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幸福密码

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毕淑敏  页数:259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序:与心灵对接,与更多的人分享幸福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执行主编王咏琴女士,最早在2007年的某一天,通过我的责任编辑邀请我上《百家讲坛》,谈谈大众的心理健康问题。我没有兴趣,此事便放下了。后来她几次来电话约谈,我都婉辞。但王咏琴锲而不舍,又打来电话说这件事。我说,我正在准备环球旅游呢,完全顾不上考虑《百家讲坛》。她很有耐心地回答,那就等您回来再说吧。当我出发去环球航海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平安归来。那时候,谁跟我说环球之后的事情,我都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漠然地不置可否。航海回来,日历也翻到了2009年。王咏琴又打来电话。我说,王女士,到此为止吧。没想到这位王咏琴女士不急不恼,说,咱们打了这许久的电话,彼此还没有见过一面呢。我知道自己碰上了很有主心骨的那种人,如果你不让她彻底死心,估计这电话里你来我往的局面还会旷日持久。为了让她彻底断了念想,我答应了见面。坐定后,她开门见山地说,您一再拒绝我,我想知道理由。我说,理由很简单啊,我从没当过老师,从没上过讲坛。你想想看,到你们讲坛上讲课的人,哪一位不是当老师的出身呢。我这么大年纪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讲课是我不擅长的事儿。王咏琴说,《百家讲坛》的宗旨是百家争鸣,并不是只有当过老师的人才能登上“百家”。我说,那也要看这个人愿不愿意登台。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到聚光灯下,众目睽睽被聚焦,那让人很不舒服。王咏琴说,有些人期望上《百家讲坛》。我说,既然有人趋之若鹜,您又何必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请一个不乐意的人呢!让喜欢上的人讲不就很好吗!大家两便。王咏琴见这个理由说不动我,索性掉转了一个方向,问,我很想知道您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我说,我是个当医生出身的人,见过太多的死亡,深感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我知道人非常孤独,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当代人的痛苦更多地是由精神层面而来。我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和更多的人分享快乐和思考,这就是我写作最原始的动力。王咏琴说,我们《百家讲坛》的宗旨也正是如此。而且,买您的书读,就算是便宜,也要十几二十块钱一本。可是,您若到《百家讲坛》谈谈您的所思所想,观众除了掏一点点电费以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花费了,当然,他当年买电视还是花了一点钱的,不过不看您这档节目,他也要看别的节目,所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说来,上《百家讲坛》和您写作的初衷是一样的,都是分享啊。我从来没听过这样的算账方法,一时间,有点发愣。说实话,她的话击中了我。我在西藏阿里,面壁雪山,度过了11年。我经历过那种渗入骨髓的忧伤,我知道与生俱来的渺小和孤独感,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为了对抗这种孤独,人们聚集成群,发明了语言和文字,分享感受与心得。在茫茫虚空中与另外的心灵对接,以精神之水,相濡以沫。在天的尽头,人容易忧郁。在语言的尽头,人有希望重生。然而,当众讲话,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据国外的研究,患有“发言恐怖”的人,甚至比害怕死亡的人还要多。我平日写作,基本上是和鼹鼠相仿佛的工作,(我说的是埋头在黑暗中挖掘,不是指的做间谍哦!)不喜欢站到大庭广众之下,被无数双眼睛盯视。那会让人惧怕和不知所措,并扰乱动摇了写作的平和心境。最终,这种算术法和与人分享的强大理由,说服了我,我开始了《百家讲坛》的节目录制。从2009年的2月到7月,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有一天不琢磨《百家讲坛》的事儿。说真的,我毫无自信,觉得自己做出了一生中最荒谬的决定,在年近花甲之时,去干这么一件完全生疏的事情,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比如我准备讲稿,生怕不够用,总是多多益善,有时只讲了三分之一,时间就到了,章法大乱。录制节目的头一天晚上,我必定失眠。平常我是个一沾枕头就睡着的人,从来不吃安眠药。《百家讲坛》的任务,让我辗转反侧惴惴不安。我对自己说,为什么如此紧张呢?是怕讲得不好毁了自己的形象吗?这样一问,反倒坦然了。我不是心理学的专门学者,也不是打算名满天下的作家。我只是想把自己心中的一些所思所想,和更多的人分享。年轻的时候,在寂静冰寒的冈底斯山度过,我深知精神的孤独是多么凄冷的幻灭。我愿在心与心之间架起一道小桥,哪怕只是几块垫脚的青石板也好,将我们琐屑凌乱的生命连接。《百家讲坛》给了我高度信任,让我自由选择题目。为什么单单选了关于幸福的话题?在我内心深处,有一个关于幸福的结。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我原来是一个对幸福很迷茫的女人,让我发生彻底转变的,是我父母去世。当我父亲病危的时候,由于部队医院的某项化验设备坏了,必得把父亲的血样送到另外的一所地方医院里去查验。我捧着装有父亲血液的玻璃管,急匆匆赶往城市的另一端。那家医院的化验科主任说,化验单上标明是急件,我们马上就开始做,你在外面等着结果吧。我在检验科的外面,魂飞胆破焦灼万分地等待着……不知过了多久,主任出来了,把填写好的化验单交给我,然后疑惑地问,这个病人还活着吗?我说,活着。他说,可是从这张化验单上所显示出来的这些化验数据看,病况极为严重。以我们的临床经验,这个病人应该早就去世了。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没有跟他说这是我父亲啊,拿着化验单,飞也似的往部队医院赶,生怕在我送血样的这一段时间父亲已经远行。匆匆忙忙赶回父亲所住的医院,先到病床前看望父亲。我觉得非常有经验的主任都那样说了,我会不会已看不到父亲了?!没想到父亲非常清醒,在病床上他微笑着对我说,我这一生非常的幸福,因为有了我的事业,因为有了你的母亲,因为有了你们……第二天,父亲走了。这是我父亲留给我最宝贵的一份遗嘱。我的母亲,在临去世前也说过同样的话——我很知足,我很幸福……一个人的生命,即使在遭受无比痛苦的折磨,即使是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依然可以感知人间的温暖与幸福。人的精神是任何化验单都无法呈现的,幸福无处不在,只要精神屹立,死亡也为之匍匐。很多东西,都会因为岁月流转渐渐地褪去它们生动的颜色,唯有我们对幸福的追求,让我们体验到人生的意义,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庄严。当我们一己的生命,和一个辽阔的宇宙相联系的时候,我们渺小的存在,就变得深厚和绚烂。我愿从此以微弱跳动之心,做真诚美善之文字,以应答沧桑无序的人间。我在《百家讲坛》一共讲了20讲,那1000多分钟炫目灯光下挥汗如雨的录制,对我的身心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好在坚持下来了。有时回想起,自己都有点佩服自己呢。由于种种原因,播出的集数不足这个数字,这本书收录的是全部20讲稿子的提炼浓缩部分,可作补充。以前从来没有读过我的文字的人们,倘若有时间,我建议你读一读。我相信也许有一两句话会走入你的心扉,我们就开始成为了朋友。如果你以前读过我的一些文字,我也建议你不妨读一读。因为有一些观点的提出,比如训练你的荷尔蒙,为你的荷尔蒙找到有意义和令人欢愉的分泌规律等等,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之前读过我所有的作品(如果真是那样,我受宠若惊。家里人都不曾这样认真对待我的文字),那我在向你表示深深感激的同时,建议你就不要读了。这本讲稿,不可能每一句话都有新意。我在此向《百家讲坛》为我的节目录制而辛劳的所有朋友、向曾经坐在台下听我讲座的所有听众、向这本书的责任编辑,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谢意!毕淑敏向你们深深鞠躬!没有你们,是绝对不会有这本书的。写完了这本文稿,如同面朝蓝天放飞一只鸽子。我目送它远去,不知道它将会栖息在何处树梢或是屋檐下。祝愿这只带着鸽哨的白鸽,在新主人那里,盘旋着发出清音。我有一个祈愿——祝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比未读之前多了一点幸福感!毕淑敏2010年1月16日

内容概要

2009年下半年,毕淑敏应“百家讲坛”邀请登台演讲,录制了20集关于幸福话题的讲座。本书收录了全部讲稿,包括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播出的内容。  毕老师从心理学、医学、人文科学的角度,通过案例为我们详细解答如何破解心灵锁链——自卑、抑郁、焦虑、悲伤、死亡恐惧等这些潜藏在意识深层的创伤,思考与探索和谐平衡的心灵艺术。

