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美国商业史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邓鹏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邓鹏  页数:216  

内容概要

  《一本书读懂美国商业史》以时间为脉络梳理美国商业历史,从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形成与发展。写起,一直到21世纪初美国的新经济奇迹,尤其注重对影响深远的重大商业事件的解说与分析。看刀光剑影中的商战传奇,解码神话背后的美国商业玄机,通读此书,可对美国商业及其发展趋势有直观概括的了解。

作者简介

邓鹏,社会学硕士、高级品牌管理师。曾供职于某国际知名研究咨询公司,协助麦当劳、联想等品牌开展市场推广研究。曾为新浪网、爱国者等多家大型企业成功操作过品牌战略推广项目。觋主要从事企业品牌发展、公益组织商业化运营等研究工作。已出版《一个人的游戏:朱骏》、《昌运复星——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商界兄弟连:刘永好四兄弟的创业故事》等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萌发的资本主义经济(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之前)/1    第一节  商业种子萌发:殖民地贸易/3    第二节  资本原始积累:奴隶买卖/7    商史新知:殖民地时期于建国初期美国的“战争财富”/11    第三节  货币财富膨胀:重商主义/13    第四节  商业羁绊瓦解:经济独立/19    商史撷趣:美国金融交付汉密尔顿/24第二章  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1861年南北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27    第一节  一场进步的战争:南北战争/29    第二节  一片管控的经济:政府干预/34    第三节  一条财富的通路:铁路运输/41    商史新知:1837年经济大恐慌/46第三章  咆哮激荡的20世纪20年代(1920—1929)/49    第一节  崛起:“柯立芝繁荣”下的美国工业研究/51    商史新知: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导因/55    第二节  起飞:商品极大丰富的消费社会初现/57    商史撷趣:80多年前佛罗里达州地产投机狂潮/61    第三节  开放:胡佛主导改革的美国经济外交/63    第四节  觊觎:剑指全球化视野中的海外市场/68第四章  大萧条期的低迷经济(1929—1941)/73    第一节  黑色星期四:泡沫下的阴霾/75    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黑暗中的曙光/80    商史新知: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商业化设计/84    第三节  斯沃普计划:危机下的自救/86    商史撷趣:洛克菲勒——美国进步时代的商业英雄/91第五章  战争阴云下的危机并存(20世纪40年代—60年代)/93    第一节  战时经济动员:美国经济强心剂/95    第二节  对外经济援助:经济霸主夺地盘/100    商史撷趣:信用卡市场的繁荣/104    第三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掀开经济新篇章/106    商史新知:1968年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个人财富排行榜/110第六章  滞胀时代的峰回路转(20世纪70年代—90年代)/113    第一节  维稳:政府抑制通货膨胀/115    商史撷趣: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贷款业危机/119    第二节  激荡:跨国公司数量井喷/121    第三节  输血:商业票据市场繁荣/125    第四节排毒:经济武器应对冷战/129    商史新知:美国遏制日本在美投资/132第七章  刀光剑影中的商战传奇/135    第一节  百事可乐VS可口可乐/137    第二节  福特VS通用/141    第三节  波音VS麦道/144第八章  如火如荼的新经济奇迹(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149    第一节  信息新革命:建国家经济之基石/151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创经济发展之奇迹/157    商史新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历史上最大牛市/162    第三节  企业兼并潮:绘市场秩序之蓝图/164    商史撷趣:索罗斯与亚洲金融风/169第九章  解码神话背后的美国商业玄机/171    第一节  灵魂之根:企业家精神/173    第二节  资本之源:华尔街/176    第三节  创新之端:硅谷/180第十章  影响美国商业未来趋势的大事件/185    第一节  “9·11”事件袭来:经济列车戛然而止/187    第二节  次贷危机爆发:商业市场阴霾不散/192    第三节  Facebook诞生:互联网经济焕然一新/198    第四节  通用汽车重组:“钢铁侠”脱胎换骨/203    第五节  苹果公司奇迹:电子企业举世无双/207跋  写给美国的商业未来/213参考书目/215

