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的变革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郑永年  页数:27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郑永年看中国”系列之一,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关于国家各项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评论文章。
“所有以前的国家,崛起中的大国,都是因为它内部的国家制度的健全。所谓的一个国家的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
“ 一个国家,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这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多年前在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接受采访时说的振聋发聩的观点。《未竟的变革》一书,正是对郑永年先生自己这个观点的具体而深入:那么,如何来设计和重建我们的各种制度?
郑永年认为,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采用了一种以GDP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中国的GDP总量变得耀眼无比,而社会所赖以生存的制度基础则不仅得不到生长,而且被破坏得一塌糊涂。利益集团坐大,中央权力弱化,贫富差距悬殊,抗议运动剧增,社会信任解体,种种现象,无不跟制度供应不足紧密相联。在本书中,作者围绕如下八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中国当如何改进和重建有效充分的国家制度:GDP主义及其替代战略的国家制度建设,作为体制改革重中之重的中央地方关系,党和政府机构的改革,开放政治与社会治理,改革中的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问题,围绕着国企的经济改革,围绕着土地改革的农村和农民工问题,以及灾难、危机与改革的关系。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处处体现出作者对中国问题的深刻把握、分析能力以及冷静、务实的理性态度。

作者简介

  郑永年,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先后出版专著18部,主编学术著作18部。此外,经常在报刊及其他媒体发表评论,是香港《信报》1997年至2006年的专栏作家,2004年始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多年来,其独立而深入的中国研究以及视角独到的专栏文章,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  2010年1月在国内出版《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一书,被中共中央党校指定为教材,并入选《亚洲周刊》2010年度好书。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从GDP主义到制度建设
 从山西黑窑联系到现代国家制度
 谁应对中国年青一代的权钱膜拜负责
 中国的GDP主义及其道德体系的解体
 教育部门的GDP主义及其后果
 房地产与政府GDP主义
 GDP主义摧毁中国政权基础
 为何要以“制度建设”替代“GDP主义”
第二部分 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
 依法行政与维护中央权威
 中央地方关系的制度重建
 是谁“瓜分”了中国的中央权力
 中央集权要有制度创新
 中国的政策执行力为什么被弱化
 省政与中国的政治改革
 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中国的地方行政改革何去何从
 中国当改革九四年体制
 中央地方关系与中国改革新动力
第三部分 党和政府机构改革
 党的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对干部“知识化”的质疑
 中国干部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政府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中国亟待突破机构改革“死循环”
 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当是有限政府
第四部分 改革、开放及其敌人
 开放社会对封闭政治的挑战
 治理利益社会需要开放政治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前途
 中国的开放及其敌人
 知识和财富的“退出”潮说明了什么
 哪里寻找中国政治改革的动力
第五部分 自由主义、知识精英与中国改革
 中国自由主义为什么呈现“病态”
 改革与中国自由主义的未来
 新自由主义不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唯一选择
 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社会
 五四运动与社会主义的领导权
 自由主义的中国化及其前途
 中国意识形态的两极化及其后果
第六部 分经济体制改革
 “浙江模式”值得深思
 中国的企业改革战略出了什么问题
 金融危机和中国产业升级
 “国家主义经济模式”何处去
 国有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国有企业扩张和中国制度创新的命运
 中国经济改革不进则退
第七部分 土地、农村和农民工
 农村的出路在于结构性政治变革
 资本虎视土地如何确保赋权农民
 土地流转制度与中国政治社会的改革
 中国应当废除农民工制度
 农民工问题与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中国要进行三个领域的土地改革
 中国的强制性城市化:是人还是土地
第八部分 灾难、危机和国家治理
 矿难、国家与执政方式
 谨防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政权地方化
 让人民参与、监督赈灾与重建
 中国的自然灾害和国家社会关系
 中国如何跳出自我击败的治理模式
 规制国家与中国再社会主义化
 金融危机与建设美好中国社会
 中国基层社会无政府状态令人担忧
 司法衰败、信任危机和社会暴力
  

