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章程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宗承灏  页数:279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写作已经有些年头,越来越觉得对现象的描述已经失去意义。在这本书里,我再一次将目光锁定在皇帝、官吏和平民之间的利益博弈上。    如果让我们用一种色彩来为古代官僚集团的生存状态贴上一个识别度很高的标签,没有比灰色更适合的了。透过历史的烟尘望去,封建官家的活动地带是一片被灰色覆盖的区域。这个区域介于合法与非法、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之间,经常在黑与白之间摇摆不定,正式规则常常失效,而潜规则往往在其间大行其道。官家制度的正式权力并不能做到无处不在,如果真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那么整个社会也就成了令人恐怖的极度专权。所以非正式权力作为辅助枝节,在很多时候参与社会治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这本书里,我将解读的是介于两者之间,而又隐藏于历史深处的灰色地带。    君主专制框架下的权力运作机制就好比一个由众多周密程序组建成的系统(当然再周密的程序也会存在漏洞),生存在其间的每个人就好像是系统里的程序。“对的”就是运作正常的程序,“错的”就是扰乱、破坏系统的病毒程序。执法者是维护员,负责修复出现故障的程序和消灭病毒。可偏偏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深谙权力的游戏规则,创造了另外一套程序,其作用既不是修复也不是杀毒,而是屏蔽,让你看不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可我们每个人心里也都明白,权力管道出现了堵塞。即使有些怀揣着清明理想的官僚想要摆脱这种生存状态,一旦裹足于这种暧昧不清的权力程序当中,他们就是有想法也没办法。    古代权力系统内的灰色地带,其实就是权力的一种分肥机制。官僚是通过制度性授权获得权力的,他们往往只对上级负责。所以无论监督怎样严密,都无济于事,监督也同样可以变成分肥。比如说,晚清官场上出现的种种“规礼”,就是照规矩送的礼金,分为常规性的和临时性的两种。常规有“炭敬”(取暖费)、“冰敬”(降温费)、“三节”(春节、端午、中秋)、“两寿”(领导和领导的太太过生日);临时的有“程仪”(路费)、“使费”(指打点,贿赂的费用)、“部费”(下级到上级衙门办事要送钱)等等。诸如此类的灰色收入,在老百姓的眼中就是一种腐败,但在潜规则横行的官场上,就成了官员难以摆脱的灰色生存状态。    在中国的官家文化中,向来不缺乏算计人的智谋。这也就难怪今人解读历史往往只注重那些浮于表面的谋略,而有意无意地去回避兴衰变化的深层原因。即使有人关注,除了简单地贴上道德标签作为总结之外,也很少有人会拿出规律性的、带有技术含量的东西。皇帝拥有天下的全部产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了管理这万里江山,皇帝就需要委托各级官员代理并支付代理费用。既然道德是因为皇帝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而提倡的,所以对于官员来说并不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对于帝国的官吏来说,最具外部约束力的往往还是皇帝派发的“权力”,而官吏与皇帝的博弈规则奉行的是一种灰色的章程,而不是书面上的“正式规则”。这就容易让时人迷失于偏颇的价值观中,使他们辨不出权力世界的真实面貌。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但从来就没有以德治国之实,真正治天下还是最高权力约束下的利益博弈。所以也才有了古代官员们在书上读到仁义道德,却在现实世界学会男盗女娼。就好像我们在翻阅那些泛黄的历史卷宗时所发出的疑问,灰到什么程度是黑?灰到什么程度又是白?黑与白之间那道灰色地带又在哪里?没有人知道。它好比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只能做而不能说。    其实“灰色地带”更像是一个“灰色基因”,它隐藏于历史这个DNA的深处,时常在暗处决定着历史的方向。而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灰色规则”也像遗传物质一般从历史深处流传到了今天。所以抓住这个“灰色基因”用它来“诊断”历史,我们看到的或是将是历史乃至人性更为真实的一面。    窗外又是一年春来到,从文字里抽离出来的我恍如隔世。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重庆决定图书的编辑黄伟先生,没有他的辛苦付出,这本书不会这么快得以面世。我还要将这本书献给我的父亲宗为正先生,不论我写出怎样粗鄙不堪的文字,他永远都是这个世界上最认真的读者。