作者简介

毕淑敏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卷,
  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获国内外各种文学大奖三十余次。
  作品以清新的文笔、温暖的哲思,书写幸福与冷暖,
  始终关注生命与死亡,感动万千读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有盲点,失去过的人才知其可贵   学会用荷尔蒙去寻找幸福  没有内啡肽的激发,幸福不过是跛子  警惕吗啡带来的“伪幸福”  给快乐赋予意义,如同让手指穿过婚戒  享受有节制的快乐,幸福面前不能“饮鸩止渴”   从容享受现在,不给生活开空头支票   排除病态思维,体会此时此刻的欢愉   忽视身体的语言,我们创造了自己的疾病  第二章  放下包袱,持花而行   给健康打分,评价个体的状态   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事物,接受自己所不能改变的事物  自我肯定,获得恰到好处的安全感   天下没有绝对的好事或坏事,就看你如何面对  珍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随时相信“我能”   控制情绪,不用“完美”苛求自己   拓宽心理容量,将别人的处境纳入思考范畴  勇于表达自己,战胜自我恐惧   增强心理弹性指数,让压力落荒而逃   启动适度的自我防卫机制,跨越心理危机  恰切评估,对自己有正确的期望   适应改变,将幸福砝码握在自己手上   所有抑郁症的产生,都是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不要活在过往,生活从现在开始   第三章  从自卑走向幸福   自卑情结是幸福的最大敌人   自卑者主要的误区,在于认为自己不配享有真正的幸福   我们的生命,不因别人的喜欢而存在  承认自卑,是迈开改变它的第一步  自我排查,找到自卑的根源   接纳自卑,它会以意料不到的方式来帮助你   写下自己的优点,学会自我鼓励   找到新模式,覆盖内心深处的自卑  第四章  封印悲伤,再建自我   悲伤是“丧失”后不可避免的生命体验   我们正在经历哪一种悲伤   悲伤只是生活的一面,我们要寻找它的幸福面 接受丧失的现实,开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接纳不可逆转的改变,从生活中寻找新力量  时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有意识地缝合受伤的心 哀伤不必强求消失,让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第五章  适当应激,缓解焦虑   适当的焦虑,让你保持清醒与活力  利用“应激”机制化解焦虑  A型性格的人是紧张焦虑的高发分子  B、D型性格的心理特征与自我调节 给A型开方:放慢生活节奏,学会等待   缓解焦虑的生活法则:必须当心,切勿担心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能有效抗击焦虑和危机  C型性格的人是癌症的高发分子  第六章  幸福不是奢侈品   了解幸福的真相,构建自己的幸福体系   幸福,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感   自己幸福,也传播分享你的幸福   附录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后记  念叨着一种坚定的幸福

章节摘录

幸福有盲点,失去过的人才知其可贵(1)无论是古代人、近代人还是现代人,对于幸福的追求从未停止过片刻。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古往今来,关于幸福的定义,可以说众说纷纭五花八门。当我们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有的时候,可以从“它不是什么”来推断。首先,幸福不是金钱。金钱肯定是万分重要的。当然,贫贱夫妻百事哀。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金钱和幸福有密切的相关性。但是,随着温饱的满足,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就脱离了金钱增加的轨道。也就是说,金钱成倍地增加了,相应的幸福感,却并没有成倍增加。国外的研究发现,百万富翁和街头的乞丐,感知幸福的比例差不多。到我的心理诊所来咨询的访客中,有些人婚姻关系亮起了红灯,他们说,我们无比怀念以前没钱的日子,那时候,我俩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两个人一起打拼,乐在其中。现在呢,房子有了,钱有了,可是话没了。两个人的心越离越远了。这是怎么回事啊?是哪里出了问题啊?看来,不幸福有时和金钱有关,但有了钱,幸福并不能自然而然地降临。其次,幸福不是高科技。谈及科技与幸福的时候,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几乎都以为它们是相关的。有了更多的新科技,人们就会收获更多的幸福。这个论点粗看之下很有道理。因为有了空调,人们不再受酷热严霜之苦,安逸舒适,自然多了幸福。2009年7月,北京酷热,有一天我看到报纸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一位产妇说,我刚生了宝宝,我们这一带停电了,宝宝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受了大罪了,这可怎么办呢?太痛苦了!看了这封忧心忡忡的读者来信,我就想起我孩子也是生在7月,那一年,北京也是酷暑。当然没有空调,不过,也安然度过来了,好像并没有产生出婴儿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就不能生活的顾虑。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科技不但没有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反倒让人变得更敏感更弱不禁风了。有了火车,人们夕发朝至,免了鞍马劳顿之苦,快捷安全,自然多了幸福。有了电子邮件,人们手指轻点鼠标,无数思念和信息顿时抵达,自然多了幸福。较之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人类,如今的我们似乎幸福到了天上。事实果真如此吗?不然。今天的人们并没有比以前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既然幸福不是钱,不是高科技,那么,幸福是不是长寿呢?在中国古代,“福寿禄”三足鼎立,可见这三样不是一种东西。福是福,福与祸相对,无祸便是福。寿呢,指的是活得长久。禄,指的是古时官吏的俸禄。现代人认为:生命不在长度,不在数量,而更要重视质量,重视它的宽度和深度。现在,我们还要探讨一下——“福”是不是多子多福?这一点,估计现代人会马上给出否定的答案。孩子并不直接等同于幸福。如果是那样的话,比人具有更多繁殖力的动物就更幸福了。比如鱼和虾甩子一次可以达到几十万,你能说它们比人类更幸福吗?其实,越是低等动物,它们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是险恶。为了保证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种族不灭绝,它们就进化出了大量生殖的本能,这和幸福的确没有多大的关系。就算是在人类社会,多胎的家庭也不一定更幸福。我们绕了半天圈子,现在还是回到主题上来,一探究竟。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有一个女人,曾经在这个问题上走入歧途,陷入恐慌,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若干年前,她看到了一则报道,说是西方某都市的报纸,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题目的答案。来稿踊跃,各界人士纷纷应答。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案中进行遴选和投票,最后得出了三个答案。因为众口难调意见无法统一,还保留了一个备选答案。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权威们的表决,发布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名单。记得大致顺序是这样的:第一种最幸福的人:给孩子刚刚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第二种最幸福的人:给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第三种最幸福的人:在海滩上筑起了一座沙堡,望着自己劳动成果的顽童。备选的答案是:写完了小说最后一个字,画上了句号的作家。消息入眼,这个女人的第一个反应仿佛被人在眼皮上抹了辣椒油,呛而且痛,心中惶惶不安。当她静下心来,梳理思绪,才明白自己当时的反应,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原来她是一个幸福盲。为什么呢?说来惭愧,答案中的四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说,那时的她,居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初步拥有了。她是一个母亲,给婴儿洗澡的事几乎是早年间每日的必修。那时候家中只有一间房子,根本就没有今天的淋浴设备,给孩子洗澡就是准备一个大铝盆,倒上水,然后把孩子泡进去。那个铝盆,她用了6块钱,买了个处理品,处理的原因是内壁不怎么光滑,麻麻拉拉的。她试了试,好在只是看着不美观,并不会擦伤人,就买回来了。那时要用蜂窝煤炉子烧水,水热了倒进铝盆,然后再兑冷水。用手背试试水温正合适了,就把孩子泡进盆里。现在她每逢听到给婴儿用的洗浴液是“无泪配方”,就很感叹。那时候,条件差,只能用普通的肥皂给孩子洗澡。因为忙着工作,家务又多,洗澡的时候总是慌慌忙忙的,经常不小心把肥皂水腌浸到孩子的眼睛里,闹得孩子直哭。洗完澡,把孩子抱起来,抹一抹汗水,艰难地扶一扶腰,已是筋疲力尽,披头散发的。她曾是一名主治医生,手起刀落,给很多病人做过手术,目送着治愈了的病人走出医院的大门的情形,也经历过无数次了。回忆一下,那时候想的是什么呢?很惭愧啊,因为忙,往往是病人还在满怀深情地回望着医生呢,她已经匆匆回过头去,赶回诊室。候诊的病人实在多,赶紧给别的病人看病是要紧事儿。再有,医生送病人,也不适合讲“再见”这样的话,谁愿意和医生“再见”呢?总是希望永远不见医生是最好。她知趣地躲开,哪里有什么幸福之感?记得的只是完成任务之后长长吁出一口气,觉得已尽到了职责。对比第三种幸福人的情形,可能多少有一点点差距。儿时调皮,虽然没在海滩上筑过繁复的沙堡(这大概和那个国家四面环水有关),但在附近建筑工地的沙堆上挖个洞穴藏个“宝贝”之类的工程,倒是常常一试身手。那时候心中也顾不上高兴,总是担心别叫路过的人一脚踩塌了她的宏伟建筑。另外,在看到上述消息的时候,她已发表过几篇作品,因此那个在备选答案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作家完成最后一字”之感,也有幸体验过了。这个程序因为过去的时间并不太久,所以那一刻的心境记得还很清楚。也不是什么幸福感,而是愁肠百结——把稿子投到哪里去呢?听说文学的小道上挤满了人,恨不能成了“自古华山一条道”,一不留神就会被挤下山崖。那时候,虽然还没有“潜规则”这样的说法,但投稿子要认识人,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她思前想后,自己在文学界举目无亲,一片荒凉,一个人也不认识,贸然投稿,等待自己的99%是退稿。不过,因为文学是自己喜爱的事业,她不能在自己喜爱的东西里面藏污纳垢。她下定决心绝不走后门,坚守一份古老的清洁。知道自己这个决定意味着要吃闭门羹,心中充满了失败的凄凉,真是谈不到幸福。看到这里,朋友们可能发觉这个糊涂的女人不是别人,就是毕淑敏啊!的确,当时的我,已经集这几种公众认为幸福的状态于一身,可我不曾感到幸福,这真是让人晦气而又痛彻心肺的事情。我思考了一下,发觉是自己出了毛病。还不是小毛病,而是大毛病。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后半生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没有了幸福的基础,所有的结果都是沙上建塔。从最乐观的角度来说,即使我的所作所为对别人有些许帮助,我本人依然是不开心的。我不得不哀伤地承认,照这样生活下去,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幸福盲。我要改变这种情况,我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从那时起,我开始审视自己对于幸福的把握和感知,我训练自己对于幸福的敏感和享受,我像一个自幼被封闭在黑暗中的人,学习如何走出洞穴,在七彩光线下试着辨析青草和艳花,朗月和白云。我真的体会到了那些被病魔囚禁的盲人,手术后一旦打开了遮眼纱布时的诧异和惊喜,不由自主地东张西望,流下喜极而泣的泪水的感受。

