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娄

出版时间:2003-1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南翼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和阐述了贝娄的生涯与命运、创作历程与艺术成就。内容涵盖成长与摸索、在困境中追求梦想、成功与悲哀、世界文学的巅峰等7部分。

书籍目录

引言挣脱世俗束缚的超验追求第1章 成长与摸索   1.童年与家庭   2.中学时代   3.抉择   4.艰难的起步第2章 在困境中追求梦想    1.在疑虑重重中崭露头角    2.等待中的约瑟夫:《晃来晃去的人》    3.生活的继续锤炼    4.谁来掌握命运:《受害者》第3章 成功与悲哀    1.欧洲之行  2.挣脱前进中的羁绊  3.追寻独特的使命:《奥吉·马奇历险记》    4.向拜金主义宣战:《只争朝夕》    5.寻找富裕社会的灵魂:《雨王汉德森》第4章 愤怒的声音  1.遭受生活重创的知识分子  2.《赫索格》与《最后的分析》  3.纷乱的公众世界和个人世界  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  5.艺术家的美国身份或犹太属性第5章 世界文学的巅峰  1.美国社会诗人的命运:《洪堡的礼物》  2.闪亮的桂冠  3.永远的芝加哥  4.《院长的十二月》  5.《口没遮拦的人》第6章 暮年    1.孤独    2.新保守主义者    3.《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4.沉重的回忆:《偷窃》与《贝拉罗莎暗道》第7章 与时间抗争    1.温暖的家园    2.不减的威望    3.《真情》    4.永远的创造力附录一:索尔·贝娄生平及创作年表附录: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1943年底,罗森菲尔德夫妇搬到了巴洛街85号,这条街是20世纪40年代格林尼治村文化生活活跃的场所。格林尼治村的艺术家们过着放荡不羁的波西米亚生活,他们挣脱了父辈道德伦理观念的束缚,过去的道德理念已经在渐渐发生改变。在格林尼治村的晚会上,人群拥挤,里面有许多年轻女子,她们个性突出,让人心动。贝娄也难免受到干扰。    在贝娄频繁地前往纽约时,安妮塔总是一个人留在芝加哥。她上班挣钱,烧菜做饭,洗洗刷刷,把小家整理得很温馨。但贝娄并不是忠诚的丈夫。他个头矮小却身体健壮,长着卷曲的黑发,一双大大的黑眼睛,又帅气又迷人,自然会结交一些亲密的女友。他在纽约就有一个关系非常密切的情人,叫米奇,已经离异,在《纽约时报书评》里有个职位。据说米奇就是《奥吉·马奇历险记》中奥吉的女友西亚·芬彻尔,她们都是脸色苍白,黑头发,帅气而又性感,傲慢而且不服约束。    安妮塔对贝娄实在无可奈何,两人经常吵架。在海德园举行的一次晚会上,安妮塔喝得醉醺醺的,公然与他们的一个朋友调情,故意跟贝娄作对。贝娄并不为自己的不忠感到内疚,对于他来说,征服的喜悦来自精神上的,而不是肉体上的满足,正如赫索格所说:“是他骄傲的心需要满足,他的肉体得到的是剩下的东西。”    这时的罗森菲尔德已经取代了卡津的位置,在《新合众国》杂志任编辑,而往返于纽约和芝加哥的贝娄仍然需要找工作。安妮塔换了份医院的工作,但她的工资当然不够两人开销。《纽约时报书评》的编辑罗伯特·范·杰尔德拿了许多书让贝娄写书评,这样他也能勉强度日。杰尔德还把大堆的小说样本送给贝娄,他把小说打折卖给东59街上的一个书商。    贝娄在其他几个地方也试着寻求机会,但都没有什么眉目。一个是到芝加哥大学的社会思想委员会里任讲师。社会思想委员会是个1941年刚刚成立的系,名义上是归到学校的社会科学部门,实际上并不为学科限制,其目标是要投入到文科里所有最新的发现中。系里选拔优秀的研究生,让他们跟着各个领域里的权威人物一起搞研究工作。贝娄的任职资格正在考虑中。    另一个机会是由人推荐到《时代》杂志工作。1943年6月中旬,负责人事的编辑达纳·塔斯科已经愿意聘用他了,只是贝娄还得过负责文学艺术动态版的编辑威泰克,钱伯斯这一  “你知道华兹华斯是谁吗?”