内容概要

  规则不录规则,必定失败
  反规则太当规则,你也许上当受骗
你必须在生活中去揣摩学习,在历史和现实的灰色地带里去探索发现。
本书从规则人手。对官场规则和民间规则都做了全方位的解析,在告诉你规则的精妙之处的同时,也告诉你潜规则的玄机和真相:更重要的是,本书还告诉你,在规则和潜规则的接合部,还存在一个广大韵灰色地带,在那里,升与降的空间都会被无限放大。
本书深度解析了人性的欲望,以及如何在现有秩序中满足这些欲望:分别从领导、官场和民间三个层次讲透灰色地带的结构、运作模式和操作技巧,并将官场博弈植人大历史的洪流中进行现场研究,得出的惊人结论是,在官场和商场真正发挥作用的大智慧,是有些事永远都只能做,不能说。

作者简介

  宗承灏,安徽淮南人,青年作家。近年来,专注于分析和解构中国历史上各大利益集团的生存竞争与博弈规律,文字如刀,抽茧剥丝,往往一针见血切中问题之要害,使得人读之如醍醐灌顶,在快感与痛感之间给人警醒,并因此而产生广泛影响。擅长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及其精神世界的重建,以心证史,仿佛亲历;文字轻松,说史透彻。力图从历史深处找出被人有意无意埋没的玄机和真相。《百家讲坛》《人民论坛》《文史天地》等刊物专栏作者。已出版《大唐帝国》《唐非唐》《窃唐》等作品。

书籍目录

自序:用人性的灰色基因诊断历史
上篇:官家基因
 1.非常态下的常态
  有权人的亲戚有特权      
  攀上老乡好做官      
  小人物有靠山也发达      
 2.京官的灰色路线
  “京”字招牌升得快      
  小京官也能发大财      
  “灰色收入”必须有      
 3.小吏掌大权
  找对关系就能救自己      
  摸清门路才坐得稳      
  捞点实惠比什么都强      
 4.走不出的灰色地带
  有准备才能打破游戏规则      
  整人要师出有名      
  威胁必须扼杀在摇篮中      
 5.正式规则的“害处”
  理性选择接班人      
  自己人最危险      
  够狠才能得天下      
 6.一般人当不了清官
  有多少钱犯多大事儿      
  有钱才能当清官      
  不怕死才能当极品清官      
 7.小人是个好工具
  领导的需要比规则更重要    
  鸡毛就能当令箭      
  永远只对上级负责      
  领导信任就是一切      
     
