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郭建宁 编  页数:330  

前言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不久前,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七大报告全面论述了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思路,其中以下几点尤为令人瞩目:一是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内容概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并且特别强调,要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提法和表述,体现了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往我们比较多地使用国民经济这个概念,现在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民生的提法已经而且会更加经常和普遍地使用。近代民主政治以民本为基础,而民本又以民生为首要。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人为本也具体体现为以民生为首要,即首先要解决好民生问题。无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还是西方思想家讲的合法性危机、社会公信力,其前提就是先解决好民生问题。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十分突出,执政党和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好交通、能源、住房、教育、医疗、环保、食品安全等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民生问题,就是要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干净,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舒适。因此,如何以人为本,如何又好又快,如何科学发展,如何构建和谐,民生问题既是起点、切入点,也是结合点和交汇点;既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执政能力的检验尺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 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统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第二章 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与构建和谐社会 一、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理论内涵 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历史命运 三、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当代思考第三章 利益协调与和谐社会 一、关于利益、利益矛盾、利益分析法和利益协调机制 二、现阶段我国利益矛盾的主要表现和突出问题 三、当前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第四章 干群矛盾分析 一、和谐的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保证 二、干群矛盾的基本内容 三、解决于群矛盾的对策第五章 劳资矛盾研究 一、和谐劳资关系的内涵 二、和谐社会离开不开劳资关系的和谐 三、劳资矛盾的现状和主要表现 四、劳资矛盾产生的原因 五、西方国家处理劳资关系的做法和启示 六、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对策第六章 贫富矛盾探讨 一、贫富矛盾的总体情况和具体表现 二、贫富矛盾的成因探析 三、贫富矛盾对社会的影响第七章 城乡矛盾考察 一、城乡矛盾的主要表现 二、城乡矛盾的形成原因 三、城乡矛盾的负面影响第八章 区域矛盾论要 一、区域矛盾的发展与现状 二、区域矛盾的原因分析 三、区域矛盾的解决策略第九章 提高执政能力 一、提高执政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二、提高执政能力的指导原则 三、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措施第十章 维护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缺失 二、社会公平缺失的原因 三、维护和重建社会公平第十一章 建立协调机制 一、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是建立协调机制的基础 二、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第十二章 加强社会建设 一、加强社会建设的理论概述 二、加强社会建设的思路和措施第十三章 建设和谐文化 一、培育和谐的文化精神 二、倡导和谐的价值理念 三、弘扬和谐的哲学思维 四、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与构建和谐社会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如何结合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和变化着的实际,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上,认真研讨与审视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颇有争议和难度、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和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和题中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确立了新理念。一、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理论内涵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20世纪50年代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二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找到矛盾,三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毛泽东是持第三种看法的,他坚持用矛盾的观点考察与分析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之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露。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急促完成,经济建设方面的急躁冒进以及一些干部严重的官僚主义,我国城市的罢工、罢课、游行等事件也随之增多,农村出现社员闹退社风潮,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后,也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面对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许多党员和干部缺乏思想准备,处于被动地位,或者用老眼光看新问题,把尖锐批评和群众闹事一概视为阶级斗争,试图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加以压制。这样,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日渐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1957年1月,毛泽东在全国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门科学,值得好好研究。”从而把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突出而鲜明地提了出来。随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作了进一步的深入阐述。第一,毛泽东提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他说:“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他强调处理两类矛盾时,应划清两种界限。解决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问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问题。当然敌我问题也是一种是非问题,但它是和人民内部矛盾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类是非问题。如果混淆了这两种界限,实践中就会出现偏差。

后记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该课题2005年底立项(项目批准号05JJD710123),2008年5月完稿,历时两年半,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北京大学郭建宁教授主持该项目,并作为本书主编负责全书的总体设计,草拟写作提纲,最后统稿定稿。本书各章撰写分工是:郭建宁撰写导言、第一、二、三、十三章、后记;罗永剑撰写第四、五章;陈慧平撰写第六、七章;王建永撰写第八、九章;张秀芹撰写第十章;范丹卉撰写第十一、十二章。“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课题,研究难度很大。我们的努力是初步的,本书的出版不是研究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期待着得到各方面的帮助、支持、批评,以促进研究的不断深入。本书的出版得到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责任编辑张献忠先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辑推荐

《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在现阶段,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实际上也是利益协调和整合的问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