章节摘录

  从山西黑窑联系到现代国家制度 不久前,中国媒体揭露出来的山西黑窑奴工事件再次把中国推向了国际 媒体的焦点。“黑奴”和“奴隶”等已经在中国媒体上久违了的词汇,成为 境外很多媒体描述这件令人发指事件的常用词。这件事情是如此严重,以至 于马上就受到了中国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指示有关方面全力解决。之后, 一些人也提出地方领导是否应对此负责的问题。每当一件重大事情发生,领 导层先表示关注,最终可能找到几个人来担负行政或者其他什么责任,这似 乎已经成为近年来较为固定的中国政治行为模式。但如同对待其他很多事件 一样,这次对山西黑窑事件,各界再次表现出没有制度反省的能力。事情一 发生,大家的聚焦点总是落在个人层面,忘了找制度上的原因,也因此很快 时过境迁,直到下一次重大事件再次发生。 没有从制度层面追究责任 黑 窑事件固然表现得很特殊,但类似的事情在中国绝对不止这一次,只不过是 有很多类似的事情还没有被人发现罢了。每次发生这样的事件,总让人惊讶 。但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样的事情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前些年的“ 非典”事件、河南群体性“艾滋病”感染事件、每况愈下的各地矿难等,所 有这些事件的表现方式不一样,但可以说它们背后都具有同样的制度原因。 如果不在制度上寻找原因,不从制度层面来追究责任,那么就很难阻止这样 的恶性事件再次发生。如果说“黑窑”和“黑奴”是国家制度不健全的产物 ,那么也只有通过国家制度建设才能把如窑工那样的人民从“奴隶”状态下 “解放”出来。 “奴隶”这个词经常被用来表述传统社会状态下(如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社会成员和其所属组织的关系。这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主人或者组织 可以随意支配其所管辖成员。为什么传统社会下会产生奴隶?原因有很多, 但从政治制度上说,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社会形态下,没有统一的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存在着,但权力被各地方组织所瓜分。中国也一样,在传统中国社 会,尽管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说,但皇权根本没有能力深入社会的 各个角落,人民是被地方政权所统治的。 正因为这样,近代以来的革命,无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或者共产主义革命 ,其关键词都是“解放”,就是要把人从非人道的制度下解放出来。革命就 是要建立新的国家制度。尽管在新的国家制度下,组织也不可避免,但组织 成员和组织的关系并非人身依附关系。任何组织的成员同时也是国民,受国 家权力保护,享受国家权力之下的公民权。当然,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 民所享受的自由类别和程度是不同的。但即使是享受最低限度自由的人民, 其所面临的环境和传统社会下的奴隶状态也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民主之下灾情难再隐瞒 在中国,从孙中山先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毛泽东领导的共产主义革 命,最终的目标也是解放人。经过百年革命,中国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的构 架。之所以说它是现代国家制度,是因为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国家权力 第一次有能力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就是 人。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时代的“解放生产力”到江泽民时代的“三个 代表”,再到当代领导层的“以人为本”,人越来越占据国家建设的核心地 位。 那么,问题在于,为什么一个意在解放人、为人服务的制度,还会不断 发生人奴役人的现象?从政治上说,关键在于缺少民主。民主的缺失是以中 央权力为核心的国家权力弱化的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中国,很多人担心民主 会削弱国家权力,但事实上恰恰相反。 印度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曾经说过,像中国“大跃进” 期间发生的自然灾害,即使在印度那样的贫穷民主国家都不会发生。即使发 生了,也不会像中国那样导致那么多人死亡。原因很简单,在民主体制下, 没有一个地方性政权或者组织能够隐瞒灾难。这一点也可以用来解释山西黑 窑现象。 中央集权以人民为基础才可能 山西“黑窑”和全国其他类似事 件的发生是具有制度上的原因的,那就是中国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国家制度。 中国的体制名义上高度集权,但这个高度集中的中央权力被成千上万个高度 地方化的政权和组织所瓜分。既然中央权力被那么多地方政权或者组织所瓜 分,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很多方面中国经常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之下 。实际上,有些情形甚至比无政府状态更为严重,在无政府状态下,社会成 员尚可以自救,但地方专制政权或者组织往往阻碍人民的自救行为。 国家权力为什么会弱化?情况很复杂,但原因则是非常简单,那就是国 家权力一味依赖于国家政权本身,而没有有效的机制把社会或者人民的力量 转化成为国家力量。一味地依赖于国家政权本身,表现为经常把国家与社会 、政府和人民区分甚至对立开来。权力往往只能在政府内部流动,无论是集 权还是分权,都是政权内部的事情。很多专家学者早就注意到中国政治体制 根深蒂固的弊端就是其内部的脆弱性。往昔的“非典”、河南艾滋病,今天 的山西黑窑事件,这些都反映了体制内部的脆弱性。P3-5

