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云南藏族简史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当代云南藏族简史》编辑委员会 编  页数:270  

前言

  20世纪50年代,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获得了丰富的资料。1958年,在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领导下,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具体主持,中央民族学院以及在京和全国各省区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开始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到1959年底,大部分完成初稿;1963年全部排印以征求意见;“文化大革命”期间,此项工作停顿。1979年1月,国家民委在北京召开编辑出版《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规划会议,重新启动《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的编纂修订工作。1981年6月,云南成立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任务之一是完成少数民族简史的编纂修订。经过北京、云南等地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编纂修订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1981年6月至1991年6月,云南共出版少数民族简史16部。  按照当时的方案,简史的下限写至1949年9月,未涉及1949年10月以后的历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也翻开了云南各民族历史崭新的一页。从那以后,云南25个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前进,使各民族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史无前例的巨大进步。云南众多民族,从被人轻视的群体变为受人尊重的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一员;从被压迫奴役的对象变为政治经济彻底翻身的主人;从前资本主义诸形态并存的多元社会形态一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经济上贫困落后逐步走向富裕繁荣;从封闭走向开放。到200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建国60周年大庆。在这个时候,梳理25个少数民族60周年的历史成就,反映各民族不断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发展历程,总结其间的经验教训,揭示各民族发展繁荣的规律,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我们环视全球发现,当许多国家因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而社会动荡、战火纷飞、经济崩溃、民不聊生的时候,云南和全国各兄弟民族地区一样,民族团结、宗教有序、社会和谐、经济腾飞、边疆稳定,这确实是一个奇迹。然而,至今无一套大型丛书全面记录这一奇迹。因此,编纂出版《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十分必要,意义深远。它将向世人展示云南各少数民族近60年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化,有利于提高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为全省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党的民族政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做好民族工作,提供历史借鉴和科学依据。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民委、省社科院、当代云南编辑委员会发起编纂《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并由当代云南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当代云南编辑委员会是研究编纂当代云南历史的机构,而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是云南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特色、最为世人瞩目的部分。具体组织编纂一套《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是当代云南编委会责无旁贷的任务。这套丛书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的继续,将填补云南到目前为止没有少数民族当代史这一空缺;这套丛书也是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的出版,将向新中国建立60周年大庆献上一份丰厚的礼物。  《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编纂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民族观,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以此为指导,梳理历史线索,考辨历史资料,品评历史人物,揭示事物本质,对历史事件的动因、经过、结局、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作出真实反映,得出科学结论。  2.坚持以各民族为主体,写出各民族的个性和特色。从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时序为经,以大事为纬,沿着各民族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脉络,作出实事求是的叙述。突出各民族特点,防止一般化。写民族工作和民族自治地方发展,要落脚到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上,不写成民族工作史或民族地区史。  3.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写各民族50多年的发展进步和巨大成就,也写各民族50多年中遇到的挫折以及仍然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既总结其间的成功经验,给人们激励和鼓舞,也剖析其间的失败教训,给人以警示和鉴戒。

