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机大臣陈布雷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者圣  页数:4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杨者圣民国人物系列之一。陈布雷是民国史上一个极具个性、神秘性和争议性的人物。作者在大量参考第一手资料,包括相关人员的日记、回忆录、报刊记载等,特别是在缜密探索陈布雷人生59年心路历程的基础上,以陈布雷一生的轨迹为主线,以他的书生气质和身上背负的忠、孝作为解读他的密码,以流畅的文笔记述了陈布雷从出生、求学、办报,到进入蒋幕,走上政坛,直至自绝于人寰的一生,揭示了一个旧中国知识分子被扭曲的灵魂,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党、蒋介石及其其他民国风云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全书夹叙夹议,处处可见精彩之笔,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并有多处令人信服的严密考证,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本书初版于1999年,引起很好的反响,为论者称为“杨者圣最为得意也最充满文采的人物传记”。此修订版面除全面订正文字外,更补充近五十幅珍贵图片。

作者简介

杨者圣,江苏海安人,数十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民国史。因其掌握资料准确、善于构建独特的历史人物形象、对民国历史的缜密思索,以及其作品中渗透的浓郁的民国情结,而成为既得到专业研究者认可、又受到普通读者欢迎的一位成绩卓著的民国人物传记作家。 
自1993年,杨者圣陆续出版了《特工王戴笠》、《未加冕的女王宋蔼龄》、《国民党教父陈果夫》、《胡宗南这个人》、《特工老板徐恩曾》、《国民党军机大臣陈布雷》、《和平将军张治中》、《国民党金融之父宋子文》八本传记,在海内外产生影响。后应熊向晖之约,依据熊向晖口述资料整理出版了《在胡宗南身边的十二年》和《随同蒋经国的西北之行》。这些著作均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市场反响,其中《特工王戴笠》更是销售20多万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生识字忧患始1  “说文解‘名’”1  “龙文”童子  “革命党”的惨痛失败  从“名落孙山”到“独占鳌头”  “不准革命”  “父母在,不远游”  “革命党”的假辫子第二章 从“布雷”到“畏垒”  面包布雷布鼓  沪上“布雷”鸣  被逐出《天铎报》  吃蹄膀,喝绍酒,“汝能否”  一段忧伤无奈的日子  “悲莫悲兮生别离”  重返“江湖”  “哪一个人也写不过陈布雷”第三章 客卿:半是清客,半是幕僚  一帧“玉照”:蒋总司令的“定情信物”  中共“谋略”:促成蒋、陈结合  南昌西花厅的“殿试”  “位不必高,禄不必厚”  文人的“御用”  “杭州的警察欺人太甚”  两难选择:“入朝”与“在野”  毕生最大的伤心事  菩萨都讲:“官不宜解”第四章 进入侍从室  “敌乎?友乎?”  蒋介石的“影子”  侍从室:“皇帝”的秘书处  “军机大臣”的广州之行  对蒋介石的一次“包装”第五章 从西安事变到庐山谈话会  西安事变的“漏网之鱼”  在“四大公馆”间搞平衡“外交”  “把蒋先生抱住,大家同哭一场”  溪口“礼部大臣”  一则历史的谎言  “这本书很有毛病”  “首辅”之争第一次与蒋“不合作”  讳莫如深的“心疾”  庐山讲演稿的真与伪第六章 南京汉口桂林重庆  “稳健派”与“低调俱乐部”  “主和派”眼中的“社稷之臣”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王家洲“危机一发”  “无事饮睡,竟不知是何生活也”  “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8000字雄文扫日、汪  “你可找陈布雷谈谈”  “知我者蒋公也”第七章 “侍秘二”  提督“东厂”  出色的经济情报头子  一个新寓言:“农夫和蛇”  只与德操相同的人交往  “别高兴得太早”  “暂时拖,将来打”  “可惜我不能陪你下海”  “委座没有说坏,就算是好”第八章 侍与从  愿作二号,不愿作一号  “当代最理想的幕僚长”  “煮酒论‘英雄”’  独树一帜的官邸派  国民党高干养成所  “我如嫁人的女子,难违夫子”  “政治,太肮脏了”  “家里面不谈政治”  “不够左,不够革命”第九章 国策顾问  撤销侍从室  “我们都是淡泊”  在旧政协期间大刮“翻案风”  荣任宣传作战的“参谋总长”  “不让这般人如此猖獗”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有点左倾也就算了”  保密局盯上了陈公馆第十章 “目睹耳闻,饱受刺激”  “今春以来”(一)  “今春以来”(二)  “入夏秋后”(一)  “人夏秋后”(二)3  九月的异常  油尽灯枯10月间第十一章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11月2日 一个不眠之夜  11月8日 决定最后命运的日子  11月10日 共进“最后的晚餐”  11月11日 一切都可以放下了  《杂记》:一篇“血泪遗言”  “杀手”是“战时体制纲领”  “自杀宣言”中绝口不提反共第十二章 “当代完人”  生命历程中的最后一天  “瓶之倾兮,惟垒之耻”  一切都还是那么放不下  肠断心枯,痛极痛极  “主任死了”  “完人”与罪人  死后疑案  死因新探:“心疾”  “盖棺”而未论定附:杨者圣和他的“民国人物系列”

章节摘录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地域文化层面上继续进行一番考察,或许就会发现陈布雷身上潜藏着的另一种人格遗传密码。陈布雷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慈溪”之名,源于后汉儒生董黯。在中国,对于“董黯”这两个字,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的。但是,如果提到“董仲舒”这三个字,那简直就是如雷贯耳了(就是那个鼓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杀手)。无名鼠辈董黯就是这个大名鼎鼎的董仲舒的第六代孙。据说,董黯为了奉养其母,常于溪中汲水。就是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到了一班儒家文人的嘴里,简直就被吹上了天,董黯被捧为事母至孝的大孝子。在中国,有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说法,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所谓“明星效应”吧。董大孝子声名远播,连带着他汲水奉母的小溪也有了“慈孝”的美名,一下子声名大噪起来。从此,中国就有了“慈溪”一说。说起来,董大孝子的这点小把戏,简直是不值一哂,不但比起二十四孝图的大手笔,要蹩脚得多;就是比起一般孝廉的功夫,也要大为逊色。追根溯源,寻根问祖,如果不是靠了老祖宗董仲舒的一点老面子,谁会去尿他的那一壶?不过,事情要从两方面看,尊老敬贤,孝顺长辈,毕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况且,中国的老百姓都是至淳至朴的,人人都用建设性的目光去理解、接受董黯的孝行,正所谓“闻其风,汲其流”,千古以来,慈溪地境也就逐渐形成了慈孝、醇厚的乡风、民俗。从这个意义上说,董黯与“慈溪”也不无微功。用余秋雨先生的话说,或许这就叫做“神秘的人格传递”吧。可以想见,民国时期第一流的政论家、一生视孝悌忠信等儒家伦理如生命的陈布雷,之所以如此,大概与慈溪地境所蕴藏的这种深远悠长的人文地理背景不无关系!慈溪濒临杭州湾,由姚江可直达宁波,西距杭州仅百余公里,隔海与上海相望,襟江带海,海道通达,交通便利,得风气之先,向来是沿海贸易和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故浙东民性通脱,素善经商,行贩坐贾遍及全国乃至海外各地。近代以来,浙东商帮不但实力雄厚,称雄商界,而且成为江浙财团的扛鼎人物,其影响之大,被孙中山先生称为“首屈一指”。受这种强劲的“下海”风潮的影响,浙东地域的陈姓家族大都弃农经商,也就不足为奇了。陈布雷的先世也是一个标准的耕读之家,至祖父陈克介时,开始打破传统,以一行商往来于浙赣间,从而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过程,归里后即开始经营钱庄与典当业。晚年,陈克介以其盈余渐丰,重新回归亦耕亦读的家族传统,买田置产,督耕兴学,并分其产业之半,约有百亩左右,兴办陈氏义庄、义学,用以救济、扶助族中孤贫。陈克介生有三子,长子早亡,遗有一男,名训正,是为长房长孙;次子亦早亡,无后;三子陈依仁,即陈布雷生父。