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长辈王稼祥

出版时间:1997-08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晚辈们  页数:132  

内容概要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这些亲属回忆往事时不可避免的激动,所以原稿写得比较简略,而且多少有些零乱。在整理过程中,有些重复的地方只好删去了。出于结构上的考虑,我把那些故事按年代重新加以整合,使之更完整有序些。  在并不轻松的编辑整理过程中,我个人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王稼祥这个人物在中共党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只可惜后人没能很充分地认识他,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他的存在。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更深刻更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时候,王稼祥这个名字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当然,这方面的工作更应属于党史工作者的任务,而不是我这样一个文学编辑所能做到的。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十字架下的远眺柳溪的夏天少年不识愁滋味初露锋芒不幸的婚姻创办《狮声》学生自治会的特使先觉青年第二章 延安窑洞红军政治工作的奠基人带伤长征遵义会议上关键的一票接我们去延安艰难的旅程朱忠洪初认养父母窑洞学校第三章 中流砥柱第一任驻苏联大使外交伟绩坚持真理与康生的斗争欲加之罪第四章 情系中南海月光下的四合院风云突变人神共愤发配信阳第五章 无雪的冬天新生命的诞生最后的日子里苍天垂泪后记

章节摘录

  王稼祥来到圣雅各中学,就住进了这幢大楼。每当钟声敲响的时候,学生们就在大楼前的操场上集合,列队进入礼拜堂作祷告。学校不仅强迫非教徒去参加宗教仪式,而且用森严的校规禁止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王稼祥对这种戒律深恶痛绝。此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苦难,不愿虚度这黄金般的青春年华,立志做一个改造社会并为之而奋斗的“先觉青年”。他立下铿锵誓言:“革命是我的终身寄托。”他积极发起学生运动,与进步学生一道唤起民众,改造旧习,并且赶走了圣雅各中学的洋人校长。  1960年,当安徽省的史学工作者来北京访问时,王稼祥还愤怒地说: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芜湖后,不但在政治上经济上日益扩展它的势力范围,而且在文化教育上也是如此。他们在芜湖设教堂,办学校,美其名日“传教”、“兴学”、“办慈善事业”,实际是大量传播奴化思想,麻醉芜湖人民,圣雅各中学就是帝国主义积极进行奴化教育的一个基地。  当时,不少学生和家长把进入教会学校当做找工作的阶梯,因而他们不得不委屈檐下遵守校规和教规,听从帝国主义者的摆布。而王稼祥进入教会学校之后,另有自己的学习目的,所以并不肯俯首贴耳。他胸怀大志,决心摆脱束缚。1924年他在给好友王柳华的信中写道:  我想我到学校来,也无非想得到点知识,求点真  理,若说为了饭、碗,而离开这亲爱的故乡,那恐怕不、值得吧!  王稼祥在圣雅各中学,和以往一样勤奋地学习,读书不倦,学而不厌,各门功课均为优良。为了开拓新的思想领域,更多地获得新知识,他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到长街科学图书社,查阅新出版的社会科学书籍。他经常用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到这个书店购买一些进步书刊。为了躲避校方的查禁,他常藏起来秘密阅读,满足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  1968年,王稼祥在撰写历史自述材料中写道:  1924年,我开始接触到一些进步书刊,到1925年,阅读了图书馆中所有的有关社会科学的书籍,以及当时在书店可以买到的《新青年》、《向导》、《中国青年》。  《新青年》是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刊物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机关刊物。《向导》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是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机关刊物,该刊阐明国际国内形势,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理论与实际问题,鼓励青年与工农相结合走革命道路。这个刊物还特别注意青年的切身问题,如学习、婚姻、家庭、个人修养,读什么书和怎样进行学生运动等问题。  王稼祥以极大的兴趣,贪婪地阅读这些进步刊物。他不仅每期必读,而且还反复研究。在这些刊物上,他读到了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克》,还有瞿秋白的《实验主义和革命哲学》等著作。在这些进步书刊的影响下,王稼祥深感有改造中国改造社会之必要,他抱定了寻求真理立志救国的决心。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们的长辈王稼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