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习俗

出版时间:2001-3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乡浏,李达 著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前言

福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八闽都会,自然风光优美宜人,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立福州文明史的开端。据昙石山等考古遗址发现,早在五千多年前,在今日闽江两岸就栖息着福州人的先祖,他们“以渔猎山伐为业”,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论是生生不息的闽越先民,还是千里跋涉迁徙而来的中原人,一代又一代,怀着希望,寻着梦想,筚路蓝缕,辛勤耕耘,不屈不挠,开拓进取,擎起了一片东南胜景,使福州以海滨邹鲁、文化名城而享誉神州大地。时光把岁月推向久远,时光的流水也沉积下许许多多难忘的记忆。一个城市找出几处有价值的人文景观并不难,但是要找出像福州这样拥有如此丰富而厚重的人文景观则不容易;一个城市找出一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并不难,但是要找出像福州这样有着深邃而博广的民俗文化体系则不容易;更重要的是,一个城市要找出她独特的、蕴涵丰厚的人文积淀并不难,但是要找出能延续到今天,不断传承、丰富、超越、创新的人文,则不容易,这就是福州民俗文化的价值。2001年5月,福建人民出版社组织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李乡浏、曾意丹、徐鹤苹、潘群等撰成“福州民俗文化丛书”一套八种出版。作者们用历史考证者和现实感受者的眼睛,考察历经数千年沧桑岁月的闽都,感觉民风,体味民情。用开阔酣畅的笔墨,呕心为文,大度而峻厉,本色而瑰奇。这种挖潜意识,绝不是出于一种廉价的恋旧情绪和一种狭隘的地域偏好,而是对闽都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开拓,一种审美意识中蕴含着历史意识的苏醒。民风与地理的辉映,历史与现实的呼应,自然与人文的交错,既是历史的泼墨,又是都市的写意。这无疑是造福福州人民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工程。该丛书出版之后,得到海内外福州人的普遍欢迎,一版再版,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福州一批经过数十年的跋涉与研究的民俗专家,在此基础上,又不断挖掘和复原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民俗,形成了许多的新资料、新成果。因而修编、扩容、再版呼之欲出。这次重编的“福州民俗文化丛书”,包括《福州习俗》、《福州老街》、《福州世家》、《福州地名》、《福州熟语》、《福州老行当》、《福州民间故事》、《福州地方神》等八种,宕开一笔,是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表达福州独特的民俗文化,再度填补都市记忆的空白。该丛书绝不是旧史料的堆集,它着眼当今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以历史文化名城数千年的文化与文明互相参照,建立起该丛书的时空坐标,以图文凸现历史悠久的闽都文化。编者的视角相当阔大,焦点十分清晰,多维的视线角度、沉淀的文化底蕴,将福州古朴的街巷、繁华的市井、独特的民居、醇美的风俗、奇异的掌故、悠远的遗迹、近代的建筑以及文化的传承都真实、直观地介绍给世人。编者对文字与图片的精益求精、掌故的入微研考,也用心良苦,既有客观史料的呈现,又有学术观点的阐发;既有内在的叙述张力,又有丰赡的感性细节,而且兼顾资料性与艺术性,使之成为可供欣赏、研究和收藏的丛书。

内容概要

《福州习俗(修订本)》真实地记录了福州人传统的思想意识与生活风貌,举凡生产生活、人际交往、婚丧喜庆、岁时节俗、信仰讳忌,都有翔实生动的记载和说明。这些东西用今人的眼光或科学的道理来审察,难免令人忍俊不禁。但这些真真确确在历史上曾长期风行。旧民俗的存在,除了说明前人思想文化的不成熟乃至幼稚之外,也还表现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借此我们可以窥见人类文明发展的曲折过程。如同我们不能嘲笑婴儿的幼稚一样,我们也不应鄙夷前人的天真。往事如烟隔世代。先人淳朴天真的思想、善良美好的愿望,的确令人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

李乡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著作有《中学诗文释汇》、《鲁迅作品答疑》、《中国现代作家笔名考释》、《文坛剪影》等20多种。与人合撰的有《福州掌故》、《三山览胜》、《福州乡土文化汇编》等。

