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至民国时期农业开发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生态环境的影响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谢丽  页数:326  字数:339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成就,举世瞩目,在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效果。毋庸讳言,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耕地的缩减,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湖泊的淤浅,干旱区荒漠化、沙化的加速,以及城市化过程中,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严重等等环境恶化问题,也十分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时难以避免的现象;有的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无知,采取唐突的措施所造成的后果;有的则是当政者为单纯追求政绩,不计后果,盲目开发引起的环境恶化。以上种种,都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界过度索取或无序干预后所引起,其实质是人地关系的不协调,而这种不协调又往往并非一代人所造成的,而是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和延续性。  我们谈到人地关系时,所谓的人,并非自然人,而是社会人。不同时期的社会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不一样,对生产技术的掌握不一样,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一样;而我们所谓的自然环境,在历史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同一地区的自然环境,经过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再进而言之,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十分明显。而这种差异的形成,又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我们如果研究当今环境问题,或想在制定保护措施和政策上,有科学的根据,就有必要对我国环境变迁的历史背景作比较深入的了解,对我国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有较深刻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又必须从区域研究人手。

内容概要

本书系500年来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丛书之一种。该书以清代、民国时期塔里木盆地的和田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业开发对塔里木地区生态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大国。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地球上的各种地貌,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它的类型。因此地域之间的极大差异,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特色。要治理好这样一个国家,对国情、地情没有深刻的了解,就不可制定出科学的政策,否则不仅会遇到种种困难,还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本丛书的编写,就想解剖几个典型地区,以求从中能得到一点启示。虽然上述五个地区还难以覆盖全国,但有其一定的代表性,则是可以肯定的。

作者简介

谢丽,1961年,湖南湘潭人。南京农业大海陆空科学技术史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博士后。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等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全国和新疆高等农业院校通编教材各1部,出版个

书籍目录

总序绪论第一章  清代以前塔里木盆地南缘农业开发盛衰与绿洲荒漠化的耦合关联 一、汉代农业开发与古绿洲荒漠化的开启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于阗国的强盛与废弃古绿洲增多 三、隋唐时期社会繁荣与绿洲荒漠化峰值的出现 四、五代至北宋时期大宝于阗国的昌盛与古绿洲荒漠化高峰期的持续 五、宋元明清时期农业开发减弱与绿洲垦区废弃的减少第二章  清代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演变  一、清代初期农业发展的停滞  二、清中叶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基本稳定  三、清后期农业开发的加强与生态环境的劣化趋势第三章  民国时期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农业开发活动  一、社会人口状况    1.清末民初入口状况    2.入口的增加    3.社会人口问题 二、社会生产力水平与经济状况    1.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2.窘迫的社会经济状况 三、社会垦荒活动    1.垦荒运动的正式制度背景    2.垦荒组织与实施    3.扩大农业生产的措施与办法第四章  民国时期和阗地区水利开发的组织措施与效果  一、地区水资源环境特点及灌溉水资源低效利用    1.地区水资源环境特点    2.水资源低效利用  二、水资源利用的组织措施    1.建立社会化水利团体    2.水利法令法规及管理措施    3.水利技术指导活动  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其成效    1.“官办民资”的农田水利建设    2.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    3.开辟新水源工程    4.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果    四、各县水资源环境及水资源利用    1.水资源环境及其利用概况    2.水权及水利分配制度    3.水利纠纷、水荒及其类型    4.地表径流对灌溉的季节性制约及水资源配置的相对稳定第五章过度农业开发对和阗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和阗地区耕地变化的基本情况    1.耕地面积增幅大    2.耕地撂荒多  范围广    3.耕地撂荒速度快  二、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 第六章 绿洲植被消费与植被生态系统的退化第七章 塔里木盆地南缘古代人类聚落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与绿洲废弃  ——兼与古绿洲废弃水资源短说商榷结构——构建以绿洲植被保护为中心的生产和制度查勘式图表目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章 民国时期塔里木盆地  南缘的农业开发活动  距今两千多年来,除了气候等自然因子变化的影响之外,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农业开发与社会发展,对地区频发绿洲荒漠化现象具有十分显著的直接作用,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但究竟是何种具体社会行为处在引发自然因子变化的关键环节?而哪些自然因子的变化与人类社会行为关系最为密切?人们的社会行为又是怎样影响和改变了自然因子的存在方式,以至于造成绿洲荒漠化现象发生的呢?关于自然因子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是应该科学辨析的。  从目前可考的文献来看,和阗民国档案为我们研究传统农业生产制度下,社会人文与自然因子在影响地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提供了较为丰富、系统的基本史料。从馆藏情况来看,和阗民国档案数量较多、内容丰富,举凡关于民国时期和阗各县的史地沿革、地理气候、社会行政、人口户籍、农牧业生产、垦荒活动、粮食供销、水资源利用及纠纷、薪柴消费、植树造林、自然灾荒、各种生产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均有涵盖。其文本形式包括行政文书、民事奏呈、调查报告、各种统计报表以及手绘地图等原始资料,较之古籍纯文字史料更具形象性、系统性和客观性,较全面地反映了民国时期和阗社会的发展状况,客观上为研究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现实的社会人文参照系。遗憾的是这些档案基本为民国27年至38年(1938 1949年)的原始资料,据《新疆和阗县一般地图志》记载,其前的文献资料于民国22年(1933年)毁于战乱,①给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阗地区生态环境演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代至民国时期农业开发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生态环境的影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