陈依仁后将陈布雷过继为次兄之后,但次嫂隔月又亡,故陈布雷仍与陈依仁一家归住一起。陈克介退老故里,躬自经纪所创之义庄、义学及族里其他公益诸务,又为三房析产。陈克介认为长房长孙陈训正好学不倦,当使就傅上进,而命三子陈依仁住在家里,子承父业,继续管理族里公益事务。故陈克介去世后,陈依仁“继志述事”,致力于族中公益事务,救恤孤贫,并改义塾为鸡山村校,在族中颇孚众望。陈氏家族中这种关心社会底层人的生活,有怜恤心理,同情弱者,重视社会评价的仁义传统,对陈布雷平民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陈依仁生七子七女,陈布雷为长子,诸弟妹中以后多为大学教授或技术专家,也有与陈布雷同道者,一个先后做到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辑及社长等职,一个做到国民党中央社采访部主任等职,都在国民党新闻界颇有名声。在陈氏兄弟崛起的旅程中,起先驱作用的,既不是陈依仁,也不是陈布雷,而是长房长孙陈训正。陈训正字屺怀、无邪,号天婴子、圮卫人、樱宁老人、句阳伯子等。以他拥有这么多别出心裁、耸人听闻的字与号,我们就可以揣测: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价值观念中,此人大抵是一个异数。陈屺怀生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长陈布雷18岁。按照长房为正、长子为尊的宗法传统,陈布雷呼陈屺怀为大哥。对于小弟陈布雷来说,这位大哥对他的未来影响,无论怎么形容,都不算过分。“龙文”童子陈布雷5岁时,开始读书了。这位未来的民国第一流政论家、国民党的“文章机器”、蒋介石的铁笔圣手,从此与古老而又神奇的方块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陈布雷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陈依仁。在老父严而又严的督促下,到这一年的年底,陈布雷日识30字,以一个五龄童的智商来说,这样的启蒙速度,简直可以说是连蹦带跳了。

编辑推荐

《国民党军机大臣陈布雷》:杨者圣民国人物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民党军机大臣陈布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读罢《国民党军机大臣陈布雷》(杨者圣著),感觉是深深的沉重与扼腕叹息。由蒋介石手书“万代完人”以挽的布雷先生究竟是如何一个人,在我脑海中稍微清晰起来。
    陈布雷是民国史上一位极具个性、神秘性和争议性的人物。早年,他以”迷津唤不醒,请作布雷鸣”的如椓之笔,投入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横扫千军如卷席。中年,他步入蒋幕,充任蒋介石的文胆及“军机大臣”,形成笔杆子和枪杆子的结合,在民国政坛上演习出一连串“贤相”式的故事。
    布雷先生是中国旧知识分子杰出代表与缩影,他所接受的是君主和君权思想,后来又成为资产阶级革命鼓与呼的一直名笔。到了抗战后期,国民党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军事败退,朝野一致声讨。 危局下,陈还要顺乘蒋意,报力以一支秃笔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弯曲是非,粉饰现实。其言不由衷之苦与内心之扭曲,灵与肉,做人与做文的苦恼局外人实在难以体会。
    作为民国时期国内第一流政论家,陈布雷时时不忘重理旧业,对新闻界的朋友,随时鼓励不要离开自己的岗位。他内心怀念着独立与自由的记者生活。但是在中国人心目当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成就,完全看他在政府中所担任的职位而定。学而优则仕,努力求取学问,目的在于获得一份具有相当权利的职位。
    陈布雷在国民党内,确是一个特立独行、卓而不群的人物,一个“群而不党”的古之君子。事实上,蒋、陈能够长期合作,从根本上来说,源于他们气质上的类似,源于对中国封建文化的认同。一个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思想,一个具有浓厚的忠君报主意识,据此奠定了蒋、陈20年合作的思想气质与感情基础,是两个“封建遗民”的结合。陈布雷任蒋机密幕僚20年,始终得到最高当局信任,完全是他人格修养和工作态度的结果,他只知工作,不知休息,更不知娱乐。蒋氏未就寝前,陈不肯就寝;蒋已起身,陈亦必起床,其对总裁之忠忱爱护,服从体贴,无人能与之相比
