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美国)(Mortimer J.Adler)莫提默·J.艾德勒  页数:466  译者:安佳,李业慧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既可以看成一部哲学导论,也可以看成一位活跃的哲学教育家就其精选的哲学议题所做的发人深省的论述。  当代还没有哪位哲学家像莫提默·J.艾德勒那样,在促进哲学思考和普及哲学知识方面获得如此成功。本书52章的内容是根据艾德勒教授为经典电视系列片《大观念》所撰写的手稿编成的。  艾德勒的名字一直与“大观念”和《经典名著》联系在一起,正是艾德勒首先意识到,形成西方文明思想核心的启示只是有限的一些大观念,这也是《经典名著》的基调。  艾德勒博士领导哲学研究所多名研究人员历时八年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位活跃的哲学教育家就其精选的哲学命题所做的发人深省的论述,也可看成是一部哲学导论。本书改编自莫提默·J.艾德勒教授为美国经典电视系列节目所作的讲座,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对话和互动。艾德勒的一大贡献是将西方文明的核心用103个大观念加以概括,并使之成为我们理解西方经典著作的钥匙。本书旨在教给大家如何思索并切实掌握这些大观念。

作者简介

莫提默·J.艾德勒(Mortimer J.Adler,1902-2001)在美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一直致力于倡导阅读“经典著作”作为教育的范式,发起过“普通教育运动”来促进教育改革,还对《不列颠百科全书》进行了革新。艾德勒博士著作等身,编辑著作上百种,撰写著作60多种,涵盖原创性的哲学论述和像《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的大众畅销读物。

书籍目录

序言鸣谢关于作者作者导论01.如何思考真理02.如何思考看法03.知识与看法的区别04.看法与人类自由05.看法与多数法则06.如何思考人07.人与人之间有多大区别?08.达尔文的人类起源论09.答达尔文10.人的独特性11.如何思考情绪12.如何思考爱13.友爱:与性无涉的世界14.性爱15.爱的道德16.如何思考善恶17.如何思考美18.如何思考自由19.如何思考学习20.年轻是学习的障碍21.如何阅读一本书22.如何交谈23.如何看电视24.如何思考艺术25.诸种艺术门类26.美的艺术27.艺术之善28.如何思考正义29.如何思考惩罚30.如何思考语言31.如何思考工作32.工作、玩耍和休闲33.各种工作的尊严34.劳逸结合35.工作、休闲和通识教育36.如何思考法律37.各种法律38.法律的制定39.法律的正义40.如何思考政府41.政府的本质42.政府的权力43.理想政体44.如何思考民主45.如何思考变化46.如何思考进步47.如何思考战争与和平48.如何思考哲学49.哲学如何与科学和宗教区别开来50.有待探究的哲学问题51.哲学能进步吗?52.如何思考上帝实录:本书是如何成书的?