后记

念叨着一种坚定的幸福我喜欢丝绸和瓷器。不仅因为它们为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脚力最矫健走得最远的商品,更因为它们独特的俊美。任何一种人工的纤维,至今都无法抵达丝绸的高贵和精彩,就算表面上模拟得有几分形似了,一贴到皮肤上,那感觉也全然不同,人的触觉和天然的丝绸更熨帖。瓷器呢,简直就是魔法师。来自大地的凡土,经过艺人的手和火焰的烘烧,成仙得道,变得光洁如水晶莹夺目。总感到瓷器在用这造化,表达意味深长的哲理。2009年国庆,我在江西景德镇做了一个青瓷的瓶。初起,在那女师傅的摊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样品,让我一时无法确定到底做个什么物件好。看出我的犹疑,女师傅说,就做个瓶吧。我这时一眼看上了一个盘子的坯,问,做个盘不好吗?女师傅说,盘也好。不过要是我,还是会选瓶。为什么呢?我当然要问。瓶,代表平顺安宁啊。你没见中国古代的案几上,人们都摆瓶的。天天看到瓶,念叨着瓶,就是一种许愿,人就会平安的。女师傅慈眉善目地说。面对古人这种饱含心理学暗示疗法的理由,你还能抗拒么?于是,就动手来做瓶。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我们一己的生命,和一个辽阔的宇宙相联系的时候,我们渺小的存在,就变得深厚和绚烂。我愿从此以微弱跳动之心,做真诚美善之文字,以应答沧桑无序的人间。  ——毕淑敏

编辑推荐

《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倡导培护心灵心体谐一得大幸福为什么当代社会,那么多人不幸福?为什么我们已渐渐不知道,什么叫幸福?幸福者相似,而不幸者真的各有其不幸?《百家讲坛》四度邀请,毕淑敏三度拒绝,她为何不肯“轻易说幸福”?现在,她决定把幸福的密码交给您,她为什么说自己终于拥有了大自在、大幸福?《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精彩看点:破解心灵锁链——自卑、抑郁、焦虑、悲伤、死亡恐惧等潜藏在意识深层的创伤,思考与探索和谐平衡的心灵艺术。⊙哀伤不必强求消失,只是成为我们历史的一部分不要把悲伤的骨骸永远存放在记忆的衣橱里,一打开柜门就散落一地。要把它打包,放在记忆的深处。心里的安静,也要渐次完成,不必急。⊙找到新的模式,覆盖内心深处的自卑学会与自卑友好相处,对自己将有一个良好而恰切的评价,对于自己的期望值恰如其分,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有条不紊地工作、学习、生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值得信赖的人,能有效抗击焦虑和危机社会支持包括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密切和信任程度,如同事、家庭、朋友的支持。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程度越强大,越不容易陷入持续的焦虑之中。《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润色而成,内容比电视播出版更丰富,更全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破解幸福密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2条)

 
 

  •   以前对“幸福”的理解仅次于在物质上的安全感,以为拥有了物质,幸福就会随之而来,但阅读了此书之后,发现幸福是自己去争取的,而且它并不与物质成正比,受益匪浅,同时也逐渐地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   质量不错!内容丰富!结合节目后悔更能理解幸福……谢谢毕淑敏老师……
  •   “破解幸福密码”是一本不错的书,购买的原因是我看过,想作为收藏和平时翻阅之用。我这里只是谈对购买本书的体会:一是送货包装不好,塑料袋的,不能保护好书籍不受外力积压而损坏;二是书的质量有问题,封面有细小划痕,边上有卷皮;三是侧面的切割不好,纸张切得不齐,感觉不是正版(说商品是正版的);四是书表面有污迹,不是新书吗?什么原因。 对发货商提意见:一是改善包装;二是对顾客选购的商品,要进行检查挑选,确保顾客收到满意的商品。
  •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还不错 ,可是内容不怎么样,很多都是讲重复的内容 只是换中说话而已 感觉是作者在凑字数一样。个人不喜欢 看了之后觉得也没什么感悟的 还觉得有点浪费心思去看
  •   不怎么好看,买回来就后悔了
  •   毕淑敏的书是很不错的~在书店看到这本畅销书于是就在卓越买了下来~起初看看觉得写得还可以~但是看着看着就有点没兴趣~实在是觉得很矫情~没有太多的案例~大多是道理和故事,觉得好像是为了写书而写书~其中道理还是很好的,不过,是不是篇幅太长了呢?有一半就够了吧~
  •   对于此书,我觉得我应该不需要买了,首先因为我看过毕淑敏老师在百家讲坛的讲诉,关于这本书我想说说,首先,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大多数人都懂的,虽然毕淑敏老师她自己是个作家兼心理医生,但是她所说的那些心理知识,简直简单到可以归为常识了;再者就是关于说到自卑的问题,我以前看过一本阿德勒写的《超越自卑》,发现毕老师所说的自卑的问题,跟阿德勒在书上说的不谋而合啊,难道她也是看过这本书然后夹杂着自己的观点在说出来关于自卑的问题吗?这点我无从得知!
  •   喜欢毕淑敏的文章,总是让人眼前一亮,时不时引人思考,值得一看。
  •   帮同事买的。我还没有看过
  •   这本书买来翻一翻,就放一边了。跟她的其他作品相比不大好。当然那,也没有同名讲座做得好
  •   朋友推荐的,值得一看!
  •   这是一本好书,值得读。
  •   这是给儿子买的书!希望他喜欢
  •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给我们很大的提升,确实是一本好书
  •   很好的啊,质量不错,内容还好
  •   不过还没看完~~不过还没看完~~
  •   质量很好,作家也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全五分!!!
  •   不错 当你一页一页的往下读时你会感觉幸福离你越来越近了...
  •   最喜欢看的一类书,自我反省,改变自己,提升心灵,真希望那些心理不健康,容易走极端的人读一读,不过也许并不是没人认都能读进心去,只有想改变自己,喜欢反省的人才会有收益吧。
  •   虽然有视频,但还是喜欢看书,看书,心会静下来
  •   书还没看,送货速度超快
  •   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
  •     在图书馆偶然看到这样一本书
      正好自己也在迷惑中 又想看看大家是如何解读幸福的 便借了来
      
      其实开篇还是非常吸引人 炒年糕内啡肽说到吸毒 也让大家明白如何的幸福是最好的幸福
      后来四种不同的幸福方式也让迷惑的我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答案
      是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但是
      慢慢读完 满脑子早已被枯燥的说教占满 后半部分大多是陈述自卑与幸福的关系 觉得有些无聊
      