书籍目录

序再版说明生活例习 习俗上的“禁”和“忌” 福州习俗喜讲“三” 福州人喜红忌日 写“火”字忌用正贴 行走觑路忌“路踢” 穿衣何以多禁忌 只讲“好”而忌讲“完” 晾衣挂裤要避目 大门加避路直冲 扫地忌由内扫外 大厅各房应均衡 大宅最忌无后门 院内栽花忌出墙 打标为记齐守约 桃花不能插花瓶 “不买一个枕头”释 庭院不栽夹竹桃 门悬仙人掌握图吉 风筝忌落他人屋 杨梅不得送亲家 鞭炮不能断断响 灶口多喜朝向西 夜间叫人不叫名 饭碗忌用筷子敲 猪舌卖音称“猪赚” 牛肉何以多忌食 燕窠结梁应保护 忌将扁担当柴烧 度绳门扇使篾箍 度绳岂能做“细索” 拾“字纸”和“字纸炉” 石压失物做标记 渔家作客不翻鱼 渔家鸭蛋讲“太平” 鲳鱼忌请亲家母婚嫁喜庆 从“六礼”衍生婚俗 男女当婚先“起帖” 三查六问选联姻 上盘礼和下盘礼 纳彩俗称为“答帖” 喜日要送“日子单” 洞房挂帐铺眠床 男家迎亲和接亲 从伴娘到男、女伴 男家亲迎新人来 外甥先来接新人 新人入门公婆避 新娘入门先坐厅 新娘出厅见公婆 婆婆加添“四季花” 伴娘喝彩下灶前 婚宴席上补见礼 婚宴席上茶三巡 婚宴全鱼留主人 新房要摆五子碟 洞房坐床和“合卺” 婚宴夕请“佳期酒” 客歌诗敲洞房门 婶母妗婆看嫁妆 洞房花烛亮天明 新娘试厨煮豆腐 亲戚朋友赠“花饼” 出阁之前先“试妆” 出门酒和回门酒 请回门和请简酌 新郎在岳家被“撮食” 元宵送灯盼添丁 嫁后过节不留宿 分娩期间食有忌 分娩三日才开奶 婴儿三旦“缚手关” 外婆“鸡米”挑头担 贺人添丁赠鸡面 三旦酒和满月酒 婴儿忌“称重讲肥” 婴儿多穿百衲衣 婴儿剃头分喜糕 婴儿择日抓周礼 祝儿健步“割脚筋” 外婆送来“状元灯” 牙牙学语先“领名” 婴儿穿戴绣“虎头” 乞拜神为寄儿女 做寿、禳寿和避寿 祝寿喜选“寿桃包” 生日吃碗“太平面” 做寿一起不能断 “送十”礼品要“十全”人际交往称谓绰号岁时节俗四季农务丧俗葬仪信仰俗例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大厅各房应均衡福州民居建筑,讲究大厅和各房的结构均衡。不论“四扇三”式、“六扇五”式、“八扇七”式,都形成中为厅、旁为房的建筑格局。如城内衣锦坊54号欧阳寿孙故居,木结构,四面风火墙,宅坐南面北,双重大门,正屋全宽12米,三间,中为厅,旁为房,进深13米,厅前天井宽9米,进深6米。像这样典型的民居,讲究的是以大厅为中心,左右为房,形成了“四扇三”式均衡建筑的布局。所谓“六扇五”,指大厅在中,左右各有两房并列,长乐沙京上李村清代书法家李兆珍的故居,便是一例。所谓“八扇七”,指大厅在中,左右各有三房并列,长乐鹤上村“九头马”民居群,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例证。正是大厅和左右各房并列,保持均衡的建筑结构,就不允许随意把横梁锯断,把房屋增高,这样不但破坏了整座宅院的形制,有违均衡,影响了安全,而且破坏了整体的建筑结构布局,是个大忌。民谚“卖厝没卖厅”,这指的是外人买了宅院的某房,仅限于在某房范围内生活,通道和大门可供使用,但大厅不许沾边。因为,大厅属于原来的主人,与买房户无关的。这也就是为了保持整座宅院的均衡。如果买房户住入,随意改变或更换了结构,就会被主人制止。如果把房扩大到廊沿,便引起格局的失调,也会被制止的。当然更不许占厅混堆杂物等。

后记

习俗,指的是民间的习惯和例俗。人在生活中会受到各种传统习惯和社会例俗的制约,以期循规蹈矩,接受生活准则和道德风范的陶冶。从讲礼貌到倡文明,从益教化到扬风尚,从增识见到知人事潜移默化,成为世代相传的启蒙教材。随着社会衍进和时代发展,生活现代化必然促进习俗的革故鼎新。此中既有继承,也有创新。我们撰写此书,根据搜集和积累的资料,定出若干有趣的话题,结合习俗的本貌和现状,进行简明讲释和扼要解说,既介绍传统习俗的原义及其衍变,又辨析当今习俗的误导和讹差。正本清源,移风易俗,让读者从中获取社会习俗和历史文化相关的知识。因为作为习俗的根本特点在于流行,而社会上出现的若干民俗时尚,往往此热未衰,彼热又起,并非常态。所谓“赶时髦”,从一种社会民俗和文化心理现象而言,好比“文化感冒”,诸如穿西装而为家长披麻戴孝,火葬场满地尽是被扔的红带之类,便是例证。“观民俗,知得失”,希冀这册小书有益于读者区分习俗问题的正误和是非,以期懂得筛选、淘汰、净化一切时俗及其流弊。这也许有益于读者的观察和思考,有益于文明建设。

编辑推荐

《福州习俗(修订本)》详细介绍了福州的习俗,福州是闽文化的发祥地,民间习俗独具特色,婚嫁喜庆、岁时节俗、生活习惯古风犹存。阐释福州民间习俗的本貌和现状,既介绍传统习俗的原义及其衍变,又辨析当今习俗中误导与讹差,既有史料价值,又极具可读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福州习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了解了很多福州民间习俗的风貌,老福州的生活习惯等等。
  •   买给妈妈的,我也跟着翻看了一下,了解老福州的习俗,很亲切。买过的人也评价说纸张不怎么好,因为是一套民俗民风的地方性书籍,出版的几率应该不太大,买来让妈妈高兴吧!
  •   对福州古有的习俗很多都消失了,这本书做了很好讲解。好
  •   很多习俗,即使是本地长大的年轻人也未必说得清来历,这样整理的工作很有意义。
  •   主要给我老婆看 呵呵...
  •   这本书把我们把日用而不知的事情都清楚的解释一遍,受益匪浅!
  •   不错,浓浓的福州味,留着慢慢读
  •   书皮脏了!这么办?
  •   典故也没有很清晰
  •   作为福州人必须了解的福州常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