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的行走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管兴平  页数:244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当前20世纪中国都市小说研究之中,我认为还存在着许多的薄弱环节。总体来看,许多概念没有得到及时清理,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研究理论预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研究模式也大多没有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尽管城市在发展,大量优秀的都市小说也在不断涌现,但是总体的研究态势并不乐观。  管兴平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最终形成理论专著,应该是都市文学研究新的一支吧。作为博士论文,以新感觉派和“身体写作”的比较研究为切入口,所论及的问题是很有学术价值的。此次他寄来修改后的论文,即将交付出版社之际,让我写篇序言,便触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作为他的博士生导师,我也有责任说点什么。  首先,此专著的视点较新,用20世纪两个时段的比较来考察都市小说的现代性衍变,其选题的意义是很重要的。现代性问题的发生和蜕变离不开都市的生活环境,资本的发展也展示了充分的现代性活力。其对现代性理路的延续思考对我们考察今天的中国社会均有诸多益处,也就是说,对照日益资本化的中国社会,西方的理论问题成为观察中国问题方式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将20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进行比较,显示出的是跨越当代与现代之分的理论勇气以及大胆的推理论证。专著中运用了“复现”、“回归”这样一些字眼,结合作品分析来看,我以为是恰当适合的。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我感到作者不仅能够从理论的高度来审视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同时,也能够从大量的微观现象中提升出理论的概念,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分析,显示出较好的研究能力。

内容概要

  《都市里的行走》以社会为经,以审美为纬,以人性为中心,以文化批判为旨归,构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研究体系。在对西方经验和东方经验的概括和分析当中,结合了大量的作品解读,使得著作具有相当的可读性。在对“身体写作”这一概念的分析之中,明确显示出颠覆传统看法的价值理念,通过现象学分析这一理论工具,使得“身体研究”成为文化和文学关注的重要现象……

书籍目录

序丁帆/001绪论/001第一节 都市文学的概念和都市文学的现代登场/001第二节 新感觉派和“身体写作”研究的理论预设/011第一章 复现与回流/023第一节 体制松动与资本发展的重新出现:社会意义/024第二节 文化和都市/043第三节 文学空间的变化:场的生成及变形/06第二章 现代性的体验/076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递嬗/076第二节 西方经验的渗透及回应/089第三节 东方经验的缺失与重建/103第四节 语言的家族相似性/117第三章 狂欢与迷失/131第一节 对“人”的理解/131第二节 迷失的人性/150第三节 都市人/167第四章 清醒与痛苦/184第一节 现代困境/184第二节 言说的自由与限度/197第三节 批判的新维度:身体的政治/209第四节 共同体及终极追寻/223参考文献/235后记/244

章节摘录

  从都市文学的现代性表述到它的现代登场,实际上表明了对问题的反思和对应策略。都市文学的现代性不仅在于观察角度的变化,而且在于对它所具内涵的实质的理解。从源头来看都市文学是可以理解的,对都市文学的现代还原不仅表达出一种现代意识,而且也显现出一种后来都市文学发展的生成因素。同时由于现代性问题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思想基因,对于都市文学的理解也就不仅局限于文学本身,也有对它的思想内涵的考虑了。以上提出的是关于都市文学理论预设的现代性,后现代和“现代”的理论问题。必须说明的是,对“现代”理念的阐发结合在了论文各章的分析之中。  由于现代性问题往往是以社会观察和研究为出发点,对20世纪都市文学的研究因此纳入了社会学的观察视角。对它的研究可从社会模态和运用形态来看。运用西方先进的社会学理论来对文学进行研究已有许多的成果出现,但是还很不够,就笔者所见,在对都市文学的研究之中还没有看见很成熟的成果。预设运用当前的西方社会学的理论,一个根本的前提是排斥庸俗的、机械的社会学的理论,对反映论这一方法所取的既不是完全摒弃也不是全盘接受。我们注意到,在当代文学一段时期之中,运用反映论来解说文学已经相当普遍,近些年来又对此完全加以排除,这些都不是客观的研究态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都市里的行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