      总的来说 毕淑敏老师丰富的经历 绝对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这本书 值得一读
  •      这本书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温暖!像生病躺在床上时,爸爸妈妈端来的一杯白开水和直达病所的药丸;像寒冷的冬日午后,穿着棉袄,坐着凳子在屋子门口晒着橙子般的阳光;像想要逃避的时候,憋着气蜷着身体躲在游泳池水底的感觉。
       文字温暖而通俗易懂。
       这是毕淑敏在《百家讲坛》上的讲稿。一些心理学,一些医学,一些散文,一些生活的感悟。
       心理学:一门由内窥外的艺术。
       这一点与中医相反又相似。中医的特点之一便是“司外揣内”,即由外在的表现判断内在的毛病 。心理学是指研究心理和行为过程的科学。意识和潜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就像“太初、太始、太素、太极”之类,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
       毕淑敏是一位医生,她举的例子是“内啡肽”和“吗啡”,吗啡是用药品人为地营造出幸福、快乐的氛围,但是,这种幸福是没有意义的。那什么是有意义的快乐呢?书中说“真正幸福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而是指他的生命整个状态,即使有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之后,依然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说,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他在总体上仍然是幸福的。”或许这还不足以说明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纪录片《凤凰路上》讲述了一群广东的站街女加吸毒女,原以为他们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但事实上,见识各种各样的人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这样的近。纪录片的最后放了一位因为诞生了一个新生命而痛改前非、戒毒四五年的妈妈带着她四五岁的可爱的女儿在公园玩耍的片段。或许人会很困惑,很矛盾,很纠结,世界本是如此,见到西方思想家写的文章、小说,甚至会觉得根本看不懂。这时,可以想象一个婴儿在你面前,当你见到她时,就会觉得是天使,顿时世界就明亮了许多。也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了!
       放下包袱,持花而行。
       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中学时代每逢大考前,老师和父母都会强调说“轻装上阵”,当时觉得只是应付考试而言。不曾想,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才是生活的智慧!近几年流行一个词,叫做“活在当下”,说的大概就是“不要活在过往,生活从现在开始”的意思吧!
       从自卑走向幸福。
       或许有人看到“自卑”这个词觉得很不好,但它确实是人性中的一方面。很多名人都曾有过自卑的经历,“化悲愤为力量”,于是成为自己领域的佼佼者。
       封印悲伤,再建自我。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把悲伤化成一抔沙子,微风吹过,从指尖的缝隙中洒落——这算不算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力量呢?!“悲伤”是丧失后不可避免的生命体验。
       适当应激,缓释焦虑。
       适当的焦虑,可以使人保持清醒与活力。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而竞技类运动员和外科医生对这种感觉的体验可能会更深。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开演唱会之前也会强迫自己紧张一会儿,这样可以使自己舞台上的表现更加完美。而医学的“应激”机制,更是对化解焦虑有了完美的解释。
       幸福不是奢侈品。
       其实,看完这本书,便会觉得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很多人喜欢看《武林外传》和《爱情公寓》,这是为什么呢?很大程度上便是,每天都能见到爱着的人和喜欢的人。
      
       其他感受:
       毕淑敏的文字功力很好!特别是后记《念叨着一种坚定的幸福》,淡淡的文笔,散而不松,这是散文的最高境界了吧。一个小故事能写出一两千字的文章,包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
      
       很喜欢这句话:海水很美,很柔和,月光照着的感觉,就像银钻闪烁的光芒。
  •     “ 我们所走的每一个脚印,都应该踏在幸福之路的基础,尽管幸福之路蜿蜒曲折。你不妨以一声的耐力和才华,且思且走,最终成就一个高度。
       人生的至高财富,生命的所有意义,就是谋求幸福。
       整个世界正处于某种前所未有的物质丰富但却精神迷茫的时刻。每个人必须要为自己的幸福负责,而不是由他人来决定我们的幸福纲领和步骤。这一过程是冷暖自知,没有人能替代你完成这个人生的终极课程,只有你自己用日子来一笔笔亲手书写。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适可而止,唯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幸福,没有止境。”
       幸福是个神奇的东西,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人们用物质来标榜幸福。还记得初中时李老师意气风发的给我们说起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职业”,这也许是最值得幸福的几大时刻把,不得不承认,每一个幸福都需要经过一段努力或者隐忍才能够体会到,如果真的给无忧无虑的工作、没有一点烦劳,那生活也将趋于平静,真正的幸福有能体会到吗??
       书中提到幸福是属于哲学的问题,主要列举出自卑、悲伤以及人性社会关系,也许这几点现在正是身处这个社会人们与幸福最大的拦路虎,二其中又会衍化出千千万万的特别情况,每个人的经历又会有不相同。冷暖自知。
       曾听人说,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内心里肯定是有问题的,当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恐怖。因为每个人在初步接触到笼统概括后的心里的时候都会把一些基本的心里现象往自己身上揽,特别是一些不好的现象,人们首先选择的往往是对号入座。
       对于我而言,整本书在提升自己的方面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把别人的拒绝变成自己的拒绝”。在一个四口之家,小女儿的我直到现在都会感觉到在家里讲话的无力。小时候一些建议都会被他们不考虑在内,直接否定,我直接落的轻松,也就随他们去,不会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去违反家长们的意见。读大学之后,所做的事情都是随着自己的性子来,自己决定一些想干的事情,不会受太多自己在乎的人的观点的束缚。毕业后家长还是希望我回到家乡工作,可是我害怕,我怕回去之后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些事情,原本的计划都在别人的拒绝当中化为泡影,我讨厌那种满心欢喜却又备受打击的失落。所以我现在仍会固执的选择留在大学所在的城市,虽然每天下班回家后回到的是一个人住的胶囊房。
       也许是读大学前的18年来我太听从父母的意见,我想做一个不让父母操心的乖孩子。所以他们的拒绝我自然当成了自己的拒绝,本来心中计划好的激动人心的计划却被他们不经意的否定洒落在一地。其实,有些时候,在坚持一会儿,或者自己坚持的做下去,一切都可以,一切都OK,有的东西自己一个人也是可以完成的。
       现在,我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把别人的拒绝变成自己的拒绝。内心独立,要做一个行动派,别人的意见可以做为参考,虽然别人做的失败了,但是自己不去尝试,中间的过程我怎么知道到底是酸还是甜,亦或是苦或者辣呢??
  •     
      
      
      如何享有幸福的人生
      
       毕淑敏是我最喜爱的当代作家之一。她从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专业角度破解了幸福的密码,告诉人们怎样才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如何享有幸福的人生。
       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所以,追求幸福是人生最重要的事。那么,什么是幸福呢?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所以人生虽然虚幻,但必须为自己设定一个有意义的大目标,这个目标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他人。
      幸福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上。怎样才算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接纳自己、喜欢和尊重自己、自信、自我肯定,安全感、真诚、乐观、清楚个人能力、对自己成就感到自豪、自我控制、自律、接纳个人限制主动、投入、以问题为中心、富有同感、开放自己、勇于表达自己、勇于流露真情实感、仁爱良善、关心爱护人、弹性、灵活应变、低自我防卫、正确期望、接纳别人的回馈和愿意学习、乐意面对促进成长的新经验、愿意冒险和接受挑战、积极、从容自在、愿意改变自己、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独立自主、性格坚毅、设定适当目标、满意自己、与他人享有亲密关系、相信个人努力。
      幸福的三个敌人:自卑、悲伤、焦虑。
      自卑的人往往有很多特征,比如,格外安静或特别喧嚣、弯腰驼背或趾高气昂、语速特别快或特别慢、服饰特别夸张或不修边幅、眼光不愿意与人正面接触、焦虑不安或麻木不仁、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轻易许诺、夸大自己贬低别人、常为自己苍白辩解、苛刻的完美主义者、不敢参加比赛、不能很好地照料自己、大量饮酒。每个人生来都孤独而不完美,所以自卑不可避免,也没什么好怕好担心的,改变你能够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多鼓励自己、相信自己,没有什么能打倒你。
      悲伤是“丧失”之后不可避免的生命体验。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丧失”,有成长性损失,有创伤性损失,有预期性损失,你无法遏制成长,无法把控环境,更不能左右所有事情的发展,所以,丧失是不可避免的。人们面对丧失,有很多应对方式,如否认、震惊、麻木、逃避、愤怒、焦虑等等。无论你遭遇什么样的丧失,都要放弃幻想、接受现实,把哀伤放在心灵深处,慢慢包好,成为一段历史,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勇敢面对。
      焦虑是破坏心情的不速之客。适当的焦虑可以让人保持清醒,但是你不能被焦虑击败。A型性格的人最容易焦虑,所以要放慢脚步、学会等待。BCD性格也各有特点,要分清类型,逐步改变。
      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做一个“幸福的包子”:)树立最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人生目标,克服自卑,封存悲伤,缓解焦虑,塑造身心健康,掌握自己内啡肽分泌规律,幸福绝不是奢侈品!
      
