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土著鸡养殖新技术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王天有,魏刚才 主编  页数:262  字数:285000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华土著鸡养殖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中华土著鸡养殖提供了技术保证。本书共分十三章,分别是中华土著鸡的品种介绍,营养,饲料及其特征,饲养标准与日粮配制,种鸡的饲养管理,提高种用价值的新技术,人工孵化,肉仔鸡的饲养管理,蛋肉兼用型鸡的饲养管理,养殖场的选址与建设,营养代谢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寄生虫病防治。本书不仅适于鸡场饲养管理人员和养殖户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和农村函授及培训班的辅助教材和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华土著鸡品种介绍
一、中华土著鸡品种
二、选育的中华土著鸡品种
第二章 中华土著鸡的营养
一、蛋白质组成及营养
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三、脂肪的营养
四、矿物质的营养
(一)矿物元素的分类
(二)常量元素的营养作用
(三)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
五、维生素的营养
(一)维生素的分类
(二)脂溶性维生素的营养
(三)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
六、水的作用与需要
第三章 中华土著鸡的饲料及其特征
一、能量饲料
二、蛋白质饲料
三、草粉及树叶粉饲料
四、矿物质饲料
(一)常量元素
(二)微量元素
五、饲料添加剂
(一)营养性添加剂
(二)非营养性添加剂
第四章 中华土著鸡的饲养标准与日粮配制
一、中华土著鸡的饲养标准
二、日粮配方的设计
(一)设计日粮配方的原则
(二)设计日粮配方所需要的资料
(三)日粮配方的设计方法
(四)常用饲料配方
(五)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
(六)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
三、饲料的质量标准
第五章 中华土著种鸡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一)育雏方式的选择
(二)育雏季节的选择
(三)供暖方式的选择
(四)种用雏鸡的选择
(五)雏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六)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七)育雏期的饲养技术
(八)育雏期的管理技术
(九)育雏期的疾病控制
(十)雏鸡死亡原因分析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方式的选择
(二)体重标准和投料量
(三)育成期的饲养技术
(四)育成期的管理技术
三、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一)产蛋期的饲养技术
(二)产蛋期的管理技术
(三)种公鸡的饲养与管理技术
(四)种蛋的管理
第六章 提高中华土著鸡种用价值的新技术
一、限制饲养技术
二、人工授精技术
(一)人工授精的优越性
(二)种公鸡的选择
(三)采精前的准备工作
(四)采精技术
(五)精液品质检查
(六)输精技术
三、强制换羽技术
(一)强制换羽的意义
(二)强制换羽的应用
(三)诱发休产换羽的主要因素
(四)强制换羽的过程
(五)强制换羽的方法
(六)检查强制换羽成败的主要依据
(七)强制换羽注意事项
四、热应激缓解技术
(一)热应激对鸡体的影响
(二)缓解热应激的技术措施
第七章 中华土著鸡的人工孵化
一、人工孵化的条件
二、种蛋的选择
三、种蛋的保存
四、种蛋的消毒
五、种蛋的孵化
六、雏鸡的雌雄鉴别、分级及运输
第八章 中华土著肉仔鸡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中华土著肉仔鸡的基本条件
二、中华土著肉仔鸡的饲养管理原则
三、中华土著肉仔鸡的饲养方式
(一)舍饲
(二)放养
四、中华土著肉仔鸡的育肥方法
五、中华土著肉仔鸡的饲养管理
六、中华土著肉仔鸡的季节性管理
第九章 中华土著蛋肉兼用型鸡的饲养管理
一、土著蛋肉兼用型鸡的品种选择
二、育雏季节的选择
三、中华土著蛋肉兼用型鸡的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二)中华土著蛋肉兼用型鸡的放养技术
(三)育肥期的饲养管理
第十章 中华土著鸡养殖场的选址与建设
一、场址的选择
二、场内布局
三、鸡舍的设计与建筑
四、鸡场的绿化
第十一章 中华土著鸡的营养代谢病防治
一、痛风症
二、蛋白质缺乏症
三、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四、水缺乏症
五、钙、磷缺乏症
六、氯和钠缺乏与中毒
七、镁缺乏与中毒
八、硫缺乏症
九、锰缺乏症
十、锌缺乏症
十一、硒缺乏症