下篇:民间法则
后记

章节摘录

小人物有靠山也发达    在权力机构的各种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指数以及关系的牢固程度都是可以拿来比较、分出高低的。而且它还具备一套成型的规则:一个人的地位愈高,别人就愈可能和他发生亲密关系。就像李鸿章感叹的那样,官越当越大,亲戚也会越来越多。当然亲戚越来越多,所谓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多。不过一旦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缺乏互动,关系也会随之变弱然后慢慢疏远。    所以说,权力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是导致权力私有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官员与官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形成朋党政治的基础。要想在权力结构中找到一种共同的关系基础并非难事,不外乎就是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先建立关系。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将会衍生出更多法外幕后的权力枝节,这会对官家的政治制度造成巨大的腐蚀作用。    对于古代权力结构中的官员来说,除去血缘、地缘关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感情链接,那就是科缘格局。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而靠此衍生出的权力,也属于灰色地带范畴。    在《官场现形记》里也讲了一个依靠科缘路线谋权的故事,转录如下:    过富原来只是杭州城门的一个小看守,来到杭州城也有十七年了。几任巡抚看他上代的面子,让他做过几趟差使。无奈过富没什么能耐,不是将事情办砸,就是捅出大娄子。长此以往,过富能力不行的名声就传开了。历任巡抚也就不放心再将重要的事情交于他手,只是安排一些毫无技术含量的活让过富去做。比如说,让他去看城门。看城门,只需要耗费时间,工作能力大小都无碍。    过富的能力不行,可偏偏他的上司,本省抚台刘中丞也是一个不着调的庸官,在工作上屡屡失手。这样一来,就有人接二连三上奏本参他。事情越闹越大,朝廷只好下派钦差大臣查办刘中丞。无巧不成书,这次朝廷下派的钦差大臣正好是过富中举时的老师。而钦差随带的亲信官员中,有一个叫达旗的,官居刑部员外郎(相当于司法部的副司长),曾和过富同榜中举,二人有同年之谊。    在钦差大臣进驻杭州办案之后,过富在地方权力结构中的能量就爆发了。前来办案的正钦差是他中举的老师,正钦差的心腹亲信达旗又是他的同年兼同门,年谊加上门谊,这两层关系等于给自己的权力上了双保险。加上老师和同学对自己也是格外关照,没事就约上过富喝喝酒,打打牌,“没有一天不碰头两三次”,关系看上去亲密得不得了。过富这时候的差使虽然还是“看看城门”,但他的实际权力随着钦差老师、副司长同学的到来,早已是水涨船高。虽然说他的正式权力并无变化,可在科缘关系掩护下的实际权力已经发生了质变。    钦差的一举一动,刘中丞都让人二十四小时监视。自从过富和他们走动频繁之后,一班耳目早已飞奔禀报给刘中丞。刘中丞得到这个信,便传两司来商议。官员臬台老练地说道:“既然过富是钦差的门生,少不得将来要照应他的。大人不如先送个人情给他,一来过富感激大人的栽培,各色事情没有不竭力报效的;二来叫钦差瞧着大人诸事都有他的面子,他也不好不念大人这点情分;三则过富既同钦差随员相好,也可以借他通通气。好在目下支应局、营务处、防军统领出了几个差使都没有委人,大人何不先委他一两桩?这个人情是乐得做的。”抚院听了深以为然,立刻就答应下来。等到两司回去,未到天黑,札子已经写好,派人送到过富家里去了,请过富来府上一叙。    当天,刘中丞就对外称病,闭门谢客。同时吩咐身边的差役,任何人不见,包括官员。他只传了过富进去,下人将过富客客气气地引进内房,以示要好之意。等到过富进来,刘中丞早已站在那里等候多时。    二人先是以上下级官礼打躬归坐。刘中丞穿的是便装,也没有戴大官帽。见了面,刘中丞先让过富脱了官帽,又关切地问:“便衣带来没有?”过富哪里受得此番待遇,怯生生地回了一句:“没有。”刘中丞便同自己的手下说道:“我的衣服过大人穿着还合身,快去把我新做的那件实地纱大褂拿来给过大人穿。”这时候,  “看看城门”的过富在上司刘中丞口中已华丽地转身成为“过大人”。要放在平日里,刘中丞都不屑看上他一眼。    手下答应着,没去多久,取来一套崭新的衣服给过富穿上。过富还没在椅子上坐安稳,刘中丞又叫手下去拿点心,并主动提出陪过富共食。点心摆了一大桌子,二人先吃起点心来。刘中丞见过富头上黄豆大小的汗珠滚了下来,赶紧叫过富脱了大褂,又叫他把小褂一齐脱掉,吩咐管家绞手巾,替过富擦背。    这一切招待完毕,刘中丞才对过富说要委派他两个差使:一个支应局,一个营务处。支应局是晚清地方大员为就地筹款而设立的非正式财务部门,营务处则是晚清政府成立的军事衙门,相当于地方财政厅与武装部,都是肥差。由一个地位卑贱的“看门人”,摇身一变就成了占据官府肥缺的官员,真可谓是天壤之别,这也着实让过富领略了一番何为惊喜。    要知道在地方权力结构中,刘中丞是过富的顶头上司,他完全犯不着如此屈尊向自己的下属来谄媚示好。如此这般单独约见过富,又是馈赠衣物,又是送点心,又是叫管家为其擦背,殷切之极,到最后还双手送上肥缺,一下子让过富从一个“口中都淡出鸟来”的权力边缘人,成为将要肥得流油的食权者。过富能够获得肥缺,并不在于他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多少,而在于他有“科缘”这一层重要的社会关系。这样一种私人关系,给过富的权力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本来并不起眼的“看门人”就拥有了强大的“灰色权力”。刘中丞向过富献媚,主要是看中他与钦差们的私人关系。P21-23