编辑推荐

  “郑永年看中国”,让我们看郑永年。  极端化的左派或者右派的声音,都只能给中国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中国的发展迫切理性的声音,需要这种切实能够解释中国现实、改造中国现实的建设性思想!  经济改革行进的三十多年里,我们听到了林林总总的经济学家的声音,现在,是到了该认真倾听政治学家声音的时候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未竟的变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9条)

 
 

  •   这是新加坡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先生看中国系列书之一,听听郑先生的诤言,听听不同的声音,我想对我们的改革会有帮助的。老实说,这几年改革做了一些工作,但不满意的声音仍不少,有些领域的改革始终打不开局面,步子迈得不大,特别是政治改革严重滞后,拖慢了整个改革的步骤。本书已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有见地。
  •   极端化的左派或者右派的声音,都只能给中国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中国的发展迫切理性的声音,需要这种切实能够解释中国现实、改造中国现实的建设性思想!
  •   见解独到深入,有助于分析中国的现状。但这系列书的文章好像都是从他博客专栏的文章,没有清晰地逻辑,仅是编辑的机械组装。如果有时间还是希望郑永年出本专著。
  •   郑永年从制度的角度出发来看中国的实际问题,但是并没有提出详细的解决方案来!
  •   郑永年作为一个新加坡人对中国的政治研究颇深,其观点不偏激,其建议可操作,是本很好的工具书。
  •   郑永年,新加坡学者,研究中国很有见地。希望能找读他的每一篇文章。
    这本书也是个集子,让人能比较系统地了解作者的思想。
  •   这个系列都不错。
    讲改革,承袭《信报》而来。
    我只读郑永年和陈继武了。
  •   刚买还没读。但从联合早报上读到很多郑永年的文章,很有份量,相信这本书应该更有份量。
  •   郑永年的评论文章确实很厉害,看了很多他的书,每篇文章都有他的说法。
  •   郑永年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平实,读到的是智慧,而不是抱怨;独到的是条理,而不是浮躁。变革还在进行,甚至会更激烈,带着无尽的期待,与其围观,不如参与。
  •   郑永年的书观点独到犀利,值得读!
  •   郑永年算是比较客观的,宏观性的分析,换个视角看问题吧。
  •   郑永年教授出品,不错的书。属于我喜欢的国际政治类别。
  •   郑永年的观点和大陆的相左,值得看看。
  •   郑永年教授的书一直很有见地,不错
  •   买了郑永年一套书了 还是那样的感觉
  •   这本书从很多方面指出了中国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及现象,作者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   书的感觉很好,因为是评论的形式,所以不会太佶屈聱牙,很容易看懂并且消化,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发表在联合早报上的,里面有很多批判性的东西,“断章取义”地看,有些批判可能会显得有些“偏激”的样子,但是论道改革,作者的观点和评价还是很中肯的。如果执政者能够真的行改革之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就可以重新拥有希望了。
  •   虽然有些言论过于理想化,   但毕竟是在坚持体制内的变革。   我们要给中国一次机会,   这也意味着给我们自己一次机会。      那些仍然坚持政变的,   我希望你们看看这篇文章。   关于普通美国人拍下自己的照片,   自己讲述由于缺乏医疗、教育和体面的工作而罹受的不公。   我认为这篇文章最让人感动的,   是这些听似悲惨的故事没有一个是病态的,   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尊严:   一种想要帮助朋友和家人的渴望,   和一种那样的帮助被回报时的感恩。 .
  •   对于中国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观点新颖,但是文章都是为在报纸上发表而写的,所以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   作者是常年海外,视角不一样,对中国的改革有自己的见解
  •   发现中国的问题,思考如何深化改革
  •   很好,值得一读,尤其是对于中国改革发展感兴趣的人
  •   喜欢这类写现实的书,期待我们的国家能够尽快改革
  •   想了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可以看看。
  •   从建国以来,祖国的发展就与变革时刻相关,改革,那里成功,那里还未成功,郑先生都做了详细描述,值得一读
  •   对于各位了解中国的改革,很有借鉴意义。
  •   对中国改革深层次的剖析
  •   中国的改革究竟该往哪里去?值得我们思考!
  •   关心中国改革进程的可以看一下,还是有些见地的!
  •   对中国的改革有很深的见解
  •   关于孔子学院,当前被认为是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重视,本书中,郑先生说孔子学院是不可持续的,现阶段是中国政府出钱办,其后将是自负盈亏的,因此应该是现在的官员捞取升官发财之机的行为,并没有可操作性和市场运作的可能性。很赞成。
  •   中国政治的出路在于: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和言论自由
    中国经济的出路在于:取消国企垄断,取消高赋税,取消行政审批
  •   一直很喜欢郑先生的书,比较中肯还算客观,且视点视角也有独到之处,论证也很充分,这是郑先生转型政治这类书的共同特色。这本书大致读了下,写的很不错,很有见地,对读者,对学者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和现实启发性,理性客观中肯的分析也是最大的立场,很赞很不错!值得一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读一读,值得一看!强力推荐!
  •   中国问题专家,看后总会有启发
  •   是本好书,看法犀利独特,观察深入,看了很有感触。作者在联合早报上的文章也经常看,看法客观公正,贴近实际
  •   看到评价不错,买来看看,多一个视角了解中国
  •   变革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的主流,这本书很不错。
  •   和前一本书《保卫社会》一脉相承,见解独到,有深度,不偏激,读起来又通俗易懂,好书一本。
    性情指数选开心是因为遇到了好书,沉重是因为写到了问题的深处。
  •   语言浅显易懂。对中国当前社会弊病有较为独到的见解。
  •   变革。继续中国的变革。
  •   这样的书能出版,还真给人带来了一点儿希望。书中没有了官媒的霸气和教训人的口吻,理性平和的分析,读起来感觉可以让人接受。
  •   看郑老师的系列书,给国内的变革有一个不同视角的看法。。。
  •   未竟的变革 是第三方局外人的看法,很多是十分中肯的!
  •   对理解中国政治有很大的帮助,解惑
  •   反应中国真实一面
  •   回眸过去的一段时光,看外籍学者评说中国,汲取面向未来的智慧。
  •   有利于了解中国
  •   这样的好书一定看看,关注国家命运
  •   看看国外的专栏作家都什么水准,要是系统的写本专著就更好了
  •   现在能有这样的书不容易,天天读书,真能让人解渴的不多
    这本书作者有眼界,有思想,见解独特而又实事求是。很好。
  •   这本书写的内容,太值得一看了,视角超脱,评论深刻,发人深省。
  •   很有思想观点的书!
  •   拿到书,迫不及待的翻看,果然没让我失望
    很鲜明的观点
    纸张摸着很舒服
    享受看书的日子
  •   买了这本书后就喜欢上作者了,作者的书都很好
  •   永年笔下的变革
  •   没有变革将是一汪死水,摸着石头过河,石头摸久了,不想过河了
  •   看了对一些问题茅塞顿开
  •   朋友介绍的书,作者是有名气的,学买来读读,确有收益
  •   好书,值得一看。书是正版,封面也好看,价钱也不贵,推荐
  •   帮人买的



