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文喜  页数:429  
Tag标签:无  

前言

显而易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划时代的哲学创造,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大多把历史唯物主义看成是马克思哲学的同义语。不过,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最本质意义的诠释存在着巨大的意见分歧。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大多数诠释者在涉及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时往往都采用同样的语言来表述他们实质迥异或相互抵牾的思想。在其出类拔萃的思想相互竞争的历史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曾被阐发为“经济决定论”、“生产之镜”、“灵知主义”乃至“行动的神秘主义”;对我们来说,加诸马克思哲学身上的种种称号也许隐晦地、甚或明显地与文本事实相关,却没有任何标识足以洞见马克思哲学的本质:这些给予人的标识,好听点说是含糊不清甚至晦涩费解,难听点说是没有直达实事本身,如同既不能醉人也不能解渴的酒瓶标签。正是这些标签,使历史唯物主义失去了为人类历史提供丰富智慧和理解力的能力。

内容概要

政治哲学能不能成为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路径?理论和实践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例如,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政治立场”或“政治趣味”的范围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无疑需要我们从政治哲学的视域重新解读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有理由把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分析以及共产主义的理论关怀看做正义论。从根本上看,什么是正确的生活?何为人类完美?何为最好的政治秩序?诸如此类的问题内在地包含于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演变基本规律的阐释之中。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前言第一章  在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之间 第一节  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能性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切关性第二章  现代性与历史主义 第一节  作为问题的现代性政治哲学 第二节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有政治哲学含义的历史科学 第一节  历史阐释的政治取向 第二节  历史阐释的政治和道德意蕴 第三节  政治的科学化能否成为事实 第四节  政治、科学、艺术 第五节  政治、能动行动、经济一技术思维第四章  新的经济科学:开显政治哲学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之超越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二节  需要理论:反贫困的政治哲学向度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阶级斗争的革命观念第五章  多数人、人民、个人 第一节  唯物史观对社会秩序的哲学透视 第二节  人民意志论及其神学批判 第三节  卢梭:人民概念及其政治哲学意义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人民概念 第五节  政治哲学中的个人概念及其哲学基础第六章  自由、平等 第一节  自由观之当代视野 第二节  辩证法的思想语法:思想的自由和思想的平等第七章  革命之形而上学取径 第一节  专政:理性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后续形式的阐释定向第八章  我们时代的政治哲学反思 第一节  德里达:幽灵政治哲学 第二节  施米特:政治存在主义的技术化批判 第三节  卢卡奇:黑格尔的精神圣地之政治性 第四节  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原则附录 第一节  列奥·施特劳斯:哲学与政治哲学 第二节  列奥·施特劳斯与历史唯物主义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在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之间第一节 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能性就其本质而言,哲学,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的和真正永恒和持久的因素的探究,而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的政治哲学,是对何谓最好的社会政治秩序问题的探究。然而,在我们习惯称为“历史”的东西被称为我们时代的精神之后,当下社会生活的特定“趋向”及其历史起源问题几乎取代了对永恒和根本问题的思考。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似乎也难以发现还有机会提出政治方面的哲学问题。这大概就是受制于历史主义的理论逻辑使然:由于社会和人类思想的基本历史特征,历史主义拒绝考虑能否用一种理性的、普遍有效的方式宣称存在着自然本性与良善生活特性的问题。对于历史主义所说的这个语境,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或政治哲学研究总会在相反的两个方向上进行哲学思考:一方面引出它,另一方面又拒斥它。这种要在历史的语境中恰当地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或政治哲学,在我们这里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或政治哲学之所以真正属于当代,恰恰是从其思想上超越了现时代精神的那个本质性维度去领会才有可能。这也是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或政治哲学作为分析或思考观察实性的一种“历史的”理论或一种必须考虑特殊的空条件的信念,理所当然地要提出永恒的普遍性问题,并试图寻找普遍性的解答。

后记

一切研究都是一段探求的旅程。我在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之政治哲学向度时,就体现了这个观点:我的哲学探索实际上是一个旅程。这个比喻特别切合我的致思境况,因为它既提示了我自身的哲学探索的历程,又能把我致思的重大哲学转向关联起来。我也许可以说,眼下的问题是回溯地设定的。或者用黑格尔式的话来说,我的问题总是不断地回过头来假设自己的可能性条件。回顾起来,我的精神远游始于关注一个论题——人。我发现,自从自己有了朦胧的哲学意识以来,还没有什么别的哲学问题比“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更长时间地盘桓于我的精神空间。《马克思论“大写的人”》是我的第一次哲学尝试,另两部与之平行的作品的书名是《自我的建构与解构》、《自我及其他者》。尽管前者是一部思想论题成型于早年的作品(其中的一些思想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仍然具有较强的概念主义或教条主义的烙印——人显得是一团概念,因此理论上会诱使人们致力于一个封闭的人的范畴理论或一套教义,不少范畴和概念不再能够通达“源头”,因而并不是一部能够从中看到哲学探索的丰富成果是某一个体于整体中分有整体意识的结果。

编辑推荐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good,书没看完
  •   看了一下,挺不错的
  •   内容丰富,逻辑严密
  •   对于我来说,虽然这是一本几乎无法理解著作,但我想理解马克思主义,更深入的理解它。现代性浪潮向我们表明,高度分化的社会几乎消解了政治的根本问题。欧元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个超越国家种族的伟大理想,但问题总是无法真正解决。不会有一种解决社会最好秩序的最好做法,但我们需要一种理论,以指引我们向前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