      
      
      
  •     曾经对人说毕淑敏是自己中学时最喜欢的当代作家,立在书架上的那本《毕淑敏感悟心灵》散文集却被我从大一漠视到大四。哪怕期间看过《女心理师》,作为小说作者的毕淑敏在我心中的地位却不如以前。最近去找老师做职业规划,提到说想当作家,障碍之一是作家要财团支撑,搞不好饥寒交迫;老师说,郑渊洁、韩寒不都财源滚滚吗?我说我不要当他们那样的作家。灵光一闪,我说我想当毕淑敏那样的作家。
      
      在西藏当兵,行医二十载,又读了文学的硕士,心理学的博士,当作家,开心理诊所,环游世界,登上百家讲坛。毕淑敏的人生轨迹,是有多“循规蹈矩”,却让我艳羡。记得以前看《女心理师》,就是因为自己想做心理咨询师来着。
      
      我的职业规划后来发展成了一场心理咨询。咨询老师说自己仔细研究过毕淑敏,于是我从图书馆找来这本书。
      
      目录很散漫,逼得人降低期待值。看了正文才发现是错觉。先谈幸福的定义和四种幸福类型,接着谈心理健康的标准,然后分别谈幸福的三个敌人——自卑、悲伤、焦虑,最后回归幸福,总分总,书的结构清晰简洁。当然整本书的内容,如毕淑敏自己描述,“不可能每一句话都有新意”。
      
      倒是自序里面的一段话击中了我。被问到为什么写作,毕淑敏说:我是个当医生出身的人,见过太多的死亡,深感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我知道人非常孤独,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当代人的痛苦更多地是由精神层面而来。我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和更多的人分享快乐和思考,这就是我写作最原始的动力。
      
      这话深得我心。也似乎解释了我为什么视毕淑敏为模范。
      
      当代人,浮躁的多,迷惘的多,困惑的多,我猜这不是有了票子和房子就能解决的(只是臆断,本人没票也没房)。所以人在精神上痛苦了空虚了,各种耸人听闻的事情发生也就见怪不怪。
      
      人都是渴望幸福的。心理学把人生幸福当作最高的研究目标,这是我迷恋它的原因。幸福又是什么呢?
      
      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不同,当然更有人给不出自己的答案。毕淑敏的答案是:幸福并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一种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体。
      
      快乐就是指活在当下你的内啡肽开始分泌;意义就是指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你知道方向,有理想,所有的步骤都是在向那个方向前进。你的内啡肽会持续不断地有所分泌。
      
      生活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需要你为自己找到一个意义。这个生活的意义,包括如何对自己,如何对他人,你生活的目标,不能只对自己有益处,还要对别人的发展有益处,因为人是一种群居动物。
      
      又提到选择。选择让我们害怕,因为害怕犯错,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只有一个标准:你的选择是否符合你的人生大目标?是否符合你为自己确立的人生的意义?
      
      最后,要得到幸福,一是要有目标感,二是要找到并发挥你的潜能。目标感不同于具体的目标,它是某种崇高的精神追索;潜能是你的独特天分,是你的优点和强项。
      
      我的愿景同毕淑敏一样,自己幸福,也传播和分享幸福。
  •     最近,我的好朋友把这本书借给我看,说是很好,建议我也读一读。
      由于工作、生活都忙忙碌碌的,没有很多的时间来读。
      只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一些。
      谈谈我个人的感受吧。
      以前,我没有读过毕淑敏的书,这是第一本。
      我觉得很不错!
      对于,那些找不到幸福,没有幸福的能力,或者很自卑的人,
      会有一定的帮助。
      有很多,自己心理的问题,却也没办法排解,找不到答案,
      但是书中给了很多中肯的解读。
      不过,想要训练一种有益的思维方式以及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反复的练习,和不断锻炼。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更不要,遇见生活中的挫折,就又退回去,躲进自己的壳里。
      让我们互相鼓励彼此,找到自己的幸福。
      还是建议大家,有时间读一读。
      
  •     喜欢毕淑敏,喜欢她娓娓道来的语气
      
      最近情绪波动,心态悲观,不想工作~买了这本书,看了一小部分,情绪也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很好的书,看着看着心能静下来。“根身体的内分泌系统沟通,控制自己的荷尔蒙”观点很有意思。多听听内心,多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注重心灵层次的需要~提升幸福感~
  •      这本书读的感觉还不错。
       读过之后很有感悟,每个人都是有自卑感的,只不过在有些人不会被自卑打倒,而是变得更坚强。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不要因为某一方面的缺陷而全盘否定自己。
       其实活着求什么呢,只要过得幸福就好了。
      
  •     (引用)在毕淑敏心中,幸福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感。那到底要如何树立自己的目标感?书中写到,人要有一点使命感,是要有一点崇高感的。一个人可以不信教,但必须要信点什么东西。要信一己私利之上的高远的东西。如果一点都没有,埋在世俗和庸常尘灰之中,每天都是卿卿我我柴米油盐,那就会觉得一辈子和过一天没有多少区别,那就让人萎缩和了无生气。最后,毕淑敏说,“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一定要为生活找点意义。生活本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让它变得有点意义。生活本身并不幸福,所以我们要幸福地生活。”     毕淑敏的书中,有的只是生活,真实而美丽。她不像学究们舞文弄墨,不像教授们高深说教,不像时评家语锋犀利,不像青春写手愤世嫉俗。阅读中,感到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书中还有许多如何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们都会像是我们黑夜里看到的一扇有着亮光的小窗,将我们麻痹了许久的神经重新变得敏感起来,恢复我们对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蒙田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己。破解幸福的密码,了解自己,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读完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毕淑敏说的,“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值得信赖的人,能有效抗击焦虑和危机”。当我们因为家庭琐事欲罢不能深感沧桑之时,当我们遭遇挫折泪如雨下之时,是身边的亲人、朋友,他们成为我们摆脱煎熬的依靠,成为我们倾诉和依靠的臂膀。名医很多,作家也很多,但作家兼医师的人不多,能治病又能医治心灵的人也太少,毕淑敏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好。毕淑敏用她温馨的感悟与思索,激发着我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读这书最大的收获就在于此。
  •     就像一个有鞋子的人对没有鞋子的人说,你已经够好了,你还有脚呢,这世界还有很多人没有脚呢。你要发自内心的感到幸福。
      
      你凭什么?不了解别人的痛苦与挣扎,不了解别人的心底的哀愁,就说着你要怎么样怎么样,你要怎么样怎么样,自认为自己是圣人的小资,根本就不值得理会。
      
      举祥林嫂的例子,告诉大家要接纳不可逆转的改变,从生活中寻找新力量。你难道不知道那个让祥林嫂痛苦的时代,是花了多久,多少人流了多少血,多少代人一步一步打破思想枷锁才慢慢走出来的?说的那么轻巧,真是好笑。
      