章节摘录

  01.如何思考真理  今天我们谈谈真理这一观念。就像在我们看来,美与艺术相关,善与人们的性格和行为相关,真理也与我们对知识的追求,与人们在科学、哲学和宗教上的求知努力相关。所有诚恳而认真的努力都包含了对真理的追求。  我敢肯定,你听过有人这样说:“我想知道事情的实情。”我想知道,你有没有转而想想“知道实情”这种说法有多累赘。因为在人们心里,“想知道”这个词的准确含义就是知道他努力去了解客观对象的实情。显而易见的是——不是吗?——“伪知识”是不成立的。伪知识算不得知识,而“真知”则是冗词。想知道,就是去了解真相。那些怀疑人的认知能力的人其实是在怀疑他自己掌握事情真相的能力。  怀疑主义只是人们探寻真理问题时所取的一种态度。当然还有其他种种态度。请允许我为你概括人们在探究真理时所持的一些基本的反对态度。第一种态度是我刚刚提到的怀疑主义。怀疑主义者认为,没有什么真伪,万物都同样是真,同样是伪。我们不可能知道哪是真,哪是伪,我们只是无知,或不知道真相。  那些认为人类能够探索,能够成功地探索,能够渐渐了解事情真相的人持相反的意见。我可以读几段弗洛伊德针对怀疑派发表的言论作为例子。弗洛伊德谈到怀疑论调或怀疑主义是一种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认为压根儿就没有真理这样一种东西,或者真理只是我们自身的需求或欲望的产物。他们独断地认为我们所取的意见毫无用处。它们同属真或同属伪。人们无权指责他人的过错。弗洛伊德对此评论道:“如果这真是我们相信的那种无关紧要的事情,那么,我们用硬纸板或石头建造桥梁,或者给病人注射十分之一克吗啡而不是百分之一克吗啡,或者把催泪瓦斯代替乙醚作麻醉剂,就没有什么不同;但知识的无政府主义者本身”——弗洛伊德在这里把怀疑论者称作知识的无政府主义者——“绝不会接受对其理论的这种实际运用”。  对真理的另一种态度是相对主义。根据相对主义的观点,一些事情对你来说是真的,对我来说却是假的,对我而言是真的,对你而言却是假的,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或某一种文化下,曾经是真的东西可能不再是真的。针对这种就个人或文化来说的相对主义真理观,还有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相对的。真理对所有人来说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一贯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还有一种实用主义的真理观,这种观点认为,真理是由那些能在行动中导致实际成果的观念或思想构成的,真理是由能够发挥作用的事物构成的。真理是按我们的思想方法来运作的事物。实用主义真理观强调行动和实际成果就是对真理的度量;也有一些人说,这类行动或经验的实际检验使人们完全不需要掌握真理。  于是,问题就来了,这些基本上对立的真理观提出了我刚刚给你概述的问题,这些问题说易则易,说难则难。人们常常把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混为一谈。一个问题是:“何谓真理?”这个问题是要对真理下定义。另一个问题——听起来就颇为不同——不是问:“何谓真理?”而是问:“在特定情境下什么是真的?”或者“什么是真的?”这个问题要求我们说出这个陈述是真或者那个表述是假,要我们说出一个标准或规范,我们可以凭借此标准或规范来判断给出的陈述是真是假。  真理的定义  两个问题中较轻松或起码较容易回答的问题是“何谓真理?”这个问题大概是彼拉多(Pontius Pilate)问的,但他却不指望能得到答案。但是,如果他希望得到答案,他可以等待,因为他并不需要等太久。而另一个问题则是个难题,是个较难回答的问题,即“什么是真的?”这个问题是问我们如何判断某事某物是真是假。  我想先探讨那个容易的问题,即为“真理”下定义,问题是:“何谓真理,或何谓真理本身?”然后,我们从易到难,解决我们如何知道某个陈述是真是假的问题。最后如果还有时间的话,我想简要讨论一下真理的相对性和易变性。  你们对何谓真理都有一个清晰的看法。我告诉你们,你们是因为记得说真话和假话的区别而有此认识。我们每个人都说过假话。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如何说假话。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真话和假话的不同。我们知道,如果我们说情况是怎样,而到时候情况并非如此,或者说情况不是怎样而到时候却是这样,我们就是在说假话。用是来代替不是,或者用不是来代替是,就是在说假话。乔赛亚·罗伊斯把说谎者界定为“故意误置他的本体谓项的人”,道理就在这里。据此你就能明白,说假话就是人言不由衷。  当某人在法庭上宣誓他所说的全是实话,毫无半点虚言时,他是在宣誓如实道出他所认为的实情,他所想的和他所说的,无半点不一致。这一点儿也不意味着当某人说出真话时,必然可以得出结论,他所认为的真相的确为真。