后记

清明前夕,这本书终于落下最后一个标点。第二天,陪父亲回老家为爷爷扫墓。爷爷宗朝恒先生离开我已经有十八个年头,可在我的记忆里,却始终不曾真正离开过。爷爷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每逢春节,大半个村庄的春联上都留下爷爷那遒劲而飘逸的行书。我的少年时代,乡村社会还没有和城镇化沾上边,正因为如此,那时的乡村还保留着一种生动活泼的乡土颜色。记忆里的童年如田头地角开放的野花,呈现出一种诗意栖居的原生态。    爷爷的床头有一个大木箱子,里面摆满了各种泛黄的老书籍。其中有一本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文白相杂,读起来很费力。可我还是偷偷摸摸读了几遍。现在的人已经很难理解那样一个全民饥饿的阅读感觉,因为无书可读,基本上是逢书必读,尤其在乡村。因为年代的久远,那本书的纸张已经吹弹可破,可品相依旧完好无损。在纷乱的世道里,对于一个农民来说,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其实在爷爷那样的乡村文化人的骨子里或多或少保留着古代士子的人世理想,那就是读书做官,光宗耀祖。沉默于乡野,如爷爷那样的读书人,他们的理想之火并没有熄灭过。    时光倏忽而过,我依然行走在这条孤独的路上。无官守,有言责。写作至今,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的写作过程如此痛苦。这是一个阅读的快餐时代,写这样一本书显然是不合时宜。我能够想象得到,有人会在书店捧起它,又会轻轻地放下。拿起的人想从中寻找官场《厚黑学》的人世技巧;放下是因为他们发现这里面并没有多少务实的规则可循。无论是捧起还是放下,都是慧眼识货的人。近年来,在写作中,常常被那些隐藏在历史灰暗处却又异常强大的博弈力量所震慑。帝国的统治者根据皇权至上的原则制定了严密的官制,但在其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官场所奉行的意识形态却始终停留在儒家的“五常”之礼和道德规范的层面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复杂的社会秩序,能够脱离有意识的人类能动性而孤立存在。所有的历史总归还是人的历史,有人就会形成规则,就会产生思想。    由于学识所限,这本小书难免会有谬误之处,也欢迎读者朋友的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改。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爷爷宗朝恒先生,以寄哀思。    2011年涪明节

编辑推荐

在规则与潜规则之间,官场还有一片鲜为人知的灰色地带。    宗承灏的这本《灰章程(只能做不能说的官场秘密)》深度解剖人性的欲望,以及如何在现有秩序中满足这些欲望。分别从领导、官场和民间三个层次入手,将官场博弈植入历史的洪流中进行现场解读。得出的惊人结论是,有些事永远只能做,不能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灰章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本书深度解析了人性的欲望,以及如何在现有秩序中满足这些欲望讲透灰色地带的结构、运作模式和操作技巧,并将官场博弈植人大历史的洪流中进行现场研究,得出的惊人结论是,在官场和商场真正发挥作用的大智慧。
  •   刚看到《灰章程》这本书时,认为无非又是潜规则之类的介绍,但是在网上读过一点之后却发现并不是这样。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了一本,越读越发现作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官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灰章程这个新概念,还从我们熟知的历史中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现实中很多人总是被为人处事的方法所困扰,其实我们不妨从历史中寻找到有价值的东西,读一读这本《灰章程》或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这本书很现实的反应了当今的官场问题,从政的人值得一看,如果你关心政治那也同样值得拥有!
  •   当代官场小说,还不如这些历史书
  •   官场商场职场都需要读读,启迪下思维,开启下视野
  •   非常不错 适合混官场的看看
  •   从官场江湖两方面入手,其实不一定是你想看的,但是一定有你爱看的。
  •   说的透彻
  •   小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娱乐读者,打发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说不能不说是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好书。
  •   书的内容有待进一步的去挖掘,但是大概的看了一下,写的内容比较犀利!其实这本书的内容可以压缩的!
  •   不错的书,有意想不到的视角,值得深思
  •   内容丰富,有收获。
  •   历代官员的为官做法
  •   原来抱有很大希望的,结果读了读感觉深度不够,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容易懂,总体还可以
  •   送人的,体面,质量不错
  •   不错的书,推荐一读
  •   有些事情如果不知道会舒服一点,就可以不用知道了
  •   谁解其中味?
  •   书存放的质量太久了??看过之后觉得看潜规则就行了~
  •   一般,也能看一看,没有太大突破
  •   如果看过了吴思先生的书,这本书的境界就差远了
  •   这样书就不该出版,没什么意思
  •   宗大师的书都差不多,不该买这么多的,一两本就行了
  •   一本揭秘官场的书,内容精彩绝伦,书中所讲内容对我们为人处事大有帮助,一部既精彩又实用的书籍,很好的一部书。
  •   可能是不适合我的口味吧,呵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