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店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建秋  页数:170  

前言

  几年以前,《扬子晚报》把《小镇上店》一文给登了出来,老家的同学看到后,给我来电话,很感慨地赞扬了一番,说“文字写得很真实,很亲切,看了就像回到了当年一样”云云,这让我非常感动。不经意间,我觉得做了一件颇有意义的事。其实我知道,并非我的文章本身有多感人,而是因为我还记得这个渐渐消逝在现代化洪流中的江南小镇。  此后,我又陆续写了一些关于过去、关于老家的文字,有的发表了,有的没有,没太在意。我天生乐于活在过去,年岁渐渐大了,更是常常想起老家,想起老家的往事,想起老家往事中的点点滴滴:炊烟,夕阳,鸡鸣,狗吠……虽然所有这些都不再存活在我眼前,但却鲜活地存活在我的心中。我不知道这是人之常情,还是我的秉性使然。  有部小说叫《有了快感你就喊》,这名字够快活自在的。但我想,人到底不同于动物,有时就是有了快感也不一定可以喊。我所从事的是监狱管理工作。监狱是行刑的地方,特殊而神秘,严肃而认真,有时甚至不免压抑。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有了快感轻易是喊不得的。不过“喊叫”并不是人类唯一的表达方式,我们还可以用文字表达。文字无声,可有时比喊叫更有力量。几年来,每有余暇,我的心便不由自主地回到江南老家,徜徉在似梦非梦般的往昔岁月中流连忘返,借助文字将我的快感与惬意表达出来,一来二去,手头上积聚了10多篇关于老家往事的小散文。去年底,老同学为农先生把我的文章推荐给了《武进日报》。副总编葛长青先生阅后觉得不错,很快和我联系,说武进人写武进事,一直是他们的办报宗旨,想在《武进日报》的副刊给我开一个专栏。于是,从2010年1月起,《武进日报》的“阳湖”副刊给我开了一个“记忆·老家”的专栏,把尚未发表的9篇文章刊登了出来。  开专栏后,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干脆出本集子。这几年包括回忆江南老家在内的散文,新写的有20多篇,其中有回忆老师的,如《油布雨伞》、《知之为知之》;有纪念战友的,如《擦肩而过的眼神》;有写服刑人员的,如《生存之美》、《平等有时就这么简单》;有写监狱历史的,如《感受百年南京监狱》;有随笔,如《学会感动》、《从方正之士说起》等等,再从过去发表的文章中精选出10多篇,一共38篇,基本够一本集子的容量。主题就以记忆为主。人是记忆的动物,因为有了记忆,我们对这个世界便多了几分怀念与梦想、留恋与期待。而对老家的记忆,一如山间汩汩流淌的清泉,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永难枯竭的情怀,所以书名就取《小镇上店——我记忆中的江南老家》。  收藏家兼书法家孔祥东先生是个热心人,知道我有出书的想法后很是支持,帮我联系了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社的李向晨先生、关谊编辑则为我这本小册子的出版花费了很多心血。书名、图片、装帧设计、排版等等,都考虑得十分周到,终于使这本小册子得以顺利付梓出版。书法家朱永灵先生为我题写了书名,行者赵宇欣女士给我提供了部分精彩照片。同时,还有诸多好友、同事也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是为序。

内容概要

  《小镇上店:我记忆中的江南老家》收集了作者回忆江南老家的散文,新写的有20多篇,其中有回忆老师的,如《油布雨伞》、《知之为知之》;有纪念战友的,如《擦肩而过的眼神》;有写服刑人员的,如《生存之美》、《平等有时就这么简单》;有写监狱历史的,如《感受百年南京监狱》;有随笔,如《学会感动》、《从方正之士说起》等等,再从过去发表的文章中精选出10多篇,一共38篇。主题就以记忆为主。

作者简介

  张建秋,男,江苏武进人,1962年立秋生。法律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书画家联谊会理事,江苏省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现任江苏省南京监狱副监狱长(正处级),三级警监警衔。出版专著、论文、文学作品多部。