章节摘录

第一节  商业种子萌发:殖民地贸易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美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一般由“同文同种”的群体组成的民族国家不同之处在于,“美利坚民族”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在宗教、语言、血缘、文化上各具特色,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16世纪,风靡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逐渐蔓延到尚处在氏族部落社会时期的北美大陆,为这片“净土”带来了彻底的改变。1620年,35名主张纯洁教会的清教徒和66名渴望拥抱财富梦想的男女来到北美大陆。他们缔结盟约,并以此作为建立和管理这片净土的秩序和原则,即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注:“五月花”取自所乘坐的帆船名号)。    在《五月花号公约》的感召下,到达北美大陆的移民络绎不绝,北美殖民地迅速繁盛起来。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设立的殖民地数量达到13个,移民人数超过300万。    北美殖民地时期是美国历史的拓荒和奠基时期,一个经济体从出现到生长并最终成熟。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前身,北美殖民地与英国、南欧、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等地进行的贸易活动,为日后美国成为世界商业霸主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美国日后如火如荼的商业发展,就是在殖民地时期的外贸商业活动的完整延续。    殖民地时期美国对外贸易的繁盛,与当时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密不可分。    首先,有利的自然条件为殖民地贸易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英国史学家巴克尔在《英国文明史》中写道:“人改变着自然,自然也改变着人。一切事物就在这种相互的改变中产生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农业、工业和对外贸易等各个领域,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从地图上看,13个北美殖民地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与大西洋海岸之问的大西洋沿岸平原,北起圣劳伦斯湾,南抵墨西哥湾,将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串联在一起。良好的水系水路条件,为航运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兽皮、烟草等商品可以方便地通过水路运到世界各地。    优良的港口条件,也是保证商品运输顺畅的重要条件。北美殖民地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北起马萨诸塞,南至乔治亚,绵延数千英里,较为重要的海湾有:马萨诸塞湾、长岛湾、特拉华湾、切萨皮克湾、阿尔贝马勒湾、帕姆里科湾和查尔斯顿港等。由于大部分海湾水深、风小,培育出纽约、巴尔的摩和费城等条件优异的港口。港口发展迅猛,成为殖民地时期的重要工商业城市。据《美国经济史》一书统计,在殖民地时期,最大规模的20个城市均为港口城市。    气候也是经济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北美殖民地大多位于北纬30度至45度之间,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既能保证足够长久的温暖季节,对于生产丰富的粮食品种大有益处;同时具备一定时间的寒冷季节,人们可以在冬天将余粮进行储存,以供出口。    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北美太平洋沿岸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在760到1270毫米,而理想状况下的土壤湿度要求降水量为760到890毫米,可见北美殖民地的自然环境之优越。    肥沃的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有力保障。北美殖民地南部的马里兰、弗吉尼亚、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和乔治亚的土地都很富饶,为烟草、水稻和蓝靛等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瑞典植物学家彼得·卡尔姆曾这样描绘1748年至1751年中部殖民地的情况:“来到美洲的欧洲人发现,他们眼前是一片沃土,伸展于树木之间,泥土就像家庭花圃那样松软。他们所要做的,只是伐树堆垛、清除残枝败叶;然后就能立即着手耕地,在如此疏松的土地上劳动是毫不费力的。播种之后,他们得到极为丰裕的收成……”    其次,规模不断扩大的农业,为出口贸易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准备。    刚刚踏上新大陆的移民,首先面对的便是解决温饱问题。他们从印第安人那里寻求帮助,学习简单有效的耕种方法,开始新的农业生产。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拓荒者在农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北部地区,除了种植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还有黑麦、大麦、燕麦、亚麻和少量的烟草。牛、羊、马等牲畜的牧养,也是很多种植园主的偏爱。美国独立战争以前到过纳拉甘塞特的一位观光者曾写道:“用餐后我们外出散步,参观了他们牧场上饲养的牛群,我们走过几处草地,这些草地与我曾在旧英格兰见过的最好的草地相比毫不逊色。”农民将猪肉制成腌肉,供给附近海岸的捕鱼船队,刺激了桶装猪肉的出口贸易。    中部地区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同时,每个农场都有产量相当大的果园。《美国的农业》一书的作者写道:“桃子的味道很好,而且产量是那样的多,以至于整个农庄的猪群都可以尽情去吃,而且落在树下腐烂的数量也是惊人的……西瓜的产量也很大,这里的村民没有不种上一块西瓜地的。”    南部地区,最重要的作物是烟草、水稻和蓝靛。1612年,詹姆斯河流域最先取得烟草培植的成功,南方北部的弗吉尼亚成为最早的烟草产地;南方南部,包括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和乔治亚等地区,则主要从事粮食作物的生产。    第一代北美殖民地移民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农业生产的大幅提升。以大米为例,北美殖民地年出口大米总量从1698年的10407磅,增长至1728年的12884950磅。经济作物的大量出口,有效缓解了进出口贸易的赤字,促进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兴盛。    再次,殖民地发展迟缓的工业,为进口贸易带来了巨量需求。    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工业尚处在发展初期,主要以原始的家庭副业为主,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沿海商业发达地区,有一些不成熟的手工小作坊,在费城住着木工、砖瓦匠、玻璃工、鞋匠、造船工、制革工、酿酒工等20多种有技术的手工业者。他们的生产并不针对本地消费者,而是将农产品进行加工,输送到海外市场。通过制革、炼铁、酿酒、面粉、木材以及烟草的加工等技术活动,手工业者获得丰厚的利润,进而促成了手工工场的集中与发展。    但是,相对于同时期欧洲的制造业来讲,殖民地工业生产技术总体上仍然落后。即便得到了某些方面的改进,产品的生产数量仍然不多,生产效率依然低下,生产单位规模小,活动范围有限,工业品的生产显然无法满足百姓日常生活的需要。这种落后而迟缓的发展态势,决定了北美殖民地必须加大进口贸易。    人类先进文明的种子,开始在美洲荒野的土壤中萌发、生长。充满活力的商业贸易,构成了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作为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经济活动,北美殖民地对外贸易的大发展,为美国后期的商业大繁荣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某种意义上讲,它吹响了美国领跑世界经济的冲锋号角。    P3-6