因为某人“如实”所说的可能是弄错了;他可能以为他知道什么,而他其实并不知道。但我希望你想想这个问题:一个人如果不是最低限度地认为他知道某事是真的,即他了解真相,他会故意撒谎吗?如果他认为自己不了解真相,他还能撒谎吗?对怀疑论者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好问题。  那么,除了与撒谎相反的实话实说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真理,这种真理存在于人们的交往当中。某人和另一个人交谈,语词在他们中来来去去,他们使用的语词和他们所想的可能是同一个意思。或者,有时候他们的交流不成功,可能他们说的是一回事,心中想的却是另一回事。  我们说,真理是基于两者之间的,有一种真理是认识的真理,还有一种真理是交流的真理,即人们用语词把他们的想法传递给他人。通过他们使用的语言,使用双方所指一致的语言,交流才具有了真实性。请注意,一个人的所想与另一个的所想相符,就如同在第一种情况下,一个人所认为的与他所说的相符。但是,如果存在这样的一致,你就能说他们的交流是真实的吗?  实话实说和人们交流的真实性这两种思考给我们出了难题,它使我们陈述某事属实或不属实时,对界定表述的真实性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也许,我应该扼要地重复一下我刚刚说过的话,以引起你对这一问题的注意,切实理解我们已经注意到的这些普通观点。请记住,说真话,或者为了说出真话,我们必须做到我们的谈话、我们的言语和我们的思想保持一致。我们的言语和我们的思想相符或一致时,我们就是说真话。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用语方面,当彼此心领神会时,就是真实可信的。某人心中的想法就与另一位的想法不约而同。剩下的问题是,什么是第三种情况、也是困难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想法本身与现实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间是相互一致的。如果想法与现实之间存在这种一致,那么,心灵就洞悉了它试图了解或理解的这个世界的真相。  关于真理的易题  我认为,把真理界定为心灵与现实之间的一致,在欧洲思想中会得到普遍的赞同。我很乐意从古代、中世纪和现代的伟大作家那儿摘取若干语录念给你听,看看这些伟大作家在把真理定义为思想与现实的一致时,如何异口同声。  我从柏拉图开始,在某种意义上,柏拉图是欧洲思想的先驱。柏拉图说“一个伪命题”,即一个伪陈述,“就是判断一个存在的事物不存在,或者一个不存在的事物存在。”亚里士多德对此稍加补充,现在请仔细听这第二个表述。亚里士多德说:“说存在者不存在,或者不存在者存在的人为假;另一方面,说存在者存在和不存在者不存在的人则为真。因为说事物存在或不存在的人,就是以其为真实或者以其为虚假。”再想想,这就回到了乔赛亚·罗伊斯的评论“说谎者是故意误置他的本体谓项的人”;还有阿奎那,他也基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一个简单句说道:人类思想中的真理是建筑在与现实相一致的人的心灵之上的。  到了现代,我们看到了约翰·洛克的说法:“虽然我们的文字只表示观念,但是,我们既然要用文字来表示事物,而文字所表示的人心中的观念如果不与事物的实在性相契合,那么,文字虽形成了命题,而其所包含的真理仍然是口头上的。”  20世纪,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非常关注真理论。事实上,他写了一部著作,书名就叫《真理的意义》。在我们看来,他把一生的美好时光都致力于对真理问题的思考。詹姆斯——顺便说一下,他还是一位重要的实用主义者,提出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借助实用主义的观点,即一个成功运用的观念就是真理的标记,告诫他的批评者,这并不是什么对真理本质的新定义。请注意,观念的运用是其为真理的标记;这不是一个新定义,而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它意思是说观念的真理在于观念与现实的一致性,观念与现实不一致,就意味着虚假。詹姆斯继续说道:“实用主义者和唯理智论者双方都接受这一定义,视为理所当然。”但他还指出,真理论是始于而不是终于与现实的一致性,许多问题仍然存在。  几个世纪来,那些对真理之本质怀有截然不同信念的哲学家们,他们达成一致的程度是值得注意的事实。这种一致的确值得注意。你可能会问:“那么,关于真理,还会有什么问题留待我们思索呢?”如果他们在此问题上意见的确一致,令他们如此不安和关心的真理问题到底是什么?在真理问题上,哲学家们争吵不休的并非什么是真理,而是什么是真实的?他们关心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辨别正在讨论的事物是真是假?而这是一个难题。