书籍目录

记忆·老家小镇上店/3老屋/6怀念冬天/10上城/13好奇心/17大哥的楼房/20取暖/24犯错/26闲话萝卜/29油布雨伞/32半工半读/38荷花荷花几月开/41记忆·心灵忘不了,那个暖融融的秋日/47芦花,轻轻飘/49老管/51冰山上的雪莲/54思念是一只放飞的风筝/56墓地/60擦肩而过的眼神/62学会感动/66从“方正之士”说起/68总有些记忆值得珍藏/70“倒计时”/79生存之美/81平等有时就这么简单/85“知之为知之”/88记忆·岁月夏季的回忆/95超越死亡/97许多往事,宛如平常一段歌/105万水千山总关情/111遥远的塘格木/122京城捕犯记/131希望,在黑土地上升腾/135警服/143选择/146与少年犯在一起的日子/148到地球的另一半去/154感受百年南京监狱/165

章节摘录

  小镇上店  离开上店的时间是越来越远了,关于小镇的信息也早已变得依稀甚而渺茫,即使回到家乡,回到在小镇一起上过学的同学中间,也无人提起。上店就像一个保姆、一个奶妈,虽然哺育了我们,但我们却早已把她忘了。  上店实在是一个极普通的江南小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把小镇一南一北一分为二。小河清澈见低,舒缓地向东流去,与常州东门外的京杭大运河相接,成为小镇与外界连接的水上通道。一座石拱桥,把一分为二的小镇又紧紧地联在了一起。桥南是一条宽不过三、五米,长不过百把米的小街。街面上有中药店、剃头店、南北杂货店、小吃铺、老茶馆、豆腐坊等等。桥北是以恽姓为主的小镇住户,加起来大概也就百多户人家。小镇人家大多沿河而居,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青瓦粉墙掩映在绿树丛中,平和而安详,一派与世无争的样子。只有清早,热闹的早市打破了小镇一夜的宁静,老茶客的问候,小商贩的吆喝,主妇们的嬉笑声、洗衣声,和着扯篷船上老梢公的桨声,一路远去……  上店离我家有3里路的光景。印象中我在很小的时候,骑在老阿爹的肩膀上常到小镇来。那时,我还没到上学的年龄,虽然家里不富裕,但因为最小,也算一个宝贝疙瘩,每天清早,老阿爹总是早早地把我喊起,“走,去吃豆腐花。”于是,我牵着老阿爹的手,踏着清晨的露水,爷孙俩晃晃悠悠,走在薄雾蒙蒙的田野上,走上一段,我就缠着爬到老阿爹的肩膀上。到了镇上,照例花两分钱,盛上一碗刚刚出锅的嫩豆腐花,撒一点虾米和蒜叶,倒一点酱油,美美地喝下。到九、十点钟,爷俩再晃晃悠悠回来。这几乎成为每天的惯例,直至我上学。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我在村里读完小学后,就到小镇上的上店中学上学去了。学校在小镇的最北面,坐南朝北。校门外是一座大操场,校门两侧各是一排半新的平房,大约有一、二十间。往里走,便是始终让我有一种神秘感的穿堂式建筑,庭院深深,回廊幽幽,特别是老师办公室旁的小天井,老藤缠墙,竹影婆娑,还有一棵婀娜摇曳的痒痒树,颇有几分沧桑。至今想来,这宅院大概是小镇上哪一家恽姓大户人家的所在了,或许就是300多年前就名播四方的恽南田老人的居所。  上店中学不大,但在那时还是小有名气的。据说在“文革”前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不错,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年就有好几名学生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是颇为了得的事。尔后的几年,几乎每年都有数十名考生从那条古老的小街走出来,走向远方,走向未来……  也许是小镇比较偏僻,也许是学校的规模较小,若干年后,学校的高中给撤了,又过了若干年,这里成了职业中学,再后来听说学校停办了。母校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  “穹庐旧事恨飘零,地老天荒酒未醒;公子翻看新乐府,他时筵席断肠听”。小镇远去了,母校远去了,一切都已远去,而我,还能回到从前吗?

编辑推荐

  人是记忆的动物,因为有了记忆,我们对这个世界便多了几分怀念与梦想、留恋与期待。而对老家的记忆,一如山间汩汩流淌的清泉,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永难枯竭的情怀。《小镇上店:我记忆中的江南老家》收录的就是作者回忆江南老家的散文,共计38篇。分三辑编排:记忆·老家,记忆·心灵和记忆·岁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镇上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