      
  •     
      
       “头发”代表力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放着求偶的信息,脱发,表示这健康程度下降,过度紧张。
       “耳朵”,代表着听。当二度出现问题是,代表着在某种程度上,你再也不想听到某些东西了,代表着你对听到的东西生气。
      “眼睛”代表看的能力,当眼睛出现问题是,通常代表这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你不愿意看到的,比如我们有这么多戴眼镜的孩子,那就是他们对国中学习负担的无声反抗们如果他们对这些无能为力,他们将在无意中调整自己的实力,这样他们就看不大清楚了,可以保护自己,不愿面对未来。
      “颈部”代表着灵活,特别固执的人,尤其是对环境有某些顽固感受的人,容易罹患严重的颈椎病,比如有些人就顽固的相信自己从小学来的方式是最好的。他们不愿意改变的时候,官网成了替罪羊。
       “咽喉”代表着我们大声说换的能力,表达你所希望得到的,你所乞求的,当我们的喉咙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意味着我们觉得自己说某些话是不恰当的。它还代表着身体内部的创造力。能量集中在咽喉部。
      比如,当你准备发言的时候,你通常要清清喉咙。
      当你表示厌恶某些人的时候,你会吐唾沫。中国有句话叫做“唾弃”,当我们没有能力做真正的抗争的时候,我们往往把能量放在咽喉部。
      “后背”代表我们的支持系统。后背出现问题,意味着我们感到没有支持。如果觉得自己失去了家人、配偶、孩子、老板、朋友等人的支持,感觉到支持受到破坏的时候,人极容易感到背痛,丧失力量感。大家常常会说“身后有强大的力量”“背负着重大的责任”,就是这个意思。当我们支持某个人的时候,我们会说,我会站在你的背后。还有,没钱或是害怕没钱的时候,也容易背痛。
      “心脏”代表爱。这就不多啰嗦了,你看看到处都是红色的桃心,就明白这个观念是如何深入人心了。
      胃有病的时候,一般来说是有什么我们不得不下咽的东西,你得接受它,你必须强咽下去,可你不喜欢。于是你的胃就代表你提抗议了。
      生殖系统的疾病,通常是我们感觉到性的肮脏或是不喜欢自己的性别角色。
      肠道和你的放弃废物的能力有关。便秘的人,常常也是十分会过日子的人。这是好听点的说话,便直接的说话是比较吝啬。哈!连大便也要储存起来,舍不得排出体外。
      腿的问题,常常意味着你害怕向前走。膝关节有问题,通常是拒绝妥协和弯曲,特别坚强。
      肥胖代表着不安全。于是希望储存更多的食物。尤其是来源于父母的不安全感。他们只顾给孩子喂食,觉得这就是爱和关怀。于是给孩子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关爱自己就是多吃东西。
      “多吃点”“吃好点”“你还想吃点什么”“一定要吃饱吃好”等等,都是借的孓遗。
      再来谈谈更年期的问题。它的实质就是害怕衰老,害怕自己不被人需要。
      
  •     近日多迷茫,前途未卜,心绪难平,生活都跟着不规律了。
      今天在一杯醇品咖啡的助力下,久不运转的脑袋又开始工作了,看书,思考,渐清晰,写些字。
      接纳,认可,喜欢,自信。这个过程就摆在那儿,人人都知道,但却是一辈子的修行,绝对不会一劳永逸。10月的阳光跟我告别很久了,严冬雨雪总渐渐又忘记了如何去悦纳自我,自卑的野草又丛生,人生的岔路再次迷茫。也许在这个时候,看到这本书,是对的时候看到了对的书。书中的例子讲,一个自卑的男孩子去追求优秀的女孩子,失败多发,及时偶然成功,接下去的生活也是个杯具。自己都不喜欢自己,怎么能够让别人认同你呢?读之恍然,原来我不正是这样,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迈上下一个渴望已久的人生阶梯,又怎能让决定我去向的人认可我的能力呢?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完成那样的任务,那么势必会失败,根本没有必要开始了。这样怎么行?明天应该会好起来的,今天的触动是有效果的。
      
      还有一个例子震撼到我了,作者说到当年果敢地放弃野战外科的前途,因为什么自知自己的能力如何。这种勇气当真令人钦佩,更多的人都不会如此的,而是会抓紧这个稻草不停地往上爬,哪儿管得了今后如何?可悲的是这个世界不一定都是符合逻辑的,担心的事情也许不会发生,他们的生活可能一路的好下去,算了,那些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想的是如何清楚自己的能力,到了选择的时刻做出如作者那般的正确的决定。
  •      以前从来没有读过我的文字的人们,倘若有时间,我建议你读一读。我相信也许有一两句话会走入你的心扉,我们就开始成为了朋友。如果你以前读过我的一些文字,我也建议你不妨读一读。因为有一些观点的提出,比如训练你的荷尔蒙,为你的荷尔蒙找到有意义和令人欢愉的分泌规律等等,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之前读过我所有的作品(如果真是那样,我受宠若惊。家里人都不曾这样认真对待我的文字)那我在向你表示深深感激的同时,建议你就不要读了。这本讲稿,不可能每一句话都有新意。
      
      
       我愿从此以微弱跳动之心,做真诚美善之文字,以应答沧桑无序的人间。
      
      
      
      
       与心灵对接,与更多的人分享幸福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制片人王咏琴女士,最早在2007年的某一天,通过我的责任编辑要请我上《百家讲坛》,谈谈大众的心理健康问题。我没有兴趣,此时便放下了。后来她几次来电话约谈我都婉辞。但王咏琴锲而不舍,又打来电话说这件事。我说,我正在准备环球旅游呢,完全顾不上考虑《百家讲坛》。他很有耐心地回答,那就等您回来再说吧。
       当我出发去环球航海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平安归来。那时候,谁跟我说环球之后的事情,我都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漠然的不置可否。
       航海归来,日历也翻到了2009年。王咏琴又打来电话。我说,王女士,到此为止吧。没想到这位王咏琴女士不急不恼,说,咱们打了这许久的电话,彼此还没有见过一面呢。
       我知道自己碰上了很有主心骨的那种人,如果你不让她彻底死心,估计这电话里你来我往的局面还会旷日持久。为了让她彻底断了念想,我答应了见面。
       坐定后,她开门见山地说,您一再拒绝我,我想知道理由。
       我说,理由很简单啊,我从没当过老师,从没上过讲坛。你想想看,到你们讲坛上讲课的人,哪一位不是当老师的出身呢。我这么大年纪了,知道自己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讲课是我不擅长的事儿。
       王咏琴说,《百家讲坛》的宗旨是百家争鸣,并不是只有当过老师的人才能登上“百家”。
       我说,那也要看这个人愿不愿登台。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到聚光灯下,众目睽睽被聚焦,那让人很不舒服。
       王咏琴说,有些人期望上《百家讲坛》。
       我说,居然有人趋之若鹜,您有何必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请一个不乐意的人呢!让喜欢上的人讲不就很好吗!大家两便。
       王咏琴见这个理由说不动我,索性掉转了一个方向,问,我很想知道您为什么写作?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我说,我是个当以医生出身的人,见过太多的死亡,深感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我知道人非常孤独,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当代人的痛苦更多地是有精神层面而来。我希望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和更多的人分享快乐和思考,这就是我写作最原始的动力。
       王咏琴说,我们《百家讲坛》的宗旨也正是如此。而且,买你的书读,就算是便宜,也要十几二十块钱一本。可是,您若到《百家讲坛》谈谈您的所思所想,观众除了掏一点点电费以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花费了,当然,他当年买电视还是花了一点钱的,不过不看您这档节目,他也是要看别的节目,所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说来,上《百家讲坛》和您写作的初衷是一样的,都是分享啊。
       我从来没听过这样的算帐方法,一时间,有点发愣。说实话,她的话击中了我。我在西藏阿里,面壁雪山,度过了11年。我经历过那种渗入骨髓的忧伤,我知道与生俱来的渺小和孤独感,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为了对抗这种孤独,人们聚集成群,范明了语言和文字,分享感受与心得。在茫茫虚空中与另外的心灵对接,以精神之水,相濡以沫。在天的尽头,人容易忧郁。在语言的尽头,人有希望重生。
       然而,当众讲话,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据国外的研究,患有“发言恐怖”的人,甚至比害怕死亡的人还要多。我平日写作,基本上是和鼹鼠相仿佛的工作,(我说的是埋头在黑暗中挖掘,不是指的做间谍哦!)不喜欢站到大庭广众之下,被无视双眼睛盯视。那会让人惧怕和不知所措,并扰乱动摇了写作的平和心境。
       最终,这种算术法和与人分享的强大理由,说服了我,我开始了《百家讲坛》的节目录制。
       从2009年的2月到7月,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有一天不琢磨《百家讲坛》的事儿。说真的,我毫无自信,觉得自己做出了一生中最荒谬的决定,在年近花甲之时,去干这么一件完全生疏的事情,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比如我准备讲稿,生怕不够用,总是多多益善,有时只讲了三分之一,时间就到了,章法大乱。
       录制节目的头一天晚上,我必定失眠。平常我是一个一沾枕头就睡着的人,从来不吃安眠药。《百家讲坛》的任务,让我辗转反侧惴惴不安。我对自己说,为什么如此紧张呢?是怕讲得不好回了自己的形象吗?
       这样一问,反倒坦然了。我不是心理学的专门学者,也不是打算名满天下的作家。我只是想把自己心中的一些所思所想,和更多的人分享。年轻的时候,在寂静冰寒的冈底斯山度过,我深知精神的孤独是多么凄冷的幻灭。我愿在心与心之间架起一道小桥,哪怕只是几块垫脚的青石板也好,将我们琐碎凌乱的生命连接。
       《百家讲坛》给了我高度信任,让我自由选择题目。为什么单单选了幸福的话题?在我内心深处,有一个关于幸福的结。
       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我原来是一个对幸福很迷茫的女人,让我发生彻底转变的,是我父亲病危的时候,由于部队医院的某项化验设备坏了,必须把父亲的血样送到另外一所地方医院去查验。我捧着装有父亲血液的玻璃管,急匆匆赶往城市的另一端。哪家医院的化验科主任说,化验单上标明是急件我们马上就开始做,你在外面等着结果吧。我在检验科的外面,魂飞胆破焦灼万分地等待着……不知过了多久,主任出来了,把填写好的化验单交给我,然后疑惑地问,这个病人还活着吗?我说,活着、他说,可是从这张化验单上所显示出来的这些化验数据看,病况极为严重。以我们的临床经验,这个病人应该早就去世了。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没有跟他所这是我父亲啊,拿着化验单,飞也似的往部队医院赶,生怕在我送血样的这一段时间父亲已经远行。匆匆忙忙赶回父亲所住的医院,先到病床前看望父亲。我觉得非常有经验的主任都那样说了,我会不会已看不到父亲了?!没想到父亲非常清醒,在病床上他微笑着对我说,我这一生非常的幸福,因为有了我的事业,因为有了你的母亲,因为有了你们……
       第二天,父亲走了。这是我父亲留给我最宝贵的一份遗嘱。我的母亲,在林区事前也说过同样的话——我很知足,我很幸福……一个人的生命,即使在遭受无比痛苦的折磨,即使是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依然可以感知人间的温暖与幸福。人的精神是任何化验单都无法呈现的,幸福无处不在,只要精神屹立,死亡也为之匍匐。
       很多东西,都会因为岁月流转渐渐褪去他们生动的颜色,唯有我们对幸福的追求,让我们体验到人生的意义,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庄严。当我们一己的生命,和一个辽阔的宇宙相联系的时候,我们渺小的存在,就变得深厚和绚烂。我愿从此以微弱跳动之心,做真诚美善之文字,以应答沧桑无序的人间。
       我在《百家讲坛》一共讲了20讲,那1000多分钟炫目灯光下挥汗如雨的录制,对我的身心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好在坚持下来了。有时会想起,自己都有点佩服自己呢。由于种种原因,播出的集数不足这个数字,这本书收录的是全部20讲稿子的提炼浓缩部分,可作补充。
       以前从来没有读过我的文字的人们,倘若有时间,我建议你读一读。我相信也许有一两句话会走入你的心扉,我们就开始成为了朋友。如果你以前读过我的一些文字,我也建议你不妨读一读。因为有一些观点的提出,比如训练你的荷尔蒙,为你的荷尔蒙找到有意义和令人欢愉的分泌规律等等,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之前读过我所有的作品(如果真是那样,我受宠若惊。家里人都不曾这样认真对待我的文字)那我在向你表示深深感激的同时,建议你就不要读了。这本讲稿,不可能每一句话都有新意。
       我在此向《百家讲坛》为我的节目录制而辛劳的所有朋友,向曾经坐在台下听我讲座的所有听众、想这本书的责任编辑,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谢意!毕淑敏向你们深深鞠躬!没有你们,是绝对不会有这本书的。
       写完了这本文稿,如同面朝蓝天放飞一只鸽子。我目送它远去,不知道他将会栖息在何处树梢或是屋檐下。祝愿这只带着鸽哨的白鸽,在新主人那里,盘旋着发出清音。
       我有一个祈愿——祝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比未读之前多了一点幸福感!
      
