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榆堂论集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Perseus  作者:陈江风  页数:457  字数:560000  

内容概要

陈江风编著的《三榆堂论集》以“三榆堂”命名,见出江风对于榆树情有独钟。榆树,形象普通,干直叶小,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适应性强,在气候干冷的北方为常见树种。那里的人们于食物匮乏的童年印象里,总会留下棒子面蒸榆钱的清软淡香,那可是每年春天青黄不接时候大自然最好的犒赏和馈赠啊。江风也其貌不扬、体态瘦小,但却韧性十足、毅力难克,恰就像黄河岸边经风经雨成长起来的一棵榆树,志存高远,挺拔向上,年复一年,把它普通而又美丽的榆钱献送人间。面壁三十年,不图闻达,披荆斩棘,终成正果。

作者简介

  陈江风,男,湖南省宁乡县人,汉族,中共党员,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民俗学硕士导师。  1953年7月1日出生于湖南宁乡石家湾廖家屋场。幼时随父母辗转,20世纪60年代在河南郑州读中小学,后在黄河之滨——郑州花园口知青农场数年,1978年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在河南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执教。1984年至198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访学,师从聂石樵教授与韩兆琦教授。其间亦跟随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杜升云教授进修“中国古代天文学”。同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殷法鲁、向仍旦教授,学习“中国文化史”。后在武汉大学文学院,师从陈文新教授在职攻读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文化人类学”等课程。1988年年底被评为“河南大学第二批学术带头人”,1991年被评为“河南大学中青年专家”。1992年被河南省教委定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93年获教育部“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1995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被推送为“河南大学跨世纪学术团体中文学科成员”。1999年被全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2002年被评为第五批省管优秀专家。曾获全国民间文学最高奖“山花奖”,河南省省委政府特别奖,河南省社科一等奖等各种科研奖项。

书籍目录

《三榆堂论集》序
自序
一 汉画像研究篇
南阳天文画像石考释
“羲和捧日、常羲捧月”画像石质疑
大汶口一块汉画像石内容辨正
关于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中的两个问题
汉画像神话与民俗学
汉画像·民俗学·人类思维
“嫦娥奔月”画像考释——兼与史国强同志商榷
汉画像“神鬼世界”的思维形态及其艺术
说“璧”
汉画像中的玉璧与丧葬观念
也谈广汉三星堆玉璧文化功能
汉画像天文星图与民族传统观念
汉画像反映墓主生前生活说辨析
从典型个案看方法更新在汉画研究中的重要性
汉画的民俗文化价值与观念基础
汉画资源与学科建设
汉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及其依据
汉画玉璧图像中的文化学阐释
汉画研究的历史回顾
汉画像石作伪: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 神话与民俗文化研究篇
天体祭祀与民俗
论古天文学的社会学色彩
《迎神赛社礼节传簿》笺释
华夏天文观念的社会学反思
以天测人——中国古代占星术-
从炎黄东西说看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
走下神坛备生神
五德终始理论与中国古代政权更迭两种方式之关系
从濮阳西水坡45号墓看“骑龙升天”神话母题
“中央意识”文化观念的历史渊源
关于“七夕”文化的几个问题
后羿射日神话中的潜在含义与现代意义
法治与民俗文化建设
法制与文化建设琐议
节庆改革与新文化建设漫谈
守望民间与建设未来
沿着冯友兰的道路走下去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及抢救保护
在九莲山帐书节座谈会上的发言
“灵魂的叙述——太行·九莲山小西天‘帐’文化展”研讨会
九莲山帐书文化的源流与民众精神文化的建设
文化生态保护区中的民俗生态保护臆说
神话学与中华文明探源
三 文学研究篇
辛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年考辨
《小雅·天保》新探-
“未定天保”与“人事设置”无涉
关于《豳风·七月》的几个问题
竹林玄学与阮籍诗歌创作
游仙诗文化渊源臆说
试论文化经典的主要特征和作用
“对N日”式中“对”的词性
首句第二字与近体诗平仄格式
才侔萧何智赛张良
神话世界的思维之光
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中国神话哲学》略评
不拘一格降人才
附录
岁月回眸
《三榆堂诗选》
小序
一、内地游历之什
二、港台游历之什
三、访欧之什
四、朋友交游之什
五、广阔天地之什
六、杂诗之什
陈江风简介
让民间文化之光烛照社会
汉画像民俗学之建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期为萌发期,即西汉前期(从高祖到武帝)。此时保留下来的主要是帛画和壁画,洛阳的部分空心画像砖也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其题材比较单一,主要反映羽化升仙、灵魂不死思想和远古神话的内容。艺术风格粗犷古拙,深沉雄大,相当程度上保留了楚文化的遗绪。此期,汉王朝在经济上进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文帝采纳大臣张释之的谏言,实行薄葬。景帝时,因窦太后溺爱,梁孝王刘武权重一时,封疆辽阔,经济实力雄厚,开始“斩山为椁,穿石为藏”的大型山洞墓建造,逐渐在诸侯王中蔚成风气;至武帝修茂陵,厚葬之风继殷周之后再度于民间风行,于是景、武两代汉画像石墓应运而生。 第二期为发展期,即西汉后期(从昭帝到王莽)。此时存留下来的帛画罕见,而壁画墓、画像石墓明显增多。在壁画的影响下,画像石墓后来居上,画像砖墓也相应发展。题材除前期内容仍然沿用外,忠臣义士、孝子烈女一类教化内容增多,同时,灵魂升仙和避邪祥瑞的内容较多地出现。艺术风格粗放豪迈,气势恢宏,可以看出在楚文化地灵光怪的基础上又引进了儒家仪礼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功利的内容。

编辑推荐

《三榆堂论集》由陈江风著,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榆堂论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