后记

写给美国的商业未来    纵观美国的商业史,就是一部从殖民地经济属地到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的演变史。    如今,美国具备异常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体。以信息、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地为美国经济提供动力。201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5.065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美国人均GDP为48147美元,排名世界第九。    罗伯特·赖克在《美国的逻辑:为什么美国的未来如此堪忧》一书曾经指出,美国未来所应当着重应对的,不是如何干涉别国的内政外交和经济走势,以便为美国谋求更多的利益,而是应当将美国自身的经济状况调整好,让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能够得到最大范围的分享。    诚然,经历了次贷危机后的美国经济复苏已经开始启动,各项数据显示经济复苏已渐入佳境,但是如果美国的经济结构没有根本的变革,社会财富依旧在少数人的手中,支撑美国经济中流砥柱的中产阶级没有消费的动力和希望,美国的经济将难以走出泥潭,持续的经济复苏和良好的商业预期将只能是痴人说梦。    美国的商业未来,更多的将取决于美国人民自己,取决于驰骋在商海中美国经济航母的“舰长”。他们手中的权利,决定着美国商业经济的走势。因为美国最大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自己,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

编辑推荐

风险与机遇并存,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百年兴衰。看刀光剑影中的商战传奇,解码神话背后的美国商业玄机!    邓鹏编著的《一本书读懂美国商业史》以时间为脉络梳理美国商业历史,从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形成与发展写起,一直到21世纪初美国的新经济奇迹,尤其注重对影响深远的重大商业事件的解说与分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本书读懂美国商业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