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研究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栾文莲  页数:442  

前言

  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研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对各个时代的研究“归根到底都应该从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中得到解释”,“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是“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研究》重视科学发展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解释科学发展观,是要在根本上研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从2003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至今已经五年多,从全党全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到在各项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今天更为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念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因此,课题从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十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和深入实际的分析,力求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理论注重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体现科学发展观。改革30年,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为建设现代化的强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而改革之初和今天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时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我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出现一些不协调、不全面、不平衡的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内容概要

  本书重视科学发展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解释科学发展观,是要在根本上研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研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对各个时代的研究“归根到底都应该从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中得到解释”,“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是“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章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第二节 发展为了人民解决民生问题
  第三节 发展依靠人民搞好人才强国
第二篇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丰富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第二章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第一节 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二节 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第三节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第三章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 发展是硬道理
  第二节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三节 促进协调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
  第四节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四章 坚持创新和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一节 技术创新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节 自主技术创新的内涵
  第三节 我国自主技术创新的现状
  第四节 提高我国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节 节约能源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强化自然生态保护机制
第三篇 人与人和谐发展。为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第六章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第二节 新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第三节 不断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节 转变政府职能
  第六节 市场体系建设
  第七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第七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节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第三节 “反哺”政策措施及其落实
  第四节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
 第八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第一节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
  第二节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第三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节 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分类考察
 第九章 促进社会和谐——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必要性
  第二节 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节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努力缩小贫富差距
第四篇 坚持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外发展
 第十章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
  第二节 利用外资的协调发展问题
  第三节 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从对外贸易看国内外协调发展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内外协调发展的若干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建设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优质农业。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消费需求会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非农化趋势将继续加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发展与国民经济协调互动的优质农业,在数量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质量和种类上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在原料供应上适应工业快速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发展战略上,要通过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稳产高产;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区域,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监管,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丰富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在保障食物供应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原料农业,深度挖掘农产品的原料用途,保障食品、轻纺、饲料等工业发展的原辅材料需求;通过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构建符合市场规律、对接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农业体系,使农产品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协调。  (二)建立以工促农的机制  “以工促农”是市场力量主导下的工业对农业的自然促动。“以工促农”的传导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工业的发展通过产业互动引起农业的某些积极变化,从而使农业与工业得到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此过程中,也离不开政府对工业反哺或补贴农业作出一定的制度安排,但这一制度安排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以工促农”营造适宜的体制、政策和市场环境。  农业现代化过程就是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过程,即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工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农业规模化,是农业从小规模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一般伴随着户均耕地面积的扩大。农业的工业化,是指将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农业,使之改造成为受实验科学技术指导的,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工业化的农业。农业产业化,就是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体化产业组织内部把农业再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起来,以解决农业家庭经营所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市场化,是使农业向市场化农业的转变,它不仅意味着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还意味着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都市场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