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寻梅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政协杭州市西湖区委员会 编  页数:250  
Tag标签:无  

前言

  咏梅、话梅是中国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林和靖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陆游留下了“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旷世佳作;毛泽东的一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生动地刻画了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而范成大的《梅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梅花专著,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张磁的《玉照堂梅品》等咏梅名篇也流传至今。  唐宋以降,西湖周围逐渐形成了孤山、灵峰、西溪三大赏梅胜地。孤山梅花成名于唐代,始见于白居易的题咏,而北宋林和靖一段“梅妻鹤子”佳话更使孤山声名远播,西湖梅花成为高洁隐士的美好象征。南宋至今,孤山种梅、补梅活动承继千载,赏梅、咏梅风雅传统历久弥新。“灵峰探梅”始于清道光年间,文人墨客纷纷来此雅集宴饮、赋诗作画。《灵峰探梅图》、《灵峰补梅图》等名画就记录了当时的赏梅盛况。灵峰梅花几经兴衰、传承至今,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补充扩建后,灵峰探梅景区成为驰名中外的赏梅胜地。西溪梅花始盛于宋代,以福胜寺和沿辇道一线最富声名。明清之际,西溪梅花从法华山向河渚一带转移,赏梅路线由取山路变为取水路,曲水寻梅别有情趣。西溪梅花自清代中叶后逐渐沉寂,民国时期几近绝迹。迈入新世纪,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恢复梅竹山庄、西溪梅墅等赏梅景点,数万株梅花重归西溪故里,西溪梅花重现昔日胜景。

内容概要

  唐宋以降,西湖周围逐渐形成了孤山、灵峰、西溪三大赏梅胜地。孤山梅花成名于唐代,始见于白居易的题咏,而北宋林和靖一段“梅妻鹤子”佳话更使孤山声名远播,西湖梅花成为高洁隐士的美好象征。南宋至今,孤山种梅、补梅活动承继千载,赏梅、咏梅风雅传统历久弥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唐、宋、元代西湖寻梅/001第一节 白居易与西湖梅花/003第二节 北宋时期西湖寻梅/007一、隐逸林和靖/007二、风雅苏东坡/016第三节 南宋时期西湖寻梅/021一、王公贵族与梅花/022二、士大夫赏梅/029附一:梅花碑/038附二:《范村梅谱》/040附三:《梦粱录》卷一八之“花之品”梅花条/044第四节 元代西湖寻梅/046一、《梅花百咏》/047二、画家王冕与西湖梅花/051三、元代孤山的营建/056第二章 水清石瘦肌骨好,霜冷月明魂梦香——明末清初时期西湖寻梅/059第一节 明代杭州梅花的衰落与复兴/061一、灵峰梅之滥觞/061二、西溪梅的崛起/062三、孤山补梅/063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西湖梅花复兴的原因/064一、逃避现实的迫害/064二、追求个性的舒展/065三、居民致富的需要/067第三节 明末清初时期杭州的赏梅风尚/068一、孤山赏梅/068二、西山赏梅/077三、西溪赏梅/077四、赏花杂论/099第三章 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清代中后期及民国时期西湖寻梅/111第一节 清代中后期西湖寻梅/113一、西溪的山庄草堂与梅花/113二、西溪梅花的衰败/119三、清代中后期杭州人赏梅风尚/119四、灵峰探梅/121五、孤山补梅/124六、羽塔山馆有梅医——龚自珍/131七、愿与梅花过一生——彭玉麟/135八、苦铁道人梅知己——吴昌硕/141九、灵峰山下补梅翁——周庆云/149第二节 民国名人与西湖梅花/157一、朱自清灵峰探梅/159二、郭沫若与《孤山的梅花》/161三、许宝驹《西湖梅品》/168四、梅王阁主高野侯/170五、马一浮与梅花/173第四章 西湖新梅/179第一节 毛泽东与梅花/181第二节 灵峰探梅的再度恢复/185第三节 西溪梅花获得新生/187一、西溪湿地保护工程/187二、西溪梅花的恢复/191第五章 爱梅人访谈录/193第一节 灵峰探梅访胡巾/195一、为何要复兴灵峰梅花/196二、灵峰胜迹知多少(上)/199三、灵峰胜迹知多少(下)/204四、东方与西方.在何处汇合/206五、何谓“双梅争妍”/208六、绿萼仙子魅力何在/210七、深藏不露的盆梅/212八、灵峰真的一年四季都能赏梅吗/214九、一年一度,且为梅花醉一场/216第二节 西溪湿地访梅花/220一、西溪梅花惊艳之处在哪里/221二、西溪梅墅可有梦里风光/223三、梅竹山庄有怎样的梅花情结/226四、“西溪探梅节”到底能探到什么/229第三节 一代梅师陆九畴/233一、从艺道路/233二、艺术报国/235三、梅花品格/239第四节 “问讯风篁岭下梅”——访龙井护梅人戚邦友/241一、风篁岭/241二、宋广福院、辩才禅师与古梅/242三、龙井村民“小辫儿”戚邦友、慧森师父与古梅/245后记/249

章节摘录

  西泠桥边之苏小墓。今已焕然一新。离墓数十步外,有松风石塔、武松墓、鉴湖女侠墓、郑贞女墓在焉。庐舍庵已废,行宫改为西湖公园及图书馆。圣因寺本四大丛林之一,自火毁后,即其基改建为忠烈祠,诂经精舍亦改为六一祠矣。要之,光复以后,湖上建筑,日盛一日,山庄别墅.触目皆是,记不胜记。余近年拟作《明湖拾翠集》一书,举凡卅里湖中之新建筑.及其楹联匾额,地位主人,一一胪举,现正从事搜辑,假我时日.或能有成,兹不备录。  游船聚集处.即在湖滨公园之侧,除水月楼、兰言舫、四不像、板踏儿、小划船外,又有汽船。其法,用小划船一只,尾置一小机器,机声轧轧.驶行如飞,极乘风破浪之乐。即小划船亦改良旧式,上设布蓬以蔽阳光.旁施铜槛以便倚靠,中置小方桌,可以品茗对弈,虽仅能容四人膝.而风和日关,打桨湖中,远眺山光,近挹幽濑,此乐仙子不啻也。“撑摇儿”今呼为“板踏儿”,若搭船至公园,每客极少须铜元五六枚,遇令节,则倍之,小划船亦然。  孤山梅花.在前清时,为路人攀折殆尽。民国时,由工程局补种新树百余株.今已渐复旧观。山之麓有林社,为前清林迪臣太守之墓。太守官杭州府.有政声,西湖金沙港蚕桑学校,为其发起人。殁时,遗嘱命葬于此。杭人之被其泽者,每于四月间先生殁日,为之公祭,结林社于孤山之放鹤亭焉。  西湖饮食店,向推五柳居,继起者有楼外楼、壶春楼,今则首推杏花村。所谓间福居、闲乐居者,今已无有。吃茶,则以公园为最宜。每当九月.园中菊花盛开,罗列佳种,多至数百,各以小牌,标题名称于其上,任人评骘。届时都人士女,纷至沓来,亦一盛会也。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杭州人自沽就有爱梅传统,对梅花怀有深厚感情,梅花精神也深刻地影响着杭州人的文化性格,说杭州人有一种梅花情结似乎并不为过。这片人间花柳繁盛之地从来不缺少嘉木名卉,春桃、夏荷、秋桂、冬梅,似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但相比之下梅花被赋予的意义更多……  ——杭州市西湖区政协主席 张岐

编辑推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扳共金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湖寻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