内容概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也翻开了云南各民族历史崭新的一页。从那以后,云南25个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前进,使各民族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史无前例的巨大进步。然而,至今无一套大型丛书全面记录这一奇迹。因此,编纂出版《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十分必要,意义深远。它将向世人展示云南各少数民族近60年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化,有利于提高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为全省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党的民族政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做好民族工作,提供历史借鉴和科学依据。

书籍目录

序  齐扎拉绪论第一章  云南藏族地区民主改革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建立  第一节  人民政权的诞生和巩固    一  云南藏族地区的和平解放    二  中旬县、德钦县人民政权的诞生和健全  第二节  “团结、生产、进步”方针的贯彻    一  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二  经济、社会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三  大力培养藏族干部    四  支援和平解放西藏  第三节  中央民族访问团、慰问团在云南藏族地区    —  1950年冬的活动    二  1956年的活动  第四节  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建立    一  平息武装叛乱    二  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建立    三  和平协商土地改革第二章  云南藏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    一  互助组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二节  手工业和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云南藏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一  整风、反右派及甄别、平反、纠正工作    二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  工农业生产“大跃进”  第四节  云南藏族地区“调整”方针的贯彻执行  第五节  云南藏族地区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    一  批判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上层人士的整风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和民族干部的培养    三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特殊做法    四  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  第六节  云南藏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  经济呈现一定活力    二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  人民生活的改善第三章  云南藏族地区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第一节  云南藏族地区“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过程  第二节  民族宗教政策遭到践踏    一  “文化大革命”开始,捣毁寺院,剥夺人民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二  否定民族问题的存在,民族干部、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和外来支边干部惨遭迫害    三  大批“边疆特殊论”,抹杀边疆民族地区特点    四  民族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  第三节  云南藏族地区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一  农业生产    二  工商业    三  水电建设    四  公路建设    五  文化体育事业    六  教育科研事业    七  医疗卫生事业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及“文化大革命”前的几件大事    一  “四清运动”    二  七林旺丹与东旺新联大队成为典型    三  森林木材采伐大会战第四章  云南藏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云南藏族地区的拨乱反正和落实各项政策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    二  平反冤假错案,恢复民族宗教上层人士的名誉    三  对云南藏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和扶持    四  藏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第二节  改革开放开启云南藏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新阶段    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执行    