他问贝娄。   “知道。”贝娄答。   “那么他是什么人?”   “他是个诗人。”    钱伯斯对这样简洁的回答很不满意,大声说道:   “年轻人,别跟我说这个。我要知道的是,他是什么样的诗人?”    贝娄觉得华兹华斯跟美国新闻杂志没有太大关系,可他还是得回答:   “华兹华斯是浪漫派诗人。”   钱伯斯追问道:“他最伟大的诗歌是哪一首?”贝娄认为是《颂诗:不朽的提示》,但他错了,答案应该是《出游》,面试没过关,贝娄失去了这次工作机会。达纳·塔斯科觉得很过意不去,又推荐贝娄到《纽约客》工作。贝娄同样没有被聘用。    多年以后,贝娄仍然没有忘记在钱伯斯手上所遭受的羞辱,于是在《受害者》中再现了类似的一幕:主人公阿萨‘利文撒尔失业时,曾经到《迪尔周报》找工作,给他面试的鲁迪格十分傲慢,但利文撒尔居然顶撞他,声称这家报纸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任何一个能写英语的人都能为它写稿子。最后,贝娄不仅要在小说中借主人公之口,还要借着他自己的优秀英语作品,与那些蔑视他、认为他掌握不了英语写作的人辩驳一番。    1943年夏,二战还在继续,同盟国已经登上了西西里岛,但战争离贝娄依然十分遥远。他还没接到入伍通知,而他也不过多地关注政治和战争。除了写书评赚些钱外,他仍然在努力写作。渐渐地,无论是工作上,还是写作上,他的运气都有了好转。《晃来晃去的人》已经修改完毕,他把小说交给先锋出版社的詹姆斯’汉勒,汉勒曾经否决了贝娄的《非常黑暗树》,却时时关注贝娄的进展。这一回,他认真地看了贝娄的书稿,感觉还不错,但像上一次一样,他依然采取谨慎态度,先把小说拿去征求更有权威人士的意见。最后,他总算放心地同意出版这部小说,预付贝娄200美元的报酬。到了1943年9、10月份那一期的《党派评论》出来时,上面刊登了贝娄的《一个晃来晃去的人的札记》,那是小说《晃来晃去的人》中的一章。这时,贝娄已经着手在写一本关于一个叫做维克多·霍尔本的中产阶级的小说,主题是关于爱、慷慨和才智。      工作方面的进展也比较顺利了。芝加哥大学的社会思想委员会聘任了贝娄,他被分派到《大英百科全书》编撰部工作,他们编撰的《西方经典名著》丛书有一套两卷的增补本,贝娄的具体工作是负责编写《思想术语索引》,例如,“天使”、“市民”、“责任”、“教育”、“家庭”、“不朽”、“爱”、“世界”等,以这样的方式对这套55卷本的巨著进行总结,所要编写的术语涉及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尔斯泰,从荷马到马克思,共74人的433部作品。贝娄并不是一个人面对这个庞大工程,他要领导一个由50个读者组成的小组,他本人还要负责编写普卢塔克0和塔西佗@、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尼科马库伦理学》、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霍布斯①的《利维坦》、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他们的工作地点就在社科大楼的地下室,后来这里被称为“索引室”,报酬是一小时2美元。社科大楼的地下室里工作气氛很好,很有知识气息,只是环境又潮又脏,因此贝娄经常喜欢在杰克逊公园的长椅上工作。  这个时期,蒲宁在文学界的影响也开始大起来了。他的作品开始频繁见诸一些“大的”报纸、杂志,一些文学艺术领域的巨擘也开始注意他的动向。例如,米哈依罗夫斯基就称他为“大作家”。A.M.泽姆丘兹尼科夫也曾经写信给蒲宁:“从您的诗歌里可以感受到您的优雅和独特风格——假如您不过于放纵自己的话。请您不要随随便便写,一定要写得非常好。这对您是完全可能的。我坚信这一点。”    1893年5月底,蒲宁去了奥格涅夫卡,过了一段时间,帕申科也来到这里。    1893~1894年,蒲宁突然对列夫·托尔斯泰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为之着迷,成了一个“托尔斯泰主义者”。他周游乌克兰,经常去拜访散居在波尔塔瓦近郊和苏密县各地的托尔斯泰“教友”,与他们交谈,还学习箍桶的手艺,帮助推销托尔斯泰倡议创办的“媒介”③出版社的出版物。