      
       毕淑敏
       2010年1月16日
      
       转载自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自序
       版权归《破解幸福密码》所有
  •      很喜欢毕淑敏的文章,看到这本书之后毫不犹豫的就拿来读了。刚开始像是在看百科全书,像是科普,再往里看,像是心理学。其实幸福就是心理的感受。你幸福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永远无法感知。有些人看着很平静,但是内心却很知足,这就够了。其实幸福就是一种知足的感觉。
       没有人可以教一个人怎么才能幸福,这种感觉是一种心态,只有心态对了,感觉对了,幸福就来了。
      书上说了很多关于心态的问题,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悟。是一本值得看的书
  •     这本书和《不抱怨的世界》《礼物》一样,都是在10年4月份的时候买的。那时已经很久没有去买新书了,至于买书的原因,也很奇特:与某人互不联系了几天,互不理会,倔强得很。终是忍不住网络的相对,于是跑去购书中心。    买这本书,是想接着毕淑敏的眼角,寻找现实生活中为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幸福:或是每天可以不用挤公交上班,或是每天可以4:30下班,或是可以遇见喜欢的自己......正因为彼时彼刻莫名的不理睬而烦闷,所以才想要自己努力去发现自己,才想在书中感受幸福,才想努力不起伏而平静下来。    书,还未完整的读完。但是还是推介。就像毕淑敏其他的书一样,总有一种毕淑敏的味道在里面。  而至于幸福,每个人都要保持对它的追求。自己给自己的幸福,和他人给予的幸福,都需要。
  •     真下幸福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是快乐的,而是指他的生命整个状态,即使有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过后,依然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说,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他在总体上仍然是幸福的。  一直都很喜欢毕淑敏的书,从红处方到女心理师,再到最新的破解幸福密码,每一次读她的书都别有一番感悟。  “破解幸福密码”是偶然在百家讲坛里听到了一期节目,第二天便跑到书店买了这本书,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  毕淑敏从心里学的角度来讲述了什么是幸福,怎样来把握幸福,一直以来我对幸福这个词的理解都比较抽象,没有一个真正的概念,原来幸福是一门心理学,所谓破解幸福的密码就是牢牢的抓住自己的幸福,经营自己的幸福,过平淡的生活
  •     毕老师的书,大多散文类居多,但是这部《破解幸福密码》就是一部心理类杂说。千万别从文学赏析的角度去读。
  •     中国人对待幸福的四种类型:    一、饮鸩止渴型    之所以把这类幸福和鸩酒并列在一起,是因为在高远的意义和片刻的欢愉这架天平上,砝码都集中在了短暂欢愉。执这种幸福观的人,会为了眼前肉体和感官的快乐,而完全罔顾长远的目标,他们是损人不利己的。    二、黄连团子型    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留一点当下的幸福给自己。不要丧失了对过程的幸福感。幸福并不是爬到了山顶的那一刻,而是贯穿在攀登的全过程。不要给幸福开一张渺茫的支票,而且不肯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的幸福支票,就是一个黄连粉制作的菜团子,你始终无法抵达香甜的核心,就算真的吃到了内核,才发现那内核不论原本多么香甜,在苦不堪言的大寒之药浸泡下,早已失了原味。    三、馊馅饼型    馊馅饼就是当下不幸福,将来也不幸福。很多人就是如此委屈地活着:为了金钱,在一个很不喜欢的人手下苟延残喘;为了舆论,在一桩极不幸的婚姻中挣扎;为了提升,在一个很不惬意的单位佯作笑脸;为了讨好他人,用整整一生来揣摩他人的心思;为了一个户口,一个身份,反倒完全忘却了自己是谁……这就是馊馅饼的幸福观。    “习得性无助”有这样一个形成过程:频繁体验挫折——产生消极认识——产生无助感——出现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这种习得性无助,会让我们丧失了对幸福的感知力。    四、幸福的包子    活在当下,眺望未来。心理健康了,一定会对整个身体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连疾病也会对幸福的包子们敬而远之呢。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受到自我憎恨和内疚的伤害,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我猜你刚刚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会很伤心。不过,如果我们打算成为幸福的包子,那么,你坚信自己可以改变。就从发现这个问题的那一分钟开始改变,永远都不算晚。    “如果你有意避重就轻,去做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么我警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很不幸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的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   ——马斯洛
  •      毕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码”看过了,算是读毕淑敏的第一本书籍。有点遗憾,之前零零总总的看点她写的散文,有种清新透彻心灵的感觉,所以带来了内心的喜悦。可是这本书文字略带干涩,就在我对女友朗读的时候,也感觉文字的确不怎么顺畅,让我失去耐心,读起来不是怎么朗朗上口,和之前看过的散文还是有点区别,感觉还是静静看的好。我想可能是“百家讲坛”中讲解的后遗症,多少有点教科书的枯燥。
       对于文章主题,谈的是幸福。幸福如何定义,估计众口不一。这么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人应该立足的基础也是不同的。我们对幸福的要求不一样,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感受。我们有获得愉悦心理状态的愿望,并且总是想维持并持久。不好好保护,会发生大喜之后的大悲,也称乐极生悲。一个通过买彩票方式的人,想获得500万之后会幸福,如果真的这么一天到来,估计他会产生焦虑,是获得了长期以往的惊喜,可是如何面对与处理眼前的财富,会给一个没有相当准备的人带来负担,甚至是压力。所谓幸福是不以物质为基础的,联系物质的喜与悲并不稳固。
       幸福是建立在我们头脑中的意识与生理身体条件之上的。一个大脑意识不清晰的人,是不会感觉到身体所产生的各种情绪的。看完书之后,理解了作者对于幸福的认识是如何应对自卑、悲伤、焦虑这三种情绪。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各种事物,当我们心情不好时,想一想我们此刻到底是什么情绪,又是怎么产生的。当我们因为不可改变的东西而付诸于情感时,我们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这样做有必要吗。最近因为要准备一个会议,并且安排我在会上讲话。我感觉挺紧张的,作为一个办事员,在许多老同志与领导面前,我的确感觉到一种不安的焦虑;并且也是首次在台上给大家讲解一个问题。这样的情绪差一点都传染了一同开会的同事。我立即止住了这种思想,开始对所讲内容的熟悉让我大大增加了信心。当我们知道具体要做什么的时候,要比我们空洞的焦虑更会有用。另外,对这次讲话,我也明确了认识:主要让大家熟悉我讲的内容,从而转移了我焦虑的视线。直到上讲台前,我早已缓和了内心的焦虑。改变对事物的认知,也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当我们不因现在的自我感到自卑,不因情绪上的缺失感到悲伤,不因对事物的困惑感到焦虑,那么我们就是幸福的。起码是幸福的一种,如何面对这三种情绪,是一种智慧。这是本书给我的启示,遗憾的是书中对解决办法讲的并不是很好。这是我对本书的一些见解,在此分享。
      