二  多种经营搞活经济    三  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    四  现代工业企业蓬勃发展    五  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第三节  云南藏族地区争取特殊政策和创新发展思路    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巩固和完善    二  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云南藏族地区的特殊政策    三  从“等、靠、要”到“争、干、要”的思想作风转变    四  深化州情认识,探索藏族地区发展思路    五  “建成全国最好藏区之一”目标的提出  第四节  云南藏族地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  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二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三  学术、理论活动颇显成效    四  文化、科技、卫生、体育工作硕果累累  第五节  宗教活动正常有序    一  宗教活动场所的恢复    二  依法管理宗教,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第五章  打造香格里拉品牌建设全国最好藏区  第一节  香格里拉品牌的打造    一  香格里拉品牌花落迪庆    二  香格里拉的内    三  香格里拉品牌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生态作为立州之本受到特别的重视    一  “生态立州”战略的形成    二  生态保护成为重中之重    三  环境污染防治及城市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四  生态建设工程再造青山绿水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一  交通的发展    二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三  通信事业迅猛发展    四  水利水电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四节  云南藏族地区特色产业形成支柱    一  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  旅游业异军突起    三  生物产业崭露头角    四  水电产业初具规模    五  采矿业异彩纷呈  第五节  优秀藏族文化发扬光大    一  云南藏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  文化产业初步发展  第六节  云南藏族地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  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二  教育托起云南藏族地区明天的太阳    三  科技服务更加深入    四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五  民生工程给人民雪中送炭    六  扶贫工程切实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第七节  民族团结宗教有序社会和谐    一  经济发展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    三  民族团结、宗教有序、社会稳定结语附录  1.大事纪要  2.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云南藏族地区的和平解放  (一)新中国建立前夕云南藏族地区的社会政治形势  1946年9月,在德钦县城升平镇,有爱国进步人士西康籍人平措汪阶(闵志成)、昂旺格桑(刘绍禹)及德钦籍人恭布泽仁(海正涛)、中甸籍人何其昌等密秘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东藏人民自治同盟,并准备开展武装斗争。但他们的革命活动不幸被发现,恭布泽仁被反动分子杀害。后来,平措汪阶在剑川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恭布泽仁也被追认为中共党员。如果说这是较早的革命活动,那么在1950年全境和平解放前,云南藏族地区就有了中共地下组织的革命活动及民主青年团的组织。  1949年下半年,藏族革命人士何其昌、刘汉勋等在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内建立了中共地下支部,并组建了名为“城防义务大队”的外围武装组织。这样,就为配合云南藏族地区全境解放、欢迎人民解放军到来作好了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当时,城区广大群众迎接解放军的热情十分高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金凤子开红花》等解放区的歌曲在藏区广为传唱。地处中甸县金沙江沿线的金江区成立了中共领导的人民政权——金江特区人民政府。与云南藏族地区相邻的维西、丽江及周边剑川、鹤庆解放的消息不断传来。  中甸县藏族有实力人物汪学鼎也曾上演了一场“解放”戏。他得知县境东南的四、五个县都解放了,县内金江沿线及城区也在闹解放,于是与还未正式任命的民国中甸县县长张祖年在县衙门召开僧俗要员会议,宣布“中甸解放了”,并敲锣打鼓,绕街游行。不久,为了表示听从蒋介石“偏安西南”的授意,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推行的“改革县政”,破天荒委任境内藏族人士陈纪为德钦设治局局长,委任汪学鼎为中甸县副县长。一直逡巡在土匪头人和临时委任的民团指挥身份里的汪学鼎受宠若惊,他极为看中省政府的任命,决定在县城组织演戏3天,设宴庆贺。  这时,中共地下组织滇西工作委员会派出以组织部长王以中为团长的“和平解放中甸谈判代表团”到达中甸县城。踌躇满志的汪学鼎有恃无恐,以为自己还有政治势力及军事势力,采用阳奉阴违的手段,一面表示同意听从中共代表的意见,一面部署杀手在中共代表团返程的途中伏击,制造了血腥的“箐口事件”,代表团成员李烈三、和承宗等6位同志牺牲,和荣兴、和继良等4位同志重伤,王以中同志得以幸免。县城独克宗的地下党派人安葬了牺牲同志的遗体,并派人护送王以中同志安全返回到解放区,护送受伤同志前往丽江巨甸治疗。  云南藏区解放前夕,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1949年春,赶马人出身的德钦燕门乡人李阿土率众起义,占领扎古制高点与土司武装坚持斗争,并得到中共维西地下组织武装的支持。