    优点:内容比较好,纸质也不错



    缺点:没什么不足
  •   不同的视角看出不一样的味道,值得慢慢品味的书。
  •   好的学者给人提供好的观察视角
  •   郑先生的书,不错,印刷也很好
  •   很客观 很发人深思 从社会角度出发 叙述很有道理
  •   送礼用的书,他说不错
  •   书的内容和装帧都很好,非常喜欢,期待工作闲下来时阅读。
  •   外包装比以前好一些了 内容没看 应该不错
  •   研究的很透彻,学习了
  •   独到且中立的简介,值得一读。
  •   深入浅出,鞭辟入里,把握脉动,对症下药。
  •   书很好看,非常值得购买。我喜欢。
  •   帮朋友买的书,内容不错
  •   他的书很有研究价值
  •   书的质量不错,封面做的很漂亮
  •   保持思想的独立性
  •   姐夫看的 我没见到实物 他也没有说不好
  •   整个系列都买了,受益匪浅
  •   看得很过瘾,对国情分析得很贴切
  •   很有深度的一本书,非常喜欢
  •   没有预期的好。
  •   恰到好处,平实
  •   直言不讳
  •   写的很好,发人深省
  •   关于郑永年
  •   郑永年 的书 很期待一看!
  •   未竟的变革
  •   值得一读,纸张有些粗糙。
  •   变革的代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