    陈有一句名言:“我如嫁人之女子,难违夫子”,把自己类比嫁给蒋的女子。他与此同时,他又以“为一个不懂文字而又刚愎任性的主子下文章,真是莫大的痛苦!”“余今日作文,不能自作主张,我的躯壳灵魂,已与他人一体。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于此哉?”为痛苦。这简直是他灵魂的呼号!而蒋在陈自杀前两天的会上公然斥责陈时,慌不择言:“跟随我二十年,是不是腻了,想改换门庭,换个新主子,一个比我更像样的主子!”蒋自称“主子”公开将陈布雷称为奴才,这是蒋透彻地挑明他与陈布雷的关系实质。所谓“布雷先生“等等,都是一派谎言。他最后指责陈“书生误国,看错了人”,简直是崇祯皇帝在血书中所写的那句话“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其实,陈布雷对蒋的信仰与迷信,说到底,并非建立在蒋的个人品质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蒋的权力基础上。他只是走了一条充当帝王军师或幕僚的道路,凭借帝王的赏识而一步登天,为了借助蒋的天下唯此惟大的“君权”,登堂入室,攀缘峰层,坐运中枢,持国权柄,进而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抱负。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岂知“相权”的提高,就是对“君权”的侵削。陈布雷享誉朝野的清流派作风,亦让蒋介石感到一种政治上的不安。留着一个众望所归的“首辅”,而自己又没有**的声誉可笼罩一切,这事蒋绝对不能容忍的,故“当代完人”是否蒋的真实评价,而只是官样文章都不一定!
    无论陈布雷是怎样的死因,我想都是一个复合的因素。他想通过“皇帝”和私人秘书的特殊地位,以三寸不烂之舌“为帝者师”以实现“为天地主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平生抱负,同时还希翼能保持一种独立的人格,遇到蒋这样的封建君王只能是“此路不通”!
    为人莫为臣,为臣终为奴。陈对蒋形成了那种奴仆式的依附关系。而蒋对陈也很自然形成了一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爱之则生,恨之则死的主奴关系。陈德生沉荣辱与生死存亡,都拽在蒋的手心里。陈一生都处于矛盾中:君权与民权的矛盾,传统与叛逆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格与角色的矛盾,被塑造成了一个分裂的人格、扭曲的心理。一个孤寂的灵魂。
    陈布雷固然具有张子居和诸葛亮的两种性格:“成功不必在我”,功成不居,能超然物外;谨小慎微,忠心耿耿;真真发扬了中国“士”的精神。可他毕竟并非出生于有政治素养的家庭,最后落得不幸选择自杀之方式淹没于政治的黑暗纷争中,何其哀呼!
  •   写的很好,通过陈布雷一生的沉浮让我对民国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不错
  •   杨者圣老师的书值得一看,我买了一套八本
  •   内容充实,文笔流畅。
  •   突然对陈布雷着了迷,买来一读
  •   这本书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读起来很有意思。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坎坷遭遇的描写,入木三分!
  •   这本书吧,不是那么直白,许多地方有些看不懂,引用的古文比较多些,呵呵,书的质量还不错!
  •   王寇思想太重!

    挺共蔑国,扬毛抑蒋意味太浓了。
  •   需要耐心,读这本书
  •   陈布雷的才华用在写稿上是优秀级,用在政治上就力不从心同时心智矛盾不堪,从政者不可犹豫或有所谓的道德,心智要求非常高,陈布雷自杀的根源在于其无法摆脱心智矛盾的痛苦,这本书对这方面的描写很生动,堪称一本知识分子从政的镜子。
  •   民国有很多牛逼的人,陈伯雷就是其中之一,本书作者处处带着政治立场来评价陈,以党的御用文人身份评价国民党的御用文人,观点值得商榷,而且文采实在不敢恭维。要想了解陈布雷,直接去看其日记即可。
  •   陈布雷的才华让人羡慕,他的人品同样令人敬仰,而最终的结局却让人唏嘘。本书对陈成长轨迹、心路历程的描述刻画相当成功。文笔没得说,一如既往杨者圣风格,写一个人,同时带出一个时代。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