最后李阿土率众参加了解放军,被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简称“边纵”)七支队骑兵大队。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首都北京天安门上空高高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而地处滇西北的云南藏区还处在一片黎明前的黑暗中。10月20日,国民党残余势力、滇西剿共指挥官余建勋指派汪学鼎,调集中甸、德钦地方武装血洗滇西北解放区。这样的行动十分符合一贯打家劫舍的汪学鼎的胃口。他认为有利可图,旋即以副县长名义召集全县头人会议策划出兵。汪学鼎还点名命令中甸城区城防义务大队领导赵宝鹤参加这个会议。赵宝鹤在会上一再强调全国及云南的革命形势,并晓以利害,劝说汪学鼎不要轻举妄动。同时,松赞林寺住持松谋活佛也一再劝说汪学鼎放弃行动。作为还有僧侣身份的汪学鼎置若罔闻,活佛也只好一气之下离寺到县境内设在山区的静修僧舍闭关修炼了。汪学鼎把人马分作几路,分别向维西、丽江巨甸、中甸金江一带的解放区扫荡,他还把这次行动称为“南北夹击”。在汪学鼎出兵前,中共城区地下组织派有名望的头人松银巴到县境格咱、东旺一带说服了几位头人,削弱了他的兵力。受汪学鼎指使的藏族土司武装有千人之众,一时占据维西城及丽江的巨甸、中甸的金江等地,所到之处烧杀抢掳、奸淫妇女,露出了土匪像。各地人民武装和“边纵”、“边纵”藏族骑兵队的武装立即发起对这股土司武装的致命打击。特别是在维西打米杵山谷中,汪学鼎一部被维西人民自卫队用石头砸死的马匹不下六七十,伤者、击毙者无数。在12月25日的石鼓反围剿决战中,“边纵”骑兵队又立下汗马功劳,击毙汪部30多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余建勋围剿滇西解放区的阴谋彻底破产,也为解放军和平进军云南藏族地区创造了条件。  归纳起来,当时的云南藏族地区有以下几股政治势力:一是国民党旧政权的残余和特务;。二是汪学鼎为代表的地方豪强;三是旧的土司、土官,他们是封建农奴制度的维护者;四是贵族僧侣集团,这个集团是“政教合一”制度的核心成员。以上几股势力都是剥削阶级,他们之间又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而有深刻的冲突。正由于此,也为解放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二)云南藏族地区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9日,民国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云南起义,德钦设治局也立即做出了响应。主要原因在于中共地下党员杨耐久(剑川籍人,1948年5月初由中共滇西党组织派往德钦工作)作了大量的工作,设治局长陈纪于12月20日召开全县土司、头人会议,并在会上宣布德钦起义,由杨耐久起草电文通报各地并电告卢汉。  虽然德钦设治局的通电已经发出,但是德钦的土司并没有完全接受通电的内容。1951年1月下旬,在“边纵”七支队三营(维西革命武装)不断向德钦方向靠近时,德钦设治局里的吉福土司派杨荣到热水塘与三营谈判,试图阻止三营进入德钦,被三营拒绝。春节后,三营从澜沧江两岸向德钦抵进。当部队到达燕门乡拖拉丁及江西茨中时,上级命令撤回。  1950年春,奉命进军云南藏族地区及西藏的解放军二野十四军四十二师到达剑川,成立了中共丽江地区委员会及专员公署,书记为四十二师政委张子明。3月14日在剑川召开地委会议,传达了中央对云南工作的指示,并根据省委和十四军指示,周密分析研究了藏区和怒江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会议重点学习了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宋任穷的指示精神,强调进入藏区必须坚持中央、省委“慎重稳进”的方针,做好民族上层工作,团结各阶层人士。对部队军官和随军进入藏区的干部进行培训的同时,作了进军路线、部队调配及后勤保障的准备。  1950年3月,今四川省甘孜州瞻化寺活佛喜饶沃热、维西县寿国寺僧侣他西一行二人从鸡足山朝圣返程时,专程前往拜访驻在大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军长李成芳。相谈中,李军长觉得喜饶沃热活佛真诚拥戴共产党,并愿为藏区解放出力,就委托他带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法八章》等文件先行,向中甸藏区头人宣传及做工作。喜饶沃热活佛受命抵达到中甸后,走访了汪学鼎、松谋,并走进地处大山中的东旺,说服当地土司头人萨叉阿坚等不与解放军为敌。喜饶沃热不辱使命,不辞辛劳奔走在许多藏族头人之间。  4月2日,四十二师师部及丽江地委迁至鹤庆。当时,部队将要进军中甸的消息已传遍高原,藏区头面人物汪学鼎已是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部队刚到鹤庆,他就派来亲信恩定珠、鲁茸尼玛(马占春)及虽非汪亲信、县城雪巴属卡头目马夔麟(人们习惯称他瓜团总)到师部“迎军”,并“商谈和平解放中甸事宜”。可以肯定的说,汪学鼎的目的是观察形势,特别想知道解放军对他会采用什么样的态度。  对汪学鼎派出的代表的到来,解放军和地方政府的首长都表示出欢迎态度,并作了热情接待。丽江地区专员欧根、四十二师副师长崔振山、师参谋长姜树德与刚任命的中甸县县长孙致和一起接见并安排了他们的食宿。几位领导一再坦诚地向他们宣讲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和平解放藏区的工作方针。强调和平解放藏区是统一祖国大业的需要,关系到藏族和各民族的共同前途和命运;藏区的土司头人其职务及待遇不变;对汪学鼎实行既往不咎和团结共事的原则,只要不与解放军实行军事对抗,解放军就不收缴民间武器等等;并请他们回去如实向汪学鼎及各阶层头人转告。  德钦方面,设治局长陈纪派专人向解放军和专员公署送去致敬信及献了哈达,四十二师师长廖运周、政委张子明写信联名回复,丽江地区甘舜副专员也亲笔致信设治局,请陈纪解除顾虑,维持好地方秩序,做好迎军准备。设治局即行组织群众修桥、补路筹措粮草,做了一些有用的工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云南藏族简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介绍1949年建国以来云南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   书的纸张质量不错,快递速度和态度都挺好的。书的内容全是关于云南迪庆的藏族历史,没有涉及到艺术有些遗憾!
  •   很好!写论文用的,这类书太少了!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