十二、碘缺乏症
十三、铁缺乏症
十四、维生素A缺乏症
十五、维生素D缺乏症
十六、维生素E缺乏症
十七、维生素K缺乏症
十八、维生素B1缺乏症
十九、维生素B2缺乏症
二十、维生素B6缺乏症
二十一、生物素缺乏症
二十二、泛酸缺乏症
二十三、维生素B12缺乏症
二十四、叶酸缺乏症
二十五、尼可酸缺乏症
二十六、胆碱缺乏症
第十二章 中华土著鸡的传染病防治
一、鸡新城疫
(一)病原体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症状
(四)诊断
(五)预防
(六)治疗
二、传染性法氏囊病
(一)病原体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症状
(四)诊断
(五)预防
(六)治疗
三、传染性喉气管炎
(一)病原体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症状
(四)诊断
(五)预防
(六)治疗
四、传染性支气管炎
(一)病原体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症状
(四)诊断
(五)预防
(六)治疗
五、鸡痘
(一)病原体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症状
(四)诊断
(五)预防
(六)治疗
六、支原体感染(慢性呼吸道病)
(一)病原体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症状
(四)诊断
(五)预防
(六)治疗
七、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
(一)病原体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症状
(四)诊断
(五)预防
(六)治疗
八、禽沙门菌病
(一)病原体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症状
(四)诊断
(五)预防
(六)治疗
九、大肠杆菌病
(一)病原体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症状
(四)诊断
(五)预防
(六)治疗
第十三章 中华土著鸡的寄生虫病防治
一、鸡赖利绦虫病
二、鸡戴文绦虫病
三、鸡蛔虫病
四、鸡异刺线虫病
五、禽毛细线虫病
六、鸡胃线虫病
七、气管比翼线虫病
八、组织滴虫病
九、鸡球虫病
十、鸡住白细胞虫病
十一、鸡螨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鸡的一切生命活动,如躯体运动、呼吸运动、血液循环、消化吸收、废物排泄、神经活动、繁殖后代、体温调节与维持等,都需要耗能,而这些能量主要靠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进行生理氧化来提供。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可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糖原在动物体内的合成储备与分解消耗经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之中。动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在氧化、供给能量、合成糖原后有剩余时,将用于合成脂肪储备于机体内,以供营养缺乏时使用。如果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不能满足动物维持生命活动需要时,动物为了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动用体内的储备物质,首先是糖原,继之是体脂。如仍不足时,则开始挪用蛋白质代替碳水化合物,以满足所需能量的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动物表现机体消瘦、体重减轻、生产性能下降、产蛋减少等现象。三、脂肪的营养 脂肪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根据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两大类。1.真脂肪(中性脂肪) 真脂肪是由1分子甘油与3分子脂肪酸构成的酯类化合物,故又称甘油三酯。真脂肪中的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18—碳二烯酸)、亚麻酸(18—碳三烯酸)及花生四烯酸(20—碳烯酸)是动物营养中必不可少的脂肪酸,所以又被称为必需脂肪酸。几乎所有的脂肪酸在鸡体内均能合成,一般不存在脂肪酸的缺乏问题。唯有亚油酸在鸡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饲料中供给。亚油酸缺乏时,雏鸡表现生长不良,成鸡则表现产蛋量减少、种蛋孵化率降低。玉米胚芽内含有丰富的亚油酸,以玉米为主要成分的全价饲料含有足够的亚油酸,故不会发生亚油酸缺乏症;而以红高梁或小麦类为主要成分的全价饲料则可能会出现亚油酸缺乏现象,应给予足够注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土著鸡养殖新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