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郭忠华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的结构合理。它不仅非常全面,而且还以一种非常有效和准确的方式反映了我的思想。我谨对忠华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以他的作品为基础,我再提出如下四点补充:第一,关于经典思想家。我早年除了感兴趣于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外,西美尔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思想家之一。后者还使我对欧文·戈夫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使我将宏观社会研究与微观社会研究结合在一起。第二,关于社会变迁理论,我深受莱维一施特劳斯的影响,尤其是其有关书写与文明、历史的“发明”和社会权力的创建等观点的影响。我后来把这些观点用于分析民族一国家。第三,关于“全球化”,本书应当给予它更加突出的地位,我相信我是首个广泛使用这一概念的人之一。第四,20世纪70、80年代我所提出的各种理论,是我后来写作《第三条道路》(包括有关自我认同和个人生活的著作)等政治著作的背景。在因特网之前,通讯(communication)和反思性就已经得到了发展。在我看来,它们已经预示了因特网将要催生的世界。

内容概要

  《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吉登斯思想地形图》的结构合理。它不仅非常全面,而且还以一种非常有效和准确的方式反映了我的思想。我谨对忠华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以他的作品为基础,我再提出如下四点补充:  第一,关于经典思想家。我早年除了感兴趣于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外,西美尔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思想家之一。后者还使我对欧文·戈夫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使我将宏观社会研究与微观社会研究结合在一起。  第二,关于社会变迁理论,我深受莱维一施特劳斯的影响,尤其是其有关书写与文明、历史的“发明”和社会权力的创建等观点的影响。我后来把这些观点用于分析民族一国家。  第三,关于“全球化”,《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吉登斯思想地形图》应当给予它更加突出的地位,我相信我是首个广泛使用这一概念的人之一。  第四,20世纪70、80年代我所提出的各种理论,是我后来写作《第三条道路》(包括有关自我认同和个人生活的著作)等政治著作的背景。在因特网之前,通讯(communication)和反思性就已经得到了发展。在我看来,它们已经预示了因特网将要催生的世界。

书籍目录

序言致谢书名缩略表本书图表目录导论第一章 人类创造历史第一节 马克思的阐释1.创造历史的分析模式2.世界历史与无产阶级第二节 其他学派的分析1.历史制度主义2.理性选择学派3.后现代主义第三节 吉登斯的再思考1.创造历史的起点2.创造历史的模式3.创造历史的结果第四节 总体评价本章小结附录人类如何创造历史?——吉登斯与郭忠华的谈话录之一第二章 结构化理论第一节 社会学方法的反思1.结构主义2.功能主义3.解释社会学第二节 结构化理论的建立1.行动者的心理构成2.时间和空间中的行动3.社会体系的结构4.结构二重性第三节 结构化理论再思考本章小结附录结构化理论的知识基础——吉登斯与郭忠华的谈话录之二第三章 社会变迁理论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构1.对化约论的解构2.对进化论的解构3.对功能论的解构第二节 社会分析模式的建立1.对传统权力观的反思2.权力概念的解析3.社会分析模式的轮廓第三节 现代社会发展的问题1.现代社会研究的起点2.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质3.高度现代性的后果第四节 基本评价本章小结第四章 国家理论第一节 马克思国家学说批判1.基本轮廓2.吉登斯的评价第二节 国家分析模式的建立1.国家的视角2.国家的类型第三节 民族国家状况的分析1.权利与监控2.主权与暴力3.民族主义的双面性本章小结附录国家理论的当代反思——吉登斯与郭忠华的谈话录之三第五章 现代性理论第一节 古典现代性理论的清理1.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2.涂尔干的现代性思想3.韦伯的现代性思想第二节 吉登斯的现代性图景1.现代性的地位2.现代性的轮廓3.现代性的动力第三节 高度现代性社会的生活1.当代社会状况2.亲密关系状况本章小结附录经典思想家与现代性理论——吉登斯与郭忠华的谈话录之四第六章 未来社会理论第一节 传统意识形态的再认识1.保守主义2.社会主义3.社会民主主义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未来1.生活政治……跋贵族世界的平民生活

章节摘录

郭忠华:的确,我非常同意您的见解。“人类创造历史”看起来是二个简洁明了的论断,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理解它的含义实际上并非那么容易……吉登斯:非常复杂,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可以说我学术生涯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时间是要解释这一论断所包含的意思。“人类创造历史”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郭忠华:在我看来,这一简单论断后面至少隐含了如下四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历史”,即对历史涵义的理解;二是“人类”是谁?即对创造历史主体的理解;三是如何“创造”,即对创造历史方式的理解;四是更为隐匿一点的问题,但我认为它依然重要,即创造历史的背景,人类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历史的。让我们以对“历史”含义的探讨作为出发点吧。众所周知,马克思把黑格尔“倒转”过来,把生产力看作是贯穿历史的主线。马克思的这种观点您显然是不同意的,并且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社会的构成》等许多著作中进行了批判,认为这是生产力“化约化”和“进化论”的表现。那么,请问您对“历史”是作何理解的呢?吉登斯:我非常同意你对这一论断的解读,它的复杂性的确超乎我们想象的范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不好回答的问题,我只好从我现在所研究的某些主题的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但我想,我们必须把“历史”、“历史性”(historicity)和“反思性”(reflexivity)联系起来思考。历史表现为人类在时间中度过的过程,但历史性却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我在《社会的构成》、《现代性的后果》等著作中提出过这一概念,但后来在论述现代性的时候,我更倾向于使用反思性,反思性与历史性实际上有着类似的意思。历史性实际上是对历史的理解和形塑,即“应用历史来创造历史”的情形,这是现代性发展的突出特征。历史性说到底是要对历史的发展进程加以控制。

编辑推荐

《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吉登斯思想地形图》:政治与公共事务论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