  •     客观的文字,但是 并不能让所有人的去接受这些文字。一个人的性格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什么样的性格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全部,如果通过读了这本书就能改 那就是扯淡了。保留性去看还是一本不错的书,至少能让以遇到郁闷后者想不开的事情的时候找到一点带你心理安慰罢了,说到底还是一种无奈!
  •     这本书很厚,很多大道理,也有很多小真情。感动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会潸然泪下,激励的时候,我说要我幸福,我对自己的幸福负责。
      
      就这么在海边,听着海浪拍打,看着毕淑敏的这本幸福密码。我开始慢慢愈合那颗受伤的心,我知道,我必须慢慢好起来,战胜悲伤。
      
      我把书里面一些的句子抄下来写在明信片上,寄给了我自己。希望等我回到上海以后,还能记得那些滋润心灵的文字。有那么一首小诗说:
      唯有逃避爱的人
      才能逃避悲伤
      可贵的是从悲伤中学习
      并抱有因爱而脆弱的心
  •      这本书已经看了一部分了,觉得里面讲的还是不错的!只是千万不要抱着读她散文的态度来读就好了!里面的内容还是对我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很有益的,至少我正在按照里面说的内容,在尝试着改变!
  •     没有谁的一生会永远一帆风顺。面对生活中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还是看开一些比较好,千万别让悲伤逆流成河,否则会让人变得自私,冷漠,悲伤,抱怨......由此观之,悲伤的力量是这么强大,盛气凌人,轻轻松松就让人沦为自己的奴隶......但是,从现在起,别再为他俯首称臣,直面悲伤,直面挫折,让自己也大胆,放肆一次,做自己的主人!   既然生而为人,就终会被许许多多的事情所牵绊:自己生病,亲人的逝去,朋友的离开......对于事实,我们根本无法改变,因此也就一定要有承受命运旦夕祸福的勇气与信心,浮华背后,这似乎更像是生活的本质。对于过去的种种,释怀或挑战,鼓起勇气向他大喊一声:“宙斯,你的统治不会永恒!”   O(∩_∩)O~,改变自己,让我们共同播撒幸福的种子,相信来年,一定会开出一地的美好与灿烂!
  •     别人推荐的,耐着性子看完了,感觉整篇絮絮叨叨,像极了一个老太太的唠叨,观点了无新意,属于看看不看两可的那种书。
      说的有点刻薄,可能不对我的路吧。
  •      《解读幸福密码》是毕老师的新作。
       应该说,这本书的初衷是好的。
       毕老师说:
       幸福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的产品,而且和我们的生理密切相关。要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幸福激素,不能成为内分泌的奴隶。
       毕老师还说:
       人在自卑(包括抑郁)、悲伤、焦虑的时候,都有生理上的改变。但我们的生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是和我们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我觉得幸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控制我们的荷尔蒙开始,建立良好的循环和反馈体系。这是个新的问题,人类几千年以来,绝大多数人都一直在为温饱而挣扎,没有安全感,无法维护自己的尊严,也谈不到和自己的身体对话。现在,为了争取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我们要有新的理论和方法。
       毕老师还说:只要有了良好、正确的争取方式,幸福绝不是不可控与不可得的。只要调节自己的身心,使其一直处在一种昂扬的状态里面,与自己的心理对话,就能使其处于一种正面的循环之中。而保持昂扬状态的关键,就是人必须生活在一种目标感里。
       毕老师特意区分了目标与目标感的不同,目标是什么?很多人现在的目标是挣钱,但挣钱干什么呢?毕老师坦言,找自己做心理咨询的人很多是非常有钱的,但他们不幸福。你也许会说,挣钱是为了买大房子。那买大房子是干什么呢?也许是娶一位好姑娘。娶好姑娘是干什么呢?是生儿育女。生儿育女是干什么呢?是希望他们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那儿女找到好工作之后呢?就是要一直问自己的目标,问到最后,其实往往归结为一个哲学命题:人为什么而活。于是,目标与目标感就有了不同的意味,目标感也许是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目标,也许不仅仅是为了个体、家庭,人生一定要与更大的目标有所联系,尽管这种目标感毕淑敏也无法给出终极的答案,但无疑很多人在朝着某种目标感一步步走去,于是,生命始终处于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在取得灵魂的成就中,获得幸福。
      
       说得都对。
       但我认为,人只能有限地控制自己的自卑(包括抑郁)、悲伤、焦虑。
       进入2010年,绝大多数人仍然在为生存挣扎,只一个温字,一栋温暖的房子就足以压得人一生透不过气来。
       连家都没有,哪来的安全感?至于维护尊严,在面对不公时,大多数时间,我们都是无能为力。
      
      
       毕老师也承认,找她做心理咨询的许多人都是有钱人,不知道她是否想过,绝大多数人,是舍不得花钱做心理咨询的。
       毕老师是医生,应该知道目前中国有多少精神疾病患者因为没钱得不到治疗,甚至是无人看护。
       这种贫困,这种弱势,这种一轮接一轮的打击,怎么自我控制与舒解?
       看她的节目,网上对幸福的调查显示,第一奢望是睡到自然醒,第二奢望是吹吹夏天的风晒晒冬日的暖阳,毕老师说:这是多么自然简单的要求啊!
       可是毕老师,对于我们,这群生活在城市中的,许许多多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养不起孩子,不敢失业,不敢生病的年轻人来说,
      住,吃,过日子,有保障,是不是要比睡到自然醒吹吹风更基础更低级的自然需求呢?
      
       我对幸福密码的解读是:
       认清这个世界的残酷。
       更多的悲伤、焦虑、压力都来自于没有保障的生存,和政府有关,和体制有关,和资源有关,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关。
       要让自己变成一只蟑螂,生命力很强,忍耐力很强,抑郁症就是现实加给我们的一张过滤网,弱的,到了这道坎,就被淘汰出局,强的,曙光就在前方。
       毕老师是从体制内过来的,又是成功人士,书的价值适用于她的人群,有钱没目标的,至少基本生存有保障的。
      
       有一点我自个儿清楚,如果我能买得起一套小两居的房子,至少,我能快乐好几年。
      
      
      
  •   我觉得你的文风也很有毕淑敏的感觉,很舒服。期待你能出本书。
  •   是不是真的可悲呢?
    我在想,或许他们并不觉得很可悲·····
  •   呵呵,看来读的很快的嘛~你知道程老师怎么说我吗?----她说我读励志书就像在吃维他命片一样,大家都是吃水果、蔬菜慢慢吸收,而我直接吞了一大堆维他命,所以要暂时放放这些东西了!!!不过很高兴,你正因为它而改变,恩!!我希望我最亲爱的挚友可以越来越棒,越来越幸福!!!
  •   这本书不算励志的书,有很多医学和心理学上的知识,我觉得挺好的,挺喜欢的!很能体现毕淑敏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内科主治医师的身份!医生这个职业我其实也挺喜欢的~~觉得支持毕淑敏的书籍!
  •   这感觉是非常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