他甚至还和A.A.伏尔斯泰因一起去拜访过托尔斯泰本人。  这是蒲宁人生道路上很有意思的一个片段。众所周知,蒲宁在文学界是以远离“主义”、“团体”、“流派”等等而著称的,他几乎与任何带有或不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团体、文学团体毫不相关。从他的本性而言,“政治”这个词在他的人生词典里是一个贬义词,——在他的前半生意味着“恐怖”,在他的后半生则是“厌恶”的代名词。可以说,蒲宁的人生词典,在哲学方面是以追求永恒、终极、绝对为主体,在艺术上是和诗意、想象和优雅相联系的。政治在这里没有立足之地。如此,为什么在波尔塔瓦时期,他会对托尔斯泰主义这么感兴趣呢?    在蒲宁的兄长尤里看来,这个举动似乎有些“孩子气”。但是,假如考虑到蒲宁自幼形成的对托尔斯泰的艺术才华的崇拜。就会理解这一举动的意义。    在蒲宁的一生中,曾经有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对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例如契诃夫、高尔基,但是,其中的影响未曾因为时间的延伸而变化、未曾因个人的际遇丽变化,惟有托尔斯泰。·其他人,例如以上两位、阿‘托尔斯泰、库普林、安德烈耶夫等都在他不以为然之列。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加拿大拉辛纳的索尔·贝娄图书馆里的几句话,可以说很好地概括了贝娄的一生——“美国最伟大的城市作家,出生于拉辛纳,在贫民窟里养大,在城市里成长,在芝加哥成就,在世界范围内闻名。”    从贫民窟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许多因素都起了作用。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勤奋的工作,坚定的信,不屈不挠的决心和坚忍的意志力,让他冲破压抑的环境,战胜一次次挫折,走向世界文学的顶峰。而且使他取得如此成就、令人如此难忘的,是他按照康拉德所说的,“试图在宇宙、物质和生命的事实中寻找基本的、持久的、本质性的东西”。    “人非完人,金无足赤”。贝娄并不是好父亲、好丈夫、好情人。他有时脾气暴躁,不太体贴别人,敏感,容易受伤害。但这正是这部传记所要忠实记录下来的内容之一。    最早接触到索尔·贝娄的文字,是我读本科的时候。当时在泛读课上读了他的《寻找格林先生》,那种寻找而不得的感觉很触动人;再后来就是《晃来晃去的人》,书中对悬而未决的生存状态的描绘更是给人以震动。于是越读越多,后来写硕士论文时干脆研究起索尔,贝娄来,直到写博士论文,似乎这位著名作家永远有丰富的话题可以挖掘。    此书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谢我读博士时的导师杨仁敬教授,他在我学业上悉心的指导使我受益匪浅,他热心的推荐和他为我提供的许多有关材料,都是本书完成的前提条件。也应当感谢编辑孙、毅先生。没有他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顺利完成并出版这本书的。此外,写作期间,我的亲人、朋友对我表示了支持、关心和鼓励,在此我对他们表示感激。厦门大学图书馆保存本库的陈逸华老师和参考部的李明老师为我查找资料提供了帮助,在此谨致谢忱。    周南翼    厦门大学凌峰楼    2003年2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贝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本书关注了很久,找了很久,终于买到了,很开心,书的质量非常好,内容就更不用说了,国内介绍贝娄为数不多的佳品,值得拥有。
  •   这本书是专业性读物,能在这里而且以这么低的价格购买到,真荣幸
  •   书本质量佳,运送速度快,高效的工作方式让我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