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济学引论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荣华  页数:325  

内容概要

社会发展到当今,道德已不是“牺牲品”。它作为看不见的财富,更具经济效益,更有价值回报。
立足当下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创新运用经济学的原理阐述道德行为的经济特征。挖掘道德潜在的经济价值,是本书的一大看点。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道德经济学的由来、理论前提与研究对象
  一、道德经济学的由来
  二、道德经济学的理论前提
  三、道德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道德的经济性
  一、道德经济性的根源
  二、道德经济性的表现
  三、道德的经济性与道德的经济功能
  四、道德的经济性与道德的政治功能
第二篇 均衡论
 第三章 道德场境及其均衡
  一、道德场境样态
  二、道德供给与道德需要
  三、道德均衡
 第四章 道德行为的主体结构
  一、道德行为与交换
  二、道德交换的对等原则
  三、道德交换的义务与权利
  四、道德交换的特征
第三篇 选择论
 第五章 道德行为的预期
  一、道德预期与道德行为动机
  二、道德预期与道德选择
  三、道德预期与社会道德质态
  四、道德预期的制约因素
  五、社会道德预期
 第六章 道德行为的成本与收益
  一、道德成本
  二、道德收益
  三、道德的外部性
  四、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在道德行为中的运用
  五、道德行为的成本收益规律和边际效用原理
  六、道德建设行为的成本与收益
 第七章 道德代价的发生与控制
  一、道德代价的发生
  二、道德代价的表现形式
  三、道德代价的经济原則
  四、道德代价的控制途径
 第八章 道德行为的效益
  一、道德效应及其类型
  二、道德风险及其规避
  三、道德效益及其制约要素
  四、道德效益的评价
 第九章 道德行为的选择
  一、道德选择蕴含的前提
  二、道德选择的发生制约机制
  三、道德选择标准的辩证性
  四、道德选择的操作方法
第四篇 规制论
第五篇 保障论
  

章节摘录

  有一种误解,一谈到自利,就把它等同于自私。自私是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利是一个中性词,不同于自私。自利是说人的行为动机是从自己出发,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有利于自己是行为的动因。“说经济人是自利的,其含义是经济行为者进行交易时不考虑交易对方的利益,他的职责是尽可能获得最有利于自己的交易结果。作为交易的一方,‘对我来说(我可能是在为自己、自己的朋友或某一非宗教的或慈善机构而进行交易),可以把交易对方仅仅视为是工具’。”②在经济活动中,自利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达到利他或不损他状态。同样,在道德活动中,自利也能与利他相融合。人们在追求利益、效用最大化时,他们追求的效用既可以是商品、金钱,也可以是声望、尊严等非货币的东西。道德的自利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物质利益上的自利性。因为道德的基础是利益,一个人选择遵守道德的行为,实际上就是选择了通过尊重他人利益以达到维护自己利益的目的。在经济活动中,许许多多的通过利他形式达到自利目的的互利行为就属于这种类型;二是精神上的自利性。道德既是人们相互间维护物质利益的工具,也是人们精神追求完善的一种境界。追求高尚道德目标的人,他们把道德本身作为目标,因此,他们在发生道德行为时,在精神上也是自利的。一个人的道德高尚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他的追求所得。当个体树立一个目标加以追求时,这个目标是有利于他自己的,是经过他考虑过的。“他之所以道德高尚,是因为他追求道德高尚。追求自身的道德高尚无疑也包含了为自己的考虑。”③  自利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并不是盲目的、任性的,而是理智的、接受约束的。自利人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形成一定的知识,具有相对稳定的价值偏好,能够运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对行为的结果进行预期,能够对各种利益进行权衡,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平衡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康德的这一名言,表达了他对和谐自然秩序的赞美,对神圣道德律令的敬畏。如果我们不仅懂得认识世界、把握自然和社会运动规律的重要性,而且能在心中真正确立起符合我们时代精神的道德之信念,那么我们的事业将是无往而不胜的。  ——作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德经济学引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