1945年间的事件,一个史诗般的故事——邪恶势力统治,坚持不懈的抵抗,英勇地推翻政权。第二个故事,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那段非常时期,和平的希望化为泡影,敌意重重但也化险为夷。接下来的交锋——用约翰。肯尼迪那让人难忘的话说就是“长期的冷战热斗”——成为第三个寓言的核心,主旋律就是在潜在的危险面前不屈不挠。最后,是1989年振奋人心的事件:自由最终取得胜利,不仅是在柏林,而且是在整个东欧。我在勃兰登堡门真正要找的是什么呢?或许是为证实上面那些寓言,既然我已经把它们当成事实来接受。不管我的期待是什么,实际映入我眼帘的是三五成群衣衫褴褛的年轻人,他们并不是德国人。还有老鹰徽章、奖章、帽子、制服及其他伟大红军的手工艺品。全都是破烂儿,做工粗糙,质量低劣。我用一把德国马克买了一个装饰有苏联装甲军团标志的手表。没过几天,它就不走了。

内容概要

本书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有关美国国家安全的“华盛顿共识”,以及美国改变国家安全政策的必要性。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政坛风云变幻,驴象之争此起彼伏,但是其军事政策的根本性设想始终没有改变:要维护美国的安全就必须保持美国(且只有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永久性驻军,必须时刻准备对遥远地区发起军事行动、对任何地方进行干预。无论是奥巴马,还是小布什,都毫无疑问地坚持这一信念。    巴塞维奇在他生动而深刻的分析中呈现了上述共识的起源。他在书中揭示了一系列美国人的预想、偏见和习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美国的军事力量信仰,尤其是军事力量能够满足其欲望——廉价的原油、贷款和消费品——的信仰。他同时指出美国的军国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承受的、与日俱增的危险。    作者认为,以上原则形塑了美国的全球政策,当今美国的全球力量变得摇摇欲坠,现在就是改变这些原则的时刻。用一种新的共识来取代这种“华盛顿共识”对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也是美国免于灾难的关键。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安德鲁·巴塞维奇 译者:于卉芹安德鲁·巴塞维奇,美国波士顿大学历史与国际关系学教授,美国陆军上校。《权力的极限》和《新美国军国主义》的作者。他的作品屡见于《外交事务》《大西洋月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以及《华尔街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

书籍目录

序言  一个迟钝的学生第一章  半个战争的降临第二章  灵活与控制的错觉第三章  恢复了元气的信条第四章  重建三位一体第五章  反暴第六章  耕耘我们自己的花园

章节摘录

为把卡特从总统的位置上拉下来,候选人里根将美国在东南亚的灾难形容为“高尚的事业”,还说,“我们带着越南综合征生活的时间太长了”。里根在11月份的当选确认了越南修正主义的胜利。西贡失败仅仅五年之后,反战或反干涉主义的观点再一次退居到美国政治的边缘。正如随后的事件证明的,安东尼·雷克没必要为美国通过远离战争而避免战争的选择而苦恼。到20世纪80年代,“把战争扼杀在萌芽状态”的机会不胜枚举:美国将它的军队派到了贝鲁特、格林纳达、利比亚、中美洲以及波斯湾水域。如果越南引出的是一个并不情愿的行动,但这种不情愿已经很快烟消云散。为了找一个历史上的类似事件来证明这种重新复活的行动主义的正确性,里根和他的继任者们忽略了越南,选择了慕尼黑。“20世纪30年代,张伯伦把和平当作一种暧昧的政策,”里根在1983年的一次演讲中这样评价说,“其结果就是把我们带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边缘。历史告诉我们,力量强大和果敢坚定才是我们和平的保障。”老布什对此表示赞同。“半个世纪以前,世界有机会阻止一场残忍的侵略并避免它的发生,”他在解释他对萨达姆1990年入侵科威特作出反应的时候这样说,“我向你们保证:我们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不到几个月时间,老布什似乎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萨达姆,并满意地宣布“我们已经踢掉了越南综合征”。为了表明对军事行动主义的更大的青睐,老布什的继任者克林顿强调了这个判断。为了证明使用武力的合理性,克林顿也吸取了慕尼黑的教训。绥靖而不是过度反应再一次成为不惜一切代价避免的罪过。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以及整个外交政策机构而言,从越南战争中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美国在那里的经历是独特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华盛顿规则是在美国的影响和力量达到巅峰状态时形成的。而今已经时过境迁了。美国从1945年以来积累的威望和善意已经在逐渐减少。华盛顿发出的命令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敬重。美国再也无力沉溺于拯救世界的梦想,更不要说按照我们的理想改造世界了。美国世纪的大幕已经落下。同样,美国已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其国家安全战略了,该战略依赖全球军事存在和全球力量投射以确保全球干涉主义政策。坚持这一战略被认为是通往和平的必由之路,美国也凶此被推入一个几乎是战事不断的境地。过去十年的军事灾难就证明了这一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华盛顿规则的先天缺陷已经十分明显。尽管那些极力维护它的人会有别的看法,但华盛顿坚持的传统已经开始瓦解。延长它的存在也许符合华盛顿的利益,但不符合美国人民的利益。要为现行的国家安全范式寻找一个替代品的话,那将是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挑战——尤其是如果美国人指望“华盛顿”自行更新观念的话。但是,现在必须这样做了。  ——摘自本书序言

编辑推荐

《华盛顿规则:美国通向永久战争之路》是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华盛顿规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请仓库派发时注意给我们新书呀!!我这本很明显的被阅读后的压印痕迹可以清晰的看出已经读到了第13页的样子,书角黑了,压痕重望今后注意爱书人很介意这些小细节的
  •   批评美国现行的军事战略意图,美国能容纳不同的声音,对美国的执政者不断的提醒,这也是美国制度的优越性的表现。
  •   书本是给朋友买的,看质量还行
  •   这本书也不是全新的,以后不会来你们这买了
  •   看了之后没什么感觉,挺一般的
  •   华人从来不懂信仰和正义精神,华人和阿拉伯世界总是随人类进化而进化,不过大部分时间他们在拖后腿。
  •   封面不错,还没来及看
  •   超喜欢,上着英语课一口气读完,重新认识但一些东西,书的质地也不错,物流给力,感觉很好
  •   极力向朋友推荐,增长知识
  •   只不过是一个人的个人观点,大篇幅介绍了美国战争史,个人色彩浓厚。
  •   字体过大 排版略显疏散
  •   很喜欢这本书值得推荐
  •   反正不给分,随便评评啦!
  •   推荐书单之一
  •   无赖的美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