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改革发展30年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伟国,王凤瑞 著  页数:337  

前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左云县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紧紧围绕“兴左富民”总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谋发展,解放思想,开拓奋进,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全县经济跨越发展,社会空前进步,迈入了全市乃至全省县域经济提升较快的强县行列,多项工作走在了国家、省、市前列,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崭新局面,先后跨入全省小康县和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生态示范县行列。  经济发展一路高歌  改革开放30年,左云县域经济一年一个新台阶,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实力位次在全省连续前移。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16亿元,财政收人11.009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57元,在全省同类县、市、区中位居前列,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61.7倍、468倍、27.3倍、49.5倍。30年间,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6.18%。  农业方面,历经联产承包、多种经营、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阶段,全县农村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逐步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基本型小康和宽裕型小康的四大跨越。1978年至1992年,全县农村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199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44 449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3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936元,比1978年增长了39.65倍,实现了基本脱贫,步入了温饱阶段。  1992年至2001年,成功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到2001年底,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10 838元,比1978年增长了9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708元,比1978年增长了17.6倍。全县有7个乡镇、97个村、6.2万人达到小康,顺利实现了小康县发展目标。

内容概要

  《左云改革发展30年》以史料纪实为主,共计45万字,分部门篇、乡镇篇、典型篇、记忆篇、附录、重点工程简介六大部分,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左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发展和变化、成就和经验。该书的出版发行,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左云人民建设美好家乡的忠贞情结,认识和把握煤炭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而且对于动员和激励该县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左云,特别是当前进一步增强“保增长、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的信心,推进左云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步伐,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书籍目录

辉煌30年(代序)左云概览部门篇标本兼治纠建并举保驾护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夯实稳定基础建设平安左云公开公平公正服务大局谋发展开拓创新谱新篇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共谋发展财政收入大步跃升风雨彩虹30年乘改革开放东风谱治水兴水新章科技事业春意盎然强身健体涌新潮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农村改革与发展成果丰硕农村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成效凸显腾飞发展的左云煤炭工业左云城建30年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塞上绿韵甜蜜的事业艰难的历程电力发展30年大路当歌发展壮大的左云金融业精神盛宴喜空天绿染山河铺锦绣当好残疾人的“贴心人”、“保护伞”乡镇篇展示新成就谋划新发展马道发展经济抢抓机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发展巨变的水窑乡探索发展之路煤海店湾塞上名镇张家场乡在改革开放中腾飞咬定发展不放松潮涌山乡逐浪高小京庄乡在改革开放中跨越发展典型篇上张家坟村,农村改革的缩影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西沟村城市化新农村——丁家村欣欣向荣新农村——平寺村城郊型新农村——北门村一个创造神话的村庄——南代家沟村勤俭持家铺富路一下张家坟村巨变中的山乡新村——大路坡村创新谋发展一步一层天——兴隆沟村记忆篇回味激情年代分享经典珍藏改革开放30年,记得哪些词?改革开放30年,记得哪些事?车轮见证时代变迁30年,记得哪些书?30年,记得哪些人?30年,记得哪些感受?30年,记得哪些“第一”?自行车的故事30年,左云在腾飞山沟里飞出金凤凰附录左云县大事记(1978年~2008年)左云县政府机构沿革(1978年~2008年)左云县党委、人大、政协、群团、法检两院及各乡镇机构历史演变表(1978年~2008年)左云县事业单位机构沿革表中共左云县委及领导人名录(1978年~2008年)左云县人大常委会及领导人名录(1978年~2008年)左云县县级政权机构及领导人名录(1978年~2008年)左云县政协委员会及领导人名录(1978年~2008年)左云县部分企业名录左云县重点工程简介左云赋编后

章节摘录

  立足项目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稳煤炭、重加工:兴养殖、促增收”的工作思路,水窑乡以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努力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创新。兴隆沟村在稳定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从2005年开始,先后投资2630万元创办集体农场,养殖腾鸟2万只、肉牛210头,并进一步完善育种、加工等配套设施,同时种植玉米450亩、饲草45亩、蔬菜110亩,形成种、养、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基地。水窑村针对煤矿关闭后发展后劲乏力、群众增收困难的实际,2007年投资130万元兴办塑料编织袋厂,产品广泛用于化肥、水泥、粮食和民间包装,年实现利润50万元,安排全村70人就业,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还投资15万元进一步完善集体果园基础设施,并引进种植大接杏300亩,改变了单一的种植结构。大路坡村投资2000万元,建设年洗煤能力120万吨的柴家沟洗煤厂,已经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以下山井、大路坡为龙头,吸收全乡闲散运输车辆,发展煤炭运输业,车队规模达到150辆,年创收3500多万元,其他各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修理、餐饮、商业服务等,促进了农民增收,繁荣了农村经济。  夯实农业基础,优化农业结构,农、林、牧各业协调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基础上,致力于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先后实施了农田基本建设、优种工程、土壤改良等基础工程。主要作物全部实现了优种,产量和抗旱、抗病能力得到了提高,亩产由1978年的35公斤提高到2008年的6l公斤。同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设秀美山川,带动农民增收的切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大建设力度,着力开展了治风、治沙、治水行动,全面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一方面全力打造尖口山林网体系和南山生态绿化示范园等精品工程;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广大农民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增加收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678亩,林地面积达到5.2万亩,形成了以尖口山林网体系为中枢,凤凰山、火石梁、大二梁绿化为纽带,村庄绿化为网点,退耕还林工程为基础的乔、灌、草立体种植,针、阔、叶科学布局,立体化、多功能、复合型的生态植被体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左云改革发展30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