媒体关注与评论

  艾德勒是“美国一流的哲学家”。  ——《时代》杂志  艾德勒热衷于把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并作准确阐述。他以谈话方式,引浅显的英语散文和日常事例,来探讨最艰深的智力难题。如果像艾德勒所说,老师的工作是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本书堪当读者的良师。它既会唤起读者沉睡的才智,也会挑战读者活跃的思想。  ——克里斯·尼尔森 马里兰州圣约翰学院院长  艾德勒的洞见再次掠过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云山雾罩的主张,对大观念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的持久价值提供了尽可能最清晰的描述。  ——密尔顿·J.罗森伯格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

编辑推荐

  大观念反映了人类思想的共通性和连续性 每一个观念都是一独特的思想历险,每一个观念依然是一个未尽题旨  ◎艾德勒是“美国一流的哲学家”。  《时代》杂志  ◎艾德勒热衷于把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并作准确阐述。他以谈话方式,引浅显的英语散文和日常事例,来探讨最艰深的智力难题。如果像艾德勒所说,老师的工作是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大观念:如何思考西方思想的基本主题》堪当读者的良师。它既会唤起读者沉睡的才智,也会挑战读者活跃的思想。  克里斯?尼尔森马里兰州圣约翰学院院长  ◎艾德勒的洞见再次掠过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云山雾罩的主张,对大观念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的持久价值提供了尽可能最清晰的描述。  密尔顿?J.罗森伯格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观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艾德勒的大名可能很多人是从他那本风靡世界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知道的,这本书虽然很经典,但对艾德勒来说,可能对大观念的研究和传播才是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所在。你会从这本书中发现,原来被很多人认为枯燥无味的哲学命题也可以讲得这么有趣而且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对于了解西方哲学的重大观念很有帮助!毕竟是西方人写的!国学大师们很多都误读了西方经典!
  •   经典作品,很满意。可以了解西方思想的大体思路
  •   对了解国外的思维观念很有帮助。
  •   论述清晰,哲学是让人知道方向的。
  •   是对哲学话题的讨论
  •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已经看了一部分,觉得还是很受启发的。细细品味平常说的那些名词,让思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很好!
  •   由此可知美国为什么发展的如此**,相比之下,嗨。。。。。
  •   很值得读。
    关键是给你一些思考的“引子”。
    看书是让别人在你的脑海里遨游,思考是自己游。
    纯文字,排版看起来有点累,要有心境时详细读。
  •   适合休闲式阅读,轻松。
  •   专业,是我喜欢的书。
  •   很精辟,如果想要探索人生的大问题,此书必读。只是觉得排版不甚好,读起来有点累。
  •   就是有点褶皱。估计是这种书买的人很少吧。。
  •   挺好的!所以又买了一本送给家人~
  •   能够提高思辩能力,是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   内容浅显易懂,纸张也不错
  •   几千年的悲惨历史,在于我们没有一种好的生活理念,而这在于我们没有哲学家,也就没有一种从哲学而来的生活的方法。那些把哲学作为一种专业,为了哲学的人,是不理解哲学。从苏格拉底,到海德格尔,他们的哲学,都是为了生活的。即使他们的哲学让人看起来晦涩难懂。但是,有人把他们的晦涩的思想翻译成了生活的理念,《大观念》就是这种著作。
  •   值得一读的学术著作。
  •   外文翻译过来,中文读着有些别扭
  •   可以拿来仔细读读
  •   有点空洞,可能我的哲学造诣不够吧,而且全书以访谈的形式形成,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形式
  •   太随意,没有下功夫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